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會芳
(河北省石家莊市第四十六中學,河北 石家莊 050026)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和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教師隊伍建設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數字化技術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教學方式。因此,提升教師數字化技能、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增強教師教學質量、拓展教師教育資源、提升教師教育水平等方面顯得尤為重要。數字化背景下的教師隊伍建設也是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化技術應用已成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方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掌握各種數字化工具和資源,如多媒體課件、網絡課程、互動教學平臺等,以實現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創新。然而,當前教師在數字化技術應用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如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足、數字化教學資源不充分等。
教師培訓與發展是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數字化背景下,教師隊伍建設需要更加注重數字化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同時,培養教師清楚認知自己職業發展路徑,加強職業規劃意識,以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當前教師專業發展面臨著一些問題,如培訓內容與實際需求脫節、培訓方式單一等。
教師評價與激勵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在數字化背景下,教師評價需要更加注重數字化能力和創新思維的評價,同時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以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創新精神。然而,當前教師評價與激勵存在著一些問題,如評價標準不科學、激勵機制不完善等。
教師心理健康是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數字化背景下,教師的工作壓力和心理負擔不斷增加,因此需要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然而,當前教師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工作壓力大、心理負擔重等。
教師團隊建設與合作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在數字化背景下,教師團隊需要更加注重數字化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同時建立完善的合作機制,以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創新精神。然而,當前教師團隊建設與合作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團隊合作意識不強、合作機制不完善等。
學校教師隊伍建設中數字化元素的應用,要著重考量教師如何在現代教學理論指導下,以信息技術為支持,利用教育技術手段成長為教育教學能手。這是一種綜合性、系統性的教育理念和場景。
許多教師對數字化技術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有限,缺乏對數字化設備的熟練操作和教學軟件的應用,無法有效地將數字化技術融入到教學過程中。教師數字化能力的短板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數字化創新思維
一些教師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缺乏對數字化技術的了解和應用能力,無法將數字化技術融入到教學過程中。
2.缺乏數字化技術應用能力
一些教師對數字化技術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有限,無法有效地利用數字化設備、教學軟件和網絡資源等工具進行教學。
3.缺乏數字化評價能力
一些教師缺乏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數字化評價能力,無法有效地利用數字化評價工具進行學生學業評價。
4.缺乏團隊合作能力
一些教師缺乏與同事、學生和家長之間的團隊合作能力,無法有效地進行數字化教學的合作和交流。
一些學校和地區數字化教學資源匱乏,教師缺乏足夠的數字化教材、課件和教學視頻等資源,無法滿足數字化教學的需求。另外,數字化教學設備不足,也無法滿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數字化技術的需求。
一些學校和地區缺乏對教師數字化能力的培訓,教師缺乏對數字化技術的了解和應用能力,無法有效地將數字化技術融入到教學過程中。而缺乏對數字化教學的有效管理更無法保證數字化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也無法對教師的數字化能力進行評估和管理。
國家教育部門對數字化、信息化的建設極其重視。相繼出臺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等文件,為加快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推進新時代教育信息化發展,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結合互聯網“+”、大數據、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戰略的任務安排和等文件要求,還制定了教育信息化2.0 行動計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教師工作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進程,事關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成敗,事關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因此,在數字化背景下,要積極關注整個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
我校為了豐富和發展教師隊伍建設的理論,研究利用數字化背景下教師隊伍建設的策略,著重在如下領域展開工作:
推動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推動教師提升素養、增強信息化教學能力。教師信息素養是推動教育數字轉型的關鍵軟實力,是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和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支撐。要切實聚焦教育數字化變革中教師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提升教師數字素養,使教師在數字時代、智能時代的教育教學中有更好的適應性和創新性,促進教學升級和教育整體變革,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我校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提升學校師生數字素養與技能為目標,增進學校師生對數字中國戰略的理解與認知,營造積極參與的濃厚氛圍,全面提升師生數字化適應力、勝任力、創造力。根據上級安排部署,我校在2023 年5月~6 月積極組織舉辦“2023 年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月”活動(以下簡稱“提升月”)。學校制定了“提升月”工作方案,以“數字賦能 全民共享—助推教育新模式”為宣傳主題?;顒又型怀鲋黝},做好宣傳,認真策劃,精心組織,突出重點,力求實效。學校成立了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月活動領導小組,營造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月活動宣傳氛圍。由領導小組通過《倡議書》的方式向全校師生發出倡議,還通過學校電子屏幕播出相關宣傳語,在公示欄張貼宣傳畫和標語,面向全體師生征集宣傳用語,開展科技創新小組和社團活動等系列活動。
通過活動,大大提升了師生的數字能力。如2205 班李同學的提升月活動感想就很有代表性:“中華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炎黃子孫,文采風流人賞;禮儀之邦,文化燦爛輝煌?!睆闹袊糯乃拇蟀l明,到如今的火箭、空間站、衛星、磁懸浮列車等,可見華夏文明的飛速發展。視頻中,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利用網絡計算農作物的結果期、統計社區管理、教育教學……將網絡、數字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
數字可以是高樓大廈上的電子大屏幕,可以是無人駕駛汽車,亦可以是手機、平板、電腦、電視,又或是手機中的各個軟件,它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數字時代已然來臨,生逢盛世,不負韶華,青年當有為,先輩們努力建設新時代,作為下一代的我們,也應好好學習,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可以看出,大家對數字化行動的重要性的認識大大提升了。
我校依托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資源,以服務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為行動目標,組織學校全學科教師開展業務培訓活動。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上,一批批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相聚線上,教師們能夠隨時登錄,反復觀看。我校積極組織各類信息技術培訓,積極開展活動,如分批次組織各學科信息技術和學科融合課,效果良好,對教師信息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幫助。
我校開展學科信息技術融合課,主要著力于如下幾個方面:
1.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在學科融合課中,首先要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的方向,能夠幫助教師和學生明確教學的內容和目的。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科特點,明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該掌握的技能和知識,并以此來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
2.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
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是上好學科融合課的關鍵。教學內容應該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和調整。在選取教學內容時,教師要注重內容的更新和拓展,同時要注重內容的實際應用價值。通過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提高其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3.合理運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是學科融合課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學科融合課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如多媒體課件、網絡資源、教學軟件等。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理論,同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提高其學習效果。
4.創新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是學科融合課的核心。在學科融合課中,教師要注重創新教學方式,采用任務驅動、項目式學習、翻轉課堂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過創新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5.豐富教學資源
豐富的教學資源是學科融合課的重要保障。在學科融合課中,教師要注重教學資源的建設,包括教材、課件、網絡資源等。通過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科知識,同時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
6.增強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是學科融合課的重要環節。在學科融合課中,教師要注重增強師生互動,通過提問、討論、答疑等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通過師生互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同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促進其個性化發展。
7.注重評價與反饋
評價與反饋是學科融合課的重要環節。在學科融合課中,教師要注重評價與反饋機制的建立,及時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和教師。通過評價與反饋,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并進行調整和改進,同時可以幫助教師了解教學效果并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完善。
在學科教學中融合信息技術是當前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通過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和創新教學方式的選擇,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綜合素質,促進其個性化發展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要不斷探索和實踐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和學生的實際需求。
如語文、生物、數學、英語等教研組積極教研共同打磨,產生了學科融合課的模板,就很有代表性。該教學設計多頻次,多角度應用信息技術元素,在效果達成方面表現突出。
我校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有效落實“雙減”政策,積極推廣“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在我校的應用。通過加強教育信息化學術共同體和學科建設,開展教師智慧教育探索與實踐,推動教師教育理念與模式、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創新。
我校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的推廣使用中,首先實施調查研究,前對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進行測評打分;對其使用國家智慧平臺的使用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全體師生的網絡使用情況。隨之對好的經驗經驗進行總結法,總結全國、各省市、各學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養方法和不同的經驗,合理取舍,以變化和調整去適應實踐中不斷變化的情景,實現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我校在智慧平臺的應用實施過程中,以系統的、宏觀的視角比較研究各校教師信息化發展的共同性與差異性,探求其普遍規律與特殊規律,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與技術,最終落實在應用國家智慧平臺的實踐上來,落實到教師隊伍建設上來。
在智慧平臺的使用過程中,制定了推廣工作方案,重點推進雙師課堂應用場景的使用。在推進過程中積極探索應用新模式,通過完善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實施“觀優課—議同課異構設計—課例展示—評課”的教學研究模式。應用雙師課堂時將平臺內所有資源融會貫通,并融入本校特色,通過建立學科資源庫,對在線教育教學資源進行二次開發,實現了資源校本化、特色化,覆蓋各學科。教學中細學平臺課例,課堂提質增效;做實“觀、議、展、評”四環節,深化教學目標;研磨平臺課例,創新使用雙師課堂。通過高效運用雙師課堂,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能力,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并且賦能教師專業成長。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促進了我校教學方式變革。
2022 年成為第一批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應用省級專家指導團隊成員。2023 年獲得石家莊市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應用示范創建優秀案例評選活動”一等獎,和現場展評優質獎。
通過高效運用雙師課堂,達到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能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方式變革,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
通過應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使教師研修的自我生長系統被啟動,由“被動學”變為“主動學”;使教師由單兵作戰轉為合作學習。平臺將所有教師放在一個研究體系下,通過合作、交流等方式,促使教師充分利用資源,并與其他同行產生思維碰撞,滋養了教學知識和實踐智慧,很好地實現了教師隊伍建設的良性發展。
教育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職責。只有重視教師隊伍智能教育素養的提升,緊跟時代潮流,深刻認識數字化、人工智能時代的特點和趨勢,才能重塑教師角色,賦能教師隊伍建設,進而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