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靜 劉 泉 邱春煌
(石獅市婦幼保健院兒科,石獅,362700)
肺炎是兒童常見病中的一種,患兒主要的臨床表現為咳嗽、氣促、喘憋、發熱胸悶等。由于患兒發病期間受到疾病癥狀、活動受限等因素的影響,加之一些治療項目(輸血穿刺、霧化吸入等)給患兒造成的不適感,會嚴重影響其睡眠質量,同時也會對其生理功能、認知狀態以及心理狀態造成負面影響,若這些問題沒有及時得到有效的解決或者改善,患兒的生命質量將受到嚴重影響[1-2]。護理貫穿肺炎患兒整個治療過程,是維護患兒健康水平的重要工作,故優化護理干預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尼爾·諾丁斯關懷理論是一種強調“以人為本”的理論,高度重視個體差異化以及個性價值,通過關懷對受試者進行情感交融,提升其配合度,進而實現干預目的[3]。在護理工作中運用尼爾·諾丁斯關懷理論,對提升患兒依從性、增強干預效果以及提高患兒生命質量具有顯著效果。鑒于此,本文將分析尼爾·諾丁斯關懷理論的全程護理用于小兒肺炎的效果,為小兒肺炎的臨床護理實施提供證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至12月石獅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肺炎患兒12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編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中男29例,女31例;年齡4~8歲,平均年齡(5.88±1.27)歲;肺炎類型:大葉性肺炎33例、支氣管肺炎27例。觀察組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4~7歲,平均年齡(5.41±1.69)歲;肺炎類型:大葉性肺炎31例、支氣管肺炎29例。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標準 1)在本院住院治療的肺炎患兒;2)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1)合并先心病、惡性腫瘤、傳染性疾病等其他嚴重并發癥的患兒;2)依從性差,無法配合研究工作的患兒;3)因故終止治療的患兒。
1.4 護理方法
1.4.1 對照組 對照組實施常規全程護理,護士對患兒及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包括疾病基礎知識、疾病治療知識、日常防護措施及治療過程中的配合事項、注意事項等;給予患兒常規的生理護理,包括調整病房的溫濕度,保持病房的良好通風;給予患兒飲食指導,保持飲食的清淡,膳食結構的均衡;指導患兒每日進食后清潔口腔等。
1.4.2 觀察組 觀察組實施尼爾·諾丁斯關懷理論的全程護理。具體如下:1)榜樣干預。護士主動與患兒及家屬交談,充分掌握患兒的性格類型、感興趣的事物、行為習慣等,運用玩具或者小游戲吸引患兒,盡快幫助其熟悉醫院環境和醫護人員,消除其因為對醫院環境、醫護人員陌生而產生的恐懼感,盡快獲得其信任。同時也盡快與患兒的家屬建立起良好的關系。護士組織小游戲活動,鼓勵患兒參加,在游戲活動中引導患兒之間互相交流、熟悉,護士基于關懷的情感下通過語言、肢體動作、眼神熏陶患兒,并選擇積極樂觀、勇敢面對疾病治療的患兒作為榜樣,鼓勵其他患兒向其學習。邀請患兒與其家屬共同分享治療過程中的心得,喚起其他患兒及家屬的共鳴,積極面對疾病治療。2)針對性心理安撫。a.針對年齡較小容易哭鬧的患兒:指導家屬通過撫觸患兒的頭部、背部對其進行安撫,并保持與其肢體接觸(比如懷抱、輕拍肩膀等)來提升其安全感。待其情緒穩定后,通過播放動畫片、講故事、游戲互動的方式讓其了解疾病發生的原因、治療的目的,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會發生的一些不適的情況,以及疾病痊愈后的好處,鼓勵其勇敢面對。b.針對性格外向、暴躁的患兒:充分與患兒溝通,了解、分析其容易暴躁的原因,如果因為治療操作中的不適而引起,加強對患兒的宣教,促使其了解治療的目的與好處,鼓勵其積極配合。如果因為家庭環境因素造成,加強對患兒家屬的心理教育,讓家屬了解自身隨意向患兒發泄情緒不能解決問題,并讓其了解自身不良情緒對患兒身心健康的負面影響,指導其學會調節自身的情緒狀態,正確地與患兒溝通。c.針對性格內向、膽小的患兒:護士在關懷的情感下注重與這類性格患兒保持適當的距離,護士避免過于主動給患兒造成的心理壓力與不適,營造默默陪伴的氛圍,以語言、眼神暗示為主,在患兒與護士熟悉后,于適當的時機輕拍患兒肩部,以輕柔的語言安撫其情緒。d.針對焦慮、抑郁的患兒:基于家庭因素,幫助家屬樹立正確的觀念,避免責罵、責怪患兒,多關心、關懷患兒身心健康,為其營造輕松的家庭、學習環境;基于患兒自身因素,通過介紹以往治療成功的病例幫助其樹立信心,并告知其疾病發作是暫時的、可控的,及時告知病情有所改善的方面,提升其期望水平。3)關懷支持。以關懷支持為核心,基于尊重患兒及家屬的主體地位及個體能動性,定期開展健康小課堂,1周開展1次,每次講座的時間為30~40 min,共開展4次。健康講座的內容包括肺炎發生的原因,日常生活中與之有關的影響因素,遵醫囑用藥的定義和如何確保用藥依從性,肺部功能訓練技術,情緒調節方法。建立微信交流群,家屬可隨時在群內咨詢關于肺炎治療、護理方面的問題,護士定時在群內進行回復。護士定期在群內分享關于肺炎日常護理的科普文章。4)鼓勵支持。護士努力營造積極樂觀的氛圍,針對患兒的良好表現、病情好轉以及家屬的積極配合等及時給予肯定性評價,鼓勵患兒及家屬繼續堅持。同時指導家屬多給予患兒鼓勵,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康復。
1.5 觀察指標 1)比較2組患兒的癥狀緩解時間,癥狀包括發熱、咳嗽、氣促、肺部啰音。2)比較2組患兒的睡眠情況,統計患兒的每日睡眠總時長、白天睡眠次數、夜醒次數、夜晚睡眠時長。3)比較2組患兒的生命質量,采用兒童少年生命質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Scale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QLSCA)進行評估,該量表分為社會心理學、生理心理健康、生活環境、生命質量滿意度4個方面,分別有21、9、8、11項條目,每項條目的評分范圍為1~4分。分值越高則表示生命質量越高。

2.1 2組患兒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患兒的各項癥狀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2組患兒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2.2 2組患兒睡眠情況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患兒的每日睡眠總時長、夜晚睡眠時長均長于對照組,白天睡眠次數、夜醒次數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2組患兒睡眠情況比較
2.3 2組患兒QLSCA評分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患兒的QLSCA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2組患兒QLSCA評分比較分)
小兒肺炎通常會引起患者肺部黏膜炎癥,出現充血、水腫、炎性分泌物增多等改變,該種狀態下容易出現氣道受阻,出現不同程度的呼吸癥狀,可出現喘息、氣促、胸悶等癥狀,進而影響睡眠質量。睡眠質量欠佳的狀態下,患兒的精神、心理容易受到影響,引發不良情緒,進而導致其治療配合度降低。治療配合度降低的情況下,治療項目難以開展,其病情改善效果不佳,又會影響患兒的生理功能、認知狀態以及心理健康等,使其生命質量下降[4-5]。因此,改善睡眠及生命質量成為了目前小兒肺炎護理工作中的重要目標。
全程護理是臨床上常用的護理模式,是指連續性、系統化的護理模式。常規的全程護理重心在于病情的改善,而忽視了患兒的關懷需求[6-7]。尼爾·諾丁斯關懷理論是由教育家尼爾·諾丁斯提出并因此命名,最初是一項用于教育的理論。該理論強調受試者的尊嚴與價值,尊重、關心和理解每一位受試者,進而實現良好關系的建立,以促進相關干預措施的有效實施[8]。尼爾·諾丁斯關懷理論用于肺炎患兒的護理工作中,強調尊重、關心每一位患兒與家屬,與之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進而增強護理干預的實施效果。本文顯示,觀察組患兒的各項癥狀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與李越等[9]的研究結果有相似之處。說明與常規全程護理相比,尼爾·諾丁斯關懷理論的全程護理能有效促進肺炎患兒的臨床癥狀緩解。分析其原因:尼爾·諾丁斯關懷理論的全程護理尊重患兒的個體差異性,前期通過與患兒建立和諧的關系促使其積極配合后期的干預;重視榜樣干預,以感化、熏陶的方式促進患兒向榜樣學習,勇敢面對疾病治療,努力克服疾病癥狀的不適,積極配合治療,對促進病情緩解有積極作用。在該項護理中,根據患兒的不同性格采取針對性安撫支持護理,能有效糾正其負面心理狀態,有助于提升其積極配合度,促使病情緩解[10-11]。本文發現,觀察組患兒的每日睡眠總時長、夜晚睡眠時長均長于對照組,白天睡眠次數、夜醒次數低于對照組,表明與常規全程護理相比,尼爾·諾丁斯關懷理論的全程護理能有效改善肺炎患兒的睡眠質量。分析其原因:觀察組患兒癥狀緩解時間更短,說明其病情改善效果更佳,能夠減輕氣道受阻的程度,對恢復正常睡眠質量有積極作用。本文還發現,觀察組患兒的QLSCA評分高于對照組,說明與常規全程護理相比,尼爾·諾丁斯關懷理論的全程護理能有效改善肺炎患兒的生命質量。分析其原因:通過定期開展健康講座能夠實現對患兒及家屬的認知、心理干預,一方面能夠增強患兒自身的自我行為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能夠提升家屬對患兒的照護能力[12]。在鼓勵支持下,能夠幫助患兒及家屬建立積極的心理環境,有助于良好的家庭氛圍創建。在該種狀態下,患兒的心理、生理及生活環境等多方面得到改善,其生命質量隨之提升。
綜上所述,對肺炎患兒實施尼爾·諾丁斯關懷理論的全程護理,能有效促進患兒臨床癥狀的緩解,改善患兒的睡眠與生命質量。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