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琴 周曉麗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總醫院外二科,清流,365300)
股骨頸骨折多因外界強烈撞擊、骨質疏松等因素造成機體股骨頭至股骨頸基底部位發生骨折,老年人群為高發群體。數據顯示,股骨頸骨折在我國發病率大約為3.61%,其中老年患者占比達60%[1]?,F臨床治療主要方式有人工關節置換術、閉合復位內固定術等,但因術后疼痛和患者機體實際狀況,患者無法集中精力,受感覺功能障礙易發生術后譫妄[2],機體恢復、睡眠質量、生命質量等均受嚴重影響。所以,降低術后譫妄發生概率、改善睡眠質量等已成為股骨頸骨折圍術期的重點問題。2001年Henrik Kehlet學者提出了快速康復護理模式[3],指經多學科、多模式進行干預,可為患者提供更為全面、系統的護理干預,進而促進其康復,現此模式已在各疾病中得到了應用和認可。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分組論述圍術期快速康復護理干預的意義?,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總醫院外二科收治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Garden分型:Ⅱ型19例、Ⅲ型21例。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21.35~29.58 kg/m2,平均BMI(24.18±1.35)kg/m2;女19例,男21例;手術方式:半髖置換19例、全髖置換21例;年齡54~72歲,平均年齡(65.38±1.36)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9例、高中或中專12例、大?;蛞韵?9例。觀察組中Garden分型:Ⅱ型20例、Ⅲ型20例。BMI指數21.64~29.61 kg/m2,平均BMI(24.13±1.32)kg/m2;女20例,男20例;手術方式:半髖置換18例、全髖置換22例;年齡53~71歲(65.21±1.32)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或中專11例、大專或以下19例。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入選標準 1)滿足手術指征者;2)單側病變者;3)病歷完整者。
1.3 排除標準 1)既往髖部病變或其他位置骨折者;2)認知障礙、嚴重器官功能障礙者;3)手術不耐受者;4)術前存在下肢深靜脈血栓、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癥狀者;5)既往腦外傷、腦出血、腦梗病變者;6)血糖、血壓、血脂等體征無法穩定控制者。
1.4 護理方法
1.4.1 對照組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入院時協助患者做各項檢查,包含髖關節與骨盆位置、疼痛、下肢活動狀況、病情狀態等,根據病歷制定護理、治療方案,密切觀察癥狀。依據疾病健康手冊,向患者講解疾病知識、此次治療流程、叮囑注意事項等。若患者有負性情緒,則對其進行心理疏導,用帶激勵性的語言對其進行鼓勵,如“我院有很多此疾病成功治療案例”“醫學技術發達狀況下一切均會好起來的”等等。術中密切監測體征,調控手術室溫至24~26 ℃。術后按醫囑使用鎮痛藥,護士協助患者鍛煉肌肉收縮功能,并適當進行按摩,讓其完全放松,協助其做股四頭肌收縮、踝泵運動等,20 min/次,3~4次/d。術后1 d時可在助行器協助下慢走,滿足出院指征后則可協助其辦理出院手續,明確叮囑注意事項,定期了解病情,提供合理建議。
1.4.2 觀察組 觀察組接受快速康復護理。1)成立快速康復護理小組:由麻醉師、責任護士、護士長、管床醫生、主任醫生等組成,經查閱系統和文獻,并根據患者具體狀況分析評估數據,制定合理、科學的術前探視計劃,優化術中和術后護理。2)術前護理:確保病房舒適、安靜,仔細評估其身體,認真完善各項檢查,做好術前準備。快速康復護理理念倡導營造良好護患關系,多傾聽其心聲,并針對性給予心理干預,緩解其負性情緒。責任護士和醫師需向其講解手術計劃、術后康復計劃等,叮囑注意事項,手術室護士和麻醉師在訪視患者時需叮囑其注意事項、講解麻醉方法,緩解其負性情緒,降低應激反應。術前6 h禁食。3)術中護理:設置室溫為24 ℃,轉運中注意保暖。術中做好止血,做好引流管、切口護理。4)術后護理:密切監測其體征,給予多模式鎮痛或超前鎮痛,降低因疼痛而造成心理及生理應激。術后24 h內指導其食用流質飲食,此后逐步恢復正常飲食,遵從營養均衡;做好導尿管、引流管護理;術后1 d根據患者具體狀況拔出導管;盡量進行康復鍛煉,責任護士需根據患者具體狀況制定鍛煉計劃,在防旋鞋、功能床等協助下,等長訓練股四頭肌、屈伸雙踝關節、屈曲上肢健側、外展患肢、屈伸髖部和膝部等。5)出院指導:出院時協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并互留聯系方式,叮囑患者定期復診、按醫囑用藥、合理飲食和康復鍛煉等,定期電話隨訪患者,了解其出院后具體狀況,及時糾正不良之處。
1.5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術后譫妄發生率,記錄術后譫妄發生例數。2)髖關節功能,術前、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時用Harris髖關節功能量表判定其髖關節功能[4],0~100分,得分越高則提示髖關節功能越理想。3)睡眠質量,術前、術后12 h、術后24 h、術后48 h、術后72 h時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判定其睡眠質量[5],包含睡眠質量、睡眠障礙、睡眠時間等,0~21分,得分越低則提示睡眠質量越理想。

2.1 2組患者術后譫妄發生率比較 術后觀察組譫妄發生率為2.50%,低于對照組的2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術后譫妄發生率比較[例(%)]
2.2 2組患者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比較 術前2組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時Harris髖關節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比較分)
2.3 2組患者PSQI評分比較 術前2組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12 h、24 h、48 h、72 h時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PSQI評分比較分)
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病情預后與多因素有關,如護理質量、患者機體狀況、手術方式等,臨床怎樣進一步提升康復速度、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等,已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焖倏祻妥o理模式為近年新型康復護理理念[6],基于循證醫學理論,在圍術期結合多學科理論,如心理、麻醉、護理、康復、外科等學科,并根據文獻信息和資料檢索結果制定具備科學性、個性化的護理康復計劃,達到降低并發癥,促進康復的目的。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術后譫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給予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圍術期快速康復護理模式干預,有利于控制術后譫妄發生。所采用的圍術期快速康復護理干預重視術前評估患者心理和生理狀態,根據患者個體心理、基礎病變、實際身體狀況等制定圍術期護理計劃,進而確保護理計劃與患者實際狀況更為貼切[7],不僅可提升其治療配合度,并可確保其圍術期安全性,促進康復。其次,快速護理干預中改良了傳統術前禁食、禁飲的規則,利于確?;颊呶改c耐受力和應激能力[8],術后早期恢復胃腸飲食,確保機體各項功能器官營養需求,更好地發揮功能,進而降低術后譫妄發生率。同時,本研究還顯示,觀察組髖關節評分、PSQI評分優于對照組(均P<0.05),表明快速康復護理模式對患者睡眠質量改善和髖關節功能恢復有促進效果。護理過程中重視多方面對患者造成的影響,如常規護理主張術后采用間歇給予阿片類藥物和自控鎮痛泵達到止痛目的[9],患者和護士均處于被動狀態,不良反應強烈且多,效果一般。而快速康復護理干預則采用了預防性鎮痛觀念,發揮超前鎮痛作用,緩解疼痛的狀況下,也對其身體各項功能有改善效果。同時,疼痛也為影響患者睡眠質量、功能恢復的主要因素[10]。加之,術后重視患者各項功能鍛煉,適當鍛煉能增高軀體溫度,機體經外周散熱機制降低體溫,減少其睡眠過程中血管擴張,確保睡眠中血流量、溫度適宜,縮短睡眠潛伏期,改善睡眠質量。
綜上所述,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圍術期接受快速康復護理模式干預,可降低術后譫妄發生概率,保證其擁有良好的睡眠質量,更利于髖關節功能恢復。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