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蓉
(陜西華山新星建筑勞務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54)
1.一些國有企業在發展戰略中明確提出了自己的發展策略,即“占領市場”,但在制定薪酬標準時,卻將其薪資水平定位為中等,只有表現突出或者為企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高管,才能獲得獎金,而對于下屬員工來說,他們沒有或者獎金較少。
2.一些國有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雖然把提高股東的長遠利益作為發展的戰略目標,但在薪酬管理上往往只注重短期績效的業績獎勵,導致管理人員往往會拋棄長遠的目標,只追求短期的業績,這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是不利的。
3.個別國有企業仍然采用了按比例分配方式的傳統薪酬分配體制,仍然偏重于對個體績效的評價與激勵,從而嚴重地制約了企業的協同發展,使企業的經營與發展鏈條出現斷裂。同時,極少企業過于強調集體利益,沒有充分考慮到企業的發展狀況和員工的現實狀況,在具體落實中,很多國企無法完全貫徹“多勞多得”的基本原理,甚至回歸到“大鍋飯”的分配模式,導致無法充分發揮薪酬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作用,無法與市場的迅速變化相適應,從而極大地影響了員工的工作熱情[1]。
有些國企未能建立高效的績效評價制度,績效評價方法也不夠完善,主要是以定性的要求為主,缺少定量的評價指標,難以充分地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同時,也沒有建立一個公平、公開、透明的表揚和表彰平臺,缺少對優秀員工的宣傳和表揚,這就會極大地影響到員工的工作熱情,進而削弱員工的創新能力。
一些國企的人力資源薪酬管理理念相對落后。管理人員對人力資源薪酬管理的內涵、意義以及對薪酬管理體系的認識不足。有些企業仍然采用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思維,薪酬管理體系過于僵化,致使人力資源利用與薪酬管理工作的銜接出現了問題,使得薪酬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制約,已經不能適應現代企業的發展要求。
工資總額是國有企業成本管理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被行政管理部門重點監管和控制的內容,但過多的行政介入或干預會使企業在無法充分行使經營自主權,從而不能對資源與資產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配。
國有企業要堅定地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在保障企業利益的基礎上,既要對員工嚴格的要求,又要兼顧個體差異,全面推行“人性化管理”。在實施人性化薪酬管理的過程中,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企業人力資源部負責對員工薪酬進行管理。企業要適應新的時代、新的政策、新的市場環境,必須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貫徹到新的薪酬管理思想中去,這樣才能更好地反映出員工在企業的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時也可以吸引、開發和維持這些優秀的人才,這樣可以提高薪酬管理的效率。二是要對企業的員工進行全面的調查,并鼓勵員工參與到企業薪酬制度的改進工作中,在實施激勵方案時,要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為完善企業的薪酬制度提供有益的意見,以便管理人員可以采納好的管理意見,從而改善企業的薪酬制度。尤其要重視對員工的尊重,傾聽并對其建議進行可行性分析,不要讓人性化管理流于形式。三是要構建信息化的薪酬管理平臺。企業管理人員與一般員工可以通過該平臺進行薪資管理方面的溝通,以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正確性,使管理者能夠更好地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從而推動企業的薪酬管理改革[2]。
加強薪酬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實現國有企業的高質量發展。企業應該結合自身目前的經營環境、行業發展、市場競爭、企業發展狀況等因素,將短期、中期和長期的企業利益有機地聯系起來,構建起一套科學、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種以績效薪酬、職位薪酬、技能薪酬、能力薪酬相結合為主要內容的薪酬方案。在建立激勵機制時,要從員工的凝聚力和穩定性出發,認真傾聽員工的意見和建議,定期組織員工的培訓,不斷提升員工的專業技術及綜合技巧;要明確崗位職責,把生產效益指標和業績考評有機地結合起來,實行反映實際差別的業績獎勵。在執行分配和獎勵時,應該把對生產率和技術的切實投入放在首位,建立一個積極的薪酬分配激勵機制,以進一步激發基層員工和干部員工的工作熱情,實行薪酬強化管理。例如,實施寬頻薪酬制度。寬頻薪酬可以按照員工的能力、績效考核來確定,重點是工作業績、工作量、工作效果、工作態度、獎勤罰懶、獎優罰劣。在薪酬體制改革后,實行寬頻薪酬制度既符合改革目標,又降低了薪酬制度改革對企業的影響。此外,針對國企不同發展階段的發展目標,應采用了不同的薪酬戰略,并為其制訂職業生涯規劃,使其與企業的利益相結合,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從而增強其對企業的吸引力。例如,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尤其是一專多能、懂技術、懂經營的高素質人才,為了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企業應進行崗位輪替[3]。
企業在實施人力資源薪酬管理時,應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并以此為依據,建立和完善國有企業的薪酬管理體系。在制訂薪酬管理體系前,人力資源管理人員要深入市場,全面了解、掌握行業內各大企業的薪資、福利待遇等,以確定自己在整個市場的競爭中的具體位置。同時,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相應的調整,以增強其核心競爭力。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因為不同地區的工作強度有一定的差別,所以要盡可能地減少員工的整體工作強度,從而使他們的工作滿意度得到提升。要堅持效益為先,把員工的薪酬和單位的經濟效益相結合,把員工的業績分成階梯狀,對超過一定比例的員工,給予更高層次的獎勵。同時,薪酬也要體現出學歷、職稱、執業資格證書的價值,以激勵員工不斷進修,使他們感到自己的學識與勤奮受到尊敬。
激勵型崗位業績評價制度是國有企業人力資源薪酬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企業在發放員工的薪酬時,通常都會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企業會按照相關部門的薪資清單,給出相應的報酬,有的企業會選擇以現金、代金券或其他形式的形式發放。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因此,在建立業績評價標準時,要全面評價、分析、研究各項指標、影響因素,并依據評價結果,不斷改進。企業的報酬獎勵包含了下列內容(見圖1):

圖1 國企薪酬績效常用架構
在具體操作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做好員工福利事業。企業福利建設工作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企業的福利制度,制定適當的福利計劃,既可以為企業的員工提供更多的福利,也可以為員工提供一些方便,增加他們對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提高企業的知名度[4]。第二,在使用薪酬激勵的時候要注重技巧,特別是在薪酬分配上,針對不同的員工,要采取不同的分配方式。作為企業的管理人員,對所有的員工進行全面的分析,并根據他們的工作表現、興趣、個性等情況,選擇適當的分配方式,從而使企業既能按時支付薪酬,又能滿足員工的需要,還能推動企業做好薪酬管理工作。例如,在激勵模式方面,針對不同的崗位人員,提供不同的獎勵:基層一線員工的激勵機制應當是以物質、精神獎勵為主,管理人員的激勵是以提供晉升機會為主,而技術人才則是以提供培訓的機會為主導,只要員工的綜合素質在任何職位上都有突出的表現,并且符合工作需要,就可以獲得升遷的機會。第三,要對優秀的員工進行獎勵,在企業的日常管理中,建立一個優秀的員工隊伍,可以極大地推動企業的發展。當一支隊伍的工作做得很好,并且表現得很好時,管理人員要對隊員們的表現進行獎勵,獎勵要做到公平、公正和客觀。這樣才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培養團隊協作的精神。第四,加強績效管理,企業的績效管理將對企業的薪酬管理體系產生一定的影響。而對企業來說,只有建立起一套科學的績效管理體系,才能合理地實施薪酬管理。因此,管理者應努力做好績效管理,采用科學的績效管理方法,從國內外的成功案例中汲取經驗,并在實踐中結合企業的具體情況,以全面提升薪酬管理的質量。
通過眾多案例可以看出,國有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必須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發展觀念,改革自己的薪酬制度,使之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因此,為了提高國有企業的市場化薪酬水平,可以應適度放寬對國有企業薪酬管理的限制,以促進國有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更好地把握企業的薪酬自主分配權。同時,政府部門要不斷地發揮自身的功能特征,為國有企業的發展創造有利的外部條件,使之更快地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薪酬管理。
國有企業為了適應當前的市場環境、管理方式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在薪酬管理方法、管理理念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管理體制和管理理念必須由人來實施,所以管理人員也必須與時俱進,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以促進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要做好國有企業薪酬管理人才的培養,必須從兩個方面著手。第一,企業的薪酬管理人員要經常組織員工參加培訓,在培訓方式上要有創意,采用各種形式的培訓,以提高員工的薪酬管理意識、理解薪酬管理的精髓、正確地掌握薪酬管理工作的方法,在工作意識、能力、工作方法等方面實現全方位的突破,并做好薪酬管理工作。第二,要評估培訓的成效,在培訓結束后,要考察其培訓的成效,以確定其是否具備薪酬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方式,并根據績效評估,對業績突出的薪酬管理人員要給予一定的激勵,讓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進步,掌握新的技術和工作方式[5]。
薪酬管理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薪酬管理工作對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在目前市場競爭加劇、國家政策調控力度加大、科技賦能等因素的疊加作用下,我國企業的商業模式、經營模式乃至盈利模式等都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因而薪酬管理必須與時俱進,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從而促進國有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