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兩彈一星干部學院常務副院長商麗娜作主旨演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彈一星”精神激勵和鼓舞了幾代人,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皟蓮椧恍恰本袷侵袊伯a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川兩彈一星干部學院是中組部備案的全國黨性教育干部學院,是以“兩彈一星”精神為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重要陣地。四川兩彈一星干部學院堅持走規范化、特色化、內涵式高質量辦學之路,始終把準辦學方向、找準辦學定位,堅持聚焦資源保護、內涵挖掘、精細管理、宣傳交流,全面提升辦學質量和水平,全力提升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水平,為高質量教育培訓干部和高水平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堅持“院校姓黨”。把旗幟鮮明講政治要求貫穿學院一切教學、科研和辦學活動,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做好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兩彈一星”精神傳承弘揚的結合,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立足主責主業。對標新修訂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和《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要求,立足學院優勢和特色,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深挖“兩彈一星”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開發好課程、好教材,增強干部教育培訓的感染力、震撼力和吸引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支撐。
堅守底線要求。堅持底線思維,嚴格專兼職教師授課審查,嚴肅講壇紀律,制定教師管理辦法,全覆蓋簽訂授課須知,認真落實意識形態要求,開展教案審核、隨班聽課、評價反饋,不斷規范授課教師言行,確保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加強學員培訓管理,嚴肅培訓紀律,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之風、樸素之風、清朗之風。
保護紅色資源。學院所在地四川綿陽,是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的中國科技城,承擔著鑄造“國之重器”的光榮使命,具備豐富的科技、紅色資源。在四川省委、綿陽市委等有關方面大力支持下,實施“兩彈一星”紅色史料挖掘、不可移動文物修繕和文物保護利用“三大工程”,收錄采訪筆錄、回憶錄等文字材料20余萬字,錄制客座教授老專家視頻課程,作為線上教學可用素材和歷史資料入檔保存。
建好特色師資。發揮好杜祥琬、胡思得、胡木英等專家委員會委員和周秉德、許進、李后強等名譽院長作用,積極爭取關心支持。依托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浦東干部學院等方面師資,與青年教師建立“一對一”和“一對多”結對跟師聯系幫帶制度,幫助青年教師提升教學科研能力。
營造文化氛圍。在我國第二個核武器研制舊址902基地原辦公樓、情報中心、鄧稼先原辦公室修舊如舊原貌恢復基礎上,通過舊址營造出的歷史代入感和沉浸感,用心用情用力深挖蘊含的理論價值、實踐價值。打造主題教室,開展情景教學,加快開發系列文創產品,以人的講述、物的承載,多種形式展現“兩彈一星”精神,不斷提升學院文化氛圍。
打造特色課程。找準“兩彈一星”精神與黨性教育結合點,與時俱進開發新課程、完善課程庫,讓課程始終保持鮮明的時代性和針對性,打造特色核心課程30余門、精品課程80余門。學院自主打造的情景宣講課《記憶里的“兩彈一星”》,被四川省委組織部評為“好課程”,先后走進教育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四川大學等單位現場宣講,并為中國科學院、中央黨校國際和港澳培訓中心、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等單位進行線上直播,現已駐場宣講50余場,觀看人員超過3萬人。
豐富現場教學。完善《四川兩彈一星干部學院教學點標準化建設規范》,打造了以兩彈歷程館、兩彈元勛家風館、鄧稼先舊居、王淦昌舊居為核心的50余個現場教學點,形成了“壯麗輝煌的‘兩彈一星、蓬勃發展的科技創新、可歌可泣的紅色革命、感天動地的抗震救災、神秘獨特的巴蜀文化、日新月異的鄉村振興”6條精品專題線路,讓參訓學員在重溫歷史時有址可尋、有物可看、有史可講、有情可寄,浸潤在紅色文化的熏陶之中。
搭建科研平臺。加強與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核工業學院、中物院科技館、中國科學院“兩彈一星”紀念館、錢學森圖書館等多方聯動,充分發揮“兩彈一星”精神研究院和“兩彈一星”文化研究中心的平臺作用,吸收業內學術修養高且熱心于“兩彈一星”精神研究的專業人才參與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積極參加中國航天大會、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研究與傳播座談會、全國“錢學森”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工作聯合體成立大會等系列活動,學習先進經驗和做法,不斷夯實科研素養。
規范管理服務。建立培訓業務統一操作流程、統一工作要求、統一服務標準、統一考核評估、統一監督獎懲的“五統一”管理辦法,建立《干部培訓班主任工作操典》,提供帶班服務流程化、規范化、標準化的操作指南,推動師資、課程、資源等要素的優化配置和共享,不斷提升帶班服務質量。
提供精準培訓。精細組織教學活動,采取“基本課”必修、“菜單式”選課、“特色化”推薦相結合,承接3天以上且課堂教學不少于總課時1/2的班次,課程內容上更加突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課主業,做好黨性教育與詩歌朗誦、主題歌曲傳唱賞析、繪畫書法等文化藝術的結合,豐富課程形式和內容,持續增強教育培訓吸引力、感染力。
注重質量監控。開發高效便捷的智慧校園管理平臺,通過平臺大數據定期收集、梳理、分析評價反饋,每月匯總梳理意見建議,每季度精準出具教學質量評價分析報告,通過召開工作例會和專題會議,精準發現問題,反饋各責任部室,明確整改要求、限時整改銷號,促進保障服務提質增效。
借助主流媒體力量。加強與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新華社、四川日報等中央和省級主流媒體交流合作,建立長期穩定的宣傳渠道,對重要活動、重要節點進行宣傳報道,提升傳承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的廣度和高度。
用好自媒體優勢。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微信視頻號、抖音號,創新開發互動閱聽欄目“我和‘兩彈一星”,邀請“兩彈一星”事業親歷者、參訓學員、干部職工以及朗讀愛好者通過視頻、音頻的形式,講述“兩彈一星”往事,分享學習心得。制作“兩彈一星”主題抖音、快閃短視頻,積極講好老一輩科學家“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感人事跡,激發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愛國情懷和奉獻精神。
舉辦主題活動。開設“復興講堂”,邀請相關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家屬和“兩彈一星”事業親歷者等專家學者參與訪談授課。高規格承辦“科學家精神論壇”,特邀周秉德、歐陽自遠、杜祥琬等知名專家參加并作主題報告,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媒體進行了宣傳報道。積極爭取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支持,與中國個體經濟協會共同舉辦“弘揚‘兩彈一星精神?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學術交流會,對黨性教育工作主動融入大局、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有益探索。
(作者為四川兩彈一星干部學院常務副院長,本文為作者在“弘揚光榮傳統? 賡續紅色血脈——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研究與傳播”座談會上的主旨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