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威
(北京京儀世紀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00)
目前,我國制造業企業應用全面預算管理的方法和應用手段并沒有在市場競爭環境下實現同步發展。無論是大中小規模的制造業企業,多少都有在做預算工作。但是,制造業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狀態往往是虎頭蛇尾,各項工作不能協同持續改進和閉環,未充分發揮其應有作用。因此,全面預算工作在企業實際管理過程中需要不斷的調整、改進和優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提出,我國要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同時“十四五”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也明確指出,增強我國制造業的競爭優勢,保持其比重基本穩定,推動其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可見,制造業在我國社會經濟中的重要戰略地位。新時期建設智能制造強國和綠色制造強國,全面預算管理則是必不可缺的管理工具。
一是資源整合。運用全面預算管理能夠不斷強化企業細數盤點現有的資源和深度挖掘潛在資源,提高企業資源整合的主觀能動性。合理分配和使用資源,將企業各項有形資源、無形資源有效的發揮作用,實現各項資源得到優化配置。能夠使各項資源最大限度充分的流入到企業各個生產要素和生產環節中,資源的規劃、協調與分配在全面預算管理的應用下能夠充分利用,避免浪費和無效低效使用。
二是效率提升。全面預算管理能夠通過預算控制、監督手段規范業務流程,節約時間成本,提高經營效率和管理效率。業務流程的規范化、制度化降低企業經營事項運轉過程的人為可操縱性和舞弊可能性。同時,全面預算管理系統性管理方式使企業能夠追蹤各種經濟事項的具體流程,提高業務運轉速度,從而促進經營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提升。
三是降本增效。全面預算管理為企業降本增效,提升企業戰略管理能力,提升防御風險的能力,為企業創造價值。全面預算管理能夠科學合理地制定預算成本標準,在預算執行過程中通過監督、預警對成本費用嚴格把關,降低超預算和預算外支出事項,強化預算管理的硬性約束作用。不斷的挖掘降本增效的路徑和制約點,使得企業降本增效工作有針對性。全面預算管理把長期目標分解成各項短期目標,企業每一層級更加明確、具體地領取各自任務,為各項目標的實現共同發力,促進長期目標的實施和落地。預算控制考核不斷的糾正實際的生產經營活動和預算設計的偏離程度,使得企業少走彎路,及時調整方向,識別潛在風險,企業能夠未雨綢繆,從長遠看提升企業戰略管控能力,為企業創造價值。
由于制造業企業包括研發、采購、生產、制造、銷售等多種環節,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復雜。很多企業存在著對預算管理工作缺乏重視,不會做預算,預算編制不準確,預算管理工具實際應用的程度不夠等現狀,在全面預算管理過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有些制造業企業內部組織機構缺乏單獨的預算管理常設機構和崗位人員配置,做預算管理工作采取臨時組建團隊和碎片化管理方式。董事會或高層領導對預算管理缺少指導和貫徹實施,對預算工作重視程度不夠。預算工作走形式,過過場,預算管理工作不能得到高層管理的持續推動。同時缺少有關預算制度的相關規定,或者建立的預算制度脫離實際,不能和企業如費用報銷、采購付款、銷售收款、成本核算、資產管理、項目投資等各項生產經營活動相結合。預算目標制定,預算執行、審核監督、績效考核具體制度不能和企業實際經營情況相匹配,具體規定不能嵌入和落地到企業具體工作環節中。
很多企業缺乏對預算知識系統學習和相關培訓,不熟悉預算管理工作的整個流程,缺少專業的預算編制人員,甚至不做預算。還有些企業只有財務部門在做預算編制工作,通常是各業務部門上報數據,財務部門只是匯總數據和填報預算報表。預算編制未考慮本企業經濟業務特點、基礎數據管理水平和生產經營周期,對企業運營了解不夠全面。公司上下全員參與編制和重視程度低,管理層對預算編制的方法和數據指導和審核不夠。很多企業的預算編制把大量精力放在了日常業務活動,對實現戰略目標和長期規劃的策略關注較少,缺乏對國家政策、市場變化和風險預測的思考,導致預算編制方案缺乏預判性和全面性,預算數據脫離實際,預算編制工作流于形式。
在預算控制過程中,有些企業一開始在預算編制和預算調整的事前控制中戰線過長,投入時間成本過高。事后控制往往又是亡羊補牢,出現預算偏差和經營風險時到處趕場救火,拆東墻補西墻。對預算執行過程中的事中控制往往置若罔聞,不夠重視。事中控制無預算管控依據,無與預算體系建立相適應的各項制度、流程和審批權限。事中控制隨意且處于開口狀態,等到年終或經營項目結束時發現已偏離軌道,再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為時已晚。
預算執行績效匹配涉及各個部門的利益,如果預算相關工作沒有賦予職責權利,就容易造成部門之間的矛盾,阻礙全面預算管理工作正常推進。有些企業從預算編制到預算審批都由財務部門兼任,或者預算編制、監督與考核為同一個部門,違反崗位職責不兼容和內部牽制的內控原則。同時存在預算實施缺乏動力,激勵不到位不及時的現象。
鑒于上述提及的預算管理問題,制造業企業應從預算制度和組織體系、預算編制、預算管控、預算權責劃分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制定全面預算管理制度要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規章制度要與時俱進,及時修訂。根據企業規模和管理需求可單獨建立預算制度,或作為其它制度中涉及預算管理的專項制度內容。制度具體包括預算組織和職責、主要內容工作環節、編制方法、預算執行和監控、預算調整情況和審批流程、全面預算審計、全面預算決算考核幾大方面的內容。如果不設置預算里某些環節制度內容,可實施其他替代手段。比如一些企業沒有建立全面預算審計制度,可聯合企業法務部、內審部或其他綜合管理部門、紀檢監察部等成立專項工作組,對企業重大預算偏差專項檢查,對全面預算決算真實性、合規性進行檢查,實質上也是預算審計形式,也是改進預算管理和強化預算考核的重要工作。
建立決策、工作、執行三個層次機構的預算管理組織體系。由于企業的經營規模、組織結構、行業特點不同,本著科學規范原則,組織體系的建立不違背公司法和企業章程等國家規章制度;本著繁簡適度、經濟適用原則,不建立龐大臃腫或過于簡單粗放的體系,避免增加企業的預算成本,降低企業的管理效率,造成管理混亂。可具體根據企業部門數量、員工人數、層級管理等參考因素因地制宜的設置,并根據管理需求及時調整。
預算編制是全面預算管理流程中的重要一環,預算編制是否科學,預算內容編制是否完整,預算編制方法是否得當,將決定預算報表的編制質量。
1.加強預算人員培訓,應用專業的預算編制工具
企業應注重建立預算人才隊伍,增加預算管理方面培訓,全面提高預算人員專業素質。培訓內容可包括預算編制的方法原則、預算編制模板、預算編制審核等相關內容。擔任預算編制的員工應熟悉會計核算相關業務知識,具有足夠的財會專業敏感。編制預算的過程同時也是會計核算、分錄制作和報表編制的模擬過程,每一筆預算事項和具體會計科目對號入座。編制預算有會計核算過程和數據分解依據,使得編制預算事項的修改和調整有據可循。
同時應用專業的預算編制工具能夠提高預算工作效率。預算編制工具可分為辦公系統EXCEL 表格工具,用友等財務軟件中的預算模塊和專業預算管理軟件。根據數據加工分析處理能力、集成化程度、靈活性、易用性特點,選擇適用于本企業預算編制工具。提高預算數據的精度和工作效率,實現預算管理工作全面性、系統性的推動。
2.構建預算編制模型,將預算目標逐層分解
充分研究企業生命周期發展階段,識別企業發展中的關鍵問題,分析企業外部環境如經濟、政策、技術、社會因素、行業環境,內部環境如管控、資源、市場等內容。首先利用SWOT 工具從機遇與威脅和優勢與劣勢四方面分析,對企業行業綜合排名,明確企業市場競爭地位,建立企業的戰略預算目標;第二,根據戰略目標建立與企業自身模式相適應的預算模型;第三以業務為主線,結合生產過程和作業分解細化各項預算指標,預算指標可量化分為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建立戰略目標和預算指標的對應關系,使全面預算指標的量化考核成為戰略落地的有效工具。
3.調整預算編制周期
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市場競爭的瞬息萬變,建立一成不變的預算編制周期有時候很難適應企業的發展需求,除了考慮運用不同預算編制方法的特點,還須建立與行業業態和產品相適應的預算周期。企業預算周期更強調高效務實,除了傳統的滾動預算按年、季度、月度的滾動頻率外,有些企業還需根據產品生產銷售周期及項目投資工程周期建立不同時間跨度的滾動頻率。這樣既能更好的落實年度預算目標,又能跟企業的實際經營運轉情況相契合。
從時間發展順序來看,事中控制在全面預算控制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事中控制能夠修正事前控制帶來的偏差,減少事后控制調整的頻率。建立事中控制程序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強化預算執行進度跟進,進度分解為執行年度、月度、周或細化更短的時間預算管控。企業可根據實際管理需求建立預算執行率和預算執行偏差率等多項管控進度指標,分析總結各項指標變化波動的原因,有的放矢的采取糾偏對策。第二,重視資金預算管控。在資金預算管控過程中,把握風險可控、成本和效益平衡、時機最佳的原則,嚴格控制事前資金審批和事中資金支出,強化預算資金編制項目細化程度,提高預算資金批復額度審批準確性。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和風險防御能力,保證資金有序流動,使資金的使用在預算可控的安全范圍內。第三,強化預算執行監督過程,建立預算管控的反饋機制。建立預算監管相關機制,對企業預算監控中存在的問題形成匯報材料,定期以召開分析會的形式或其它信息傳導方式形成反饋,以問題為導向對預算監督中存在的問題建立解決方案和追蹤機制。對監督問題的整改情況采取定期回頭看的方式對比改進效果,提高監督質量。
全面預算管理各個組織體系必須要有明確清晰的權限和責任。只有做到權責分明,權利和責任分量的合理劃分,才能避免或減少預算工作的權利濫用和責任不清導致的扯皮推諉。在全面預算管理組織機構所從事的具體活動中,應該明確規定其應承擔的經濟責任,同時賦予其履行職責所必須的權利。將權利和職責結合起來,預算各項活動才能順利運轉和推進。首先,從全面預算流程中明確權責。從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考核三個階段中,設置好各項預算工作內容上權利和責任劃分。明確每項工作環節具體的權利內容和責任內容。其次,從組織架構上明確預算權責。通過企業組織結構的設置和經營業務單元的設置明確預算權利和責任的劃分。嚴格界定預算的決策、工作和執行三個層面機構的權利和責任。因為全面預算管理中具有全員參與,業務范圍全覆蓋,管理流程全程跟蹤的特點,所以整個綜合管理系統龐大而復雜,權責內容需明文規定落實細化到具體的工作部門和工作人員中,并牢固樹立績效導向、責任追究的權責理念,將績效管理貫穿于預算管理全過程、各環節,切實發揮預算管理主體責任。
綜上所述,全面預算管理是一項系統的管理工程。制造業企業需要不斷地探索適合本企業的全面預算管理模式,在組織體系和制度搭建、軟件硬件資源配備實施、預算各環節流程管控等方面不斷地改進、優化和完善,科學地、全面地、系統地開展全面預算管理工作,把預算管理轉化為管理會計的實用工具。為企業的決策工作提供更加精準的分析判斷,充分發揮全面預算管理的作用和價值,加快企業戰略目標落地,實現企業美好愿景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