黃慶春 蔣兆雷
摘要:鄉村振興背景下,產業興旺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和工作重點,更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保障。農業是國民經濟各部門發展的基礎產業,產業興旺應以農業為基礎。本文基于鄉村振興背景,結合當前出現的農業問題,分析中國現代農業發展現狀,提出針對現代農業現狀的發展策略,為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現代農業 鄉村振興 產業融合 發展策略
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中,對我國今后一階段的“三農”發展作出了總體部署,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大力發展現代化農業,強化農業的基礎地位。在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面對不同市場的需求,農業的發展傾向也應隨需求變動而改變。因此,本文基于鄉村振興背景下,結合中央一號文件內容,對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問題進行探析。
(一)農業生產環境惡劣
我國雖然國土面積較大,但人均耕地面積卻只有1.46畝,位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積排名126位以后。我國許多地區是農業生態環境惡劣,例如西部地區的高山丘陵地形,由于海拔較高,部分地區是寒地,土壤貧瘠,開發難度大,同時水土流失嚴重,現代農業機械化無法普及使用,無法形成規模化農業。隨著各地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大部分農民棄耕進城務工,耕地荒廢現象越來越嚴重,耕地面積逐年銳減,同時由于經濟發展的需要,建筑業對耕地占用也影響著現代農業的發展。我國氣候類型多樣,對于南方地區處于熱帶季風季候,會出現洪澇自然災害較多,北方則是由于溫度較低、降水量較少,霜凍和干旱的出現對農業發展有著重大影響。水資源是農業生產中必不可少的生產要素,但我國水資源短缺,且時空分布不均,水資源問題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瓶頸。工業的快速發展使得水資源污染嚴重,出現了大部分水資源化學元素等含量超標現象,這些水資源既無法飲用,也無法用于農業生產。
(二)農產品自產不足
我國雖然是糧食生產大國,但由于人口眾多,對于農產品的需求量也較大。目前我國可自足的糧食只有稻谷、小麥等少許農產品。而大豆、玉米等諸多農產品在我國自產產量并不高,需要依靠大量進口,根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相關數據,我國在2020年進口大豆數量已超過10000萬噸,國內大豆自產產量僅有1960.18萬噸,國內近八成的大豆純依靠國外進口。在農業現代化時代,種子是基礎。而我國大部分農業源種都是依靠國外種子公司。例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豬肉,目前我國養殖的生豬大部分是長白豬,1964年引入國內后很快全國各地養殖,但由于不是源種豬,在多代繁殖后會出現病理問題。所以還是需要依靠國外的源種地提供種苗。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居民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也愈發重視,就目前數據可知,我國石化肥料與化學農藥的使用量依舊處于高位,農藥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對于農產品的本身便是一大質量安全問題,農產品的農藥殘余會損壞消費者的健康,二者的大量使用會給農業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據相關研究表明:我國的石化肥料利用率25%—40%,其余剩下的則是對環境造成污染。
(三)三產融合度低
現代農業的發展與傳統農業不同,其主要應用現代科學技術與工業的生產材料與管理方法,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率。與發展迅速的城鎮化和工業化相比,我國現代農業發展速度較為緩慢,無法跟上二者發展步伐。現代農業發展需要對其進行機械化作業,工業化形式的農業生產流程。工業化作業促使減少了人力成本,出現了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勞動力的過剩對于現代農業發展是不利的。根據目前我國農業現狀,許多農業企業只注重農業與工業的產業鏈融合,并沒有注重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的融合,對于現代農業的發展未能起到更大的促進作用。現代農業發展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要素——人才,農業實用人才的缺乏,對三產融合發展非常不利,許多農業生產者只注重農業生產,并不關注農業新動向,未能把握市場需求新動態。
(四)農業品牌知名度不高
目前,現代農業的發展追求數量型農業與質量型農業,農業從業者還是將自我定義在生產初級階段,這對于現代農業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現代農業的發展應該有著體現自我價值的品牌知名度,讓消費者在選擇農產品時是由于農產品自身價值和品牌,而不是因為價格因素。現代農業生產過程中,生產者對于自己的工作定義是一名工人,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這樣的模式缺失了農業生產者的自我價值體現。同時現代農業生產只注重商品實體的銷售,而現代農業的自我價值其實還可以通過文化與服務進行實現。但目前來看,通過農業文化與服務的模式在我國鮮有出現,大部分還處于摸索探究階段。
(一)打好種業翻身仗
種子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目前,我國種源問題依舊嚴峻。相關政府部門應加速對我國本土的農業種源資源的質量調查,收集本土種源數據,對優質的農業種源應進行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建設與完善我國本土各類種源的資源庫,提升各地區的育制種水平。與各高校、農業科研機構和農業種業公司等組織進行深度合作,繼續支持種源的基礎性研究,長期性扶持引入種源的本土適應性重點研究項目,加快對農業種子高產高質量的栽培技術的推廣。對優質種源的繁育也需要進一步提升,制定完善的農業種源遺傳基因改良計劃,尊重科學研究,運用科學方法促進育種項目產業化,扶持一些種業企業建設完善的育種商業化體系,同時加強對各育種企業研發項目的知識產權保護,政府部門支持建設育種平臺與實驗站,形成具有規模的實驗體系,大力發展“常規育種+生物技術+信息化”育種模式,加強對研發種源的推廣種養殖,加強促進育種繁育推廣一體化發展。
(二)建設高標準農田
隨著現代農業的迅速發展,農業的生產模式逐步開始依賴農業機械的使用,而我國農田大部分處于細碎不集中的情況,不利于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制約了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進程,建設高標準農田是現代農業發展必不可少的。高標準農田的建設投入使用可以引用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利用科學管理方法管理農業作業,保障糧食生產安全,增加了區域糧食的產量,減少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的破壞,提升耕地的土壤質量條件,防止土壤被侵蝕惡化,優化農業生態環境。高標準農田的建設對促進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大作用。
(三)產業融合,構建現代農業集群產業
農業產業集群是將農業生產企業與其相關聯的合作企業、上游供應鏈、下游加工銷售企業和相關組織機構利用鄉村區域優勢資源,創立農業產業的網格產業鏈,是目前產業發展的新型模式。政府單位布局建設種養殖、收購加工及周邊服務等相關產業融合,實現產業一條龍發展。重點培育龍頭企業發展,使其產生龍頭企業周邊聚集效應,相關聯產業集群發展,拉長產業鏈條,減少產品運輸成本,提升農業產品的附加值。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設,打造一批特色農業產業強鎮,推進優勢農產品市場與集群產業物流運輸路線的建設,發展新型農業服務,完善配套公共服務設施,促進現代農業的三產融合開發建設。
(四)深化農業結構調整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農業產業結構受二三產業的影響也步入新階段。根據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各區域應改變現有的農業生產布局,發展優質特色的農產品,統籌協調農林牧漁產業全面發展,建設現代畜牧產業園,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構建生態農業系統,促進水生態循環利用。深化現代農業向綠色可持續農業轉型,加強對農業環境的治理,減少石化肥料農藥的使用,綜合利用秸稈和畜牧糞便等有機肥料。以二三產業為核心,建立“種養加服”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業服務等新型產業體系,充分利用“互聯網+”農業提高農業整體生產效益。
(五)培育新型農民,發展新型農業
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業工作不再只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簡單作業,需要農民開始擁有深厚的現代化農業知識。各地政府通過與各大農業院校、農業企業和專業培訓機構等合作,組織農民參加新型農民職業培訓,新型農民需要掌握相關的農業理論知識、農業機械的使用和農場管理等技能,完善農業行業資格證書的考核體系,給考核通過的農民頒發資格證書。新型農業的發展是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最高需求,新型農業包括設施農業、無土農業、特色農業、包裝農業、彩色農業、知識農業、精準農業、旅游(觀光)農業、外向型農業等,新型農業的建設更多需要與二三產業相結合,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結合周邊服務建設特色農業產業示范區,創建以休閑旅游為主的體驗式農業,傳播農業文化,提升農業附加值。
參考文獻:
[1]董錦洋,吳彥,趙朋飛.我國西部地區現代農業發展路徑選擇[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9(19):4-6.
[2]周雙雙.我國現代農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其應對策略[J].現代化農業, 2017,(09):48-49.
[3]周晟輝,王晴,王云鵬.我國農業生態環境的問題及保護對策[J].南方農機,2016,47(11):76+84.
[4]顧曉君,劉剛,閆其濤,等.安全型農業初探——基于馬斯洛需求理論視角[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14):429-432.
[5]于佳禾.農村三產融合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24):15-16.
[6]鐘石新.破解種源卡脖子問題翻身仗究竟怎么打[J].中國食品工業, 2021,(05):14-18.
[7]唐莉.淺析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重要性[J].現代農業,2020,(01):89-90.
[8]蔡環宇.江西省農業產業集群發展路徑淺究[J].南方農業,2021,15(05): 138-140.
[9]羅其友,劉洋,唐華俊,等.新時期我國農業結構調整戰略研究[J].中國工程科學,2018,20(05):31-38.
[10]王玉峰,劉萌.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政策目標與實踐探索[J].長白學刊,2022,(01):132-141.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dilemma and strategy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Huang Qingchun Jiang Zhaolei
Abstract:I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dustrial prosperity is the primary task and focu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it is also the foundation and guarantee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griculture is the basic industr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sector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prosperity of the industry should be based on agriculture.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China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urrent agricultural problems, and proposes a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the current modern agricultural situation,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Keywords:modern agriculture rural vitalization induustri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作者單位:安徽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李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