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標 曹新悅

秉承“學生生命至上、心理安全優先”的原則,滁州市以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縣(市、區)心理中心—學校心理輔導中心三級平臺為基礎,以搭建“亭愛你”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為抓手,積極做好學生心理普查和危機干預工作,全面加強和改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力呵護學生身心健康。
整合平臺資源,讓陣地“強”起來
貼近孩子內心,暢通咨詢熱線。滁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雪絨花”心晴驛站)成立于2014年8月,中心現有專兼職心理教師4人,專業心理志愿者53人和普通心理志愿者17人,周一至周日全天工作時間(節假日除外)面向全市未成年人免費開放,提供公益性心理健康成長服務。中心從個體成長到全體發展,從個別輔導拓展到全面關注,結合未成年人成長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心理活動,真正達到培養孩子“鍛煉自我,服務他人、奉獻友愛、快樂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
依托“雪絨花”心晴驛站,開通心靈咨詢熱線,為全市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心理輔導和咨詢以及心理培訓和家庭教育指導等服務,聯通市、縣、校三級心理健康服務點近500個,覆蓋全市50萬未成年人家庭。2023年以來,“雪絨花”心靈熱線累計共受理電話咨詢2182人次。
在心靈熱線中,心理志愿者被咨詢較多的問題是學習壓力、親子矛盾、同伴關系和師生關系,這幾個問題常常交織在一起,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那天,志愿者老師接到了小華媽媽的電話,講述孩子遇到的問題:孩子八年級了,成績直線下滑,親子沖突不斷。志愿者老師首先安撫了家長的情緒,建議先從改善親子關系入手,真誠耐心地和青春期的孩子交流,并教給家長一些與孩子溝通的小技巧,如勤傾聽、少指責,約定手機上網時間、多支持戶外運動、調動周邊好資源,陪伴孩子渡難關。
兩周后,志愿者老師再次接到小華媽媽的電話,說孩子想來中心找心理老師談一談。通過面詢,小華談及人際交往方面的苦惱:老師、家長只關心學習,卻不能理解自己被孤立的痛苦心情。志愿者老師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幫助小華發現自己心里的正向期待和成功體驗,鼓勵孩子探索更恰當的方法和同學溝通,在直面挫折的過程中學會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此后,志愿者老師還和小華媽媽交代,一定要和孩子老師做好交流,班集體的氛圍營造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后來,家長給出的反饋是孩子讓家長得到了成長,志愿者老師倍感欣慰。
中心熱線也可以為家長提供更便捷的心理咨詢轉介路徑。本市某中學一位學生沉迷游戲,家長焦急萬分。正當這位家長束手無策之際,他通過中心,將孩子轉介給附近學校心理中心的張老師。在張老師長達11次的陪伴指導下,半年后,家長打來電話說:“孩子變化很大,已從游戲中掙脫出來,愿意和我們交流了。”
像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講求實效?如何把工作做到孩子們的心坎上?關鍵的一點就是避免說教,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受教育者,寓教于樂、寓教于各種活動之中。
豐富心育活動,用好學校陣地。開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是“主陣地”。全市所有中小學逐漸完善心育專業服務、課程管理、主題活動等體系,建設好、管理好、使用好學校心理輔導中心,用心理社團、宣傳欄、校園廣播、網絡等媒介,面向全體學生常態化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托市、區級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市教體局組織優秀教師精心備課,到縣市區多所學校送教。
全市457所中小學成立了學校心理工作領導小組、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領導小組和學生心理發展成長指導小組,打造陽光、幸福、健康的校園心理文化。各中小學校每年組織四年級以上的學生參與心理篩查,各校心理老師在了解學生心理問題傾向的前提下,對接各班班主任,通過團體輔導活動和個體輔導的形式,積極化解學生個體心理困擾和全體心理成長中的問題。
2018年以來,滁州市教體局指導各校開展“525心理健康活動月”系列活動。“活動月”期間,各校(園)開展說心語、傳心愿、暖心抱、敞心扉、談心得、成人禮、畢業典禮等主題活動。市教體局組織全市范圍內的心理志愿者團隊走進學校,協助學校開展大型心理素質拓展活動,讓畢業班的師生減壓釋放,輕裝前行,受到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
養魚先養水,發揮家庭作用。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長的“第一課堂”,滁州市以共融、共建、共進、共享為工作目標,形成了有地方特色,在安徽省較早的家庭教育公益品牌“皖東父母大課堂”。
聯合本地高校教授、知名家庭教育專家以及一線優秀老師等,組建家庭教育講師團,定期邀請家庭教育專家進學校、進社區,面對家長開展教育指導活動。針對家長關注的學習壓力、親子溝通、品質培養等問題,開展一系列講座,主題包括“大考前,給孩子有效幫助”“關注還是關心,如何實現親子順暢溝通”“建立信任比樹立威信更重要”“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等。每次活動,家長和專家積極互動,給講師團之后的講座提供了新課題。
有位家長在專家講座之后,對于那句“陪伴是標配,共情是高配,以柔克剛是頂配”頗有感觸,她說:“我那個陽光的女兒又回來了,回想這一年多,酸甜苦辣各種滋味,我心存感激,感謝女兒讓我學會如何做媽媽,感謝專家在我無助的時候給予我專業幫助。”青春期的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恰恰是他(她)需要愛的時候,家長學會尊重孩子,就能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和支持,也能陪伴他們平穩度過青春期。
匯聚各方力量,讓隊伍“優”起來
建設志愿隊伍,提升專業水平。通過整合教育、衛生和社會心理團體等行業優質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滁州市于2018年成立了市本級“525心靈使者”心理志愿者服務隊和各縣(市、區)心理志愿者服務隊,現有心理志愿者861人。
完善人才隊伍培養是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點,滁州市面向全市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班主任,定期進行線上線下分層分級的專業提升培訓,累計開展線上培訓213場次,培訓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1.4萬多人次。組織心理教師實地觀摩考察學習,用視聽去感知外界世界,尋找差距,自我提升。通過線上讀書會,老師們沉浸式讀書學習,觀摩心理健康教育公開課以及專家專題講座,開展一系列主題教研活動,舉辦全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專題推進會,奔赴外地考察學習,提升了心育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形成心育共同體,服務落實“微”處。聚焦于區域中小學(幼兒園)未成年人心育服務體系,圍繞學生自助、同伴互助、家長協助、教師幫助、學校輔助、社會援助等六個方面展開課題研究,通過走訪調查,探明心育工作的具體困難,了解各方真實的需要。探索教師全員共同體(所有學科教師共同體,跨校的教學教研共同體,教育行政與一線教師共同體)、學生同伴共同體、家校共育共同體及社會資源共同體在學習、教研、指導、扶助等方面形成協同心育的具體舉措,正逐步構建形成6S目標“微”心育實施途徑。
組織志愿者團隊錄制《心理開學第一課》等心育微課,通過微信公眾號、美篇等載體推送心育知識、活動實錄及新聞報道等推文,推送家庭教育知識《雪絨花心靈在線云之聲》340期音頻和《點亮童心·科學護航》100期微視頻,引導全社會重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本文為2023年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項目“共同體視角下未成年人‘微心育服務體系建設研究”(項目批準號JK23032)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