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呂麗
紅色文化是前輩英雄們為我們留下的先進文化。它可以轉化為文化資源、經濟資源、精神資源等不同的資源為我們所用。在今天,紅色文化對我國的發展有著跨時代的價值。
1.紅色文化的理論意義。紅色文化體現著偉大斗爭歷史的精神實質,既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內容,也進一步增強了我們的文化自信。紅色文化是“四史”教育的重要載體,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2.紅色文化的實踐意義。紅色文化是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一次次艱苦奮斗中形成的先進文化。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宣傳和使用,有助于我們更深刻理解歷史,更深入進行文化認知,也更有利于促進紅色文化生產力的形成和發展,促進高質量文化產業發展和高層次文化人才培養,實現紅色文化精神引領和實踐指導的雙重作用。
1.羅泉古鎮概況及發展現狀
羅泉古鎮位于四川省資中縣西北約50公里,處于資中、威遠、仁壽三地的交界處,有“腳踏三縣”之說。古鎮不大,古老而狹長的街道靜謐、古樸、整潔,當地人稱十里長街。小鎮是巴蜀地區典型的山地型場鎮,其形態如龍,人稱“川中龍鎮”。羅泉是歷史上著名的產鹽古鎮,其隨著鹽業的發展而興衰,“始于秦,興于宋,衰于明,復于清”,雖然羅泉現在不再產鹽,但是卻遺留下了許多的有關鹽業的遺址,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鹽神廟。近代羅泉又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鎮。1911年11月在這里舉行的羅泉會議,點燃了四川保路運動的烽火,更進一步推動了辛亥革命,從此羅泉古鎮烙下了革命的印記和文化背景。古鎮曾有九宮一寺八廟,由于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當地居民生活的需要,大部分遭到了破環,但是至今仍然存有城隍廟和萬壽宮等主要公共建筑。留有子來橋、追遠橋、三十二洞橋等多處古橋梁。羅泉龍燈技藝精湛,每年正月小鎮都會舉行耍龍燈的民俗活動,小鎮有龍燈和牛兒燈為代表的各種民俗文化。由于羅泉的石灰巖地質造就了優良的礦泉水,使得這里的豆腐遠近聞名,羅泉豆腐具有細嫩、白滑的特點,能做成各種口味的特色豆腐,走到羅泉必吃羅泉的豆腐筵席,它被評為了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內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
2017年《四川省“十三五”特色小城鎮發展規劃》中,羅泉古鎮被列為文化創意型特色小城鎮,2018年被納入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名單,2021年確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自此羅泉古鎮受到了很多關注,但是其發展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發展落后更是羅泉古鎮的現實狀況,小鎮的革命文化、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各種文化特色內涵挖掘不充分,在發展方向和風貌打造等方面存在同質化現象;客源少、規模小、知名度小的問題明顯。
2.羅泉古鎮:紅色文化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可行性
(1)紅色文化價值轉向。紅色文化是黨帶領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形成的偉大革命精神及文化載體。紅色文化不僅具有教育價值,當它進入經濟市場后又會產生強大的經濟價值,拉動經濟的增長,創造新的就業和文化產品,不斷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進而推動小鎮的高質量發展。
(2)文旅融合發展的大趨勢。2009年,《關于促進文化與旅游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到“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載體”。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中提出“通過推動鄉村文化旅游融合,重塑鄉村文化生態,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繁榮發展鄉村文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提出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旅游體驗,推進紅色旅游、文化遺產旅游、旅游演藝等創新發展。”
3.羅泉古鎮:紅色文化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性
(1)人們高品質生活的根本要求,人民美好生活的根本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社會現階段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這種社會矛盾業體現在旅游業中,“旅游已經不是某個階層的特有權利,而是人民大眾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是人民大眾追求高品質生活的體現。”旅游業是涉及廣、關聯性高的產業,它可以有利地帶動當地居民的就業,提高居民的收入,提升居民的綜合素質。
(2)小鎮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在新時代的社會歷史背景下,我國旅游業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的使命。以紅色文化為基礎,各種歷史傳統文化、民俗文化為輔,不斷推進小鎮旅游業的變革與創新,推動小鎮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等各方面的發展。讓紅色文化“入腦入心”,提升人們的綜合素質,進而提升人們的創新創業能力,開發更多旅游項目,提升服務,形成多元業態,吸引游客的到來,助力小鎮旅游業的發展。
(3)小鎮特色發展基本要求。要想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就要發展極具地方特色的產業。將小鎮各種資源進行全面整合,不斷的推進紅色旅游的發展。通過把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觀與革命地區的紅色人文景觀有機的結合起來,把老一輩英勇戰士們創造的可歌可泣的紅色故事與旅游產業有機結合起來,再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形成一種具有當地特色的旅游形式來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進而促進鄉村的政治、文化發展,實現小鎮的高質量發展。
羅泉古鎮的發展雖然存在很多問題,但是依然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和環境。結合小鎮的實際情況,如何利用紅色文化推動羅泉古鎮的高質量發展引人深思。
1.加大財政投入,強化基礎設施
羅泉古鎮目前已建有游客接待中心、停車場、游步道、污水管網等基礎設施。但是這些基礎設施是在2019年修建的,經過幾年的風吹雨打很多設施已經非常陳舊,特別是靠河邊的游步道,一些護欄已經被破壞,作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應該時時刻刻給游客展現最好的風貌。每逢節假日,特別是春節,游客增多加之在外務工的居民返鄉,由于小鎮場鎮街道狹窄、又是老式的石板街道,過往車輛只得停靠在場鎮外,導致場鎮的停車位置明顯不夠用,可以增設幾個停車場,沿途的公共衛生間太少,衛生也欠佳,需要加強整治與建設,將破壞的基礎設施修繕好,過于陳舊的基礎設施翻新建設等,以此增強古鎮的整體風貌。
2.整合各種文化資源,打造創意型文化小鎮,促進文旅融合發展
深入地挖掘小鎮的革命文化、民俗文化、鹽文化、飲食文化等各種文化。有機整合各種文化,形成文化的互補互助,創新、創造文化,形成紅色和文化旅游的雙輪驅動。結合小鎮文化多元的獨特優勢,創新文化輸出方式、體驗方式,讓來往的游客深刻地體會到小鎮的各種文化元素,打造創意型的文化小鎮。文化和旅游相結合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將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可以實現互動共榮。
3.保護與開發相結合,建設紅色、綠色、古色一體的特色小鎮
羅泉古鎮擁有點燃四川保路運動烽火,推動辛亥革命進程的革命舊址——羅泉會議會址,有古香古色的古建筑、古街道,有自秦朝時遺留下來的鹽業遺址——鹽神廟等很多的舊址。對于這些舊址進行保護修復,在修護保護中進行修繕。打造紅色、綠色、古色三色一體的特色小鎮,不斷“推動紅色觀光與農家文化休閑旅游產品、古村落文化旅游休閑產品、古遺址文化旅游產品融合開發;促進紅色文化旅游和民俗游、健康游、生態游、鄉村游、休閑游等業態的深度融合發展,”將羅泉富饒的自然生態資源、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轉化為促進小鎮發展的優勢資源。開發多樣化的創意型文化旅游,堅持內涵發展,探索發展貼近老百姓日常生活和消費習慣的多種類型的旅游形態,譬如古鎮逢單“趕場”,小鎮居民下午休閑娛樂時的蓋碗茶、麻將,小鎮有名的飲食豆腐、小吃“雞公耙”等等。將小鎮的旅游發展與這些小鎮居民的生活緊密相連,打造紅色、綠色、古色一體的特色小鎮。
4.加大、創新宣傳,吸攬更多游客
再好的產品也脫離不了推銷與宣傳。根據小鎮的特點制訂宣傳計劃,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此觀光旅游。宣傳一定要結合實際,密切與小鎮的實際情況相連,將小鎮的特色凸顯出來,才更能吸引并招攬更多的游客到此一覽羅泉古鎮的風貌與古樸的民俗風情。宣傳還應該創新利用好“互聯網+”、微信、微博、公眾號等宣傳載體,利用短視頻和文字作為傳播的渠道。游客通過網絡就可以直接了解到小鎮的天氣、人數、車輛等基本情況,以便游客在最佳的時期進入景區。
紅色資源對當前鄉村振興起著積極的引領作用。我們要繼承好紅色文化、弘揚好紅色精神,準確的把握紅色文化的時代價值,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以紅色文化引領發展、振興發展,豐富文化、創新文化,感染、熏陶人民,振興生態、保護環境,助力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使人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