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月蘭,董 竟,梁學敏,杜麗霞,王永順,張 偉
(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眼科,內蒙古 包頭 014010)
五年制本科中的眼科學教學一般情況下是以課堂授課為主,同時輔助臨床見習。近幾年,國內和國外許多高校對各種獨創的、新型的教學方法進行嘗試并取得了比傳統式教學更高質量的教學成果,其中就包括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教學法[1-4]。該方法特點是圍繞著問題展開,主體是學生,主要形式是小組討論,在討論期間教師圍繞著帶有導向性的問題展開課程的主要內容,這種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對眼科學專業知識探究的興趣,由于其特有的創新性及實用性被廣泛應用。另一種目前被各個高校廣泛應用的授課方式是以案例為基礎的學習(CBL)教學法。CBL教學法是教師在分析典型案例的同時講授教學內容,分析過程中逐漸引導學生去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這是一種能夠更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自主性的教學方法[5-9]。隨著近年來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一種多元的立體化互動式教學方法——案例綜合教學(CCT)法逐漸地被應用于眼科學的臨床教學中[10-12],這種教學方式是將PBL與CBL教學法進行融合后再加入新型的網絡多媒體方式形成的。本次研究將在五年制醫學本科生的眼科學課堂授課中分別應用PBL教學法及CCT法,在進行全部教學活動后,用統計學分析以無記名問卷調查的形式收集學生反饋的數據,進一步研究CCT法在眼科學教學中的可行性,并評估其未來發展方向。
1.1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對象為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就讀于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學院2016 級臨床醫學五年制本科學生, 共2個班46人,年齡20~23 歲,平均(21.3±0.5)歲,其中男生 22 人,女生24人。將學生隨機分為PBL組和CCT組,每組 23 人。2組學生性別、年齡及既往學習成績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學生一般資料比較
1.2研究方法
1.2.1學時與授課內容 在包括“角膜病”“晶狀體病”“屈光不正”等合計 24 學時的眼科學課程中開展此項研究。由同一位教師在保證同樣的時間和教學內容的情況下為2組學生講授全部課程。2組教師采取不同教學模式,PBL組采取PBL教學法,CCT組采取CCT法。待全部課程結束后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1.2.2PBL組 PBL教學法:授課教師圍繞教學的主要內容提出關鍵性問題,在上課1周前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問題進行討論學習。學生可以翻閱眼科學課本或文字資料,以及上網查找相關信息,先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根據教師提出的基本問題確定研究的主題方向并準備相關資料,授課教師可參與,與學生充分溝通交流,學習小組進一步確認課堂重點內容并查找相關文獻資料進行知識點擴充,將收集到的資料凝練重點之后,學習小組指派代表以 PPT 的形式在課堂上展示成果。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點評并補充完善學生在準備時的不足部分。
1.2.3CCT法 CCT法:通過典型的病例、圍繞病例提出問題,師生、生生互動討論,以三維立體式教學模式進行授課。操作方法:授課教師在教學大綱的范圍內,將教學內容與臨床實際充分結合,將臨床中的典型病例引入課堂中并提出相關問題,在授課前1周把相應的病例資料和問題交給學生。學生翻閱眼科學教材進行自主學習思考,或者自行查閱相關書籍、網絡、文獻資料為上課做準備。教師在講解典型病例的過程中傳遞病例相關知識點,讓學生圍繞病例不斷進行思考、討論,進一步解答課前提出的相關問題,啟發學生的臨床思考能力。在整個授課過程中學生全程參與,潛移默化地掌握眼科疾病的診斷特點及鑒別診斷的要點,提高了眼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能力,開拓了學生的眼科學臨床思維。而課程中增加多媒體的應用,為學生展示了更多視聽的沖擊,強化記憶,對疾病的理解進一步加深。這種教學方式強調了師生、生生之間的配合,對學生的個人思考更加重視,讓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1.2.4評估方法 問卷調查:課程全部結束后,以不記名的形式進行問卷調查,將2組學生對這2種教學方法的感受與評價進行比較。調查內容主要包括提高學習興趣,需要在該教學過程中增添教師指導、詮釋的內容,拓寬知識面增強橫向聯系,有利于提高臨床疾病診療思路,對典型病例的全面理解,有利于培養創新思維,有利于提升學習自主性,處理問題的能力,文獻檢索歸納能力,提高溝通能力,能夠提高團隊合作能力,增加了學習壓力12個方面。評價的結果包括“是”和“否”2種,“是”選項占比為對教學法評價。

共發放問卷 46 份,回收問卷46 份,回收率為100.0%。問卷調查結果見表2。在拓寬知識面增強橫向聯系、有利于提升學習自主性、處理問題的能力、文獻檢索歸納能力方面,CCT教學法的滿意度均顯著高于PBL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需要在該教學過程中增添教師指導、詮釋的內容和增加學習壓力方面,CCT組的需求高于PBL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提高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臨床疾病診療思路、對典型病例的全面理解、提高交流溝通能力、提高團隊合作能力、提高創新思維培養方面,PBL組與CCT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學生對各自教學方法的問卷調查結果比較[n(%),n=23]

調查項目處理問題的能力文獻檢索歸納能力提高交流溝通能力提高團隊合作能力增加學習壓力創新思維培養PBL組 是16(69.6)18(78.3)20(87.0)18(78.3)15(65.2)17(73.9)CCT組 是21(91.3)23(100.0)20(87.0)19(82.6)20(87.0)19(82.6)χ24.114.290.110.164.860.19P<0.05<0.05>0.05>0.05<0.05>0.05
在本科五年制臨床教學中,與內、外科相比較而言,眼科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二級學科,教學的理論課時較少,且多為選修課,獨立的實習時間只有2周。而且眼球結構精密復雜,需要更多的解剖、生理方面的知識作為基礎才能更好地理解。因此,眼科學臨床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面對學生記憶不扎實、理解不到位的問題,更存在著內容多、課時少、重視程度不夠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如PBL教學法,也使用目前創新的以生動多樣形式為主要特點,通過典型病例提出問題、圍繞病例進行討論、最后歸納總結并且聯合網絡、多媒體等新型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CCT 法,這種模式使學生對眼科學的基本知識了解得更深入,并且培養了學生關于眼科的學習思維,提高了自我學習的能力,這些新的教學方法的運用為眼科教學改革逐漸地摸索出了更為高效的、多方面的教學模式。
在傳統教學法課堂上,學生缺少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發言較少,氣氛較為沉悶,師生之間的互動減少,沒有默契,課程的效果也達不到預期,學生對所學的疾病和知識點不能深入了解。而本研究中這2種教學法也各有千秋,在拓寬知識面增強橫向聯系、有利于提升學習自主性、提升處理問題的能力、提高文獻檢索歸納能力方面,CCT法明顯優于PBL教學法,但在需要在該教學過程中增添教師指導詮釋的內容,以及增加學習壓力這兩項中,CCT法不及PBL教學法,即CCT方法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增添教師的指導詮釋,而且多數學生認為這種方法又增加了學習負擔的傾向。即使如此,但也說明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帶著更多的問題求學,需要教師更進一步加以指引,從這方面來看,這未嘗不是一種好現象。
無論是PBL教學法還是CCT法,在課程進行的過程中,都需要教師組織學生提前思考相關問題和分析病例,提倡學生對課堂內容提前預習了解,這樣不僅能對教學時間進行拓展,還可以讓學生提高自我學習、思考的能力。在課外充分檢索文獻,了解國內外科研前沿發展,在課堂上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交換想法,教師在不同的時間階段均參與講解指導,培養與學生間的默契度,高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意識增加,學習的效率大大提高。CCT 法利用網絡多媒體進行展示,在分析典型案例的同時,加入模型、圖像、音樂、影像等,更加生動形象、栩栩如生地向學生展示多方面的、多個維度的、更加生動的學習內容,將眼科學的理論課程與臨床實踐的距離逐漸拉近,讓學生更快地掌握實際病例的診斷和治療。無論是以提問為基礎的PBL教學法還是以綜合案例為基礎的CCT教學法,都使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發生極大的變化,教師和學生由單純的施教和被動接受轉變為整個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學生有了更多主動參與、提出問題、討論溝通的機會,讓學習更有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國內的一些研究發現,CCT法由于其能使學生最大限度地深入且多方面了解各個典型病例,可消除醫學生在基礎知識與臨床工作銜接的局限性,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分析能力,讓其處于更廣闊的空間,面對真實的患者能夠及時做出更準確的判斷和治療,提高臨床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今后工作中聯合不同科室之間合作醫療奠定基礎[8,13-15]。但是CCT法并不適合所有學生,要求學生在課前花費時間和精力進行思考,積極準備,更適合有較強自我學習意愿的學生,對于自學能力稍差的學生甚至會產生一些逆反的不良情緒。在我國國情下,CCT法如何實施、在什么階段實施,仍然是一個值得廣大醫學教學工作者探索和思考的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大量的聲音、圖片、影像等多媒體手段會使授課內容更加生動,容易理解,便于記憶。尤其表現在一些較為抽象的疾病,如視網膜眼底病、晶狀體疾病的診斷治療。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適時進行課堂提問,這些問題盡量與日常生活相聯系,比如:老年人上了年紀一般都會看遠處模糊,最有可能是什么疾病?如果暗處看得更清楚,但是亮處模糊,又可能是什么疾病?讓學生在聽課中思考,求知欲被充分激發,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在授課之后將課程內容進行整體的回顧,提煉、強調重點內容,或者可適當提出課后思考題,如:白內障的發病原理是什么?滴眼藥水會不會緩解,最佳的治療手段是什么方式?使學生對課堂內容理解更深入,記憶更深刻。
綜上所述,PBL教學法和CCT法都明顯提高了學生對于眼科學疾病的了解,提升了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臨床思維,進一步拓寬知識面,增強橫向聯系。CCT 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概念和方式,適合在眼科學理論教學推廣中進行應用。這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融合了典型案例、關鍵問題、知識橫向拓展及多媒體應用多方面、多角度進行教學,在保證學生基本知識體系建立的情況下,還可以提高學生對眼科學的興趣,是傳統教學理念和現代教學方式的一次深度、有機的融合。PBL教學法和CCT法2種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及課余時間方面均培養了師生、同學之間溝通交流的習慣,為醫學生建立臨床思維和以后進行臨床工作提供可靠保障,為醫學生養成終身學習、自主學習的習慣做好鋪墊。總而言之,2種教學方法都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了溝通能力、培養了臨床思維,超出了預期的效果,適合在眼科理論教學中進一步實踐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