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芳
英語課堂是學生積累語言知識、感悟文化魅力、體驗交流快樂、成為語言主人的主體認知基地,對于提升其理解能力、表達能力、處理能力非常有幫助。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構建快樂課堂,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使其充分釋放生命活力、發揮能動作用。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貫徹執行快樂教育理念,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借助其主體支持與積極配合優化英語教學,大力夯實英語課堂的群眾基礎,借此實現提質增效。
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教師要引領學生進行讀英語、說英語、寫英語、聽英語等豐富多彩的信息交流活動及知識悅納活動,在主體實踐中科學推進英語教學。英語本身就是信息傳輸、傳情達意、表達自我的有效載體,因而能夠在師生交流、生生溝通中洋溢出輕松快樂、開放自由的良好氛圍,給予學生良好的感官刺激、情緒感染、心理誘導及情感體驗。開心快樂的課堂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其在開放交流中體驗快樂。因此,教師要積極構建快樂課堂,打造生命樂園(趙敏2021),促進學生快樂、高效學習。
首先,構建快樂課堂,釋放生命活力能夠為學生提供有設計、有體驗、有合作、有交流的互助成長環境,使他們獲得開心快樂、主體表現、友好交流的實踐認知平臺。因此,構建快樂課堂,釋放生命活力能夠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處理能力及交流能力,助力英語教學高效發展。
其次,構建快樂課堂,釋放生命活力能夠為教師實施英語教學指出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與拓展途徑,推動教師積極踐行生本理念與人文思想,切實提升英語教學的指向性、適宜性、趣味性及主體性(衣萍2021)。因此,構建快樂課堂,釋放生命活力能夠夯實英語教學的群眾基礎,提供強大的主體支持與能力保障。
最后,構建快樂課堂,釋放生命活力能夠推動新課程改革理念在英語課堂上的貫徹執行,以科學育人觀為指導思想,推動英語教學科學設計、開放實施及高效開展(耿亞菲2021)。構建快樂課堂,釋放生命活力能夠加速素質教育與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幫助教師以新課標為行動指南科學實施英語教學。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只有提供具有開放性、趣味性、拓展性的創意活動,才能夠使學生積累更多、更好的語言信息、故事素材、文化資源等趣味內容。這樣,學生就能夠無拘無束地快樂交流,自由自在地積累語言信息。
朗讀教學是英語教學的基礎性信息悅納工程,關系到學生后續的知識學習、能力訓練及語言表達。因此,教師可以將快樂理念融入朗讀。分角色朗讀能夠給予學生互幫互助、分工合作、快樂探究的“美差”,因而能夠極大地提升其英語信息獲取過程中的適宜性、體驗性及高效性(吳未燁2021)。另外,教師還可以開展兩人齊讀、多人齊讀、分區朗讀、輪流朗讀等活動,使學生能夠在快樂閱讀、合作交流中大腦處于高度興奮狀態,促進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例如,冀教版(三年級起點)三年級(下)Unit 3 Again,please!的課文內容是四幅彩圖及對話,主要談論食物問題,具有較高的趣味性、生活性及合作性。課文內容中只有媽媽、李明(Li Ming)與丹尼(Danny)三個人物角色,非常適合開展分角色朗讀活動。首先,教師開展兩人朗讀活動,讓學生同桌齊讀,或者一人朗讀一幅彩圖的合作方式,從而幫助他們快速掌握文本信息,為后續分角色朗讀活動夯實基礎。其次,教師組織三人合作朗讀活動,可以輪換,這樣學生每合作三次就能朗讀一遍完整的文本,同時會受到良好的語音信息刺激,有助于語音信息積累及聽力能力的訓練與提升。最后,教師參與分角色朗讀活動——扮演“媽媽”,男生扮演“丹尼”,女生扮演“李明”,進行合作朗讀活動。為了提升師生合作的刺激性、娛樂性與開放性,教師開展“抓鬮”活動,以此確定要扮演的角色。教師在學生群體中擁有非常特殊的角色功能,學生極其渴望與教師進行合作探究與朗讀活動。因此,教師的積極參與能夠將分角色朗讀活動推向高潮,實現高效、高體驗的朗讀活動。
教師應立足朗讀活動融入盡可能多的趣味元素與快樂誘因,利用開心的合作體驗及快樂的探究心情為學生提供源源不斷的生命活力刺激元素,大力激發其參與意識、表現動機、合作觀念及交流欲望。這樣,學生就能夠在英語教學中體現出強大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處理能力及整合能力,從而促進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分角色朗讀活動,還可以立足快樂教育與開放理念實施角色扮演活動。英語教材內容均是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過程,具有較高的故事性、參與性、趣味性與欣賞性,因而適合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而且,小學生具有非常強的表現欲望、模仿動機與榮譽訴求,因而具有非常高的參與積極性。角色扮演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加開放自由、輕松快樂、新奇愉悅的主體認知機會,體現快樂教學理念。
例如,在講授冀教版(三年級起點)四年級(上)Unit 4 Lesson 19 Let’s go shopping!時,課文內容中只有丹尼與珍妮(Jenny)兩個人物形象,因而非常適合開展角色扮演活動。首先,教師組織學生同桌之間進行分角色朗讀活動,以此幫助他們快速掌握人物角色的語言、思想、性格與特點等信息,為后續角色扮演活動奠定基礎。其次,教師按照教室內的空間將學生分為四個活動區域,進行“海選比賽”,讓所有學生都參與角色扮演比賽活動。每個活動區域的前兩名入選班級匯報表演活動,這樣就又能開展多場角色扮演活動,這種具有較強參與性、趣味性、交流性及快樂性的角色扮演活動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認知能力。
教師立足課文內容設計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層次性角色扮演活動,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認知積極性與交流表現性,從而使其在英語課堂上展現出燦爛的生命活力。
英語是信息交流的有效媒介。英語教學要彰顯主體化、合作化、交流化及趣味化,實現學生的主體參與、積極思考、自覺交流、悅納信息(王福華2019)。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融入電化教學方法,借助聲、光、電三維信息刺激元素給予學生視覺刺激、聽覺沖擊及心理震撼。這樣,電化教學自然就能夠科學催發學生的認知興趣、探究動機及求知熱情,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冀教版(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下)Unit 4 Did you have a nice trip? 的課文內容主要是討論a nice trip。以Lesson 19 Li Ming comes home 為例,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時不僅要提供李明在加拿大學習與生活的活動照片,還要配上簡單的背景說明,從而形成有圖片、有故事、有說明、有趣味的體驗性教學資源,幫助學生簡要回顧已學內容。這樣,學生就會順理成章地進入本堂課的學習,有效提升課堂參與度。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輕松快樂地進行多次朗讀活動。當學生借助視頻信息與分角色朗讀活動積累足夠多的語言信息及旅游素材時,教師留出自由展示時間,讓他們以“My trip”為主題進行課堂討論,自由自在地展示自己的旅游經歷,積累更多、更好的英語素材。
教學案例秉承與深化了快樂教學理念,為學生創設了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以及較多的合作空間、探究機會與交流時間。因此,教學案例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快樂表現,使他們盡情展現生命活力。另外,教師還要立足教學內容多引入一些趣味活動內容,開展快樂教學活動。趣味性較強的PPT 是本次英語教學的亮點,它集故事素材、圖片資源、聲音信息、英語知識、現代科技于一身,具有非常高的趣味性、新奇性、故事性與欣賞性,將學生的認知注意力牢牢地固定在英語教學中,有效夯實英語教學的群眾基礎,強化主體支持。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融入生活教育理念,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生活情境,為他們理解與掌握課文內容提供良好的信息輔助。英語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因而教師在組織課堂活動、主體交流及合作探究等活動時要注意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這樣,學生在參與課堂活動時會獲得更多、更好的感官刺激及心理誘導,自然能提升認知。教師可以利用生活教學為課堂帶來更多的快樂,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
例如,冀教版(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下)Unit 3 Lesson 13 Let’s buy postcards!的主要內容是“如何書寫明信片”。明信片在現實生活中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與欣賞價值。教師可以利用生活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文內容及語言信息,以此培養其英語學習興趣。首先,教師讓學生同桌之間進行文本信息處理活動,為后續活動積累語言信息。其次,教師運用多媒體設備展示精美的明信片,并引導學生欣賞明信片上的英語信息,共同鑒賞明信片的畫面感、藝術感及審美感,從而幫助他們較好地掌握明信片的文化意義。最后,教師給學生每人分發一張明信片,讓他們獨立完成明信片的畫面設計、語言編輯、文本信息及位置安排等具體任務。課后,學生還可以將自己寫好的明信片直接送給好朋友。
這樣,以明信片設計為主要內容的探究活動直接弱化了英語課堂上“教”與“學”的外在痕跡,讓學生在積極參與、努力思考、精心謀劃、編輯語言中充分展示生命活力,同時盡情體驗開放性課堂活動帶來的快樂。因此,教師立足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內在聯系,著力凸顯課堂活動的生活性、趣味性與快樂性,能激發學生的生命活力,充分發揮其能動作用。
綜上所述,小學生的自律意識與掌控能力較差,難以維持長時間的積極認知狀態,因而需要一種強有力的趣味元素與人文誘因來直接刺激其好奇意識與獵奇心理。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構建快樂課堂,以快樂、趣味與新奇等良好人文誘因直接刺激與有效提升學生對英語教學的關注度、參與度,能夠切實強化他們對英語教學的主體支持與能力保障。教師還可以通過朗讀教學、扮演教學、電化教學、生活教學等參與性、趣味性、交流性及快樂性較強的教學方法,切實提升英語教學的吸引力與誘導力,借助學生的生命活力與主體支持打造主體化、探究化、交流化及高效化的快樂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