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珠 劉曉燕 張春鶯
(福建省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廈門,361001)
宮頸癌是女性常見惡性腫瘤,針對宮頸癌患者常給予化療的方式治療可有效控制疾病進展,但化療期間患者易存在身心疲乏等情況,需要配合一定的護理干預措施[1]。常規護理模式雖然能促進病情改善,但針對患者化療后機體不適情況干預效果不佳,無法滿足患者各項需求[2]。全程追蹤責任制護理模式通過運用護理程序理論及方法,對護理人員進行系統化、計劃性分工,能夠提升患者護理質量,優化護理工作流程,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3]。本研究對宮頸癌化療患者90例進行分析,旨在分析全程追蹤責任制護理模式對癌性疲乏、睡眠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福建省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收治的宮頸癌化療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例。觀察組年齡35~74歲,平均年齡(58.97±5.36)歲;病程1~26個月,平均病程(15.21±4.24)個月;病理分型:宮頸腺癌25例、宮頸鱗狀細胞癌20例。對照組年齡35~75歲,平均年齡(59.24±6.41)歲;病程2~26個月,平均病程(16.35±5.15)個月;病理分型:宮頸腺癌27例、宮頸鱗狀細胞癌18例。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標準 1)符合宮頸癌的診斷標準者[4];2)進行化療者;3)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者。
1.3 排除標準 1)合并其他類型腫瘤(子宮內膜癌等)者;2)精神狀態不佳者;3)生存期較短(不超過3個月)者。
1.4 護理方法
1.4.1 對照組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以口頭教育的方式為患者介紹疾病知識、化療步驟、注意事項等,監測患者血壓、心率等指標變化,對醫囑進行執行,輔助患者用藥。
1.4.2 觀察組 觀察組給予全程追蹤責任制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責任劃分:對患者情況進行分析,將此作為基礎實施相關護理內容,進行操作的護理人員按照責任進行劃分,在當下護理程序引導下給予患者針對性服務。以患者為服務中心,每日護理時間>8 h,相關責任護士必須保證24 h待命。及時對患者化療情況展開分析、討論,及時發現化療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給予對應解決措施,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及時調整相關護理方案。2)化療前干預:于化療前進行交談,通過患者語言描述及表情變化等判斷其心理變化,將評估結果作為依據制定個性化心理疏導方案,護理人員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者進行交流,以溫和的眼神與患者進行眼神交流,拉近護患之間距離。通過談心、聊天的方式,向患者介紹疾病發生原因、化療方案等,告知家屬給予患者充足關愛及理解。3)化療中干預: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具體化療情況展開護理工作,將患者身體變化作為護理內容的調整依據,為其提供個體化護理方案,將護理內容制作成清單張貼在患者床頭上,使其熟悉護理內容及流程,讓患者及家屬做好心理準備。4)化療后干預:患者化療完成后部分患者會存在不適癥狀,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具體反應,指導其飲食、運動等;為患者制定營養飲食計劃,叮囑其多食用易消化的半流質食物(如湯面等)、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雞蛋、豆制品等),禁忌食用辛辣食物;根據患者化療后具體身體狀況,指導其進行簡單運動鍛煉,并制定訓練計劃。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每周進行隨訪,詢問患者居家情況,及時追蹤、掌握其病情。2組均干預3個月。
1.5 觀察指標 1)癌性疲乏:使用癌癥疲乏量表(Cancer Fatigue Scale,CFS)進行評估,評估時間為護理前、護理3個月后,內容主要為認知疲勞(4個項目)、情感疲勞(4個項目)、軀體疲勞(7個項目)3個維度,共15個項目,以5級評分法計1~5分,總分為15~75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癌性疲乏程度越嚴重。2)睡眠質量:護理前、護理3個月后使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從7個維度對2組進行評分,量表得到范圍為3~21分,得分與睡眠質量成反比。

2.1 2組患者護理前后癌性疲乏情況比較 護理后,2組患者CFS評分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前后癌性疲乏情況比較分)
2.2 2組患者護理前后睡眠質量比較 護理后,2組患者PSQI評分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前后睡眠質量比較分)
宮頸癌具有病情發展慢、病程長的特點,患病初期患者身體無明顯不適癥狀,大多數患者發現時已為晚期,伴有分泌物增多、陰道出血等癥狀,嚴重者陰道分泌物出現惡臭味,下腹疼痛感明顯[5-6]。化療是臨床用于治療宮頸癌患者的常用方法,但化療對患者身心影響較大,易使其出現抵觸情緒,且長期化療會使患者機體處于疲乏狀態,生命質量嚴重受損,因此需要給予宮頸癌化療患者合理干預措施[7-8]。
常規護理模式側重于改善患者病情,干預內容主要根據醫囑實施,忽略患者心理狀況及化療后的不適癥狀,無法達到預期干預效果,影響化療效果[9]。全程追蹤責任制優質護理從患者入院至化療結束后進行干預,從心理、生理、社會等多方面制定全方位干預措施,明確各項護理流程中相關護士的責任,能夠提升干預效果,滿足患者各項需求,穩定其情緒,提升其治療信心,增強其遵醫依從性,改善患者化療后機體狀況,提升生命質量[10-11]。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CFS評分與對照組相比更低。分析其原因,全程追蹤責任制優質護理通過對護理人員進行責任劃分,以患者為服務中心,實施針對性干預措施,能夠提升護理服務水平,為患者提供更優質、更有效的護理措施,提升患者化療過程中的舒適感,減輕不適反應;通過為患者制定營養飲食計劃,指導患者進行簡單運動鍛煉,可及時補充患者機體所需營養,保證營養均衡,改善機體健康狀態,從而緩解患者癌性疲乏狀態[12-13]。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PSQI評分與對照組相比更低。考慮其原因,全程追蹤責任制優質護理通過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夠使患者負性情緒(焦慮、不安等)得到緩解,提升患者治療信心;通過患者語言描述及表情變化等判斷其心理變化,并制定個性化心理疏導方案,可使心理向積極方面發展,減少應激反應發生,改善患者精神狀態,提升其遵醫依從性;通過使患者熟悉護理內容及流程,能夠使其更深入了解宮頸癌的知識,重視配合護理的作用,從而自覺建立良好生活習慣,改善患者睡眠,提高其睡眠質量[14]。
綜上所述,全程追蹤責任制優質護理模式應用于宮頸癌化療患者中,能夠緩解癌性疲乏,對睡眠質量提高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