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梅 林思媛 林美玲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杏林分院,廈門,361022)
卵巢囊腫是臨床上常見的良性女性生殖腫瘤,主要表現為小腹疼痛、白帶增多、月經失調等[1]。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生活環境的改變,卵巢囊腫的發病人群逐漸趨于年輕化,對人們的生命質量產生較大的影響。臨床上治療該病一般采用手術切除,而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術對患者機體損傷較小,利于術后恢復,故成為治療卵巢囊腫的首選治療手段[2]。但該治療手段常伴隨多種并發癥,影響患者預后。因此,應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措施,以提升手術效果。常規護理往往遵循統一的標準和流程,無法充分考慮每個患者的個體差異和特殊需求,導致治療效果欠佳。快速康復護理是指采用一系列以醫學為依據的優化措施,以緩解患者因手術創傷產生的應激反應[3],從而加速康復速度。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術患者74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快速康復護理對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術后患者術后康復進程及睡眠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9月至2023年1月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杏林分院收治的行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術患者7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7例。對照組年齡22~53歲,平均年齡(37.51±3.47)歲;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18.5~27 kg/m2,平均BMI(22.75±3.14)kg/m2;術中出血量25~34 mL,平均術中出血量(29.56±3.27)mL。觀察組患者年齡23~53歲,平均年齡(38.19±3.57)歲;BMI指數18.5~28 kg/m2,平均BMI(23.25±3.35)kg/m2;術中出血量26~35 mL,平均術中出血量(30.47±3.41)mL。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標準 1)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者;2)年齡在18歲以上者;3)符合腹腔鏡手術適應證者;4)無認知障礙,可配合護理工作者;5)血糖值在正常范圍內者。
1.3 排除標準 1)術前血紅蛋白指標≤90 g/L者;2)伴有精神類疾病者;3)伴有惡性腫瘤者;4)體質量指數≤18 kg/m2者;5)伴有凝血功能異常患者。
1.4 護理方法
1.4.1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 1)術前護理:于術前1 d為患者進行備皮,并清洗臍孔;術前晚常規禁食12 h,禁飲4 h,常規進行灌腸;指導患者正確的咳痰方法。2)術中護理:患者采取全身麻醉,術中密切監測生命體征變化,并保證輸液通暢。3)術后護理:患者回病房后采取去枕平臥位6 h,頭偏向一側,持續低流量吸氧;6 h后,患者可采取半臥位,并進食流質飲食;術后24 h拔除引流管和導尿管,鼓勵患者多飲水,及早下床活動。4)術后1周進行隨訪,并給予飲食、活動等指導。
1.4.2 觀察組給予快速康復護理干預 1)術前護理:采用一對一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指導患者清潔身體及臍孔,腹部不剃毛;術前晚不給予灌腸,術前6 h禁食,2 h禁飲,以緩解患者口渴、饑餓等應激反應,并改善其機體代謝。2)術中護理:除常規護理外,還需要監測患者的體溫變化,保持其體溫在36.0~37 ℃;若手術順利可不給予腹腔引流管。3)術后護理:評估患者疼痛狀態,采用多模式鎮痛法,包括口服鎮痛藥、局部麻醉藥、鎮痛泵等,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提高舒適度;術后6 h評估患者導尿管留置的必要性,若無需要,可及早拔管;患者返回病房后直接平臥位,不需要去枕;護理人員可及時給予患者雙下肢按摩,2 h后可協助其進行翻身活動,6 h后患者可自由體位,24 h內指導并幫助患者下床活動;手術后若無惡心嘔吐現象,患者可于2 h后飲水、4 h后進食流質飲食。4)術后48 h進行隨訪,隨訪內容包括衛生指導、傷口情況、排便情況等,并叮囑患者定期復診。
1.5 觀察指標 1)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比較2組患者干預前后睡眠質量的變化[4],量表分為7個項目,每個項目按0~3分4等級進行評分。總分為21分,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2)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ly Scale,HAMA)比較2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狀態的改善效果[5],量表共14個項目,每個項目有0~4分等級。總分為56分,評分≥29分表示嚴重焦慮;評分≥21分表示明顯焦慮;評分≥14分表示有焦慮;評分≥7分表示可能焦慮;評分<7分表示無焦慮。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對患者抑郁情況進行評估。量表共17個項目,評分≥35分表示嚴重抑郁;評分在20~35分表示明顯抑郁;評分在8~19分表示可能抑郁;評分<8分表示無抑郁。3)比較2組患者首次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尿管留置時間及住院時間。4)比較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2.1 2組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及康復進程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尿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及康復進程比較
2.2 2組患者護理前后睡眠質量及心理狀態比較 干預后,2組患者PSQI、HAMA、HAMD評分均有所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前后睡眠質量及心理狀態比較分)
2.3 2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的并發癥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例(%)]
卵巢囊腫是臨床上常見的良性腫瘤,其發病原因與內分泌、環境、飲食等有關,是導致女性不孕的一大因素。近年,隨著腹腔技術的不斷完善,腹腔鏡下切除術已成為治療卵巢囊腫的主要手段,其治療效果已得到婦科醫護及患者的認可,但其手術創傷易造成患者的應激反應,從而影響康復進程。因此,需要對其進行護理干預。張洪等[6]研究發現,快速康復護理可有效加快腹腔鏡婦科手術患者的康復進程。快速康復理念由丹麥Wilmore在1997年提出,旨在通過優化圍手術期護理措施,減輕手術創傷后的應激反應,從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使疾病恢復[7]。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術的患者給予快速康復護理,可有效促進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加快康復進程。分析原因,快速康復護理在術中非必要者不給予腹腔引流管,且在術后6 h給予拔除尿管,減輕導管對患者帶來的不適感。同時,沒有導管的阻礙,患者可及早下床活動,從而促進胃腸蠕動,加快康復進程。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給予快速康復護理患者的睡眠質量、心理狀態均優于給予常規護理患者。分析其原因,快速康復護理在術前對患者進行一對一宣教,提前告知手術過程及可能發生的不適癥狀,減輕了其面對手術時的不良情緒。同時,在術前,快速康復護理不提倡長時間的禁食水,能緩解患者因口渴、饑餓產生的負面情緒。術后,護理人員密切關注患者疼痛情況,并給予多模式鎮痛法,以緩解疼痛,從而使患者睡眠質量提高。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給予快速康復護理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給予常規護理的患者。分析原因,術中快速康復護理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患者保暖措施,以維持其體溫,減輕低體溫對患者的刺激。此外,快速康復護理提示及早拔除導管,避免管路感染的發生。劉紅等[8]研究結果證實了快速康復護理可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
綜上所述,快速康復護理對腹腔鏡下囊腫切除術干預效果較好,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睡眠質量,加快康復進程,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