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立榮 荀盛龍(通訊作者) 內蒙古工業大學
大學生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儲備力量,是國家與民族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大學生成長、成才需要健康的體魄提供支撐。高校體育教育增強大學生體質的重要途徑。近年來,伴隨著我國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顯著提高,逐年下滑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但是依然無法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體育鍛煉是高校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增強大學生體質的重要途徑。健康中國背景下,如何推動大學生體育鍛煉,又如何看待大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影響,是各高校共同面對的問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健康中國”一詞,并將其作為國家發展戰略。健康中國戰略構想是優先發展健康事業,戰略導向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戰略目標是實現全民健康,戰略方針是堅持預防為主,戰略路徑是共建共享。健康中國突出健康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優先地位,肯定健康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強調維護自身健康是個人的首要責任,強化健康“第一責任人”觀點。自2017 年后,國家發布了關于健康中國的多個政策文件,其中有重要指導意義的政策文件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 年)》。
學校體育教育途徑主要包括體育課堂教學、課余體育兩大部分組成。其中,課余體育又包括課余體育鍛煉、課余體育訓練、學生體育競賽三部分組成。課余體育鍛煉簡稱體育鍛煉,是學生在課余時間里,運用多種體育手段,以增強體質、愉悅身心、社交為目的的群眾性體育活動。體育鍛煉具有靈活性、開放性、綜合性、興趣性、自主性的特點。
從整體上看,我國大學生體育鍛煉總體狀況良好,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大學生體育鍛煉意識薄弱。部分大學生對體育鍛煉時間短、體育鍛煉次數少。體育鍛煉價值教學不到位、體育鍛煉場地不足、沒有伙伴、網絡吸引、文化課學習壓力大等是導致大學生體育鍛煉意識薄弱的原因。
其次,大學生體育鍛煉方法不科學。部分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方法不科學,或技術動作不規范,或運動負荷過大,或運動服裝不合適。體育運動技能教學不到位、體育鍛煉指導教師數量不足等是導致大學生體育鍛煉方法不科學的原因。
最后,部分大學生未養成體育鍛煉習慣。要想通過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大學生必須要堅持不懈,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當前,部分大學生未養成體育鍛煉習慣,偶爾想起來,就鍛煉一次,或五六天,或半個月,甚至一個月。缺乏個人體育鍛煉計劃、缺少體育鍛煉監督、缺少運動刺激、體育鍛煉場地有限、體育鍛煉興趣低是導致大學生未養成體育鍛煉習慣的原因。
結合健康中國的內涵,在充分考慮大學生體育鍛煉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的基礎上,本文建議高校從體育鍛煉意識培養、體育鍛煉科學方法指導、體育鍛煉習慣養成三個維度推動大學生體育鍛煉。
首先,加強大學生體育鍛煉價值教學。大學生只有充分認識體育鍛煉價值,才能積極、主動進行體育鍛煉。高校領導層要通過校園網、校園宣傳欄(畫)、校刊(報)、校園雕塑等加大體育鍛煉價值宣傳。高校體育教師要通過課堂教學加大體育鍛煉價值教學。教學時,高校體育教師應從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個層面讓大學生認識體育鍛煉的價值;要結合真人真事教育大學生。
其次,加強學校體育基礎設施建設。高校要建設數量充足、標準化的體育場地設施,為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提供物質基礎;要建設體育器材共享室,降低學生自行購置體育器材的經濟壓力,為學生使用體育器材提供便利;要合理規劃體育場地,盡量靠近學生的生活區,吸引學生進行體育鍛煉。
再次,支持、鼓勵、引導學生組建體育社團。如高校引導各班級成立體育學習小組。體育社團將具有相同體育興趣愛好的學生匯集到一起,促使他們之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成為體育鍛煉中的伙伴。
最后,利用網絡手段開展體育鍛煉指導。對于部分大學生沉溺網絡,不積極進行體育鍛煉的情況,高校不應“一棒子”否定大學生的網絡行為,而應構建加強網絡與體育鍛煉的有機結合,利用網絡手段吸引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如高校開通抖音短視頻賬號,不定期發布關于體育鍛煉知識與科學方法的視頻,鼓勵大學生點贊、評論、轉發,以此培養他們的體育鍛煉意識。
首先,加強體育運動技能教學。扎實掌握體育運動技能,是學生順利進行體育鍛煉的前提。近年來,部分高校過分夸大體育的教育功能,在體育理論知識教學方面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擠壓體育運動技能教學的時間,導致學生難以扎實掌握的體育運動技能。基于此,高校要加強體育運動技能教學,讓學生扎實掌握常見體育運動技能。體育運動技能教學中,體育教師要靈活選用分解練習法、完整練習法、循環練習法、重復練習法、游戲法和比賽法等,讓學生扎實掌握體育項目的動作要領、動作要求,確保技術動作規范
其次,配置數量充足的體育鍛煉指導教師。高校要選拔素質高、運動水平高、活動組織能力強的體育教師擔當學生體育鍛煉指導教師一職。為了提高體育教師擔當體育鍛煉轉調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高校應建立健全相關的獎勵機制,將體育教師的體育鍛煉指導次數、時間、成績等作為體育教師評優、職稱晉升的重要標準。高校要定期召集體育鍛煉指導教師圍繞“學生體育鍛煉科學方法指導”展開研討和交流。
最后,加強智能化體育器材建設。伴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迅猛發展,最新的體育器材已經具有了錯誤動作提醒與糾正功能。如AI 體育鍛煉屏還可以實時監測大學生體育鍛煉中的的運動狀態和姿勢,并通過顯示屏上的引導圖示來糾正學生的動作錯誤,從而提高他們體育鍛煉的效果和安全性。高校加強智能化體育器材建設,可以有效彌補自身體育鍛煉指導教師數量不足的問題。
首先,指導學生制訂個人體育鍛煉計劃。個人體育鍛煉計劃包括個人體育鍛煉目標、個人體育鍛煉時間、個人體育鍛煉內容,有些計劃還有順利完成目標的獎勵措施和未完成目標的懲罰措施。個人體育鍛煉計劃具有導向和約束作用,大學生執行個人體育鍛煉計劃的過程,既是體質增強的過程,也是體育鍛煉習慣養成的過程。基于此,高校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有必要指導學生制訂個人體育鍛煉計劃。本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觀點,高校體育教師要培養學生制訂個人體育鍛煉計劃的方法,包括目標制訂、內容安排、階段劃分等。
其次,加強體育鍛煉監督。高校體育鍛煉指導教師要不定期檢查學生的體育鍛煉活動,著重檢查學生的體育鍛煉方法、體育鍛煉態度以及個人體育鍛煉計劃完成情況。體育鍛煉是學生課余時間的一項體育活動,有自主性特點,因此體育鍛煉指導教師不能態度嚴厲,強制要求學生,而是態度和藹,循循善誘。監督期間,體育鍛煉指導教師要鼓勵學生自我評價、自我反省,實現自我發展。
再次,組織學生體育競賽。學生體育競賽集對抗性、趣味性、健身性于一體。高校組織學生體育競賽,既有助于挖掘體育運動人才,又有助于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成。基于此,高校應建立學生體育競賽機制,每年定期組織學生體育競賽,突出全員性、趣味性。
最后,加強學校體育基礎設施建設。高校建設數量充足、標準化的體育基礎設施,能夠調動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
另外,通過多種活動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興趣是人的第一任教師。體育興趣對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成有決定性影響。基于此,高校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在具體工作中,高校可以通過邀請體育明星進校指導體育教學、帶領學生實地觀看大型體育比賽、組織趣味性強的學生體育競賽等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
健康中國背景,大學生體育鍛煉對個人發展、高校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均有積極影響。充分認識健康中國背景下大學生體育鍛煉的影響,有助于高校增強推動大學生體育鍛煉的信心和決心。
健康不僅僅局限于身體健康,還包括精神健康、情緒健康、社會健康、智力健康。體育鍛煉對大學生身體健康、精神健康、心理健康、情緒健康、社會健康的發展均有積極影響。
首先,體育鍛煉對大學生身體健康發展有積極影響,這由體育鍛煉最基礎、最重要的健身性功能決定。大學生生經常進行體育鍛煉,身高、體重、胸圍、腰圍等身體形態會向正常水平發展;呼吸系統、血液循環系統、神經系統的機能會得到改善和加強;力量、耐力、速度、柔韌、靈敏、協調等素質會得到發展。
其次,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精神健康發展有積極影響。大學生經常進行體育鍛煉,能夠正確地評價自己;能夠經常感到幸福和快樂;有滿足感;能夠理解自身之內及之外的現實;能夠對學習、生活充滿希望和信心。
再次,體育鍛煉對大學生情緒健康發展有積極影響。大學生經常進行體育鍛煉,能夠形成穩定而愉悅的情緒;能夠通過語言和行為相對準確地表達情緒;能夠控制和調節和自己的消極情緒;能夠通過體育鍛煉讓自己從消極情緒的漩渦中解脫出來。
最后,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社會健康發展有積極影響。社會健康又稱為社會適應。大學生經常進行體育鍛煉,能夠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夠了解各種社會角色,為別樣后從事社會生活做好準備;能夠提高對團隊合作的認識;能夠掌握表達意見的方式和方法;能夠培養規則意識、誠信意識、互助意識;能夠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之間的關系。
另外,體育鍛煉對大學生智力健康發展有積極影響。大學生經常進行體育鍛煉,能夠提高面對、接納現實的能力;能夠提高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能夠提高組織人際關系的能力;能夠提高組織能力、應變能力;能夠提高想象力、創造力、判斷力。
大學生體育鍛煉對高校發展的積極影響表現為對高校課余體育質量提升、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發展的積極影響。
首先,大學生體育鍛煉對高校課余體育質量提升有積極影響。體育鍛煉是高校課余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經常進行體育鍛煉,能夠直接提升高校體育課余體育質量,使課余體育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其次,大學生體育鍛煉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有積極影響。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是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體育鍛煉是校園體育文化的一部分。大學生經常進行體育鍛煉,能夠為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創造良好的氛圍。
再次,大學生體育鍛煉對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發展有積極影響。體育鍛煉中,大學生的需求和問題會對高校體育教師知識結構、素質結構、能力結構產生影響。可以說,大學生體育鍛煉能夠促使高校體育教師加強體育鍛煉相關知識學習,促使他們提升相關素質與能力,從而促進他們職業發展。
大學生體育鍛煉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影響主要通過兩個途徑實現:
首先,大學體育鍛煉通過促進大學生健康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大學生是推動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儲備力量。大學生經常進行體育鍛煉,身體健康、精神健康、情緒健康、社會健康等均得到良好發展,待畢業后,必能更加有力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
其次,大學生體育鍛煉通過提高高校體育教育質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大學生體育鍛煉能夠提高高校課余體育質量,進而提高高校體育教育質量。在校地合作日益密切的今天,高校體育教育提升,能夠直接推動地方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的發展。
體育鍛煉從屬于課余體育,是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應充分認識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個人發展、學校發展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影響,高度重視大學生體育鍛煉。在具體工作中,高校要客觀認識大學生體育鍛煉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堅持問題導向,有針對性地推動大學生體育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