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玉霞,王桂元
(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畜牧獸醫事業發展中心,山東聊城 252000)
20 世紀80 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扒雞消費量迅速增長。為了滿足消費者對扒雞的需求,由山東省農科院家禽研究所承擔科技攻關項目“肉用雞配套雜交” 的試驗研究,致力于適于做扒雞的專用雞種的研究,育成了“817”肉雞品種,該雞種具有飼養周期短(30 日齡可出欄)、生長速度快、抗病能力強(雜交優勢)、料肉比低(1.7∶1)等優點,在魯西大地獨具特色,規模日增,彰顯了品種優勢。
在1986—1988 年,使用多個雞品種(羅曼、紅布羅、石歧雜、壽光雞等)多次進行組合,組成14個雜交組合,進行3 次配合力測定和屠宰測定試驗。參考商品代雞的幾項指標(群體均勻度、生產性能、雞肉品質等),1988 年8 月17 日確定“817” 的兩個組合:(Ⅰ型)817 肉雞白羽型:艾維茵公雞×石歧雜母雞;(Ⅱ型)817 肉雞紅羽型:狄高公雞×石歧雜母雞。
經過測定,“817” 雞肉的pH、氨基酸含量、化學成分指標、物理指標等均優于其他品種。分別選用56 日齡“817” 小型肉雞、艾維茵商品代肉雞和石歧雜各10 只(公母各半),做胸肌和腿肌部位測定,檢測結果如表1、表2。

表1 “817” 肉雞肉質性狀

表2 化學性狀和組織學性狀表
在應用推廣中,鑒于肉雞引進品種變化和一些其他問題,最終確定把組合2 的羅曼肉雞改用愛拔益加肉雞父系公雞與579 商品蛋雞雜交的制種模式(肉雞和褐殼商品蛋雞雜交)是最經濟的制種模式(種雞產蛋量高,使種蛋生產成本降到最低,從而制種模式也最經濟)。適合做扒雞造型,扒雞造型是兩腿盤起,爪入雞膛,雙翅經脖頸由嘴中交叉而出,全雞呈臥體。“817” 肉雞腿長度適中,符合造型要求?;陔u肉品質的多項指標:干物質、粗蛋白質、肉色、pH、滴水損失、剪切力、蒸煮損失、肌纖維密度和直徑、肌肉脂肪、不飽和脂肪酸等,經檢測817 肉雞降低雞胸肌、腿肌的滴水損失,提高胸肌亮度,改善了肉品質,其體型適中,適合扒雞制作,且制作的扒雞風味也較好
充分利用世界最先進的育種成果(肉雞、蛋雞育種)即肉雞與褐殼商品蛋雞雜交生產肉雞的制種模式,肉雞生產性能顯著提高。多年來,愛拔益加肉雞49 日齡體重和1990 年的2025g 相比也提高到3040g(2010 年),料肉比下降到1.89∶1,褐殼蛋雞產蛋量提高了30 多個百分點。表現在“817” 肉雞上,料肉比下降到(1.7~1.8)∶1,1kg 出欄體重的時間縮短至5 周齡。近年來,業內人士和相關專家不斷研發和探究,肉雞生產性能進一步提高。調查見表3。

表3 817 肉雞和愛拔益加雞的生產性能對照表
817 雜交肉雞的生產較簡單,采用人工授精技術(大型肉雞父母代的公雞與常規商品代褐羽、粉羽蛋雞母雞雜交),獲取“817” 雜交種蛋,再孵化產出雞苗,5~7 周齡后體重達到1.3~1.8kg 時出欄,完成817 雜交肉雞的整個生產過程。其投資少,僅添加部分大型肉雞的父母代公雞。投入成本低,利潤高,且近年來單純養產蛋雞的利潤日漸走低,在蛋雞養殖區“817” 種雞的飼養已初具規模[3,4]。
817 肉雞是扒雞專用肉雞型,扒雞加工也因此實現了現代化、標準化?!?17” 起初是主要用于扒雞生產,養殖區域也僅限于德州、聊城,后來東營、濱州、棗莊等地日益興起。“817” 從扒雞、燒雞生產,擴展到制作調理雞、烤雞、西裝雞、白條雞等產品,銷往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城市。我國“817”肉雞生產的核心區是山東聊城莘縣,年出欄“817”肉雞數億只,日屠宰加工能力達到100 多萬只,肉雞加工企業26 家,成為魯西平原的肉雞特色養殖基地。
817 肉雞市場范圍日益擴大,由最初在山東的德州、聊城養殖,逐步擴大到山東、河南、河北、安徽、湖北、江蘇等地大量飼養。數年來“817” 肉雞上市量超過10 億只,約占18%的市場份額,已成為繼黃羽肉雞、白羽肉雞、淘汰產蛋雞之后的第四大肉雞產業。817 肉雞獨具競爭優勢,它是最經濟的制種模式,“817” 的獨立制種模式使其極具成本優勢;充分利用世界最先進的育種成果;經濟效益高,817小型肉雞生產周期短、耗料少,雛雞成本和飼料成本投入少,總體經濟效益高;生產模式對調節肉雞、蛋雞的市場供應有利;市場發展前景開闊。“817” 肉雞屠體肉質優、品質好、競爭優勢大,其市場空間日益增大,進一步提升了在我國肉雞產業的地位[5]。
第三屆(2020)中國817 肉雞產業發展大會的勝利召開,第三屆(2020)中國817 肉雞產業高峰論壇暨高質量發展研討會” 的召開充分彰顯了“817” 產業地位的不斷提升。經過32 年發展,“817” 肉雞已成為我國肉雞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更是一支保供給的重要力量??萍?、效益、市場是“817” 肉雞產業發展的動力,而標準化、規?;a業化會成為817 肉雞產業發展的方向。
“817” 肉雞產業的發展宜采用以種業龍頭為引領,以適度規模養殖為主體的標準化規模發展模式,實施從種雞、商品雞、飼料生產、產品加工研發一體化全產業鏈的產業化經營,強化養殖業科技推廣和創新,加強環境保護和食品安全保障建設,加快“817”肉雞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轉型升級[6]。
“817” 肉雞是山東省對肉雞產業一個重大貢獻,當前已經形成種禽孵化、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物流等產業鏈條,市場潛能巨大,前景廣闊。當前“817” 肉雞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和短板,如生產技術水平、風險控制水平、產業化經營水平還有待提升,現代化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還有待完善。作為產業鏈各環節的從業主體,企業應牢固樹立“產業命運共同體” 意識,聚焦問題和短板重點發力,在共同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實現每個從業者自身更好的發展。
當前,活禽關停、集中屠宰、冷鏈運輸為817 肉雞發展帶來了新契機。在集中屠宰、冷鏈運輸、限制活禽、推動生鮮發展的大背景下,817 以成本尚低,性價比較高,可標準化,有做熟食的優勢,南方地區817 肉雜雞產業也快速發展。協力合作征戰肉雞天下,提升817 肉雞行業地位,順應行業發展趨勢,引領中國肉雞進入安全、美味、高效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