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倩,岳秀永,沈夢玥,于鵬龍,夏帆,李杏英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重慶 404120)
高職院校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這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鑄就教育之魂的理念創新和實踐創新[1]。中醫藥是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兼具經濟、科技、文化、生態的屬性,無論是在疾病治療還是預防保健方面都具有顯著的特色和優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目前,本校中醫類專業課程思政在課堂中呈現融入不夠、內容枯燥、不貼近專業的特點,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協同育人的格局未能有效形成。一是課程教育理念缺乏創新性,教師不能正確認識專業技能教授與立德樹人之間的關系,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未能完全樹立。二是教研團隊缺乏對課程思政的研究,未能形成貼近專業、符合職業精神的課程思政元素和案例集,導致任課教師課堂思政元素融入程度良莠不齊,內容和效果缺乏可控性。三是學生對傳統思政模式的接受度較低,“00后”學生比較反感生硬說教,過分強調付出和美德的傳統思政模式適得其反。傳統思政教育采用的教學方式單一、缺乏多樣性,導致學生對思政教育產生厭倦,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另外,傳統模式缺乏實踐性的教學內容,只注重理論教學而缺乏實踐性教學,導致學生對思政教育的知識缺乏實際的運用能力,甚至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為彌補本校中醫類專業課程思政融入的不足,本研究以中醫內科學課程為例進行探索。中醫內科學課程是中醫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具有銜接中醫基礎課程和臨床課程的承上啟下屬性。這對學生中醫臨床思維構建和臨床診療能力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基于“四觀八元”的思政元素探索高等職業教育中醫類課程思政實施新路徑,為高職院校充分發揮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協同育人的效應提供科學依據。
課程思政的本質是立德樹人,強調教育者在專業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過程中實現對受教育者的價值觀塑造[3]。課程思政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其核心是構筑人的信仰體系,一旦筑牢了信仰體系,就會形成一種無往不前的堅定意志,甚至能夠突破有形的生命屏障,帶來深遠的影響[4]。為探索高職中醫類專業課程思政的實施新路徑,培養德術并修的中醫技能型人才,本研究從以下幾個方面挖掘課程思政元素。
第一,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挖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從國家、社會與個人結合發展的角度提出的要求,是鑄造大學生信仰體系的方向標,結合專業知識挖掘出守信戒欺的至誠觀和一絲不茍、刻苦鉆研的精勤觀。第二,根據崗位需要,培養適應中醫藥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職中醫專業的核心任務。學校圍繞國家、社會以及行業對此類人才的職業素養要求,挖掘救死扶傷、敬佑生命的仁愛觀。第三,依據課程所歸屬或服務的學科和專業進行挖掘。教師從中醫的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入手,結合中醫傳統文化的特點,從傳統文化中挖掘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培養學生形神統一、以平為期的中和觀以及慎獨自律的至誠觀。
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醫藥崗位需要、專業需求,我們提煉出仁愛觀、中和觀、精勤觀、至誠觀“四觀”,并將其具化為“救死扶傷、敬佑生命;形神統一、以平為期;一絲不茍、刻苦鉆研;守信戒欺,慎獨自律”等八個元素,凝練成“四觀八元”的中醫內科學思政體系。“仁愛”是每位醫者應有的內心和初心,是學醫的出發點,無仁不得為醫。“中和”是中國文化和中醫思維方法的集中體現,以和為貴,以平為期?!熬\”是對于中醫藥技術的描述,精湛的治病技藝是為醫者之孜孜以求,需要醫者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精進技術?!爸琳\”是對醫者醫德的基本要求,真誠、誠信、誠實,無誠無以為醫。教師通過歷代名醫流傳后世的故事、現代中醫藥人言行一致的案例、行業標桿靈感的來源等方式與知識點融入,讓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的學習相輔相成,將深入人心的課程思政內化為學生克服專業學習困難的驅動力。中醫知識的博大精深亦會讓學生具備行業認同感和使命感,與專業結合的課程思政將成為學生從業后道德的指明燈,對學生的長足發展影響深遠。

表1 “四觀八元”的思政體系與中醫內科學知識點表——以脾胃系病證“便秘”章節為例
我們想要充分發揮專業知識和思政教育的“協同育人”效果,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有機融合專業知識和思政教育,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效果[5]。中醫內科學課程覆蓋四十多個常見病種,結合“四觀八元”思政體系找準素材思政映射點,實現素材與各病種有機融合是關鍵。本研究組結合實踐梳理了《中醫內科學課程思政案例集》手冊,將“四觀八元”的思政體系與中醫內科學知識點對應起來,為課題實踐提供指導。本文以脾胃系病證“便秘”章節為例,列舉“四觀八元”的思政體系與中醫內科學知識點,見表1。
筆者以便秘的外治法融入案例“張仲景‘蜜煎導方’治療便秘”為例進行解析。在張仲景之前還沒有用栓劑治療便秘的先例,張仲景立足于生活實踐,結合所學習的中醫理論,開創了“蜜煎導方”,用來治療傷寒病津液虧耗過甚、大便硬結難解的病證?!懊奂鍖Х健遍_栓劑治療便秘之先河,沿用至今,推動了中醫外治法的發展。在學習中醫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注重實踐,從實踐中獲得靈感,而且應該站在前人認識的基礎上,刻苦鉆研,為中醫融入新的活力,推動中醫藥文化的發展。
本課程組挖掘“四觀八元”思政元素,并與中醫內科學知識點相結合,梳理了《中醫內科學課程思政案例集》手冊,作為課堂實施課程思政的指引。教師在授課時,可以根據手冊的指引在每節課中融入1~2個課程思政元素。中醫經典的研習是中醫之魂,是學習的根基。清代醫家徐靈胎認為“一切道術,必有本源,未有目不睹漢唐以前之書,徒記時尚之藥數種而可為醫者”。中醫學生如果不熟讀經典著作打好根基,就像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理論水平不高,基礎不牢,沒有發展潛力,即使稍有成績,也只是曇花一現。讀經典既可以作為課前導學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增強學生對學科的認同感。針對每節課病種的不同,課題組收集整理并編撰了《中醫內科學經典讀本》作為課程思政中傳統文化元素的補充讀本。
在課堂實施過程中,教師通過經典嵌入、案例植入、言行融入三種方式,依托文化浸潤、臨床實踐兩條途徑實踐課程思政(如圖1)。課前,教師采用經典誦讀啟發式教學,通過古文中對疾病的描寫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考,實現課前導學“引題”的目的。課中,教師基于“四觀八元”思政元素的手冊,針對專業知識點的不同進行案例植入,對案例與知識點進行解析,并發起討論,增強學生對課程思政的理解和認同,實現課中“入題”的目的。課后,教師通過社區義診、醫院見習,強化思政,將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共情能力作為實踐考核打分指標之一,讓學生在實踐中內化課程思政精神,并融入言行中,實現課后“結題”的目的。教師在實施過程中,每節課的課前、課中、課后分別設置10%的思政評分,根據學生評分的不同調整思政策略。

圖1 “四觀八元”課程思政體系與課堂實施方案
本文研究對象選擇重慶三峽醫藥高等??茖W校2021級中醫學專業1~3班學生,中醫學1班60人,中醫學2班60人,中醫學3班62人,共計182人為研究對象。

表2 2021 級中醫學專業學生思政意識調查量表
課程開始之前,教師設置問卷調查,從傳統文化認知、個人發展認知、職業素養認知三個維度對學生的仁愛觀、中和觀、精勤觀、至誠觀進行了解,對比各班學生三個維度的認知情況,根據問卷調查得分選擇課程思政案例。問卷調查得分越高說明學生對某個方面的意識更強,更容易接受此方面的思政引導,課堂中可適當減少此類思政案例。問卷調查得分越低說明此方面的意識不夠,需要加強引導,課堂選擇更加豐富多彩的手段,增加此類案例出現的頻次,逐漸加深學生的思政意識。在課堂實施過程中,教師從課前經典導讀、課中思政元素討論、課后言行一致思政實踐三個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分,記錄學生的成才數據,形成學生思政學習畫像,下次課根據學生具體學情的差異調整實施方案,對極個別評分較低的學生進行談話,了解其真實想法和需求,提高對此類學生的課堂關注度。
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D)表示,比較行配對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如表3所示,課程思政實施后中醫學1~3班思政意識得分均高于實施前得分(P<0.01),“四觀八元”課程思政實施后學生對仁愛觀、中和觀、精勤觀、至誠觀的認知提高,課程思政實施效果初見成效。
表3 課程思政實施前后各班思政意識得分比較()

表3 課程思政實施前后各班思政意識得分比較()
班別 人數 實施前得分 實施后得分 P 值中醫學1班 60 24.70±4.28 32.03±3.58 0中醫學2班 60 25.08±3.52 31.48±3.69 0中醫學3班 62 25.79±3.13 32.05±3.29 0

圖2 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各班級學生前20 次思政素養平均分變化
如圖2所示,隨著“四觀八元”課程思政的實施,各班學生前20次課程思政素養平均分呈波動上升的趨勢。學生對仁愛觀、中和觀、精勤觀、至誠觀的認知逐步提高,課程思政在課堂中的育人作用逐步體現。
教育是一件關乎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的大事。好的教育能為國家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科技創新的重要環節。但教育的重點不光要放在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上,更重要的是放在培養人的品格上,“人無德不立”,培養什么類型的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無法回避的問題[6]。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普通高等教育有著同樣重要的地位。在國家鼓勵職業教育發展的大背景下,高職教育的興起推動了教育的改革和創新,使教育更加注重實踐和應用,更加貼近社會的需求?!秶鴦赵宏P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要求“??聘叩嚷殬I院校要密切產學研合作,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重點服務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加強社區教育和終身學習服務”[7]。因此,學生通過接受高職教育,個人可以獲得更多的專業技能和知識,提高自己的就業能力和競爭力,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
課程思政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實施,是國家意志在人才培養領域內的體現,“課程思政”理念的終極價值在于育人為本、以德為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職教育的興起源于社會主義建設的需求,高職教育培養學生務必以德為先,德技雙修。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必須首先認同社會主義道路,認同國家的基本政策方針。只有對民族同胞有著深厚的感情,才會將所學技能知識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中去。因此,培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人才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亦是課程思政元素挖掘的核心要義[8]。技能不精可以千錘百煉,知識不牢固可以勤能補拙,但缺乏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和自信便決定了此類人才不具備社會主義屬性,不能長久地為社會主義建設奮斗終生。課程思政要與專業課起到協同育人的效果,必須要對專業課進行深度打磨,挖掘專業課中天然存在的思政元素[9]。中醫學專業自帶文化傳承屬性,歷代有高尚醫德的醫者身上既有專業知識的體現,又有思政元素的體現。這就是課程思政與專業課融為一體的優秀案例。課程思政元素還應立足于崗位需要,某些特殊的職業責任重大,尤其需要良好的道德品格作為支撐。醫療衛生崗位承擔著全社會生命健康的職責,尤其需要從業人員對職業有崇敬和奉獻精神,需要細心、勤奮、誠信等優良品質?!八挠^八元”思政元素正好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業要求、崗位需求。筆者經過實踐發現,課程思政實施后學生思政意識評分高于實施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說明“四觀八元”思政元素符合學生實際學習需要,能通過在課堂中與專業課融入的方式讓學生提高思政意識,起到春風化雨德潤人心的效果。通過統計各班學生前20次課程思政課堂平均分變化,筆者發現各班學生課程思政課堂評分雖然有波動起伏,但整體呈現上升的趨勢。這說明“四觀八元”課程思政的實施能逐漸提高學生的思政意識,具有長期影響性。
綜上所述,高職教育挖掘課程思政元素立足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崗位需求和專業要求。筆者從以上三個方面凝練出課程思政要點,并將思政要點與學科知識點一一結合,能提高課程思政和專業課程協同育人的效果。教研團隊編纂學科課程思政案例集是思政元素在課堂中運用的重要保證,根據學情的不同調整課程思政具體實施策略是協同育人效果事半功倍的關鍵。教師基于經典嵌入、案例植入、言行融入三種方式,依托文化浸潤、臨床實踐兩條途徑實踐課程思政,相較于傳統思政模式有很大的優勢,值得中醫類專業課程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