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娟娟
(龍巖人民醫院,龍巖,364000)
產婦容易在產后發生子宮收縮痛現象,為產后子宮強直性收縮,子宮本身相對缺血、缺氧所致,經產婦由于子宮肌層纖維組織較多,子宮收縮時缺血較重,故產后子宮收縮痛較初產婦更明顯;哺乳時,由于嬰兒的吸吮,反射性地引起縮宮素分泌增加,宮縮痛程度會加重,多胎產婦、經產婦的產后子宮收縮痛更為明顯[1-2]。因此,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200例產后子宮收縮痛產婦,分析中藥熱罨包在產后恢復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效果以及對治療前后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龍巖人民醫院收治的產后子宮收縮痛產婦20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分娩先后順序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00例。對照組年齡20~35歲,平均年齡(23.3±3.7)歲;孕齡38~41周,平均孕齡(39.1±1.2)周;52例順產、48例剖宮產。觀察組年齡25~40歲,平均年齡(25.7±3.3)歲;孕齡37~41周,平均孕齡(38.3±1.5)周;57例順產、43例剖宮產。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標準 1)單胎足月分娩;2)存在子宮收縮痛;3)同意采用中藥熱罨包治療并納入研究;4)能夠配合采集實驗數據;5)依從性良好。
1.3 排除標準 1)合并嚴重妊娠期并發癥;2)合并明顯產后并發癥;3)合并精神障礙、語言障礙、聽力障礙;4)依從性差;5)因故中斷治療和隨訪。
1.4 治療方法
1.4.1 對照組 對照組行常規治療,即:產后2 h內密切監測產婦生命體征,并定時測量宮底高度、硬度,記錄陰道出血量,發現異常情況立即處理。同時,指導產婦分娩30 min內(剖宮產1 h內)行母乳喂養,以減少產后出血可能。持續治療3 d。
1.4.2 觀察組 觀察組行常規治療+中藥熱罨包治療。1)熱敷前檢查產婦腹部皮膚情況,評估產婦體質及有無皮膚過敏、藥物過敏情況,并掌握產婦疼痛耐受程度及心理狀況。2)協助產婦排空膀胱,取仰臥位或半坐臥位,保暖,注意保護隱私部位。3)熱奄包所含藥材:益母草、干姜各30 g,伸筋草、透骨草、炮姜各20 g,艾葉、桂枝、川芎各10 g,將藥材打成粉放入裝有大青鹽500 g的布袋中,使用前將布袋兩面噴上水,微波爐加熱至65 ℃左右,選取下腹關元、氣海、中極等穴位,將少量凡士林涂抹于皮膚表層,蓋好治療巾,將裝有藥材的藥袋置于穴位上,用力來回均勻推熨,隨著藥袋溫度的下降,力度由輕到重,速度從快到慢[3-4]。在產后當日開始治療,30 min/次,2次/d,持續治療3 d,操作完成后讓產婦避風30 min,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如產婦感覺到疼痛或出現水皰立即停止操作,報告醫生進行處理。持續治療3 d。
1.5 觀察指標 1)治療效果。統計并記錄2組產婦在經過不同的治療后,產婦子宮收縮痛的治療效果,將治療效果分為3個等級:良好為疼痛消失;一般為遺有子宮收縮痛,但疼痛有明顯減輕,發作頻率和持續時間降低;較差為疼痛發作頻率和持續時間均無明顯變化。治療效果良好和一般的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為治療有效率,以此作為本次實驗的判斷依據。2)患者滿意度。統計并記錄2組產婦在經過不同的治療后的患者滿意度,并將患者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90分)、滿意(80分≤評分<90分)、一般(60分≤評分<80分)、不滿意(評分<60分),以此作為本次實驗的判斷依據。3)睡眠質量。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評價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睡眠質量。

2.1 2組產婦治療效果比較 2組產婦在經過不同的治療方案治療后比較發現,觀察組產婦的治療有效率為94%,高于對照組的5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產婦治療效果比較[例(%)]
2.2 2組產婦治療滿意度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治療滿意度為99%,高于對照組的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產婦治療滿意度比較[例(%)]
2.3 2組產婦治療前后PSQI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產婦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的PSQI評分均呈現下降趨勢,且觀察組的各項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2組產婦治療前后PSQI評分比較分)
對于孕婦來說,不論剖宮產或順產,均會有宮縮疼,尤其是初產孕婦宮縮疼痛可以達到難以忍受的程度。同時,產婦在產后均會受到妊娠、分娩、軀體疼痛、產后康復、新生兒喂養、生活習慣變化、激素水平改變等多種因素影響,造成身心壓力急劇增加[5]。大部分的產婦均會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問題,這些問題均會對產后康復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在臨床的治療中除了對產婦進行常規的基礎治療之外,同時運用中藥熱罨包治療從而改善其睡眠質量并促進產后康復。中醫普遍認為,產后宮縮痛屬于“產后腹痛”,患者的發病原因則是因為子宮位置存在一定的“瘀堵”。并且中醫認為產婦在生產之后“沖任空虛、胞脈失養、氣血兩虧”,導致產后宮縮痛。針對產婦在產后子宮收縮痛這一問題進行中藥熱罨包治療,可獲得一定的療效[6-7]。
中藥熱敷在我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黃帝內經》中曾提到過“熨”法,即為熱敷法。針對孕婦產后因子宮收縮痛,使產婦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從而影響產婦的睡眠質量,可以通過中藥熱罨包治療,提升其睡眠質量。1)可以利用晚間睡覺前的時間,將中藥熱罨包放在患者的脖子或是雙肩內側,持續熱敷25~30 min后即可。2)可以在睡覺前,將中藥熱罨包平放于患者的枕頭內側,靠近風池穴的位置,讓中藥的淡淡余香伴隨產婦慢慢入睡。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中藥熱罨包熱度不能過高,防止發生燙傷;同時,溫度也不能過低,以免影響藥袋持續發揮作用[8-9]。
中藥熱罨包是能夠在患者體外進行熱敷的一種治療方式,通過熱熨使熱奄包的藥物發揮作用,從而使患者局部毛細血管張開,加速血液循環,快速緩解產后宮縮痛,增加舒適感,提升提高臨床療效,促進產后康復[10-11]。
本研究中,2組產婦在經過不同的治療方案治療后比較發現,觀察組產婦的治療有效率為94%,對照組產婦的有效治療率為5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產婦的治療滿意度為99%,高于對照組的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中藥熱罨包治療產后子宮收縮痛,2組產婦的PSQI各項評分均呈現下降趨勢,且觀察組產婦在治療后的PSQI評分中的各項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產婦,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提示中藥熱罨包可有效緩解產婦子宮收縮痛。中藥罨包穴位熱熨法可將治療包中的中藥活化物質轉化為離子狀態,透過皮膚直接作用于患病部位,可使產婦局部毛細血管擴張,進而加快其血液循環,并利用藥效與溫度達到溫經通絡、止痛、調和氣血、祛濕除寒的作用,利于產婦產后恢復[12-13]。同時,用中藥熱罨包進行治療有利于子宮復舊,臨床上使用較為便捷,而且不會對母乳喂養造成干擾,也不會產生其他不良反應,安全性、實用性均較強,較易為產婦所接受。
綜上所述,給予產后子宮收縮痛產婦中藥熱罨包利于產婦宮縮痛減輕及產后恢復。分娩后產婦應用中藥熱罨包治療,可更好地改善其睡眠質量,減少產婦產后睡眠效率不足、睡眠時間較短、睡眠質量不高的情況,并有效緩解產婦的睡眠障礙,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