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秦 (河北省中共廊坊市委黨校 河北 廊坊 065000)
鄉村振興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扎實推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是鄉村現代化發展的關鍵。堅持鄉村產業綠色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當前鄉村發展的重點。在鄉村產業興旺與綠色發展的背景下,大城金絲小棗產業正積極探索綠色產業可持續發展道路,但在金絲小棗產業綠色發展過程中依然存在動能不足、生產效益低下等諸多問題。因此,通過梳理大城金絲小棗產業綠色發展前景和理論,厘清大城金絲小棗產業綠色發展存在的問題,構建大城金絲小棗產業綠色發展路徑,進而推進大城金絲小棗產業綠色發展,最終實現金絲小棗產業綠色發展引領大城鄉村振興。
大城金絲小棗產業規模大、質量高,具有較高的知名度,這些特點為大城金絲小棗產業綠色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隨著居民生活質量水平的不斷提升,營養豐富的紅棗產品備受消費者青睞,因此大城金絲小棗市場前景廣闊,由于紅棗是我國的特色產品,我國紅棗產量約占世界棗產量的99%以上,因此國內國際兩大市場對紅棗產品需求較大,高品質的金絲小棗在國內國際的市場潛力巨大。同時,大城金絲小棗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大城金絲小棗擁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環核苷酸、多酚、維生素等功能性成分,具有養血、安神、美容等功效。大城金絲小棗是河北省第一屆農博會名優產品之一,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大城金絲小棗產業基礎發展良好,已形成地區特色的金絲小棗產業發展模式,整個產業由種植生產、加工企業、消費群體和外部環境組成,各環節資源要素聯系密切,各主體之間呈現協同共生的良好發展態勢。大城金絲小棗特色鮮明的產品和發展模式,為大城金絲小棗產業綠色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通過對技術創新和棗園的規范化管理,金絲小棗年產量穩定,殘次果率不斷降低,能夠充分滿足市場需求。同時有關部門通過對金絲小棗產業發展進行重點支持和立項,為大城金絲小棗產業綠色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依據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部署,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發展理念,以金絲小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優化金絲小棗生產的空間布局、提升生產效率、節約生產資源要素,實現棗農收入增收和鄉村經濟增長為基本任務;以模式創新、要素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為基本動力,以國內國際雙市場為主導,轉變金絲小棗產業發展方式,優化金絲小棗產業各主體布局,持續改善金絲小棗產地環境,充分保護并利用自然資源,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大城金絲小棗產業發展全過程,推進形成金絲小棗綠色生產方式,打造綠色一流紅棗品牌,為大城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支撐。
基于大城金絲小棗產業綠色發展需求,應全面樹立金絲小棗產業綠色發展導向和理念。首先,推動金絲小棗產業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協調發展,加快林地流轉,促進金絲小棗產業規?;l展和三產融合發展,提升金絲小棗產業鏈效益。強化污染控制能力,創建大城金絲小棗綠色品牌。其次,加大有關部門對大城金絲小棗產業綠色發展資金和技術扶持力度,制定產業綠色發展優惠政策,鼓勵農戶與企業相互配合,促進金絲小棗由傳統經營模式向綠色模式轉變和升級,打造以綠色技術為核心的發展模式。最后,開展棗林、棗企生產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與保護工程,確保地區土質、水資源等生產要素達到標準,積極建設金絲小棗生態功能區和示范區,實現金絲小棗生產的綠色循環、提質增效和生態安全。
現階段大城金絲小棗各生產主體之間存在生產要素獲取渠道單一、資源要素傳導效率偏低、生產投入量大、生產基礎設施信息化建設不完善等問題;同時金絲小棗加工企業存在著綠色發展相對滯后且規模較小、綠色創新程度偏低、綠色品牌建設不完善等問題,各主體之間難以對市場變化做出及時調整,核心要素帶動能力不強,影響金絲小棗產業綠色發展的市場化和規?;?。
大城金絲小棗在生產過程中的化肥、農藥使用不當,土壤會存在富營養化、酸化、板結問題,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問題。金絲小棗加工企業的生產廢棄物難以及時處理,沒有形成可持續的發展體系,致使地區環境承載能力不斷下降,從而影響金絲小棗產業綠色發展。
棗農多以分散經營為主,依靠高投入、高耗能的產出發展方式,綠色標準化生產水平不高,呈現出多品牌、小規模的發展特征,致使金絲小棗產業綠色發展的專業化、規?;a基礎薄弱。以金絲小棗產業為主體的二三產業融合程度不高,生態棗園、休閑觀光園同質化問題突出,金絲小棗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市場拓展能力相對有限,產業綠色發展動能不足。
金絲小棗產銷供應鏈冗長,在產品流通過程中,存在監管鏈條長、監管范圍廣、監管主體復雜、監管難度大等特點?,F階段的金絲小棗質量檢測體系,存在檢測范圍小、檢測頻率低、信息披露不及時等問題,難以對金絲小棗產品質量進行精準監督。同時大城金絲小棗多以分散經營模式為主,產品質量難以統一,各主體之間存在競爭與博弈關系。
現階段,大城金絲小棗公共品牌建設已取得一定的進展,但仍面臨著諸多制約因素的限制。首先,是對產品綠色品牌的認識不足,各經營主體、有關部門沒有充分認識到綠色品牌建設對金絲小棗產業綠色發展的重要性,促進金絲小棗綠色品牌建設的思維、方法、手段尚有不足。其次是金絲小棗綠色品牌培育保護體系缺失,有關部門對金絲小棗綠色品牌培育和保護力度不足,綠色品牌發展缺少統一、系統的規劃和引導。最后是金絲小棗綠色品牌影響力亟待擴大,金絲小棗品牌影響僅局限在局部地區,品牌信任度較低,知名品牌較少。
大城金絲小棗產業綠色發展應貫徹落實生態補償政策,限制化肥農業施用量,注重產業可持續發展,發展綠色有機產品。制定區域金絲小棗產業綠色發展引智政策,通過優惠待遇、技能培訓、對口支援等措施,保障金絲小棗產業綠色發展的人才需求。制定區域金絲小棗產業綠色發展資金政策,積極引導企業投資下鄉。
大力推進金絲小棗產業綠色技術應用和升級,實現生產技術綠色化、智能化、機械化、功能化、產業化,加大綠色技術應用和環保設備供給,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注重綠色技術在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綠色農業、農產品加工等方面的應用。
大城金絲小棗產業綠色發展需要資金支持,地方有關部門應搭建產業綠色發展平臺,全面整合地區資源,集中資金、技術等要素資源,推進產業綠色發展。地方有關部門應積極引導工商企業下鄉,給予優惠政策,創造良好發展環境,引導產業投資基金流向金絲小棗產業。
三產融合的本質是將金絲小棗生產、加工和銷售服務進行有機融合,主要目的是擴大金絲小棗產品的附加值,促進金絲小棗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首先,推行棗林規模化經營,壯大棗農發展實力,實現以量占市和以質定價。其次,以企業為主導,帶動棗農進行融合,以訂單方式帶動棗農增收。最后,引導棗農進入二三產業,開展農旅融合模式,推進金絲小棗產業園、觀光園建設。
大城金絲小棗產業綠色發展應強調生態與產業融合發展,打造生態、產業雙高地。調整地區產業可持續發展觀念,深度挖掘生態價值,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認識,促進生態和產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大城金絲小棗產業綠色發展應以綠色品牌建設為重要抓手,做好地區綠色品牌發展規劃,樹立綠色發展的品牌價值觀,對品牌進行維護與提升,打造知名綠色金絲小棗品牌。
有關部門應不斷完善金絲小棗產業綠色發展評價體系,打造金絲小棗產業綠色發展示范主體,積極發揮產業綠色發展的示范引領作用。深入開展棗園與企業綠色發展等評選活動,打造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的發展格局,不斷規范金絲小棗各生產經營主體的發展。引導生產性主體與服務性主體協調發展,構建分工協調、互利合作、專業高效的發展體系。
積極申報金絲小棗地理標志的品牌商標,推動區域金絲小棗價值提升,建立覆蓋區域范圍廣、市場影響力大的地理標志商標群,助推區域金絲小棗產品銷售和棗農增收。以綠色商標為主體,逐漸形成生態環境保護-綠色產品-綠色經濟-生態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體系。
有關部門應積極引導金融服務部門針對金絲小棗產業綠色發展特點不斷創新產品服務,推出類型多樣化的金融產品,擴大金融服務規模和覆蓋面,保障金絲小棗產業綠色發展進程。鼓勵保險、證券、基金、期貨等金融資源參與到大城金絲小棗產業綠色發展過程中。如發展林地抵押貸款、金絲小棗生產保險等,發揮政策性信貸擔保機構作用。增強鄉村普惠金融服務能力,圍繞地區一、二、三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金融與產業發展的有效對接。建立風險共擔和風險補償機制,化解生產風險、金融風險等潛在威脅。
促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發展,為金絲小棗產業營造良好的綠色發展環境。在尊重市場發展規律的前提下,持續激發各主體的創造力,形成規范、可持續的營商環境。加強金絲小棗產品質量監管,建立金絲小棗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完善監管規則,強化法律保障,利用現代信息手段,提升監管的有效性、實時性、針對性,為大城金絲小棗產業綠色發展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