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向東
(巴中市南江黃羊科學研究所,四川巴中 636000)
南江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地形復雜,溪溝縱橫,山水相依,有“八山一水一分田” 之稱。由于南江縣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非常適合南江黃羊的養殖。南江黃羊新品種培育用四川銅羊(又名成都麻羊)和努比羊的雜交后代公羊與金堂黑山羊、本地山羊雜交,經過不斷選育,于20 世紀60 年代,最終育成體格高大、被毛黃色、生長發育快、繁殖力高、適應性強的肉用山羊新品種。后經中國畜禽遺傳資源管理委員會和品種委員會審定正式被確定為新品種,被命名為“南江黃羊”。其外貌主要特征表現為被毛深黃,毛短而緊貼皮膚、富有光澤。母羊外表清秀,乳房呈梨形。南江黃羊體軀緊湊,體質結實,整個體軀略呈圓桶形。該品種肉質鮮嫩,具有“三高兩低一豐富” 的特點,即蛋白質含量高、熱能值高、產肉率高、膽固醇低、脂肪低、營養豐富。因此,南江黃羊是“食肉性能最好的山羊新品種”。南江黃羊具有體重體格大、生長發育快、產肉性能好、繁殖力高、適應性強等特點,因此,被廣泛應用于與其他品種羊進行改良,并得到好的生產性能效果[1-6]。目前,南江黃羊現已基本推廣到全國各省區。近年,隨著南江黃羊規模化養殖進程不斷加速,消費者不斷追求對羊肉質量的滿足,加快了南江黃羊養殖業的發展,為南江黃羊養殖戶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然而,在南江黃羊養殖過程中,養殖戶面臨的問題仍不可忽視。南江黃羊傳染性結膜角膜炎便是其中之一,南江黃羊傳染性結膜角膜炎造成羔羊雙目失明,羔羊進食困難,精神萎靡,甚至死亡。為提高南江黃羊養殖效益,特對南江黃羊傳染性結膜角膜炎提出針對性治療與預防措施,為提高南江黃羊養殖經濟效益提供一定保障。
羊傳染性結膜角膜炎,又被稱為“紅眼病”[7],是由嗜血桿菌、立克次體引起的反芻家畜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引起羊傳染性結膜角膜炎的病原主要包括鸚鵡熱衣原體、立克次氏體等[8]。羊傳染性結膜角膜炎常發生在夏秋兩季,也可在氨氣濃度高、空氣渾濁等環境中發生。此外,由于異物刺傷等情況也可引發該病。不同年齡、性別的羊均可發病[9]。該病傳播速度較快,可造成羔羊進食困難,精神萎靡,嚴重情況下,導致羔羊失明,甚至死亡,給養殖戶帶來重大經濟損失。該病發生季節性不強,多發于春、秋、冬三季。若發病,可迅速波及全羊群,發病不分品種、不分年齡,但幼齡羊發病率高于成年羊。
羊傳染性結膜角膜炎是羊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其主要特征為眼結膜發生明顯的炎癥變化,伴有大量流淚,其后發生結膜渾濁,呈乳白色,甚至失明。羔羊患該病時,臨床癥狀表現為精神萎靡,結膜腫脹,眼角潮紅,羞明,血管充血舒張,流淚,眼瞼腫脹、疼痛,虹膜血管伴有充血癥狀[10]。羔羊眼部有炎癥反應,引起視覺障礙,進而造成角膜破裂、晶狀體脫落、有“淚痕”,眼部周圍羊毛脫落,形成潰瘍結痂。患病羔羊多無明顯的發熱等全身癥狀。眼結膜中央出現輕度渾濁,最終呈乳白色,外翻清晰可見,其后發生角膜炎、角膜渾濁,甚至角膜潰瘍,進而造成永久性失明。同時,由于局部刺激及繼發的眼球突出和失明,造成進食困難,逐漸消瘦衰竭死亡,給養殖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用無菌棉簽在南江黃羊羔羊眼部取病料,小心翼翼采取羔羊病組織,制作眼拭子。將眼拭子放入EP管中,裝入冰袋,送至實驗室檢測。經過形態學觀察和分子生物學方法檢測[11,12],確診為羊傳染性結膜角膜炎。
由于該病是接觸性傳播,因此,應將患病羔羊立即隔離。治療方法采取中西結合方法對患病羔羊進行治療。噴灑2%的氫氧化鈉溶液,對羊圈進行消毒,1次/d,共3d。黃芪多糖或雙黃連注射液與頭孢噻呋鈉或氨芐西林鈉混合,肌注,連注3d,幫助羔羊盡快恢復食欲。
取菊花,車前草,大黃,薄荷,白藥子,黃芩,黃連,加水火煎后給病羊灌服。內服中藥決明散加味,即取生甘草,黃藥子,菊花,黃連,山梔,白藥子,沒藥,二花,郁金,柴胡,薄荷,黃芩,連翹,白術,防風,草決明,石決明,蜂蜜。中藥放入鍋內先添加適量的涼水浸泡,后煎煮20min,煎煮兩次確保藥液量,灌服前另添加蜂蜜為引藥。灌服次數2 次/d。
首先用生理鹽水沖洗患病羔羊眼部,再向羊的眼部涂抹氯霉素眼膏、紅霉素軟膏或眼滴氯霉素、紅霉素。為了擴大抗菌譜,在使用以上藥物時,保證輪換使用,直到康復為止。
羊傳染性結膜角膜炎的患病羊是主要傳染源,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傳播。在養殖過程中可能通過打噴嚏、咳嗽等方式,也可通過患病羊眼分泌物或鼻分泌物污染的飼料,導致感染。在冬季,由于羊舍封閉過嚴,為達到“防賊風” 的目的,讓羊舍溫度升高,濕度變大,氨氣濃度增加,導致該病的發生。風沙、揚塵等也會促進該病的發生和流行。預防措施如下。
發現有感染的羔羊立即隔離,避免繼續傳播。新引入的羊應在入群之前隔離,觀察。病羊免受光線刺激。此方法在于切斷傳播途徑,對羊進行隔離,防止羊群之間的接觸,防止疾病傳播。
及時讓羔羊吮吸初乳,母性不強的母羊產下的羔羊飼喂代乳料或寄養給其他母羊,提高羔羊免疫抵抗力,形成免疫屏障。
定期用濃度為2%氫氧化鈉消毒,對圈舍墻、圈舍所用地板、生產工具等徹底消毒。此方法可有效阻斷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所有進出車輛均在羊場門口消毒池消毒,外來人員進入羊場時,應采用噴霧消毒的方式,并更換已準備好的消毒、潔凈工作服。堅持自繁自養,避免在引入其他羊時,將外來病原帶入,導致羊病的發生與傳播。
在引種購羊時一定要加強檢疫,引進后進行隔離觀察,并飲水或飼料中加入電解多維、清瘟敗毒散等藥物,經過隔離觀察確定沒有問題再并入大群。及時清理羊舍內的糞污染,并定期消毒,開窗通風換氣,降低羊舍內的濕度及氨氣、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濃度。夏季高溫要注意通風換氣,冬季寒冷也應注意通風換氣。防止強風、揚塵的侵襲,夏秋季節注意滅蠅滅蟲。
南江黃羊能繁母羊產羔15d 后,有10 只羔羊眼部出現紅腫,精神萎靡,結膜潮紅腫脹,眼角潮紅,嚴重羔羊出現“淚痕”(圖1),眼部出現脫毛,眼部周圍形成潰瘍結痂。采集10 只羔羊眼拭子,制成涂片,甲醇固定,經姬姆薩染色,在低倍顯微鏡下可觀察到原生小體和初體。結合臨床癥狀,判定由衣原體引起的羊傳染性結膜角膜炎[11,12]。為治療該病,特將10 只羔羊眼部用生理鹽水沖洗,隨后涂抹氯霉素眼膏、紅霉素軟膏或眼滴氯霉素、紅霉素。再采用中醫治療方法。15d 后羔羊康復。

圖1 南江黃羊傳染性結膜角膜炎癥狀
根據臨床經驗,南江黃羊羔羊在患有羊傳染性結膜角膜炎時,具有傳染性。為治療該病,先將患病羔羊隔離,再用生理鹽水沖洗眼部,隨后涂抹氯霉素眼膏、紅霉素軟膏或眼滴氯霉素、紅霉素,再結合中醫治療方法,直至完全康復。同時,為預防該病,對羊圈消毒,保持舍內潔凈環境,特別是預防氨氣的影響。及時讓羔羊吮吸初乳,提高抵抗力,減少該病的發生。在臨床中發現,若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可引起角膜潰瘍或穿孔,導致患病羊死亡。羊傳染性結膜角膜炎的大規模發生主要是由于養殖戶防護意識淡薄,在養殖過程中沒能樹立“防重于治” 的理念,未能做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從而導致該病的蔓延和傳播。在發病初期,對于癥狀比較輕的羊采取抗菌消炎的療法,對于病情重的羊,采用中西兼治的方法。治療羊傳染性結膜角膜炎的有效手段是堅持“防重于治” 的原則,選擇正確的藥物,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減少經濟損失,促進南江黃羊養殖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