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新,蘇 政,陸宗偉,李宗方
(1.第九師一六八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新疆塔城 834608;2.四川砥瀘動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瀘州 646000)
近年來,我國牛肉產量已供不應求,據國家統計局和中國海關統計,2021 年我國牛肉消費量達930 萬t,牛肉產量約698 萬t,進口量為233 萬t,一躍成為世界牛肉第一大進口國[1]。由于供需缺口快速擴大,牛肉需求整體呈現增長加速的態勢。國內牛肉價格和全球價格走勢相關性增強,預計國內牛肉價格將會逐步增長,目前牛肉零售價格已從年初的65 元/kg 增長到75 元/kg,漲幅13%。
畜牧業要發展,良種要先行。在第九師“強牧”政策的推動下,為保障良種能繁母牛基數與犢牛供應,促進肉牛育肥產業發展,畜牧主管部門出臺了外購畜補貼、能繁母畜補貼、購畜貸款貼息等系列政策促進種牛資源的引進和純繁。各團場養殖合作社和職工養殖肉牛的積極性高漲,品種改良意識較強,紛紛從伊犁、阿勒泰、呼圖壁等地購置種牛,但周邊的種牛并不能完全達到相應品種標準,價格虛高,同時無管理的流通容易造成近親退化和動物疫病傳播。隨著國家活畜禽流通政策和疫情控制,活體牛很難進入我師轄區,國外活體牛更難進入。雖然人工授精技術、良種肉牛凍精等繁育技術能進行品種改良和雜交,但是改良后代并不能一步到位躋身于純種肉牛生產性能前列[2-4]。通過使用胚胎移植技術將優秀純種胚胎移植到我師母牛群體中,可以作為一種低成本引進優秀種牛資源的方式[5]。同時能夠充分挖掘優良母畜的繁殖潛力,增強相應品種對當地自然資源的適應性,縮短育種世代間隔,及早進行后裔測定,防止疾病傳播,促進肉牛產業繁育科技水平的發展[6-8]。因此,該文探討了在規模化肉牛養殖場中應用胚胎移植技術進行優秀胚胎引種和移植的可行性和經濟性,以期為該技術在新疆地區的推廣提供依據。
胚胎由新疆某畜牧公司提供,母本是該公司西門塔爾牛核心群優秀種母牛(德系);父本是CRV 德國育種公司進口的德系凍精,注冊號分別為180595、193705、180946。
受體母牛選擇遺傳品質相近的健康牛,并有正常的發情周期。青年牛應達到參配標準:規范牛場13~15 月齡,體重350kg 以上,如果是散戶個體養殖,月齡要求16~18 月齡;成母牛1~2 胎以內,一般優先考慮青年牛作為受體牛,做好受體牛發情觀察記錄。本次移植選擇的受體牛是150 頭余頭當地黃牛和西雜牛(西門塔爾雜交牛)作為備選母牛,最終篩選100頭作為受體母牛,其中青年待配牛86 頭,一胎后空懷母牛14 頭。
1.3.1 受體母牛同期發情處理
采用GnRH-PG 法,具體過程見圖1。每頭牛肌注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100μg,第7 天每頭牛注射氯前列烯醇(PG)0.4mg,第9 天再注射(GnRH)100μg。

圖1 受體母牛同期發情處理示意圖
1.3.2 受體牛黃體判定
受體發情后7d,檢查黃體(如1 號發情,加7d,8 號檢查黃體),黃體合格(A,B 級)移植,不合格注射PG,發情配種。預留受體可用率:一般情況受體合格率60%~65%。
1.3.3 胚胎移植
黃體合格受體,清除直腸糞便,尾椎硬膜外麻醉(鹽酸利多卡因3~5mL)。同時,進行胚胎解凍,詳細過程如下:室溫控制在20~25℃,程序化解凍水溫28~32℃,空氣中輕搖5~8s,余氮揮發干凈,恒溫水浴鍋10~15s 解凍完成,紙巾吸干胚胎細管上的水分。最后解凍完成后,進行胚胎移植。
在受體母牛組成中,86 頭屬于青年牛,14 頭屬于成母牛(見表1)。在86 頭青年牛組中,平均為15月齡,胚胎移植共計84 頭,其中2 支胚胎爆管,受胎為34 頭,受胎率達到40.4%,產犢34 頭。在14 頭成母牛組中,平均為29 月齡,胚胎移植共計14 頭,受胎為4 頭,受胎率達到28.6%,產犢3 頭(二月齡流產1 頭)。

表1 不同年齡段母牛移植受胎率比較統計表
在受體母牛選擇中,主要由當地黃牛和西雜牛組成。在青年牛中,本地黃牛44 頭,受胎18 頭,受胎率為40.9%;西雜牛40 頭,受胎16 頭,受胎率為40%。在成母牛中,本地黃牛8 頭,受胎3 頭,受胎率為37.5%;西雜牛6 頭,受胎1 頭,受胎率為16.6%。
本次胚胎移植共計100 枚,單價2300 元,合計23 萬元。處理100 頭受體母牛激素費用每頭36 元,合計0.36 萬元。移植費每頭600 元(耗材30 元、人工570 元),合計6 萬元。成年牛飼養費每頭每天總成本20 元,每月600 元,按照38 頭飼養12 個月(包含前期準備期和懷孕期),總成本27.36 萬元。37頭犢牛3 個月斷奶后飼養到10 月齡成本(7 個月):37 頭×10×210=7.77 萬元。合計:64.49 萬元,獲得37頭犢牛,單頭種牛成本1.74 萬元。
歐洲德國活體西門塔爾種牛一般不出口,澳洲西門塔爾種牛活體引進一般全系譜種母牛3 萬~4 萬元,后備種公牛10 萬~15 萬元,驗證公牛20 萬以上。美國進口肉牛胚胎,西門塔爾一枚1 萬元,按照上述移植方式,獲得一頭10 月齡種牛成本為3.8 萬元。比較活體引種和胚胎移植獲得種牛,可得到胚胎移植(國內胚胎)從成本上分析是非常有優勢。
隨著胚胎移植技術的成熟和推廣,在畜牧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胚胎移植,供體母牛可以省去很長的妊娠期,大大縮短了繁殖周期[9]。加上對供體母牛實施超數排卵,充分發揮了良種母牛的遺傳潛力。同時,由于母牛成熟卵子數量有限和胚胎發育周期較長,會造成一頭種用公牛一生中擁有的后代遠遠多于一頭母牛。而胚胎移植就是一種使母牛多產的有效方法,它的運用可以大大提高母牛的繁殖力,增加選擇精確度和選擇強度,從而可以加速品種改良的速度[10]。因此,該研究采用了胚胎移植技術,將優秀胚胎移植到第九師能繁母牛群體中,用于改良肉牛群體結構。通過不同月齡比較發現,青年牛的受胎率(40.4%)高于成母牛(28.6%);不同受體品種比較發現,青年牛和成母牛中當地黃牛均高于西雜牛(見表2),該結果為后續良種繁育提供了指導。

表2 不同受體品種牛移植受胎率比較統計表
研究發現,受體母牛的整體受胎率較低,可能存在以下幾方面原因:①受體牛的選擇對移植受胎率的影響。受體牛的月齡,體重,營養水平,子宮環境,發情周期等因素都會影響胚胎著床和發育[11,12]。②受體發情后移植時間對受胎率的影響。主要是發情鑒定,常規操作:1 號上午穩定接受爬跨+7d,8 號上午移植;個別發情過后2~3d 排紅,排紅當天+5 天移植[13]。③受體的發情鑒定對胚胎移植受胎率的影響。判斷出相對接近的排卵時間根據胚胎發育階段實時移植,可有效提高受胎率;實驗室鑒定可移植胚胎的標準:胚胎發育至桑葚胚--致密桑葚胚--早期囊胚階段。④氣候條件對胚胎移植受胎率的影響。環境溫度過高或低,對牛體自身激素水平的影響,孕酮分泌水平影響黃體發育質量,影響胚胎著床和移植后胚胎的生長發育。⑤移植前受體牛黃體質量判定對移植受胎率的影響。正常移植可用黃體為A,B 級,即黃體大小(≥1.0),質地彈性較好,也可根據B 超圖像進行判定[14]。⑥疫苗對胚胎移植受胎率的影響。受體牛在移植前半月,應完成所有免疫計劃,盡量避免移植后前三個月免疫,造成胚胎早期死亡。⑦移植操作手法對移植受胎率的影響。移植人員操作手法必須熟練,可有效避免移植進槍時對子宮內膜的創傷,子宮充血產生對外排斥反應,嚴重影響胚胎著床[15]。此外,近年來胚胎移植傾向于且使用陰道孕酮栓(CIDR)同期處理,黃體質量相對一般激素較好,受胎率相對高,達到45%左右,該處理方式每頭成本增加100 元左右[16]。因為本項目經費有限,沒有使用CIDR 處理方式。因此,在生產過程中,胚胎移植過程應從受體牛的選擇、移植時間的把握、氣候條件、操作手法等方面來提高受體母牛的受胎率。
通過胚胎移植引種在新疆第九師一六八團規模化肉牛養殖場的研究,獲得37 頭純種德系西門塔爾牛,其中公犢17 頭、母犢20 頭。首先,在胚胎移植和活體引種的成本比較中,前者(1.74 萬元/頭)較后者(3.8 萬元/頭)成本節約在一倍以上。其次,胚胎移植牛從出生以后一直在本地飼養,不存在引種的環境適應性問題,對將來種牛生產性能也會有很大幫助,所以本地區引種采用國內胚胎(國內優秀母本、進口凍精)移植的方法從經濟上分析是可行的。最后,我們會對胚胎牛進行適應性觀察和規范化飼養,公犢培育后考慮一部分作為山區牧區本交公牛使用;母本飼養到青年牛時期可以考慮沖1~2 次胚胎,再進行移植擴繁。本研究通過胚胎移植方式,受胎率和產犢率基本完成預期目標,填補了新疆第九師一六八團地區純種德系西門塔爾種牛的空白,為進一步觀察該品種在本地區適應性與將來純種繁育和擴繁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