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曙東 吳端淦
(1 福建泉州市豐澤區東湖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學,泉州,362000; 2 泉州市中醫院針灸科,泉州,362000)
腦卒中是常見、高發的腦血管疾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類型之一,除高發病率外,還有高致殘率、高致死率,腦卒中后多伴有肢體功能障礙、言語障礙、認知障礙、睡眠障礙,而腦卒中后失眠是導致患者抑郁、生命質量下降、神經功能和認知功能恢復不佳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會增加腦卒中再次發病的風險,不利于患者的康復[1]。對于腦卒中后失眠患者,現階段臨床上主要采用口服鎮靜安眠類藥物進行治療,雖然口服鎮靜安眠類藥物能夠獲得短期效果,輔助患者入睡,但長時間用藥會使其對藥物產生依賴性,并且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患者容易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從而影響整體治療效果以及治療的安全性。中醫上將失眠歸為“不寐”的范疇,對于不寐的治療手段較多,其中,針灸是一種常用且有效的治療方法,通過實施針灸可以刺激相應穴位,起到提高睡眠質量的作用,加快患者的康復速度[2]。本研究共選取我中心接受治療的70例腦卒中后失眠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進一步分析和評價針灸的治療效果?,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泉州市豐澤區東湖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治的腦卒中后失眠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5例。對照組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45~84歲,平均年齡(61.23±2.28)歲;病程1~7個月,平均病程(3.32±0.51)個月;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總分的平均值是(16.19±1.37)分。觀察組中男21例,女14例;年齡43~82歲,平均年齡(61.41±2.22)歲;病程1.5~7個月,平均病程(3.34±0.58)個月;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總分的平均值是(16.21±1.48)分。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標準 1)明確診斷為腦卒中失眠,有腦卒中病史,且出現了失眠相關癥狀者;2)基礎資料完整,各項診斷信息和治療信息完善者;3)各項生命體征平穩,且精神狀態良好,能夠獨立完成問卷調查者;4)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3 排除標準 1)非腦卒中的其他原因所致失眠者;2)近期參與失眠治療方法的相關醫學研究者;3)腎臟衰竭、心力衰竭等疾病者;4)治療過程中出現了嚴重不良反應而終止本研究者;5)入組前7 d服用過可能會影響睡眠的藥物者。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取的治療方案是口服鎮靜催眠藥物:指導患者口服艾司唑侖片(臨汾寶珠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1484),1 mg/次,1次/d,于睡前半小時服藥,用藥時間為1個月。觀察組采取的治療方案是針灸治療:取太沖穴、合谷穴、風市穴、環跳穴、上星穴、三陰交穴、血海穴、極泉穴、頰車穴。使用一次性無菌針灸對患者進行針灸治療,上星穴、極泉穴和頰車穴的直刺深度為1~1.5 cm,血海穴、三陰交穴和風市穴的直刺深度是3~4.5 cm,太沖穴、合谷穴的直刺深度是1.5~3.0 cm。采取平補平瀉的方法進行針灸,得氣后留針,留針時間為30 min。治療1次/d,每周治療5 d,治療5 d后休息2 d,以2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4周。
1.5 觀察指標 觀察和評價的指標主要有4項,分別是睡眠質量、中醫證候積分、抑郁情緒、臨床總有效率,具體的評價方式和評價標準如下:1)睡眠質量。評估治療前后2個時間點2組患者的睡眠質量,評估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PSQI中共包括7項因子,各因子的評分范圍均是0~3分,總評分范圍是0~21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睡眠質量越差。2)中醫證候積分。評估治療前后2個時間點2組患者的中醫癥狀嚴重程度,以《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作為參考依據。共選擇4項典型的主次癥作為評價內容,分別是心煩不寐、心悸多夢、頭暈耳鳴、潮熱盜汗,各項癥狀的評分范圍均是1~4分,1分代表患者無癥狀,2分代表患者的癥狀程度為輕度,3分代表其癥狀程度為中度,4分代表重度癥狀,即:得分越低代表患者的癥狀越輕。3)抑郁情緒。評估治療前后2組患者的抑郁情緒嚴重程度,抑郁程度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ed Scale,SDS)進行評估。得分在52分以下,提示無抑郁;得分53~62分,提示輕度抑郁;得分63~72分,提示中度抑郁;得分≥73分,提示重度抑郁,即: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抑郁程度越嚴重。4)臨床總有效率。顯效為經治療后患者的睡眠時間恢復至正常,或睡眠時間延長超過6 h;有效為治療后患者的睡眠時間增加3~6 h;無效為治療后患者的睡眠時間延長尚未達到3 h,或其睡眠時間未延長,甚至失眠癥狀更嚴重。臨床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PSQI評分和總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睡眠質量均有改善,且觀察組各項PSQI評分和總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分)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2組的各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2組的各項中醫證候積分均降低,且觀察組的心煩不寐、心悸多夢、頭暈耳鳴、潮熱盜汗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抑郁程度評分比較 治療后,2組患者的抑郁程度均有明顯改善,且觀察組的抑郁程度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抑郁程度評分比較分)
2.4 2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7.14%,高于對照組的82.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例(%)]
西醫上對腦卒中后失眠多采取口服鎮靜催眠類藥物進行治療,艾司唑侖片是常用的治療藥物,雖然有一定的催眠效果,可以輔助患者入睡,但是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患者容易出現記憶力減退、頭痛、嗜睡等一些不良反應,并且長期用藥會導致其產生藥物依賴性,這對于恢復其自主入睡是非常不利的。
中醫認為,腦卒中后失眠應屬于“不寐”的范疇,造成患者不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氣血運行不暢、情志失調、肝氣郁結、臟氣失調等[1-2]。針灸是中醫中治療多種疾病的一項重要技術,通過實施針灸治療能夠對特定的穴位產生刺激,并對機體多個臟器和組織器官產生積極影響。本研究中,經采取針灸治療的腦卒中后失眠患者,其治療后睡眠質量有顯著性改善,抑郁程度明顯緩解,患者的中醫證候積分明顯降低,并且其臨床總有效率更高,上述幾項研究結果從不同角度體現出了針灸的治療優勢[3-4]。分析原因:在對腦卒中后失眠患者實施針灸治療時,選取的穴位主要有太沖穴、合谷穴、風市穴、環跳穴、上星穴、三陰交穴、血海穴、極泉穴、頰車穴,其中,針刺頰車穴可以調節氣血,保持氣血通暢;針刺合谷穴可以起到補氣活血的目的;針刺太沖穴有調血補血的作用;經針刺環跳穴、風市穴可以發揮益氣活血的治療效果;針刺上星穴可以養血益氣、通經活絡[5]。洪天生等[6]研究認為針刺治療可改善患者臟腑氣血,而達到治療慢性失眠的作用?,F代醫學表明,針灸可通過對生理穩定狀態的建立來調節內環境,最終達到改善失眠、治療疾病的目的。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后失眠患者采取針灸治療,能夠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礙,緩解其臨床癥狀,減輕其抑郁程度,總體治療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