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仙岳醫院,廈門,361000)
兒童注意缺陷多動癥狀(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也被稱為多動癥,具體為兒童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與同齡兒童比較,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過度活動、情緒沖動[1]。癥狀嚴重兒童可伴隨認知障礙或學習困難[2]。多動癥屬于兒童精神行為問題,9歲為高發年齡段。多動癥的發生與生物因素、社會心理因素等相關,以行為治療與指導為主要干預手段,情況必要可實施藥物治療[3]。近年來臨床發現ADHD患兒容易出現睡眠障礙,而睡眠問題患兒多存在注意缺陷情況[4]。因此,認為ADHD與睡眠之間或可存在一定關聯。本研究也以此為方向,對3~10歲兒童1 000名進行調查,觀察ADHD發生情況,以及其與睡眠關系,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廈門市仙岳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康復訓練科收治的3~10歲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1 000名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應用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診斷量表比較2組患兒的癥狀,其中男584名,女416名;年齡3~10歲,平均年齡(6.25±1.34)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治療方法 采用應用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診斷量表比較2組患兒的癥狀,對家長進行量表發放,指導其結合兒童實際情況進行填寫,分值高則癥狀嚴重。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比較2組患兒的睡眠質量,并分析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發生情況以及與睡眠質量之間的關系。PSQI包含18個條目,0~3級評價,總分0~21分,分值高則睡眠障礙嚴重。
1.3 觀察指標 1)觀察ADHD患兒與非ADHD兒童一般情況與睡眠情況;2)觀察ADHS影響因素;3)觀察睡眠質量對ADHD影響。

2.1 ADHD患兒與非ADHD兒童一般情況比較 通過ADHD-RS-IV量表調查,ADHD患兒100名,非ADHD兒童900名,2組之間午睡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DHD患兒年齡小于非ADHD組兒童,夜間睡眠時間短于非ADHD組兒童,入睡時間≤10 min、無打鼾、無夜間驚醒構成比低于非ADHD組兒童,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ADHD患兒與非ADHD兒童一般情況比較[例(%)]
2.2 ADHS影響因素 經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性別、年齡、夜間睡眠時間、入睡時間、打鼾、夜間驚醒為ADHS影響因素(P<0.05)。見表2。

表2 ADHS影響因素
2.3 ADHD患兒與非ADHD兒童PSQI評分 ADHD患兒PSQI總分大于非ADHD兒童,且各項指標分值均以ADHD組患兒較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ADHD患兒與非ADHD兒童PSQI評分分)
2.4 睡眠質量對ADHD影響 經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入睡時間、睡眠障礙、日間功能障礙與注意缺陷、多動沖動、ADHD相關(P<0.05)。見表4。

表4 睡眠質量對ADHD影響
ADHD以注意缺陷為主要特征,兒童表現為無法集中注意力,自控能力較差,學習時無法保持認真聽講,興趣愛好頻繁轉換[5]。同時,多數患兒有沖動行為表現,如情緒不穩定,易怒易躁,難以控制情緒,且容易受到外部環境影響。部分患兒經常出現不分場合打鬧、搗亂、破壞等行為[6]。另外,患兒可表現為活動過多,如無法長時間保持靜坐,小動作較多。
本研究對ADHD發生情況進行調查,在年齡與性別分布上呈現一定特征。以年齡為例,3~10歲兒童中均可發生,但9歲為ADHD高發年齡段,需引起注意。以性別為例,男性發生率相對較高。但可能與ADHD女性診斷不足相關,因為女性多動癥狀表現多傾向于內向,不容易被識別。男性更容易出現沖動與多動癥狀,更具有外顯性特征[7]。因此,女性ADHD可能被診斷為焦慮癥、抑郁癥等,或在此類癥狀掩蓋下,多動癥狀容易被忽略。
本研究對ADHD與睡眠關系進行調查,顯示入睡時間、睡眠障礙、日間功能障礙與注意缺陷、多動沖動、ADHD相關。在ADHD患兒中,多存在睡眠障礙情況,但以往臨床認為與治療期間用藥相關。而后期隨著相關研究開展,發現ADHD本身便可引起睡眠障礙。目前關于二者之間的關聯性,普遍認可觀念有2種。首先,ADHD患兒共患睡眠障礙;其次,睡眠障礙為ADHD原發病。以上觀念可總結為二者之間互為影響,睡眠障礙可誘發ADHD,而ADHD發生后又可引起睡眠障礙相關癥狀[8]。如本次調查結果所示,ADHD患兒PSQI總分(10.54±1.36)分,大于非ADHD兒童的(6.25±1.04)分,且各項指標分值均以ADHD組患兒較高。提示ADHD發生后,可導致患兒睡眠質量下降,呈現一系列睡眠問題。
睡眠障礙與兒童注意力不集中、多動行為之間存在關聯性。與正常兒童比較,具有打鼾、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癥狀的兒童更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多動行為。在兒童階段,充足睡眠對于其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影響,良好睡眠質量可保障腦細胞能量代謝正常。睡眠為大腦皮質保護抑制行為,可消除日間累積疲勞,并恢復體力,還可促進注意力與記憶功能發育。但若睡眠質量較差,存在入睡困難、夜間驚醒、日間功能障礙等情況,則不利于兒童神經功能發育及腦細胞能量代謝。夜間打鼾與驚醒等睡眠問題可打斷睡眠連續性,并導致夜間睡眠質量下降,進而出現日間疲倦與嗜睡表現;而ADHD患兒的多動行為與注意缺陷,可能是嗜睡未保持清醒狀態所引起的過多運動。患兒在疲憊狀態,容易出現大膽或過多活動行為。
綜上所述,兒童注意缺陷多動癥狀主要發生在9歲,以男性居多,與睡眠之間相互影響。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