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琴
(福建省福州兒童醫院,福州,350005)
小兒急性腹瀉多見于2歲以下兒童,多發生于夏季,由于嬰幼兒的免疫功能發育不成熟,自身消化酶活性較差,受到外部環境影響容易出現腹瀉,夏季容易受到細菌感染,而秋季容易受到病毒感染[1]。患兒主要存在腹瀉癥狀,嚴重時會同時出現嘔吐、精神萎靡、食欲缺乏等,影響患兒健康成長。由于起病急,若治療不當,患兒持續腹瀉,會引起水電解質紊亂、脫水等問題的發生[2]。臨床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并采取對應護理干預來緩解臨床癥狀。精細護理作為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高度重視護理細節,通過護理措施減輕患兒痛苦,提高患兒舒適度[3]。精細護理更能關注到患兒睡眠情況,能夠通過護理干預提高其睡眠質量,保證其得到充足休息。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腹瀉患兒取92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精細護理干預在小兒腹瀉患兒中的應用效果及對睡眠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福建省福州兒童醫院急診科收治的急性腹瀉患兒92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6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給予精細護理干預。對照組中男24例,女22例;年齡(1.10±0.24)歲。觀察組中男25例,女21例;年齡(1.12±0.22)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標準 1)由細菌或病毒等原因腹瀉;2)家長對研究知情同意;3)配合護理。
1.3 排除標準 1)由其他原因引起腹瀉;2)有先天性疾病;3)不配合護理或退出研究。
1.4 護理方法
1.4.1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 遵醫囑給藥,密切關注患兒體征和癥狀,觀察排泄物和嘔吐物性狀,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定時評估患兒病情好轉情況,觀察用藥后不良反應。
1.4.2 觀察組實施精細護理干預 1)紅臀護理:每次排泄后都需要用溫水進行清洗,接觸排泄物的物品均立即處理,避免交叉感染。清洗后充分擦干肛周和臀部,使用鞣酸軟膏涂抹,選擇柔軟、吸水好的尿布。2)健康宣教:結合圖片和視頻系統性講解疾病的發病原因、多發季節、主要癥狀、護理措施等內容,幫助家長科學認知疾病,掌握更多腹瀉相關知識,增強其識別能力和防范意識。在夏秋季節能夠主動防范腹瀉,注意患兒飲食和生活習慣,從而避免病情反復。3)飲食護理:對母乳喂養嬰幼兒,仍然采取母乳,無需斷奶,但減少進食量,減少哺乳時間。對其他患兒,根據年齡以及病情嚴重程度合理減少進食,避免胃腸負擔過重,采取少食多餐方式,避免腹脹。建議采取粥、藕粉、軟面等易消化飲食為主,注意補充維生素。4)睡眠護理:主動創造舒適的環境,保證光照、溫度和空氣環境良好,改善患兒的舒適度。可在床邊播放舒緩音樂或者白噪聲,促進患兒入睡。護理應保證動作輕柔,噪聲低,集中開展,避免吵醒患兒。睡前并對患兒進行撫觸護理,提高患兒舒適度,促進患兒肌肉組織放松,從而順利進入睡眠狀態。5)心理護理:針對患兒展開心理安撫,由于患兒年齡小,受到病情癥狀影響產生不適感,從而出現哭鬧等情緒反應。護士要耐心安撫患兒,通過撫觸、播放舒緩音樂、播放動畫片等方式轉移患兒注意力。對于可以正常對話溝通的患兒應耐心展開心理疏導,主動引導患兒表達自己的不適感,通過講故事等方式安撫患兒,肯定患兒的勇敢和配合,得到患兒信任,讓患兒能夠穩定情緒。面對患兒的不適感,家長不可避免產生過度緊張焦慮的問題,對此護士要重視對家屬的安撫以及心理疏導,避免家屬由于過度緊張和護士產生沖突。耐心聽取家長傾訴,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素養得到家長的信任,與家長保持冷靜理性,配合治療護理。6)病房管理:重視對地面、桌面、餐具等接觸患兒的物品進行清理和消毒,叮囑家長單獨清洗患兒衣物。護理器械注意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叮囑家屬定時對手部消毒,尤其是接觸患兒前應做好消毒清潔。
1.5 觀察指標 1)記錄2組患兒發熱、腹瀉、嘔吐持續的時間;2)記錄患兒白天及夜間睡眠時間;3)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比較2組患兒干預前后焦慮的改善效果;4)調查2組家長的滿意度及疾病知曉率。滿意度=(滿意+一般)例數/總例數×100%。

2.1 2組患兒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發熱、腹瀉、嘔吐持續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2組患兒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2.2 2組患兒睡眠時間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白天、夜間睡眠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2組患兒睡眠時間比較
2.3 2組家長SAS評分及疾病知曉率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家長SAS、疾病知曉情況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2組家長焦慮SAS評分及疾病知曉率比較
2.4 2組家長滿意度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家長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家長滿意度比較[例(%)]
小兒急性腹瀉是嬰幼兒多見疾病,表現出腹瀉、發熱、嘔吐等癥狀,對患兒營養攝入和生長發育產生影響。由于嬰幼兒年齡小,抵抗力不足,容易受到細菌和病毒侵襲引發腹瀉,多發于夏秋季節,若治療不當可能引起脫水等,威脅其生命[4]。由于患兒腹瀉、發熱等癥狀,對患兒睡眠質量造成影響,睡眠差不僅影響患兒舒適度,更影響病情康復和生長發育,需要臨床給予高度重視[5]。常規護理主要遵從醫囑給藥,對癥護理,很難關注到患兒睡眠、家長情緒等方面,不利于患兒身體康復,家長受到擔憂、焦慮情緒影響也容易和護士產生爭執,影響對醫院的滿意度[6]。精細護理是圍繞患兒展開的護理,護理期間更加重視細節管理,給予患兒人文關懷,通過對護理細節的關注能夠提高患兒舒適度,更有利于患兒病情康復[7]。由于多次腹瀉容易出現紅臀,重點開展臀部和肛周護理,防范紅臀的發生。關注患兒飲食情況,結合患兒病情和年齡展開飲食指導,保證營養攝入,并減輕胃腸道負擔,避免發生腹脹等不適感[8]。關注到患兒的睡眠情況,加強睡眠環境管理,并積極展開撫觸、音樂護理等方式,提高患兒睡眠質量,讓患兒得到充足休息,更有利于病情康復和生長發育。重視消毒清潔工作,避免患兒病情反復和交叉感染,更有利于改善患兒舒適度[9]。精細護理也能關注到家長的情緒問題,針對家長展開健康宣教以及心理護理,能夠穩定家長情緒,并提高家長對疾病的了解,能夠在日常照護中主動防范,提高家長護理能力[10]。
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發熱持續時間、腹瀉持續時間、嘔吐持續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患兒白天睡眠時間、夜間睡眠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家長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家長疾病知曉情況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家長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證實精細護理有利于改進家長滿意度,能夠全面提高醫院護理質量,可積極推廣。
綜上所述,針對腹瀉患兒采取精細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兒癥狀,縮短患兒病程,并改善其睡眠時間,保證患兒得到充足休息,同時能夠提高家長對疾病知曉情況,調節家長不良情緒,提高其滿意度。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