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桂冬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推進“家校社”協同育人,不僅使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進一步強化,家庭教育主體責任更加到位,社會育人資源利用更加有效,而且有利于促進家校社各展優勢、密切配合、相互支持,有效增強育人合力,共同擔負起培養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責任。定南縣針對過去“家校社”協同育人中存在的家庭參與度不高、家校溝通不暢、“家校社”合作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深入調研,廣泛論證,積極尋求破解方法,探索走出了一條以推廣全民閱讀為主導、以閱讀點亮孩子心靈明燈的“家校社”協同育人新路子,并取得良好效果。
營造美好閱讀育人氛圍,凝聚協同育人共識
我們以“營造書香校園”“家校合作共育”為重點,以項目為抓手,以融合為思路,積極營造美好閱讀育人氛圍,廣泛宣傳閱讀對協同育人的意義,推動家校社協同育人朝著共建、共商、共創、共享的方向前行。
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做協同育人引領者。一是建立“五帶”機制,通過局長帶校長讀、校長帶老師讀、老師帶學生讀、學生帶家長讀、家長帶社區讀,營造全民閱讀的濃厚氛圍。二是辦好“新教育·新管理”研習營,順應新理念下“家校社”學校管理變革需求,促進全縣中小學教育管理人員成長。三是通過“抓校長、校長抓”,推動校長、學校中層干部、教師、學生全員投入閱讀。
提升家長共育能力,做協同育人推動者。一是遴選骨干教師組建家庭教育講師團,聘請專業導師對講師團進行培訓。依托講師團,指導和幫助家長吸收現代家庭教育理念,宣講親子共讀方法和益處,達成閱讀共識。二是成立校級、年級、班級三級家長委員會,創新家長會模式,聚焦“如何培養孩子閱讀習慣”“如何開展親子共讀”等問題進行探討,改變育人策略,提升家長共育能力。
加強全縣部門聯動,做協同育人助力者。縣教科體局、縣婦聯、共青團等部門聯合行動,通過印發《致家長的一封信》等方式,積極倡導全民參與閱讀,堅持以書籍傳遞智慧,用閱讀點亮夢想,讓讀書傳承優良家風,讓讀書成為社會風尚。各鎮(城市社區)、縣有關部門及社會組織,共同發起家庭親子閱讀行動,推動全民閱讀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推進家庭、家教、家風建設。
創建良好閱讀育人場所,拓展協同育人空間
積極作為,拓展校園閱讀空間。近年來,我縣通過爭取財政資金、企業捐助、社會贊助等方式籌集資金300余萬元,為中小學校、幼兒園配置圖書100多萬冊,大幅增加師生閱讀用書。各中小學校積極發動學生捐書,在每間教室都建立了“班級圖書角”。各校積極推動“書香家庭”建設,定期開展“曬曬我的家庭書房”“家庭好書展”等活動。
整合資源,優化社區閱讀環境。全縣各鎮(城市社區)管委會按照“五有”(有場所、有隊伍、有活動、有項目、有機制)標準,建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各行政村、居委會建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均配置了圖書資料,為少年兒童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閱讀場所。城市社區居委會、婦聯、團縣委等部門積極發動社會力量,籌集資金在各住宅小區設立電子書柜。在距離縣城車程僅半小時、風景秀美的大風村,為“家校社”線下閱讀交流提供別樣環境。
建立“五帶”閱讀育人機制,豐富協同育人內涵
我縣通過建立“五帶”閱讀機制,積極開展親子共讀、師生共讀、家校共讀、社區領讀等活動,強化家校聯系,深化“家校社”聯動,激活育人新磁場。
構建學校閱讀啟蒙場。一是局長帶校長讀。五年來,縣教科體局局長李樂明長期堅持帶領全縣校(園)長共讀。通過共讀,攪動校(園)長思想,促進形成校(園)長靜心研究教育教學管理的良好風尚。
二是校長帶老師讀。成立讀書群,全縣教師、家長各個層面自發成立了100多個讀書社、讀書群、悅讀會;研發閱讀課程,老師研發課程、締造完美教室、推進每月一事等,一切有利于教育教學的事情都可以做起來;分享交流常態化,學校教職工會議專門拿出時間讓閱讀“先行者”敘事;以“三專模式”(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交往)促成長。
三是老師帶學生讀。“晨誦·午讀·暮省”新常態;共讀共寫生活新常態,學校結合教材“快樂讀書吧”推薦書目進行師生共讀;分享、展示新常態,學校常態化開展讀書沙龍,好書推薦會,課前三分鐘講故事、演講、說新聞等創新閱讀活動。
形成家校閱讀協同場。一是學生帶家長讀,各校大力倡導親子共讀共寫,不斷提供展示平臺。
二是盤活資源共讀,開展圖書漂流活動。縣教科體局購買了8000余冊圖書用于全縣各校漂流。校際、校內也實行圖書流動,定時更新圖書,限時閱讀圖書,營造積極向上、你追我趕的閱讀氛圍。
融創社會閱讀共生場。一是家長帶社會讀。為向社區推廣閱讀,我縣組織30多名社區公益領讀者,開展近25次社區公益領讀活動。城區各小學切塊對接一個社區,充分發揮班級家委成員力量,利用周末時間常態化開展社區讀書活動,為社區營造了良好的讀書氛圍。
二是建設書香定南。我縣把每年元月第一個周六設為“家庭教育日”,4月23日定為“定南縣教育系統閱讀節”。以“家庭教育日”為契機開展系列活動,帶動各鎮、各有關部門融入“家校社”協同育人圈;積極開展“書香潤定南”活動,向中小學生發放50000張免費閱讀券,引導學生參與免費閱讀、優惠購買書籍等活動。縣新華書店精心設計打造了新型時尚“悅”讀空間暨城市書房,新空間、新業態吸引了大批讀者假期以書為伴。縣作家協會、縣文聯成功通過“閱讀讓生活更美好”文學沙龍活動,吸引了眾多讀者圍觀和參與。
創新豐富閱讀育人載體,增強協同育人效果
大力宣傳閱讀。通過各種途徑廣泛宣傳閱讀、引導閱讀、推廣閱讀,推動閱讀活動向縱深發展。提倡了多年的培養閱讀習慣有了有效的路徑和載體。常態化舉辦讀書分享會、表彰會、跳蚤書市等多層級、多樣化閱讀活動。邀請企業家、作家、家長進校園,分享閱讀、指導閱讀、共情閱讀;“雙減”背景下,我縣更是把閱讀作為“增量”加入課后服務,讓政策發揮出最強效應。
破解社會問題。教師職業認同感不強,出現職業倦怠、成長動力不足問題,是價值觀問題,從根本上說又是認知問題。閱讀改變認知,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自我成長成為可能。閱讀改變了家長的生活方式,讓家長逐步從麻將桌、飯桌走出,更多家長理解學校教育主張,支持老師教育行為,主動參與班級、學校活動的意愿不斷增強,親子關系和諧建立的同時,有效引領社會風氣的好轉。
滋養學生心靈。閱讀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增強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以共讀共演共分享等方式來溝通各自的情緒,這種情感的溝通潤物細無聲,也更加能為孩子形成一個強大的支持體系,而相互陪伴閱讀無形中緩解了來自學業、社交等方面的壓力。近年來,我縣近4萬名中小學生,無一因心理問題而發生意外傷亡。
增強育人合力。閱讀,更新了家長育人觀念,提升了學生綜合素養,營造了良好的全民閱讀風氣。定南二小學生小涵的媽媽說:“我沒多少文化,家里條件比較困難。孩子父親得了肝病,我有糖尿病,孩子哥哥智力稍微低一點。雖然身處狹窄的廉租房,我也堅持給孩子買書。我的改變都是受班級讀書活動和社區領讀活動的觸動。”
中國教育追蹤調查(CEPS)項目專門針對全國中小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了調查:“家校社”合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與學習成績有著很強的相關性,對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有著明顯的正向作用;在心理健康上,周課外閱讀時間每增加1小時,中度及以上抑郁的發生率減少11%;數據分析結果還顯示,課外閱讀時間居前25%的學生與其他學生相比,在人格特征上具有明顯的區別。我縣選擇以閱讀為“橋”,系統架構,綜合發力,建設閱讀共同體,營造了良好閱讀生態環境,構建了“基于學校、貫通家校、影響社會”的完整育人體系,形成了“家校社”協同育人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