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柏林,薛 平,黃益鳴
(1.營山縣淥井畜牧獸醫站,四川南充 637700;2.營山縣悅中畜牧獸醫站,四川南充 637700)
我國作為全球的豬肉生產、消費大國,豬肉是CPI 重要參數。2019 年下半年,生豬產業頃刻間出現了供需緊張、價格高位運行等嚴重危機,到12 月末,全國豬肉進口量和價格雙創歷史新高,各地生豬存欄、出欄數量達到新低,出欄肥豬價格達到36~44元/kg、15kg 仔豬價格達到2000~2500 元/頭,豬肉零售價達到55~65 元/kg。根據當前生豬生產形勢,結合日常工作,調查研究生豬產能下降的原因,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期能為同行提供一定的參考。
在生豬正常生產年份中,各級部門對豬糧安天下的認識不足,以致生豬生產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沒得到充分體現,畜牧隊伍長期邊緣化,隊伍建設滯后,畜牧服務體系得不到延伸和完善,產業政策重高大上,沒有注重基礎和平臺建設。
母豬是生豬生產的基礎,是生豬產業發展的核心,由于受產業政策和產業服務體系等多重因素影響,母豬存欄數年年呈下降趨勢。據調研,現農村一頭母豬每配種一窩次的費用在100~300 元,是體系較為健全時的10~30 倍,導致農村散養戶“配不起種、配不了種”。到目前為止,母豬存欄呈兩位數下降,創近10 年來歷史最低水平,現有的種源不足以滿足生豬生產和產業的發展所需,這是豬肉供需矛盾的主因之一。
畜牧業服務體系是生豬生產的保障,是生豬生產得以健康發展的支撐,但由于體制機制因素,使本需完善的服務體系進一步弱化。①縣級畜牧獸醫管理部門。縣級機構改革中大多數地方成立了畜牧獸醫服務中心,加強了畜牧獸醫的服務職能,而有的地方將畜牧獸醫服務職能分散于多個單位,削弱了畜牧獸醫的服務職能。②鄉鎮畜牧獸醫管理部門。鄉鎮畜牧獸醫站在機構改革前人員編制本來較少,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知識更新慢,管理和服務不到位,機構改革后,大部分地區將鄉鎮畜牧獸醫站劃轉到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管理,原有畜牧獸醫工作人員調整到其他崗位,出現了鄉鎮畜牧獸醫工作僅保留數人甚至一兩人,留下來的人員以“老弱病殘” 為主,導致工作開展困難。③社會服務主體。獸醫體制改革后把有市場行為,又有公益屬性的醫、騸、生豬改良和人工授精員等推向了社會,而又無第三方機構能夠代替其職能。目前,主要依托村級動物防疫員,由于村級動物防疫員并無固定工資領取,平時通過診療活動來賺取生活保障,只有參與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時才能獲得誤工補助,導致最一線畜牧獸醫工作無法保障。
集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產業化格局尚未形成,生豬良種繁育體系不健全,屠宰加工企業用地難用地貴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生豬產品品牌化銷售尚未形成,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難以充分發揮,專合組織的利益聯結機制尚未形成,“互聯網+生豬產業” 推進電商與實體結合、互聯網與產業融合、屠宰企業與零售終端直接對接等新業態尚未形成,導致生豬及產品無序流動,引發疫病發生。
在環保治理中,環保政策執行擴大化,禁限養區劃分不盡合理,重關不重治,有的縣先后關閉了幾乎所有大中小型養殖場,甚至連存欄生豬不足50 頭的養殖戶都納入了關閉范圍;有的地方在養殖用地方面,存在用地難,國土空間規劃太少,養殖用地空間僅限于非基本農田,而現實是很難找到符合養殖建設用地,再加之土地復墾費和林地植被恢復費太高,嚴重挫傷了養殖戶和干群的發展信心,這是生豬生產下降的又一重要因素。
非洲豬瘟是一種接觸性傳染病,部分地方發生了疑似疫情,造成了較大的損失,但由于可疑疫情不透明和處置方式不當等多重因素,導致可疑疫情快速擴散,其影響之大,后患之嚴重是近年防控口蹄疫、藍耳病等重大動物疫情以來最嚴重的,是生豬供需矛盾的誘因和導火索,是影響生豬復養的長期隱患。
①應統一各地干群認識,充分認識發展生豬生產的重要性、必要性,把生豬生產的恢復性增長提上各級各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不能各唱各的調;②既要大膽糾正以前的過激作法,為業主打氣鼓勁,又要防患新的環保隱患出現;③應大張旗鼓地宣傳、落實各級現有的生豬產業政策[1]、要求,形成發展的合力,抵制影響發展的言行。
生豬生產的恢復性增長是一項系統工程,政策的制訂應從抓體系和隊伍建設著手強保障,從抓種源著手強基礎,從抓流通著手強管理[2];依托國內大型養殖企業發展生豬代養模式,抓大不放小,發展大型規模養殖場的同時要發展適度規模養殖、年出欄500 頭以下的中小場戶和散戶,鼓勵有意愿的農戶穩步擴大養殖規模,防患產能波動過大;應科學有序發展,不要過分依賴大水漫灌式地政策刺激,一窩蜂上馬,否則將步入豬周期的惡性循環,再次打擊業主的發展信心。
在當前特殊的環境下,應注重一凈三平臺建設。即①應凈化飼養環境[3],建立非洲豬瘟生物安全體系,消除非洲豬瘟疫源,根據凈化情況科學復養,避免業主和百姓盲目投資,以免造成更大損失;②建設縣級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服務平臺,利用政策激勵,通過市場行為將各養殖場的糞污進行資源化利用,探索種養循環的良性互動,減少其對環境的影響;③建立縣級病死畜禽集中無害化處理平臺,支持添置無害化處理設備和病害動物運輸工具,為規范化處置疫情打基礎;④利用現代技術建立畜禽網上交易平臺,為畜禽有序流通,減少疫病交叉感染,創造良好的交易環境。
恢復生豬生產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的政治工作,各級政府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既要正面宣傳,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提振復養信心[4],也要督促養殖業主做好動物疫病防控措施,準確把握市場行情,合理合規開展生豬養殖,最終實現恢復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的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