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透二區,廈門,361000)
維持性血液透析屬于終末期腎病患者應用非常廣泛的一種腎臟替代療法,這種治療方式可以將患者的血液進行凈化,從而使其生存期得以延長,但臨床實踐表明,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也存在較大的局限性,例如患者在開展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期間容易發生一系列的不良反應,這些不良反應會增加患者痛苦,導致其生命質量嚴重下降,這會引發其一系列的負性情緒,并影響其睡眠質量[1-2]。為了改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負性情緒以及睡眠質量,還需加強患者的護理干預,目前,臨床上主張采用個體化運動療法護理來進行干預[3-4]。為了探究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應用個體化運動療法護理后對其負性情緒和睡眠質量的影響,本次選取了70例患者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福建省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透二區收治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5例。對照組中男21例,女14例;年齡38~65歲,平均年齡(50.34±1.23)歲。觀察組中男23例,女12例;年齡40~64歲,平均年齡(50.38±1.24)歲。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標準 1)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者;2)溝通能力、意識思維與神志清楚者;3)知悉研究流程且同意參與者。
1.3 排除標準 1)伴有原發性運動功能障礙者;2)伴有嚴重骨質疏松癥者;3)伴有精神疾病或嚴重抑郁癥者。
1.4 護理方法
1.4.1 對照組 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干預。常規護理中包括飲食指導、生活指導、病情變化監測、透析指導、健康宣教以及環境護理等。
1.4.2 觀察組 觀察組常規護理基礎上開展個體化運動療法護理干預。1)為患者介紹運動療法的注意事項、實施意義、適應證以及具體步驟,使其明確個體化運動療法護理的重要性,并做好心理準備。2)結合患者的實際身體狀況、活動習慣以及生活環境來為其制定個體化運動方案,對患者的訓練進行科學指導,訓練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這有助于恢復患者的心肺功能。3)告知患者要對每天的個人運動情況進行準確記錄,同時對其自身的身體狀況進行仔細監測,一旦發生異常需要及時告知醫護人員進行對癥處理。4)護理人員還需要加強與患者家屬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鼓勵患者家屬給予患者更多的鼓勵與支持,使其可以堅持鍛煉。5)醫院需要定期組織病友交流會,患者之間可以分享運動感受與運動經驗,這有助于提升其運動積極性與主動性。
1.5 觀察指標
1.5.1 負性情緒測評 參照心理健康狀況評分量表來測評患者負性情緒,指標評分越高則患者的負性情緒越嚴重。
1.5.2 睡眠質量測評 根據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來測評患者睡眠質量,指標評分越高則表示患者睡眠質量越差。
1.5.3 生命質量測評 采用生命質量評分量表來測評患者生命質量水平,指標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生命質量水平越高。
1.5.4 護理滿意度測評 結合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來評估患者護理滿意度,總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2.1 2組患者負性情緒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患者負性情緒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2組患者負性情緒評分優于護理前,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負性情緒評分比較分)
2.2 2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2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優于護理前,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分)
2.3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測評[例(%)]
終末期腎病是指各種慢性腎臟病的終末期表現,同時也被稱為尿毒癥期,處于這一階段的患者其腎臟功能基本喪失,這導致其體內多余的水分與代謝廢物無法順利排出體外,這會引發腎臟內分泌功能紊亂,患者會出現水腫、貧血以及消化系統癥狀。終末期腎病患者采用的治療方式主要為維持性血液透析,臨床實踐表明,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雖然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存期,但其引發的不良反應同樣值得關注,各種不良反應的頻發會給患者造成較為嚴重的心理負擔,并影響其睡眠質量[5-6]。對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而言,不僅需要嚴格遵醫囑按時透析,還需加強護理管理,這有助于改善其負性情緒以及睡眠質量。據相關調查研究表明,睡眠屬于人最為基本的一種生理需求,良好的睡眠質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狀況,并使其心功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同時良好的心理狀態對于患者疾病的治療以及康復均具有積極影響[7-8]。以往臨床上針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多以常規護理干預為主,常規護理是一種基礎性與普適性較強的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以做好患者病情監測與生活指導為主,同時還可以在認知、飲食以及環境等方面給予患者護理干預,臨床實踐表明,常規護理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可以取得一定的護理效果,但仍較為有限,尤其是在改善患者負性情緒以及睡眠質量方面效果欠佳[9-10]。現階段,臨床上主張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工作中運用個體化運動療法護理干預,個體化運動療法護理屬于一種新型護理模式,這種護理模式的側重點在于患者的運動康復,通過為患者制定運動計劃以及指導其開展運動訓練的方式來促進其新陳代謝,從而提升其身體功能、心肺功能以及肌肉力量。臨床實踐表明,當患者的機體處于運動狀態期時,有助于促進其機體神經系統產生微電刺激,這對改善其負性情緒以及提升睡眠質量具有積極影響。與此同時,通過反復運動可以完善患者大腦皮質抑制與興奮之間的轉化功能,這有助于提升其臟器血流的供應量,并為其提供充足的養分供應,從而促進其快速入睡。本研究對比結果顯示,增加了個體化運動療法護理干預的觀察組中,患者的負性情緒、睡眠質量、生命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等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對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來說,應采用個體化運動療法護理干預,其應用效果十分顯著。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