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煌,吳舒淵
(1.莆田市涵江區動物衛生技術中心,福建莆田 351111;2.莆田市涵江區畜牧站,福建莆田 351111)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是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設立的機構,是基層動物防疫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2018 年,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作出深化行政執法體系改革的決定,要求整合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實現一個部門、一支執法隊伍。各地按照中央部署,將原先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承擔的動物防疫執法職能剝離,統一交由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機構實施。根據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 規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負責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工作[1]。
2007 年6 月,設立莆田市涵江區動物衛生監督所,股級事業單位,事業編制23 名,原主要職責是依法開展動物防疫、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動物產品安全及獸藥監管的行政執法工作。2022 年4 月,根據省、市機構改革要求,“莆田市涵江區動物衛生監督所” 更名為“莆田市涵江區動物衛生技術中心”,主要職責調整為承擔動物衛生、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養殖環節病死害畜禽的無害化處理的事務性和技術性工作,負責參與研究動物衛生技術標準和技術規范等工作。從核定的新職能來看,莆田市涵江區動物衛生技術中心不再承擔行政執法職能。
現涵江區動物衛生技術中心共有人員19 名、空編4 名。學歷方面,畜牧獸醫大專以上學歷19 名。畜牧獸醫專技人員16 名、工勤人員3 名。官方獸醫6名,協檢員13 名。
從機構改革情況看,只把畜牧獸醫執法職能轉入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未做到“人隨事走、事隨編走”。現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僅有人員4 名,機構由市執法支隊垂直管理。畜牧獸醫執法職能并入后,未有效開展,執法力度出現一定程度弱化,出現監管空白點,生豬私宰、逃避檢疫現象有所發生。如區動物衛生中心接到生豬私宰舉報情況,無執法職能,轉到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人員不足、業務不熟。區動物衛生中心在日常工作巡查中,發現肉品無檢疫證明的情況,也無權進行查封暫扣。原先由動物衛生監督所執行的“以打促檢” 的執法與檢疫聯動機制已不適用,涉及動物衛生監督與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等2 家機構之間的銜接機制未效建立。
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 明確規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官方獸醫具體實施動物、動物產品檢疫[1]。由此可見,官方獸醫是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職能的具體執行者。新時期,動物衛生工作能否高質量開展,首先取決于官方獸醫體制的完善建立。從農業農村部官方網站進行查詢,并未查閱到規定官方獸醫應當具備條件的相關正式文件,只從2022 年3 月30 日發布的《動物檢疫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 第六章中對官方獸醫的條件、任命程序、培訓等進行規定,正式法規并未出臺。國家對官方獸醫方面配套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官方獸醫體制仍未健全。
現階段動物檢疫工作,需涉及畜禽養殖情況、免疫情況、疫病監測情況、運輸情況等全面化數據。近年來,我國在畜牧獸醫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工作有較好的起步,建立多個管理系統,如“牧運通”、養殖直聯直報系統、動物疫病管理系統、種畜禽管理系統等。各平臺填報的內容既有相同之處、又有各自側重點。基層分別在畜牧站、動物疫控中心、動物衛生監督所等各職能部門中進行填報管理,各系統之間目前難以“互聯互通”,形成“信息孤島”,不同信息平臺的數據關聯性、整體性缺乏,影響數據信息的有效分析、應用。
目前,基層官方獸醫、協檢員在實施動物檢疫時,主要手段為信息查驗、臨床征狀查看、胴體剖檢等。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肉產品的質量安全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動物產品無傳染病、寄生蟲,同時也關注獸藥、重金屬殘留情況。目前,涵江區動物衛生技術中心的實驗室檢測手段僅有顯微鏡和一些“瘦肉精” 速測試劑,實驗檢測能力過于落后。
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 僅賦予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動物、動物產品檢疫職責,該職責主要為動物(動物產品)輸出前檢疫、屠宰檢疫、輸入檢疫、野生動物檢疫和受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委托或指派實施補檢[2]。在實際工作中做到依法履職盡責,不缺位、不越位。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先申報后檢疫,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接到業主檢疫申報后指派官方獸醫實施檢疫;②要熟悉檢疫法規、政策,在理解把握《動物防疫法》 的基礎上,還應對政府和部門出臺的關于動物檢疫的法規和政策進行認真解讀,如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動物檢疫管理辦法》,出臺的各項公告、通知等;③熟練運用檢疫規程,對農業農村部印發的11 部產地檢疫規程和6 部屠宰檢疫規程,必須掌握和熟練才能規范開展[3]。
動物檢疫工作具有極強的法律性、專業性、規范性。官方獸醫職責法定,對檢疫結論負責,是實施檢疫工作的主體。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官方獸醫隊伍,是當前動物衛生監督工作高質量開展的基礎。當前,涵江區動物衛生技術中心工作人員中,官方獸醫人數僅占編制總人數26%,嚴重不足。所以,農業農村部門應盡快招收本科以上畜牧獸醫專業畢業生,充實官方獸醫隊伍。同時,依法加強官方獸醫人員法律法規和專業技能培訓,并嚴格進行考核,對考核不合格人員,應實行退出制度。注重現有協檢人員的培訓提升,對符合官方獸醫條件,經考核優秀者,應當吸收加入。打造一支“懂法律、技能強” 的專業官方獸醫隊伍。
動物衛生安全水平的提升不單是靠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檢疫工作來推動,更主要是要靠養殖業主、動物及動物產品經營者、運輸司機等人員參與,與人民群眾、新聞媒體的監督,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因此,應加強《動物防疫法》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 《動物檢疫管理辦法》 等法律法規的普及宣傳。通過手機微信公眾號、海報展板、當地電視媒體等渠道,展開多形式、多內容宣傳。提高公眾參與度,為動物衛生安全水平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氛圍。
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執法、檢疫、防疫” 聯動機制,推動強化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機構、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的協調配合,切實做到“檢打聯動、檢防聯動”,必要時開展聯合執法檢查。各部門發揮各自優勢,強化支撐。特別是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充分發揮獸醫實驗室技術支撐作用,對養殖場戶及跨省調運畜禽,嚴格按規定開展相關實驗室檢測,規范出具檢測報告單。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在實施產地檢疫時,嚴格查驗相關實驗室檢測結果,規范畜禽調運管理。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機構要加強工作信息通報,打通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推進免疫、監測、檢測、流調、檢疫、執法等數據通報、共享和應用,推動構建動物防疫閉環管理。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在組織做好免疫工作的基礎上,及時督促指導養殖場戶錄入防疫信息。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在受理產地檢疫時,應查閱養殖場戶防疫信息情況,對已經填報防疫信息的,按照相關產地檢疫規程規定,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日常強制免疫、監測、檢測、流調信息應及時通報給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機構、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在受理檢疫時,及時將養殖場戶動物健康情況、檢測結果、畜禽標識佩戴情況,以及外省調入需要重點監測的動物調入情況等通報給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機構。農業綜合行政機構應將日常對養殖場戶、屠宰企業等執法檢查情況通報給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各部門應加強信息的綜合分析、研判,以明確工作關健環節,共同推動動物衛生安全水平提升。
當前,我國正處在推動畜牧業高質量發展階段,加強動物疫病防控是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的基礎。動物衛生監督工作做為動物防疫一個重要環節,必須要結合工作實際,重新思考新修訂《動物防疫法》 對動物衛生監督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推進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和防控能力現代化,按照權責明晰、信息共享、無縫對接、運行高效的原則,探索建立動物檢疫、動物疫病預防控制、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銜接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