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劉小蓮(1978—),女,漢族,江蘇揚州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
在新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在尊重學生閱讀興趣和愛好的前提下,探索高效的文學閱讀教學策略,完善和優化閱讀教學步驟和環節,助力學生形成較高水平的閱讀能力。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課文《景陽岡》根據《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改寫,講述了農民英雄人物武松在陽谷縣的一家酒館內開懷暢飲后,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隨后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課文運用了多種寫作手法來刻畫人物形象,心理描寫真實、貼切,動作描寫生動、傳神,對小學文學閱讀的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學價值。
一、科學設定文學閱讀教學目標
(一)合理細化文學閱讀教學目標
新的課程標準規定要從識字和寫字、閱讀和鑒賞、表達和交流以及梳理和探究四個主要方面來進行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目標的設置,旨在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基于此,在小學五年級下冊《景陽岡》一課的文學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目標不能泛化地設置為:認識和理解生字詞,流利、無誤地朗讀文章,積累好詞佳句等,而是應該基于培養學生文學閱讀素養的要求,對教學目標進行科學、合理的細化,將教學目標確定為:(1)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倚”“箸”“碟”“綽”“廝”“踉”“蹌”“胯”等生字,初步理解“晌午”“好生”“怎地”“沒地”“請勿自誤”“詭詐”“知悉”“咆哮”“疏軟”等生詞的意思,以及掌握“著”“盡”“綽”等多音字的讀音。(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在朗讀過程中揣測和理解“篩酒”“梢棒”等不常見詞語的含義。(3)通過多種閱讀方式,反復品讀和賞析課文“喝酒”和“打虎”的部分,體會、領悟作者的謀篇布局和寫作技法的精妙之處,總結自身寫作可借鑒的方法并進行內化。(4)梳理課文主要內容,抓住重點語句,感受武松打虎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體會武松當時的情感及個性特點,并將這一人物形象作為起點,學習如何對一個人做出客觀、全面的評價。
(二)明確閱讀教學目標實現路徑
以《景陽岡》一課的閱讀教學為例,達成文學閱讀教學目標的路徑主要有:
1.借助故事情境,疏通課文大意,聯系日常生活
帶領學生疏通課文的大意,引導學生根據故事情節發展的順序完成對《景陽岡》文本的分段,并對文本主要內容進行歸納,以訓練學生的文字閱讀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英雄武松在酒館暢飲和在景陽岡上打虎的故事情境主要集中在這篇文章的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借助這兩個具體的故事情境,聯系日常生活體會課文描繪的場面。比如,教師可以通過課件或者網絡視頻,向學生展示位于山東省聊城市陽谷縣城東十六公里處張秋鎮境內的景陽岡,通過讓學生觀察景陽岡的地貌地勢和周圍的環境,聯想武松打虎事件發生時的景象,感受武松無所畏懼、英勇豪放的人物形象特征。
2.設計閱讀任務,促進全面發展
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閱讀任務,如讓學生對《景陽岡》文本的寫作風格和描寫人物的筆法進行小組探討和總結。《景陽岡》文本語言用詞恰如其分,平實而樸素,簡練而生動,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文學個性鮮明。對于人物形象的構造而言,《景陽岡》可以說是濃墨重彩,不吝惜筆墨,將人物的神情面貌、心理活動以及形象特征都能刻畫得淋漓盡致。學生在合作探討這些寫作筆法的同時,不但能鍛煉對文學名著的閱讀技能,提高文學閱讀的速度和質量,而且對他們寫作技巧能力方面的提高也能保駕護航。再比如,教師可以向學生布置課后視頻拍攝作業,要求學生扮演武松,復現武松打虎的一系列動作,在這個過程中能使學生進一步深入揣摩武松當時的心理活動,通過富有趣味性的課后作業,實現閱讀素養的提升,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3.豐富閱讀技巧,培養閱讀方法
學生選擇《景陽岡》文本中自己印象比較深刻的段落進行精讀,并勾畫出自己較為生疏的詞語。教師指出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近代白話文,讓學生思考《景陽岡》文本中個別語句語言表達上與現代白話文存在的不同之處,進而向學生解釋“請勿自誤”的意思是“請不要使自己受到傷害”,“豈”表示反問,有“難道”的意思等。教師引領學生關注《景陽岡》文本中的“梢棒”“酒碗”等反復出現的事物,從點到面,鑒賞和剖析武松的人物形象。此外,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景陽岡》是按照什么順序將材料串接在一起的”問題進行略讀,待學生暢所欲言之后,教師進行總結:課文《景陽岡》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敘述的,第1自然段敘述了武松到店飲酒,第2至第5自然段敘述了武松不聽勸告,執意過岡,第6至第7自然段敘述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第8自然段敘述了武松打虎后下岡。略讀、精讀以及由點及面的閱讀技巧,能夠讓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景陽岡》文本內容,從而提升文學閱讀素養。
4.介紹作者生平,激發閱讀興趣
詳細介紹作者施耐庵的生平,以及文學名著《水滸傳》的主要內容與主要人物,以此激發學生主動親近和深度閱讀《水滸傳》的強烈興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始終圍繞文學閱讀教學目標,遵循具備可及性和可操作性的路徑,助推學生文學閱讀能力的提升。
二、優化文學閱讀教學方式
(一)設置課堂懸念
課堂懸念對提升文學閱讀教學過程生動性的效果是十分顯著的。基于此,教師可以在導入環節精心構思并創設多個課堂懸念,讓學生帶著興趣、帶著疑問走進課文的閱讀過程,閱讀質量和效果自然水漲船高。
在《景陽岡》一課的文學閱讀教學中,在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在課堂一開始先播放歌曲《好漢歌》,詢問學生歌曲的名稱以及對好漢的看法,什么樣的人可以被稱為好漢,然后引出本節課的主題,讓學生跟隨教師,在文學閱讀中結識一位好漢。教師也可以通過講述《水滸傳》創作的時代背景:“話說,北宋政和年間,綱紀敗壞,貪官污吏把持朝政,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天下英豪紛紛起義。于是,一部經典巨著就此誕生,大家知道這部歷史著作的名字叫什么嗎?”用這個懸念引出名著《水滸傳》之后,教師繼續引導:“今天,同學們跟隨老師走進《水滸傳》架構起的浩瀚文學世界,去結識其中的一位英雄人物。他就是有著‘水滸第一人之美譽的‘行者——武松。”“提到武松呢,大家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關于他的故事主要集中分布在《水滸傳》中的第二十三回到第三十二回,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出自《水滸傳》的第二十三回,課文的名字叫作《景陽岡》。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來學習這篇課文吧。”課堂懸念的設置,既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文學閱讀的學習興趣,又可以讓學生對《景陽岡》的文本內容以及武松的人物形象具備初步的認識。
(二)豐富教學方法
1.聯系上下文和構詞法
教師安排學生初讀課文,要求能夠讀通、讀順。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的方法以及構詞法,推測“氈笠兒”“踉踉蹌蹌”等詞語的正確讀法和意思,并通過查詞典等方式進行驗證,做到掃清閱讀過程中的阻礙,使后續閱讀更為順利,這是保證學生閱讀內驅力的基本要求。對于店家給武松篩了滿滿一碗酒中的“篩”,“你如何不肯賣酒與我吃”中的“如何”,“但凡客人來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中的“但凡”,讓學生嘗試將其用現在的說法進行同義表達,引領學生體會和總結古今表達方式的區別之處。
2.大聲朗讀課文
學生對課文中描寫武松和老虎動作的詞語進行圈畫,思考“一撲”“一閃”“一掀”“一剪”等動詞運用的好處。要求學生大聲朗讀武松打虎的片段至少一遍,并加之恰當的表情、語氣和動作,在朗讀過程中,自主梳理故事情節的邏輯以及厘清文章發展的脈絡,鍛煉學生的閱讀歸納能力,拓展學生的文學閱讀思維,驅動學生對《景陽岡》文本進行深度高效閱讀。
3.角色扮演
教師可以運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安排女生來扮演武松,男生來扮演老虎,讓學生一人一句進行趣味對讀,并控制好語調和語速的起伏、變化,教師在一旁適時進行關鍵詞的板書。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武松人物形象的優點和缺點進行深入思考,并著重關注幾個問題:“老虎是怎么出現的?”“老虎是怎樣向武松展開進攻的?”“武松是怎樣應對老虎的進攻的,又是怎么打死老虎的?”以培養學生在文學閱讀過程中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閱讀核心素養。
4.引入翻轉課堂、網絡直播等方式
在“喝酒”“上岡”“打虎”“下岡”這四個階段,播放不同的背景音樂,為學生營造濃厚的文學閱讀氛圍,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真切、深入地體會武松在四個不同階段的情緒和心境。教師也可以在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為學生播放不同版本電視劇《水滸傳》中相應的情節片段,引導學生進行鑒賞,并表達自己對不同版本電視劇的看法,培養學生對藝術作品的審美能力。
5.組織小組合作閱讀活動
課后進行《水滸傳》中集中刻畫武松人物形象的部分閱讀,包括但不限于《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岡武松打虎》《王婆計啜西門慶 淫婦藥鴆武大郎》《母夜叉孟州道賣人肉 武都頭十字坡遇張青》《武松威震平安寨 施恩義奪快活林》《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蔣門神》《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鬧飛云浦》《張都監血濺鴛鴦樓 武行者夜走蜈蚣嶺》《武行者醉打孔亮 錦毛虎義釋宋江》等回目,繼續探究武松的個性特征,讓學生對武松的人物形象有比較全面、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并組織學生針對“武松是真勇敢還是要面子”的主題,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辯論賽。
6.策劃和組織一次讀書分享會活動
《水滸傳》中多個回目一共出現了700多個人物,其中500多個有名有姓的人物,最主要描寫的是108個個性鮮明的英雄好漢。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和推薦自己最喜歡的《水滸傳》回目章節或者人物,并充分闡述推薦理由,介紹章節的主要內容或者人物的個性特點,待全體學生分享完畢,可以設置自由討論環節,使大家能夠暢所欲言,充分交流,以增進對《景陽岡》這篇課文的理解和掌握,提升文學閱讀能力。
(三)因材施教
在《景陽岡》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秉持因材施教的文學閱讀教學原則。一個班級當中,不同學生的閱讀基礎和閱讀能力不同,面對這些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應當注重對癥下藥、由淺入深、層層深入,以幫助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實現深層次和高質量的閱讀,提升他們的文學閱讀能力,實現全面、健康的成長和發展。
對于口頭表達能力較為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富有爭議性或者趣味性的問題引導他們獨立思考后回答。比如,“學習了《景陽岡》這篇課文之后,你認為武松是一個怎樣的人?假如他穿越到現代社會,他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要注意哪些方面呢?”通過這些問題,不僅能鍛煉和提升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積極、勇于發表自己對武松這個重要人物形象的看法,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將文學閱讀文本遷移到現實生活的素養和能力,對他們的綜合發展有良好的促進作用。而對于文學素養較為欠缺的學生,可以對其布置《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章節閱讀任務,并上交一定字數的讀后感,讓學生對作者施耐庵在《景陽岡》文本寫作中的亮點進行總結并仿寫,通過文學閱讀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實現學以致用,切實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綜合素養。
(作者單位:揚州市江都區大橋鎮中閘小學)
編輯: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