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虹 洪育明 陳曉芳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耳鼻咽喉科,泉州,362000)
頭頸部腫瘤主要是指耳鼻喉、頸部以及口腔額面部的腫瘤,如喉癌、甲狀腺癌等,主要由于感染病毒、不健康生活習慣等因素造成,在腫瘤科高發[1]。頭頸部腫瘤由于死亡率高,且預后結局差,嚴重威脅患者生命質量。目前主要通過手術方式進行治療,通過手術切除控制癌細胞轉移,控制病情發展,有利于延長生存周期[2]。術后患者進入重癥監護室進行觀察,ICU由于儀器設備多,嚴格控制家屬探視,設備進行24 h監護,難以給患者提供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再加上患者受到疾病癥狀、陌生環境和負面情緒等影響,普遍存在入睡困難、睡眠時間短的問題,不利于患者身心康復[3]。對此構建睡眠促進方案,針對ICU頭頸部腫瘤患者設計對應的睡眠促進方案,在臨床上高度重視患者睡眠質量問題,積極采取科學手段干預,幫助患者提升睡眠質量,為身心康復創建有利條件[4]。為研究睡眠促進方案的實施效果,本研究選取72例展開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頭頸腫瘤患者72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6例。對照組中男19例,女17例;年齡(58.60±5.12)歲,平均病程(10.65±1.12)個月;其中甲狀腺癌10例、鼻咽癌7例、喉癌13例、舌癌6例。觀察組中男20例,女16例;年齡(58.56±5.29)歲,平均病程(10.59±1.16)個月;其中甲狀腺癌11例、鼻咽癌6例、喉癌12例、舌癌7例。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標準 1)確診頭頸腫瘤者;2)意識和智力正常者;3)對本研究知情者。
1.3 排除標準 1)預估生存期不足3個月者;2)存在嚴重并發癥或其他器官功能障礙者;3)不配合治療者。
1.4 護理方法
1.4.1 對照組 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遵醫囑給藥,觀察體征和癥狀變化,必要時給予安眠藥助眠。
1.4.2 觀察組 觀察組實施睡眠促進方案干預,措施如下。1)健康宣教:耐心告知睡眠問題對患者的影響,幫助患者理性科學看待睡眠問題對病情的影響。干預前告知患者干預措施對其睡眠的積極作用,引起其重視,使其能夠積極配合和依從干預措施。2)飲食干預:嚴格控制患者進食量,避免過飽。選擇易消化飲食,避免引起腹脹等。3)運動指導:協助患者進行床上被動訓練,活動四肢,幫助患者調整至舒適體位,定時調整體位。提醒患者減少白天睡眠時間,嚴格控制午睡時長。4)心理干預:主動和患者聊天,引導其傾訴不良情緒,通過傾訴釋放壓力減輕其心理負擔,使其保持樂觀心態。5)環境管理:根據患者需求為其提供耳塞、眼罩及遮擋床簾,減少光源和噪聲帶來的影響。由于ICU內燈光24 h打開,應幫助患者保持良好作息,告知其時間。夜間護理治療工作盡可能減少,嚴格控制噪聲大小,將非必要性設備關閉,保證室內環境整潔有序。睡前可播放舒緩助眠音樂,根據患者需要播放相聲、電視劇等,使患者放松身心。6)個性化指導:注意觀察患者的癥狀和表現,針對疼痛嚴重患者,則應遵醫囑給予鎮痛藥物,緩解其疼痛。對呼吸困難患者給予機械通氣保證呼吸通暢。積極組織患者進行正念訓練,播放舒緩音樂后引導患者放松肌肉組織,依次放松頭部至足底的肌肉,感受肌肉繃緊和放松的變化;想象自己在海邊、森林,放空思緒,讓身心得到放松??蓪颊呱耖T穴、太陽穴、失眠穴等進行按摩,讓其身心感到放松。
1.5 觀察指標 1)統計2組的睡眠時間。2)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調查,0~21分,分數降低對應睡眠質量改善。3)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調查,0~100分,分數降低對應不良情緒得到好轉。4)用Piper疲乏自我評估量表(Piper Fatigue Scale,PFS)調查,0~10分,分數降低對應癌因性疲乏改善。5)用健康調查簡表(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調查患者生命質量,分數升高對應生命質量改善。6)統計患者滿意度情況。

2.1 2組患者睡眠情況比較 觀察組睡眠時間、PSQI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睡眠情況比較
2.2 2組患者不良情緒評分比較 觀察組SAS、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不良情緒評分比較分)
2.3 2組患者癌因性疲乏評分和生命質量比較 觀察組SF-36、PFS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癌因性疲乏和生命質量評分比較分)
2.4 2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滿意度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8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滿意度比較[例(%)]
頭頸部腫瘤患者接受手術后還需要接受放射治療,放射治療可能造成口腔干燥,引起睡眠呼吸暫停,同時增加飲水量和排尿次數,多種因素都會對患者睡眠質量造成負面影響,造成患者睡眠時間縮短、夜醒次數增加等情況,引起患者失眠、入睡困難[5]。同時由于頭頸部腫瘤的特殊性,手術治療對患者身體組織、發聲功能、吞咽功能以及容貌美觀度都會造成一定損傷,影響患者心理健康,患者可能出現焦慮或抑郁情緒,出現癌因性疲乏問題,情緒心理問題的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的睡眠障礙[6]。因此對患者實施睡眠促進方案干預,系統性展開健康宣教引導患者正確看待睡眠障礙問題,重視睡眠質量重要性,能夠認同醫生開展的干預措施,積極配合睡眠促進方案[7]。醫護人員應從飲食、運動、用藥等方面進行指導,積極規避影響睡眠的各類因素,如過飽、體位不舒適、日間睡眠過多等因素;對ICU環境展開管理,積極營造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讓患者能夠得到充分休息[8]。同時應關注患者的個人情況,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展開對應的干預,對疼痛患者加強疼痛干預,指導患者進行正念訓練、音樂療法等,幫助患者順利入睡,改進其睡眠質量[9]。在睡眠促進方案系統性干預后,能夠針對性解決患者睡眠障礙問題,提高患者睡眠質量。
睡眠障礙和抑郁癥息息相關,睡眠障礙問題將加重患者的抑郁情緒[10]。同時也有研究指出,腫瘤患者睡眠障礙會促進惡性腫瘤的轉移以及生長,不利于其預后和治療效果[11]。無睡眠障礙問題的腫瘤患者,發生遠端轉移和腫瘤復發和概率顯著低于存在睡眠障礙問題的患者。睡眠障礙一方面會加重人體炎癥反應,進一步影響自然殺傷細胞活性,會加重氧自由基損傷,從而引起患者腫瘤復發[12]。
綜上所述,針對頭頸部腫瘤重癥監護患者采取睡眠促進方案干預可顯著延長睡眠時間,提高患者睡眠質量,同時能夠改善其不良情緒和癌因性疲乏,提高其治療期間生命質量和滿意度,具有顯著優勢,能夠給治療工作開展和治療效果創造有利條件,可積極推廣應用。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