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歆悅
在新冠疫情肆虐的三年間,中國電影市場受到了史無前例的巨大沖擊,新片供給不足,觀影人數下降,影院觀影限流,電影企業生存困難。值得慶幸的是,2023年春節檔的諸多優秀國產電影讓中國電影重新迎來春天。其中,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滿江紅》以其獨特的敘事方式和別具一格的主題背景,一舉拿下10天超30億元的超高票房,備受觀眾喜愛。與其他影片不同的是,《滿江紅》在保持電影本色的基礎上,采取了與劇本殺影游融合的跨媒介敘事手法,充分展現了以小人物展現家國情的“中國式浪漫”。
劇本殺是當下在年輕人群體中較為流行的游戲產業之一。隨著2016年綜藝節目《明星大偵探》的出現和走紅,游戲推理類劇本殺逐漸進入大眾視野。近年來,大眾對于劇本殺的興趣和熱情逐步攀升,以解密和探尋真相為主線任務的劇本殺游戲受到了年輕一代的追捧,滿足了受眾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充分的獵奇心理。據數據統計,2019年,中國劇本殺市場規模首次達到百億元,同比增長68%。盡管在2020 年遭受新冠疫情沖擊,但劇本殺市場規模仍進一步擴大,達到117.4 億元,同比增長7%。2021 年,中國劇本殺行業市場規模已超170億元。①伴隨著劇本殺市場規模的日益擴大,許多其他產業也順勢而上,開啟了與劇本殺的融合之路,例如游戲、景區、綜藝、展會以及快閃等,都加入了劇本殺的元素,使這些產業呈現出了不同于以往傳統的全新態勢和風格。其中,電影與劇本殺的融合成為文娛產業發展的新趨勢,甚至達到了改變當下文化生產全新樣態的融合效果。影視行業與劇本殺的相互促進、相互發展,讓影游融合衍生出了新的娛樂藝術樣式。在影游融合的大背景下,影視藝術與游戲劇本殺的結合,是影視產業和游戲產業不斷前進的核心驅動力。同時,電影與劇本殺的融合也將增強影視產業與游戲產業的聯系,促進二者結構優化升級,帶來更大的社會效益。②無論是2019 年美國萊恩·約翰遜執導的犯罪喜劇電影《利刃出鞘》,還是2021 年劉循子墨導演的懸疑劇情電影《揚名立萬》,以及2023 年由張藝謀導演的賀歲片《滿江紅》,都十分鮮明地體現了在電影與劇本殺的融合過程中,兩者作為不同的媒介形式和樣態,在保持其本質特性的基礎上,創造并實現了更新穎、更別致、更深層的交互和聯合創新,延伸出了一種影游融合下全新的敘事方法。本文以電影《滿江紅》為分析案例,探析《滿江紅》電影本體的敘事風格,并重點討論《滿江紅》如何融合劇本殺形式進行跨媒介敘事表達,試圖歸納出跨媒介敘事視域下電影與劇本殺影游融合的規律,為電影產業未來的創新發展之路尋求新的方向。
2023 年春節檔上映的《滿江紅》是導演張藝謀打磨了四五年所呈現出來的一部作品。該電影一經上映,便收獲了許多熱評。一些受眾在社交媒體上表示,“這一次國師把劇本殺搬進了電影”。但除了與劇本殺敘事風格的融合外,《滿江紅》在眾多春節賀歲檔電影中仍保持著其獨特性,多類型的雜糅、多反轉的涵蓋、多細節的呈現,讓這部作品突破常規電影范式,為國產電影的傳統模式注入新的可能。
傳統的電影一般含有一到兩種電影類型,如愛情喜劇片、驚悚懸疑片、科幻驚悚片等,而電影《滿江紅》則雜糅了多種風格類型,其中包括歷史、古裝、懸疑、驚悚、喜劇、幽默、冷幽默,以及荒誕等各種類型的敘事風格,打造出一種非常明顯和強烈的“混搭風”。《滿江紅》選取南宋紹興十六年、岳飛將軍死后四年為時代背景,以找尋金國使者死亡原因和密信去向為主要故事線,由眾多包含喜劇演員在內的實力派演員一同出演,在緊張的探案節奏中穿插各種喜劇元素,殘酷時局孕育著爾虞我詐,戲謔之言又飽含深情,懸疑與喜劇二者相得益彰。劇情圍繞案件的推動逐一展開,卻又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多次反轉,影片最后以岳飛將軍的《滿江紅》揭開整個事件的真相,蘊含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大眾教育意義。這種多類型雜糅的敘事風格,為中國電影市場創造了新的電影形態。
懸疑片關注電影敘事節奏的把握,觀眾在觀影過程中通過不斷反轉的情節產生強烈的審美快感與道德滿足。③而劇本殺游戲的劇本也常常涵蓋多重反轉,以吸引玩家持續保持高投入、高興奮度的情緒狀態。電影《滿江紅》牢牢抓住懸疑劇的特點,在一個局中建構另一個局,在一場戲中創造另一場戲,讓觀眾在不斷的反轉中“撥開云霧見光明”。電影《滿江紅》中有幾次特別出乎意料的反轉,這些反轉也是推動故事情節的關鍵節點。第一次是張大在進入廚房找密信的時候,與馬夫劉喜匯報進展,讓張大這個普通的探案小兵身份反轉成兇殺案當事人之一。第二次是武立淳設計瑤琴假死,被何立戳穿,讓看起來最沒有危險性的張大勸瑤琴出來面見宰相,結果劇情揭示原來瑤琴是張大的情人,這又是一處身份和關系的雙重反轉。第三次是在宰相房間內,瑤琴計劃刺殺秦檜失敗,何立出場宣布戲劇結束,暗示秦檜和何立一直都在利用張大并知道張大的目的,讓觀眾感受到強烈的“局中局”。第四次是在張大出賣瑤琴并且招出全部計劃后,何立為了抓住秦檜把柄、拿到密信,同意瑤琴用自己的刀殺死張大,結果被瑤琴反殺。第五次是在孫均和張大被關進牢房后,張大向孫均全盤托出,并希望孫均幫助自己完成計劃的最后一步,結果當孫均幫助張大叫來秦檜、給他機會刺殺時,張大卻被孫均反殺,歸順與背叛的反轉讓觀眾始料未及。第六次反轉也是整部影片最大的反轉,孫均看似歸順秦檜,實則是為了得到單獨見面的機會,逼秦檜傳軍令,全軍復誦《滿江紅》,而秦檜在誦后選擇自殺,同時揭露出真假秦檜陰謀。至此,真秦檜雖然身未死,但其賣國賊的身份已然暴露,從此身敗名裂。承擔著敘事作用的電影情節引領著整體故事的發展。同時,情節與情節之間的因果關系被視為故事發展的關鍵推動力,情節間的相互作用也不斷推動著故事走向最終的結局。④《滿江紅》中每一次的反轉不僅伴隨著角色身份的揭露,而且有效推動情節發展,讓“局中局”的內幕變得逐漸明晰,同時每一次反轉看似是故事情節的反轉,實際上則是人物人性的反轉,是每一個局中人的破局之道。
在跨媒介敘事中,互文性是構建整體故事世界的基石,也是貫穿其中的內在運行機理。⑤而懸疑劇中暗含的細節和伏筆讓故事情節得到了很好的上下呼應,也使影片有了更值得挖掘的內涵。《滿江紅》可謂是細節滿滿。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上共歸納出35 個細節,其中有幾處細節的揭示甚至達到了讓觀眾汗毛聳立的地步。第一個細節關乎播出時間,電影《滿江紅》故事發生的背景時間是由寅時到卯時,寅虎卯兔,而這正好對應該影片由虎年進入兔年的賀歲檔。第二個細節是張大死亡的節點,剛好是電影兩個小時,也就是秦檜在影片最初給張大限制探案的“一個時辰”。第三個細節是影片中反復出現的在巷子里走路的片段,在這些片段中,哪個人物角色走在前面就預示著下一段劇情以誰為中心展開。第四個細節是瑤琴走路時背景音樂播放的是《穆桂英掛帥》,暗示著她是像穆桂英那樣的巾幗英雄,同時也暗示了她這個人物的結局。第五個細節是電影中張大對瑤琴說“我沒白疼你”一句的英文翻譯是“I love you”,暗示著張大與瑤琴的愛情線。第六個細節則是影片的最后一幕,桃丫頭躲在石像后復誦《滿江紅》,寓意這首詞將會永世傳承,而這也是這部影片的核心價值。這些細節雖然是多數觀眾在反復觀看以后才發現的線索,但當其作為某種具有特殊意義的符號出現時,其獨特的隱喻性和象征性讓觀眾在一步步解讀中收獲破案的快感,從而達到煥然一新的作用。⑥
劇本殺式電影的存在與出現,很好地展現了在影游融合中,劇本殺如何跨越文本到影視兩種媒介進行敘事表達。雖然張藝謀導演在宣傳《滿江紅》時并未提到任何有關劇本殺或劇本殺電影的概念,但當觀眾開始對故事中自帶懸疑屬性的殺人案件進行討論、推理時,這個在宰相駐地發生的故事就自動轉變成了大銀幕上的沉浸式劇本殺,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觀看電影的觀眾也間接成為這場劇本殺的參與者,形成了一種高度沉浸式的觀看體驗。目前國內鮮有學者對劇本殺電影的概念與特征給出具體和統一的闡釋⑦,但《滿江紅》中固定時空的敘事模式、不同角色的故事交織,以及整體立意的價值升華都體現了電影與劇本殺影游融合的跨媒介敘事表達。
劇本殺不同于密室逃脫和實景推理,一般只在固定的封閉空間環境內進行。在這個被限定的范圍內,故事情節發生多層反轉和突變,游戲玩家之間也秉持著“推理出真正兇手,協同采取行動”的主要矛盾任務貫穿游戲全局,實現從場景、故事、角色三方面帶動玩家情感起伏的目的。⑧在前文提到的電影《揚名立萬》中,其故事的主體空間就固定在他們探尋的“三老謀殺案”的犯罪現場。而本文探討的《滿江紅》電影則全程在山西的一個古縣城里拍攝,并且劇組為了這部電影專門搭建了兩個山西民居大院,然后橫向打通,使其具有立體空間的縱橫感。在影片中,無論是案發地,還是張大和孫均調查案件的調查地,乃至后續的牢房和全軍復誦的場景,都被涵蓋在這兩個大院內,加上宰相秦檜給張大限制的調查時間,都讓這場探案之旅增加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作用,給觀眾以緊迫感。導演張藝謀在采訪時提到,劇組之所以特別將大院做成了迷宮式,是為了使用傳統藝術的一個理念——走馬燈。“因為破案的時候常常是費腦子的,我們需要一個時間節奏,限你一個時辰破案,那就需要快走,一票人在迷宮的走廊里快走,我頓時就想到戲曲的急急風。”⑨在這種時間的控制和空間的轉換中,人物的故事逐一展開,角色與角色之間的矛盾也逐一浮現,在牽動觀眾思緒的基礎上,更好地推動了故事敘事的進行。電影中固定的時空為人物行動提供支點,為敘事和抒情提供了場所。
交互性被視為游戲中較為關鍵的敘事屬性,而多元人物的視角敘事模式背后是多條路徑的故事演繹,是劇本殺游戲作為一種交互式媒介的突出特征。在劇本殺中,每個人物都有各自的故事線,隨著線索的發現和追蹤,人物的故事也會慢慢從神秘性轉變為透明性。身份的揭示和反轉也是在這個過程中體現的。除此之外,加入到該劇本殺中的人物也絕不會是獨立的個體,局中的每個人彼此之間一定存在某種聯系。無論是身份上的關系,還是故事中的重合,隨著情節的推進,人物角色之間一定伴隨著故事線的交織和羈絆。在《滿江紅》中,張大與孫均原本只是長官與小兵一同探案的合作關系,但實際上二人還存在著“舅舅和外甥”的親戚關系;而張大和瑤琴,看似毫無關系的兩個人,甚至在影片前期張大還當眾辱罵和調戲瑤琴,結果隨著真相的揭露,張大和瑤琴的感情線也公之于眾;還有馬夫劉喜和廚房桃丫頭父女關系的暴露,也是將整個故事發展推向高潮的契機。這些角色之間的關系讓整個探案過程變得更加立體和生動,探案人員不再是傳統懸疑片中與案件相關人員的對立面,而是變成入了局的局外人,深陷于相互交織、充滿人物糾葛的復雜關系中。同時,新角色和人物故事的出現也會給故事情節的發展帶來新的方向,每一個新角色就像一個個新證據和新線索,不斷開啟主線劇情中下一個分支劇情的演變。
電影與劇本殺融合敘事,要達到底層邏輯上的適配,不僅需要做好故事的講述,還要注重人生意義和事件價值的傳達,需要尋找到由小眾到大眾的主題公約數。⑩一個優質的劇本殺作品絕不是單一的兇殺推理小說,而是會在發現故事真相后升華整體立意和價值的作品。例如,《古木吟》是以汶川大地震為故事原型創作的劇本殺,體現了友情的可貴和犧牲自己拯救他人的無私奉獻精神;《窗邊的女人》根據真實案例改編,試圖通過故事的真相和結局警示人們未經證實的謠言的可怕程度;《諜影2:南京》則是以民國時期為故事背景,講述了共產黨員在國民黨內部的斡旋和抗爭。電影《滿江紅》以岳飛將軍死后四年為時代背景,在講述宰相秦檜令張大和孫均調查金國使者死亡案件真相故事的同時,展現了懷揣著“精忠報國”志向的一眾小人物的斗爭,體現了有底蘊、有溫度、有共情的家國情懷。歷史題材電影強調構建濃厚的人文價值內涵,“劇本殺電影”要想獲得成功,必須在泛娛樂化的文化作品中表現出主流的意識形態訴求。在《滿江紅》中,導演張藝謀很好地利用了以小人物見家國情的敘事手法,通過張大、劉喜、瑤琴這些籍籍無名的小人物的視角,凸顯出岳飛及其追隨者舍小家、顧大家,舍個人、顧國家,舍生取義、精忠報國的精神和格局。不僅如此,在《滿江紅》這個以懸疑和幽默為主基調的電影中,故事的終極目的不是殺戮,也不是權力,而是“藝術”。《滿江紅》這首詞的流傳與傳承,便是這個故事堅持到最后的動力。這也是張藝謀獨創的“中國式浪漫”。張藝謀導演在采訪中說道:“家國情懷是中國人血液里流淌的東西,不僅是我,而且是在所有中國人血液中流淌的,是在我們幾千年的血液流淌的東西,是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根。電影是我們的夢想,其實我們的夢想就是讓中國的文化更加發展壯大,更加被全世界認可。文化自信就是這樣的,要講好中國故事,用其一切可能的類型創作去探索,提升講故事的能力,豐富觀眾的體驗,傳遞家國情懷。”?
電影《滿江紅》雖然在上映之后也受到了一些爭議,但無論是從票房數據,還是故事架構,抑或是主題立意上來看,該片都可以稱得上是一部優秀且成功的商業片。而其與劇本殺影游融合的敘事手法也讓這部電影展現出別具一格的電影樣態。通過《揚名立萬》《滿江紅》等電影,我們可以看出,劇本殺式電影在游戲敘事的基礎上,以情節內容質量為核心,以故事精神價值為內在驅動力,不斷創新出更多電影媒介與劇本殺形式的融合新樣態。而在影游融合的背景下,中國電影產業不斷吸納新技術、采取新形式、呈現新樣態,向青年文化靠攏,向百花齊放的電影市場進發。
注釋:
①艾媒咨詢|2021 年中國劇本殺行業發展現狀及市場調研分析報告[EB/OL].艾媒網,2021-04-02.https://www.iimedia.cn/c400/77814.html.
②闕大為,朱海澎.從跨媒體傳播到跨媒介敘事:劇本殺與影視的影游融合路徑[J].視聽,2023(01):31-34.
③曲光復,焦文修.視點、空間與節奏:我國懸疑類型電影的敘事學解碼[J].電影評介,2021(11):74-77.
④陳瑜.電影懸念的敘事分析[D].上海:上海大學,2010.
⑤徐宏,李穎彥,申啟武.數字時代有聲閱讀的跨媒介敘事機理[J].中國廣播,2022(04):3-8.
⑥張華.懸疑推理電影《密室逃生》的細節魅力[J].電影文學,2019(19):105-107.
⑦陳栓緊,王俊賽.元電影·劇本殺·懸疑風格:電影《揚名立萬》的黑馬特質解析[J].視聽,2022(03):92-95.
⑧⑩施夢佳,巴丹.《揚名立萬》:電影本體化與“劇本殺”敘事的融合創新[J].新聞知識,2022(08):62-66.
⑨?張藝謀,曹巖.《滿江紅》:在類型雜糅中實現創作突圍——張藝謀訪談[J].電影藝術,2023(02):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