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樹強 杜娟
摘 要:計量檢測具有流程跨度大、影響因素多等特點,因而所涉及的檢測流程、檢測因素均會直接關乎證書報告質量。筆者認為在計量檢測過程中,應選用標準化方法對人、財、物、方法、技術、制度等內容進行統一規范,進而保障證書報告質量。本文共包括三個部分,分別為標準化計量檢測及相關理論概述、我國標準化計量檢測現狀分析以及標準化計量檢測的實施方案。其中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點,詳細論述了區塊標準化、射頻遞衰標準化、微波遞減標準化等多項實施方案。
關鍵詞:標準化方法,計量檢測,質量控制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08.031
計量檢測流程極為繁復,主要涵蓋接受委托、檢測實施、出具證明等各項環節,其中每一環節均包括多項細節步驟,以檢測實施環節為例,主要包括制定檢測方案、選定檢測設備、實施檢測以及復審檢測等不可或缺的基礎步驟。由于計量檢驗流程時間跨度大且影響因素多,在計量檢驗過程中,任何細節的缺失以及外部因素的影響均會影響到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為優化解決這一問題,借助標準化方法對計量檢測過程進行質量控制至關重要,本文主要就此進行詳細論述。
1 標準化計量檢測及相關理論概述
1.1 標準化計量檢測保障方針背景
二十世紀末期,發達國家計量研究人員經過大量的研究分析率先提出了標準化計量檢測保障方針。此時,歐美國家的綜合國力以及機械化發展水平均已邁入了國際先進行列,經濟發展形勢一片大好,因而其國民對質量檢測的精準需求也在日益攀升。在此背景下,傳統式計量檢測方式逐漸落后于社會發展進程,取而代之的是新型標準化計量檢測保障方針。同以往計量環節中的質量檢測方案相比較,標準化計量檢測保障方針的核心之處在于施行了標準化的統計檢測方案。
以此為基礎,有利于解決優化以往計量過程中誤差頻發以及質量把控不足等計量缺陷,進而提高計量環節質量檢測準確性。采用標準化計量檢測保障方針所確立的計量數據傳輸方式同以往相比較得到了大幅優化,有助于確保計量傳輸數據的準確性和標準性;此外,電算化過程極大地保證了計量檢測過程的穩定性和準確性,同時也有利于縮減各項人工成本費用。
1.2 電算化制定品質檢測標準的多重驗證法
在對計量過程質量檢測方案定義進行深入探討分析時,我國學術界參考了計量質量檢測的核心理念,將現代科技靈活地融入到了計量質量檢測工作流程,借助電算化高科技設備重新設立了規范、準確的檢測方案。該檢測方案的落實推進,保證了計量人員在計量檢測過程中能夠始終確保精確的質量控制,同時也能規范計量檢測對象的質量及規格,大幅降低勞務費用及工作壓力。社會主義新形勢下,計量環節中的標準化品質檢測方案所包含的檢測環節元理論,相較于傳統計量環節中的檢測方案,增添了新的審計合驗標準。這一檢測標準充分借鑒了現代工業化、信息化、網絡化等技術優勢,構建更為系統、規范的目標產品計量標準。此類標準不僅要合乎國家相關規定還要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產品質量要求,更要清晰生動地向專業計量人員展示目標產品標準線,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提高檢測人員工作實效,提高社會生產力,以此推動社會發展。需要重視的是,利用測量指標對計量檢測進行質量把控,也是對計量標準的檢測復審。檢測復審,也就是在計量人員對計量對象進行質量檢測的過程中,借由產品反饋來判斷電算化設備檢測標準是否存有誤差,以便及時查缺補漏,進而確保品控,提升消費者長期愉悅度、增強消費粘性。在對檢驗標準科學性及合理性進行檢測的過程中,計量人員應對單個變量進行把控,將其劃分為若干組,通過對各類別的目標性狀進行區塊監控,并依據元理論中所述的γ監控和β監控標準,檢驗質量是否達標[1]。
2 我國標準化計量檢測現狀分析
借助標準化方法對計量檢測過程進行質量管理,既能從根本上確保檢驗程序系統化、規范化,同時也能大幅提升檢測結果的精準度,進而確保檢測對象能夠適應消費者的高質量需求。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計量檢測所采用的計量單位多為國家制定或國企內部使用,學術界極少針對某一項指標進行特殊界定。這一現狀導致我國計量標準化檢測無法順應當前社會發展形勢,未能實現計量檢測同市場發展的高效融合。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標準化計量檢測環節中,服務屬性特征并不明顯,市場及客戶等相關概念未得到充分體現,功能范疇也僅限于領導層面,而非秉承對產品及客戶的高度負責來落實工作。除此之外,我國計量行業還存有一個致命弱點,即檢測環節過于封閉,且標準化質量控制未呈現給客戶或消費者。檢驗環節模糊不清,檢測結果含糊其辭,導致客戶信任度降低,因而拒絕支持繼續執行和推廣計量標準化[2]。當前社會發展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形勢一片大好、前景廣闊,市場經濟體制日趨完善優化,高聳型檢測體系在計量標準監測環節中所占比例日益降低,長此以往,市場透明度及公信力將得到大幅提升。
3 標準化計量檢測的多項實施方案
3.1 區塊標準化質量檢測方案
區塊標準化質量檢測方案是采用不同的計量標準對計量過程進行質量管理,假設要對保溫杯的保溫時長進行計量檢測,可設置多個計量標準對其進行檢測,不僅有利于判定計量標準化檢測保障方針制定的標準是否符合規范,也便于計量人員準確地檢測出哪一項標準更符合消費者的使用需求,確保標準化計量檢測過程更為人性化、科學化、合理化。
3.2 射頻遞衰標準化質量檢測方案
標準化質量檢測方案在射頻遞衰計量檢測環節中核心地位不容忽視。在絕大多數標準化測量檢測環節中,例如在對雷達、多路通信系統傳輸功率以及接收信號靈敏度等標準進行檢測時,都與射頻衰減計量檢測環節的標準化質量檢測息息相關;微波設備、元器件的制造和開發過程中,質量檢測系統的構建與確立均需要依托標準化質量檢測進行射頻衰減計量檢測;建立微波功率、噪聲標準,更是與射頻衰減計量檢測環節的標準化質量檢測方案的精確性有著密切關系。簡而言之,射頻衰減計量環節中的標準化質量檢測方案,極大程度上決定著計量標準化能否順利推進研究。
3.3 微波衰減計量環節中的標準化品質檢測方案
微波衰減計量環節中的標準化品質檢測方案所特有的計量檢測優勢較為明顯,因而通常情況下被應用于軍事計量檢測,計量檢測人員在計量環節中如何合理地選用儀表及元器件,儀表,以盡量降低計量檢測誤差顯得尤為重要。社會發展進程不斷加快,使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優化,因而,微波衰減計量環節中的標準化品質檢測方案正逐漸納入到了日常計量標準化檢測中,其所表現出的準確性及規范性優勢也正日益凸顯,因而廣受推崇。由于衰減是無線電計量檢測中最基本的參量,它不僅可以檢測出傳輸過程中的無線電信號振幅減弱的情況,而且還可以檢測出不同傳輸線、電算化元件、電算化裝置以及系統的傳輸特征,對于電算化設施計量的標準化檢測環節有著無可比擬的應用價值[3]。
4 結 語
計量檢測過程技術性、系統性特征較為明顯,且影響檢測結果的各項因素并非獨立存在,而是密切相關,因此,通過運用標準化方法,對檢測過程中的每一處細節進行合理把控,并施以高效管理手段,才能保證檢驗機構質量檢測體系始終處于可控狀態,進而從根本上杜絕檢測對象出現不合格現象,只有這樣,計量檢測機構針對檢測對象所出具的產品(證書、報告、服務等)質量才能順應社會發展趨勢,滿足消費者實質需求,從而高效、精準地踐行國家所賦予的“量值傳遞”職能,確保質量檢測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經濟發展進程,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徐青.關于計量檢測技術與質量技術監督的探討[J].大眾標準化,2021(6):7-9.
侯雯,趙鵬.論標準化方法對計量檢測過程的質量控制[J].科技風,2018(28):98.
羅路明.淺議標準化方法對計量檢測過程的質量控制[J].計量與測試技術,2018,45(2):80-83.
作者簡介
胡樹強,本科,副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質量計量檢驗檢測。
杜娟,本科,副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質量計量檢驗檢測。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