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沛平
田徑運動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身體素質、體育品德等方面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通過在高中田徑教學中運用游戲化教學的方式,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黏性,更好地落實素質教育的目標。800/1000米跑是高中田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田徑項目中長跑范疇。教師通過在教學中運用游戲化的教學手段,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參與訓練的興趣,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達成教學目標。
一、組織趣味游戲,增強田徑教學的趣味性
(一)“看誰反應快”:建立教學框架
目標是教學活動展開的指引,有助于游戲活動的順利展開。教師應對學生在田徑運動中遇到的困難進行深入的分析,結合學生體育素養發展的需要,制定游戲教學的目標,設計出游戲教學的框架。在800/1000米跑教學前期,教師發現學生存在對起跑的基本動作掌握不夠熟練的情況,導致部分學生出現了學習動機不強烈、速度上不去等問題,因此可運用游戲教學的方式,促進學生對800/1000米跑相關技術動作的掌握,打好跑步的基礎。游戲化教學的目標為:(1)通過游戲的方式促進學生對800/1000米跑中起跑的基本技術動作的掌握,提升學生跑步的整體速度。(2)借助游戲的方式激發學生對800/1000米跑的訓練興趣,促使學生形成自覺的運動態度。(3)通過游戲的方式塑造學生良好的運動觀念,增強學生體育課上運動的自覺性與自主性。
基于此目標,本次游戲化教學運用了“看誰反應快”的游戲,游戲流程主要是: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站在起跑線上,在大概二十米遠的位置上放一個獎品,在哨聲響起之后讓學生去拿獎品,看誰反應更快,使學生在快速跑的練習中掌握蹲踞式起跑的技巧,提升學生的反應能力。
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起跑線上相互追逐跑,看誰可以先碰到對方的背部,從而在具有競爭性的游戲中增強學生對蹲踞式起跑技巧的掌握。
教師要充分重視對學情的分析,深入了解學生的800/1000米跑訓練需求,基于學生需要確定游戲化教學目標,設計出相應的教學方案,為學生開展有效訓練奠定基礎。
(二)“九宮格拼圖”:鍛煉田徑技能
游戲化教學能夠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使學生的田徑運動技能獲得充足的鍛煉。在800/1000米跑教學中,學生需要掌握的運動技能包括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技術、終點沖刺技術等,掌握這些技術對于提升學生的運動效率、身體素質有重要的幫助。教師應結合學生田徑運動掌握的需求,設計合理的游戲化活動方案,提升教學質量。
學生在訓練“途中跑技術”的過程中,需要掌握的運動技巧比較豐富。學生需要在起跑之后自然地做到上體正直或者稍前傾,大小臂約成90°,肩肘放松,頭部和軀干成一條直線,等等,但部分學生在訓練中出現了不適應的感受,無法較好地調整自己的動作。為了促進學生對田徑運動技能的掌握,教師組織學生展開了“九宮格拼圖”的游戲活動:
1.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9人。接下來學生要以小組為單位來參與游戲,每個小組需要站在九宮格的一個位置上。在游戲開始之后,每個學生需要認真聽教師的指令,如教師說“第一個學生做出正確的上體動作”,學生則需要做好上體正直或前傾的動作,教師說“第二個學生做出肩肘的動作”,學生則應當做出“肩肘放松,以肩為軸前后擺動的動作”……最后一個學生則要對前面8個學生的動作進行整合,進行原地跑步,做出途中跑技術的完整動作。
2.在學生明確了游戲的規則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展開游戲活動,并且讓其他暫時不參與游戲的學生認真觀看游戲中同學的動作,作為裁判去發現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
3.在游戲完成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展開成果分享的活動,讓學生說一說在“途中跑”的過程中都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怎樣自然而然地做出正確且完整的動作,加深學生的認識。
如此,教師通過讓學生做“九宮格拼圖”游戲,能夠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牢記動作技巧,加深學生印象,從而提升學生基礎訓練的效果。
(三)“1、2、3,木頭人”:培養競技精神
體育競技精神的培養是指讓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具有遵守規則、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品質。教師應增強學生對游戲規則的敏感度,讓學生正確理解每條規則的意義。教師應通過學生自主制定游戲規則、學生討論規則等方式,實現對學生體育競技精神的有效培養。
教師將“1、2、3,木頭人”和800/1000米跑這兩個活動組合在一起,設計成游戲,引導學生展開游戲訓練。游戲規則為:
每次十個學生一起參與游戲活動,其中一個人作為“木頭人”站在終點的位置上背著身子,其他9個學生站在距離較遠的位置上。在游戲開始之后,第一個人開始喊“1、2、3”,接著再喊“木頭人”,其他人則要在喊的過程中開始行動,朝著終點前進。當“木頭人”說完并且回頭之后,9個人不能再繼續行動,并且要立即做出某個和田徑有關的動作,包括走路、預擺、腳尖走等,保持動作不變。第一個人也要在說完之后立刻扭頭,看看周圍的人和自己的距離,判斷是否要回過頭去追人,追上即可成功。
在講解了游戲的規則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展開交流討論的活動,讓學生去分析規則的注意事項,思考怎樣保證公平。通過交流討論,學生又對游戲注意事項進行了完善:(1)給9個人更多獲勝的機會,不止在超過終點時可以獲勝,在“木頭人”回過頭來追人之前碰到“木頭人”,同樣可以獲得勝利。(2)周圍的學生作為觀眾,判斷9個人在暫停期間做出的動作是否符合規則。(3)暫停時間不能太長,“木頭人”要合理把握時間。
在學生完成了游戲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展開交流討論,讓學生對自己在800/1000米跑中應當遵循的規則進行分析,促使學生形成認知上的遷移,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公平競爭意識,懂得規則的重要性。
如此,教師借助游戲教學的規則來培養學生的體育競技精神,能夠更好地體現出體育學科的育人價值。
(四)“趣味接力賽”:增強互助品質
通過在游戲化教學中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有助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互助品質。教師應優化游戲規則,豐富游戲形式,讓學生通過團結合作解決游戲中的問題,進而實現對學生互助品質的有效培養。在800/1000米跑教學中,很多學生會產生“孤獨感”,認為自己只需要一直訓練就可以。教師通過引導學生之間展開合作,能夠有效改變學生的思想觀念,讓學生更好地沉浸到訓練中來,體會體育運動的樂趣。
教師組織學生展開“趣味接力賽”游戲活動,將800米跑和障礙跑、趣味問答等活動聯系在了一起。
首先,將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每個小組5人。接下來,告訴學生游戲規則。游戲整體上是“接力跑”的形式,但是中間穿插了很多的小游戲。
1.在哨聲響起之后,第一個學生需要立即利用教師提供的物品制作出一個接力棒,在完成制作后再開始跑步,跑完800米之后將接力棒傳送給第二個學生。
2.第二個學生遇到的困難是障礙跑,需要進行跑、跳、鉆、爬等動作,這對選手的體力、靈敏度有著較高的要求。
3.第三個學生面臨的困難是知識競賽,需要在拿到接力棒之后打開教師提供的冊子,隨機打開一頁,分析上面的題目,說出正確的答案,之后開始跑步。這個環節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有一定要求。
4.第四個學生遇到的困難是“躲避跑”,在跑步的過程中會遇到其他同學發射的小沙包,如果被投中次數過多,如超過十次,就需要回到起點重新開始跑步,直到最終獲得勝利。這個環節對學生的身體靈敏度有著較高的要求。在最后一個學生到達終點之后,教師記錄下這個小組的用時,看看哪個小組用時最短。
在學生了解了游戲的規則之后,教師沒有立即讓學生展開游戲,而是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交流、討論,讓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工,從團隊勝利的角度確定每個人的位置。
如此,教師借助游戲活動能夠讓學生在開展田徑訓練的同時體會到團隊合作的樂趣,有助于學生良好體育品格的形成和發展。
(五)“大漁網撈魚”:促進素養發展
通過讓學生自主設計800/1000米跑的游戲,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與創造性,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建立“終身體育”的觀念,落實體育素養的培養目標。教師應為學生創造充足自主學習空間,鼓勵學生去探索有助于自身體育技能掌握、運動品格發展的田徑游戲,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
在實踐中,教師給每個小組發布一項任務:如有一個小組認為800/1000米跑練習的關鍵是擁有良好的體能,因此學生從這個角度出發,對如何訓練體能展開了分析,設計了增強體能的游戲,叫作“大漁網撈魚”,目的是增強學生的體能與身體的靈敏性。游戲參與方式如下:
在場地內畫出一定的范圍,叫作“大魚塘”,4~6個學生作為捕魚人,其他學生作為魚分散在池塘里面,在游戲開始之后,捕魚人使用沙包來作為捕魚的工具,用投擲沙包的方式來捕魚,被沙包碰到的魚則出局。此外,這個小組還細化了游戲的規則,包括“要保證安全”“出局的魚可以在外圍提供幫助”等。在引導全班學生一起玩這個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對游戲方案提出優化建議,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到游戲活動中來。
總之,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從游戲的角度提出800/1000米跑的訓練方法,進而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田徑運動的樂趣,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評價游戲教學效果,讓趣味田徑教學更高效
個性化評價是指教師基于學生之間的差異、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具體表現來進行評價,客觀指出學生的進步或者不足,幫助學生完善自己的學習行為。在800/1000米跑游戲化教學中,教師應基于學生在游戲中的實際表現,對學生的體育品格、運動能力、健康觀念等進行評價,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以及不足,提出適合的建議。
基于“趣味接力”的游戲活動,教師從以下角度來實現對學生的評價:(1)學生的運動能力。包括學生能夠堅持完成800米跑、學生在跑步過程中姿勢正確、學生的速度符合標準、學生能夠靈活應對跑、跳、爬等其他的挑戰。(2)學生的合作能力。學生在接力跑的過程中能夠正確理解每個人具有的特色,找到適合自己的游戲參與方式;學生能夠正確激勵同伴,用適合的方式增強同伴的自信心;學生可以實事求是地分析團隊中存在的問題,可以正確理解合作對于解決問題的重要性。(3)學生的健康觀念。學生可以在游戲活動中以恰當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并準確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在對學生展開評價的同時,教師也組織學生展開了自我評價的活動,鼓勵學生分析自己在游戲中的收獲、發現的不足,給自己制訂改進的方案。此外也鼓勵學生之間展開相互評價,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合作精神。最終,教師根據學生的游戲整體表現,對個別學生展開指導,幫助學生完善自我,充分發揮出教學評價的作用。
三、結語
在高中田徑教學中使用游戲化教學的手段,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增強學生在田徑訓練中的自主性與創造性,讓學生在多樣化的體驗中獲得體育素養的發展。教師應對學情進行深入的分析,結合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多樣化的游戲教學方案,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田徑游戲空間,使學生的體育素養獲得更大的提升。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第一中學)
編輯: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