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霄 易海林 張木珍 徐玉霞
(1 廈門蓮花醫(yī)院血液透析室,廈門,361000; 2 廈門蓮花醫(yī)院護養(yǎng)院,廈門,361000)
血液透析是治療慢性腎臟疾病的首選方法,血液透析治療可以清除機體內的毒素和多余水分,更有利于維持酸堿平衡和電解質平衡,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1]。老年人的免疫力低下,加上很多患者對于血液透析治療必要性和重要性缺乏正確的認知,患者在長期的治療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放棄的想法,影響其治療積極性和依從性,這會導致患者出現睡眠問題、心理問題,對整體治療效果產生不良影響[2]。因此,在對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同時,還需要輔以優(yōu)質的、科學的護理,重點要對患者的認知方面進行干預,通過提高患者的認知度和知曉度來提高其配合行為。個性化健康教育融合了個性化理念,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更適合的宣教方案,為其提供科學的、全面的健康指導,體現出了人性化的服務理念和服務準則[3]。為進一步探究個性化健康宣教用于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護理的臨床效果,現共選取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療的84例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廈門蓮花醫(yī)院行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2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18例;年齡60~84歲,平均年齡(72.56±2.48)歲;透析時間6個月至5年,平均透析時間(2.38±0.49)年;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18例、大學4例;疾病類型:慢性腎小球腎炎28例、糖尿病腎病7例、高血壓腎病6例、其他1例。觀察組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61~82歲,平均年齡(72.50±2.42)歲;透析時間8個月至5年,平均透析時間(2.40±0.51)年;初中及以下18例、高中19例、大學5例;疾病類型:慢性腎小球腎炎27例、糖尿病腎病8例、高血壓腎病5例、其他2例。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標準 1)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療,具備血液透析治療指征與適應證者;2)年齡60周歲以上者;3)透析頻率為每周3次,且臨床資料完整者;4)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3 排除標準 1)有意識障礙、認知障礙者;2)有精神疾病史,或有精神障礙性疾病者;3)依從性非常差,無法配合完成研究者;4)中途退出本研究者。
1.4 護理方法
1.4.1 對照組 對照組開展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在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期間對其病癥和體征的變化情況進行持續(xù)密切監(jiān)測,對患者進行口頭的簡單宣教。
1.4.2 觀察組 觀察組開展個性化健康宣教。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資料,包括年齡、家庭成員組成、家庭經濟狀況、患病情況、身體情況以及患者對于血液透析相關知識的知曉程度,對收集的信息進行綜合性評估。根據患者的年齡、認知程度、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綜合考量其實際情況,并對其實施針對性的個性化的健康教育。
對于文化程度偏低、認知程度較差的患者,主要采取一對一宣教的方式進行認知干預。護理人員在患者實施血液透析前后與其進行真切的溝通交流,詢問其在此次血液透析治療時是否有不適感,以及在透析間期是否有異常表現,根據患者癥狀表現和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指導和干預,減輕不良因素對其的消極影響。在實施健康宣教的過程中,運用圖片、視頻等生動形象的方式講解疾病和治療相關知識,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宣教,避免加重患者的負性情緒。同時,向患者介紹以往治療效果較好的病例,以增強其康復信心。對于認知能力較好、文化程度較高的患者,護理人員首先了解其對于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再向其發(fā)放健康知識手冊,指導其自行閱讀,并鼓勵其有任何疑問應第一時間提出,護理人員給予及時準確的解答。此類患者主要是以其自行閱讀宣教手冊、集中講解等形式為主。
除對疾病和治療相關知識的健康宣教外,護理人員還要加強對患者的飲食指導、心理疏導、睡眠指導和并發(fā)癥預防性護理。飲食方面,要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既往飲食習慣、飲食愛好,為其制定個性化的飲食計劃,多食用清淡的、磷/蛋白比值低、容易消化的食物,多補充優(yōu)質蛋白質。心理層面,要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動態(tài)觀察和評估,了解其心態(tài)的變化情況,再根據其心態(tài)表現對其實施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緩解其負性情緒。睡眠方面,了解患者的睡眠狀態(tài),與其進行積極的溝通交流,分析總結可能導致其睡眠質量差的原因。叮囑患者在睡前關閉燈光,避免燈光刺激影響入睡。睡前可以喝溫牛奶,用溫水浴足,播放輕音樂或廣播劇等患者感興趣的節(jié)目,充分放空內心,保持輕松的心態(tài)。減少日間的睡眠時間,避免日間睡眠時間過長而影響夜間睡眠。并發(fā)癥預防方面,向患者介紹幾種常見的并發(fā)癥以及預防并發(fā)癥的方法和重要性,獲得其理解與配合。
1.5 觀察指標 本組的觀察和評價指標包括3項,分別是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睡眠質量、生命質量。1)并發(fā)癥:統(tǒng)計2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本組患者出現的并發(fā)癥主要有3種,分別是血壓異常、肌肉痙攣、心律失常,將2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進行計算,并將2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計算結果進行組間比較[4]。2)生命質量:用生命質量量表(QOL)對護理前后的生命質量予以評估,量表采取百分制的評價方式,評估所得分數與生命質量之間正相關[5]。3)睡眠質量: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對睡眠質量實施評估,評估睡眠質量的時間點包括2個,分別是護理前和護理后??傇u分范圍是0~21分,7項單獨因子的評分范圍是0~3分,分數越高說明睡眠質量越差[6-7]。

2.1 2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1.90%,較對照組的30.95%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例(%)]
2.2 2組患者生命質量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的生命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2組的生命質量評分均有提高,且觀察組的QOL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的生命質量評分比較分)
2.3 2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護理后,2組患者的睡眠質量均有改善,且觀察組的各項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PSQI評分比較分)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基礎病多、并發(fā)癥多、依從性差、治療周期長,加上患者本身對于血液透析、對于疾病相關知識缺乏正確的了解,會導致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配合度降低,一旦其配合度和依從性下降,其透析效果也會受到影響,不僅會影響其身體健康,也會導致其生命質量下降[8]。因此,對于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除常規(guī)護理外,還需要加強對健康教育,尤其是要實施個性化健康宣教,應充分考慮每位患者的實際情況,確保健康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9]。
本研究顯示,實施個性化健康宣教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低,這說明實施個性化健康宣教更有利于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這對于保障治療的安全性和患者的身體健康有重要意義[10]。通過實施各項護理措施可將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降到最低,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減輕其心理負擔,這對于提高患者整體生命質量有重要意義[11]。
綜上所述,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實施個性化健康宣教的優(yōu)勢顯著,有推廣價值。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