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海艷
新城小學始終秉承“快樂童年 多彩人生”的辦學理念,著力打造“快樂教育”特色文化體系。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他們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充分開發他們的心理潛能,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可持續發展,為他們的快樂童年和多彩人生奠定基礎。
強健心育師資,保障心育落地
配齊配好師資。學校有專職心理教師2名,兼職心理教師35人。同時學校組建心理教研組,心理老師每月開展一次集中備課,就重點課例進行探討。
強化學習提升。走出去:心理教師每年線上線下參與各級各類多場心理健康培訓。請進來:邀請心育專家來校講學指導;組織專兼職教師、班主任開展“兩學兩講”活動。
深入課題研究。學校申報的區級課題《繪畫心理分析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實踐》于2021年11月成功立項并開題。心理教師馬力負責的《積極心理品質視角下的小學生創造力培養實踐研究》獲區專項個人課題一等獎。
樂構心育課程,促進心育實效
國家課程扎深度。學校開齊開好心育課程,讓心理健康教育走進每個班級、進駐學生心中。
校本課程拓寬度。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按照一體化、分學段、有序推進的原則,學校開設了基于心育的“五愛”校本課程,開發了五個主題活動校本課程。
融合課程促厚度。一是與節慶主題課程融合:利用升旗儀式、班隊會等陣地對隊員進行心理健康日常教育,結合少先隊每月主題活動、節慶活動等開展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二是與經典誦讀課程融合:在每年的經典誦讀月活動中,開展“聽、談、看、做、畫、唱、跳、演”系列心育活動。三是與校園文化課程融合:學校童樂惠譽廳、童樂慧創城、新城八景等校園平臺,成為孩子們釋放天性、釋放心情的心靈港灣。
家校課程增效度。一是與社區關工委工作結合:組織為殘疾兒童上門送教活動,舉辦“義賣義捐”捐贈活動。二是與黨員幫扶行動落實活動結合:“黨員媽媽”對“困難”學生進行結對幫扶,關注“留守學生”“進城務工人員孩子”的心理生活。三是“家長課堂”活動持續推進:每月一次的家長課堂成為家庭教育的加油站,幫助家長學到家庭教育的智慧。
溫情心育輔導,提升心育功能
心理排查有廣度。每學期開學心理團隊就會以班級為單位,利用《學生綜合能力問卷調查》《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定量表》等相關量表對全校學生進行測試和建檔,并對篩查出來的疑似學生進行復查和跟進,對確有問題的學生告知并邀約家長面談,并簽署《告家長預警通知書》。
個案輔導有溫度。針對問題突出的孩子利用早、中、晚三個時間段排表,通過個體繪畫心理分析、OH卡牌、繪畫心理測驗、俄羅斯套娃等非言語的輔導方式,對學生進行個案輔導。
團體輔導有效度。針對一部分學生出現的共性問題,持續開展定制化、個性化、主題化團體輔導活動。
應急輔導有速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新城小學心育團隊第一時間啟動了響應機制,上線《2020年,這個春節發生了什么》親子閱讀繪本,幫助家長科學安撫孩子的恐慌無助情緒;復工復產后,向學生推出《蝴蝶抱抱》親子共讀繪本,幫助學生克服上網課的焦慮。制作《給教師們的心理防疫口罩》,從心態調整、科學認知、情感連接等方面提出專業建議。
從“心”開始,“育”見美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既要講科學又要講藝術的工作,困難與挑戰同在,壓力與動力并行,我們將抱著一顆仁慈大愛之心,時刻繃緊安全之弦,助力孩子在陽光下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