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涵 王汝虎
近些年,隨著新媒體技術飛速發展,影視劇市場涌現出一大批適合新媒體傳播和閱讀的科幻動畫劇,其中尤以Netflix(美國奈飛公司)出品、提姆·米勒和大衛·芬奇監制的系列動畫短片合集《愛,死亡和機器人》為代表。在第一季(2019年)和第二季(2021年)大獲成功的基礎上,該劇于2022 年又播出了第三季。第三季一經播出,就迅速引爆了輿論熱點,更在2022年艾美獎頒獎典禮上獲得了“最佳短片動畫節目”獎?!稅?,死亡和機器人》(第三季)共9 集,單集時長控制在7~21 分鐘之間,每一集都由不同的導演、不同的動畫制作公司完成。該劇在類型上囊括了懸疑、暴力、驚悚、西部片等類型因素,在風格上更是融合了賽博朋克、克蘇魯、廢土、海盜、蒸汽朋克等青年文化的視覺因素,為青年影迷提供一場類似科幻電影的視覺盛宴。本文試圖從《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三季)的敘事主題、奇觀敘事和影像風格三方面,分析此類科幻短劇集成功之處,以便更為清楚地把握當前科幻動畫的敘事風格與制作趨向。
提起科幻類影片,大多數觀眾首先會想到人工智能、機器人的世界呈現,如《黑客帝國》系列里的信息世界、《阿凡達》里的異域星球、《頭號玩家》里的虛擬游戲宇宙,都代表著科幻電影作為烏托邦想象性的類型審美特質。
《愛,死亡和機器人》系列動畫劇承繼此種類型特征,呈現出一種無所不含的想象之境。如第三季第6集《蟲群》(又譯“群”)呈現了一種不同于人類社會環境的微觀生物世界圖景。而《機器的脈搏》中女宇航員在幻覺世界呈現的外太空奇幻世界,更是承繼著從《2001太空漫游》起科幻電影對宇宙世界奇觀景象的展示。此種幻想之境,特別是對人類身體與機器關系的反思,一直是科幻電影的訴求主題,或者說“是電影的科學想象和視覺敘事的核心”①。
此異域之境,讓觀眾從人性的角度去反思人類自身,使科幻電影成為好萊塢電影中最富敘事哲理的類型模式。科幻影片極力為觀眾營造想象的虛擬空間,導演往往“借助虛擬事物映射當前社會所面臨的生態環境、自我認同與社會矛盾等現實問題”②。如在《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三季)第6 集《蟲群》中,蟲群被認為是沒有智慧的生物集群,生活在獵戶星座參宿四星系中。作為人類代表的男博士,則想利用蟲群的力量和資源,去創造一個新的奴隸物種服務于人類。最終他的行為觸發了蟲群的防御性基因機制,被作為一種外來威脅而消泯。這深刻地諷刺了人類慣有的傲慢與自我,以及對于自然的一味索取。不僅如此,《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三季)還在多處使用了隱喻手法,在虛擬的世界中映射現實生活中的人性與道德,讓觀眾在觀劇的同時思考人類本身的存在價值和意義。在《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三季)中,第9集《希巴羅》最為出彩,也最能體現人類與宇宙之間的一種“文明的沖突”。湖中女妖塞壬身體長滿了黃金珠玉的鱗片,實際上是一種文明入侵視野下的欲望性對象。對于其中的肉身與欲望、觀看與拒絕,有些觀眾以為隱喻了男女之間的情愛。但大部分觀眾從女妖的肉身中體驗到的是作為強權文明的入侵行為,其實則象征著歐洲殖民者的殖民歷史。而在《三個機器人:人類居所》中,雖然故事帶有明顯的戲謔色彩,但深入觀察就可以看出其中隱含著大量的政治和經濟批判因素。該集通過機器人對于人類社會死于殘酷自我殺戮的描述,來嘲諷西方文明的虛偽與毀滅。與第一季第1集《三個機器人》中的立場不同,《三個機器人:人類居所》中則更多地指出矯飾的社會商業和團體文化對西方社會的負面影響。
科幻電影往往用時間旅行的敘事模式去探討涉及身體與權力、個體與集體等終極政治倫理命題。正如西方學者所指出的,科幻電影的敘事主題往往集中于“持續檢測種種思想和未來,持續檢測讓我們對人類可能會有的樣子作出的預測,并敢于表達道德和倫理的困境”③。雖然成于眾手,但作為一種集束型的動畫劇,《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三季)的敘事主題終歸落腳于此。
“就科幻電影的本體意義而言,其終究是一種虛構性的創作文本,某種意義上同夢境一樣具有既不能證實也不能證偽的特點?!雹芸梢哉f,科幻電影用構建虛擬世界和夢境的方式,為人類的現實生活提供了一種映射,使科幻電影更加具有現實性意義和豐富的精神內涵。作為集科幻和黑色類型于一體的動畫短片集,《愛,死亡和機器人》在密切關注科技發展對于現實含義拓展和變化的同時,更以片段性的影像來深入反思人類文明的未來,特別是重點關注了人與科技的悖論關系,并試圖超越人類中心主義,從后人類角度思考“人”的終極意義。在《三個機器人:人類居所》中,劇集展示了在一個被毀滅后人類社會的廢墟上,三個機器人肆無忌憚地嘲諷著人類最后的相互殺戮與殘暴行為。而在劇集最后,唯有一只貓利用人類的科技(火箭)得以逃脫,極具反諷性。第2集《壞旅程》同樣反思人類所謂的“虛偽道德”,其借助驚悚電影的氛圍,描述了在殘忍的倫理苦境下對人類道德底線的質疑與堅守。諸如此類的敘事主題,都有著深切的社會文化語境思考,在極具想象性的虛擬空間中,給觀眾呈現著一種后人類時代的人與科技的關系樣態。
總之,一部優秀的科幻網絡劇不能僅僅具有極致的后期制作技術,還要講好故事,才能獲得影迷的認同。而《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三季)在一定意義上可謂“以現實文化語境為基礎,對未來進行想象的生動表達”的科幻敘事巔峰之作。⑤
作為一種類型片的雜糅,動畫劇往往呈現著一種虛擬敘事的氛圍與情境?!皦艟潮旧硎且环N講故事的敘述行為和結果,而科幻電影則對其進行二次講述”⑥,故科幻電影的敘事策略更側重對傳統敘事結構的消解與重組。
基于對人類文明的反思,科幻電影常常從后人類社會的角度深刻思考“人機關系”,在虛擬世界中給觀眾展現一種反烏托邦式的社會與廢土世界。在傳統的文學敘事學研究中,研究者往往多從文本、故事和素材三種要素出發,研究敘事的構建過程。電影文本的敘事因素更為復雜,“包括銀幕上的所有移動圖像和(往往)與之伴隨的聲音。電影故事涉及情節元素具體的編排方式,電影素材則是根據因果關系按照時間順序對事件所做的重構”⑦??苹秒娪暗臄⑹轮貥嬓?,更為集中地體現著電影文本這種重構敘事的特征。
較為典型的是,在《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三季)中,創作者不局限于傳統的敘事結構模式,而是對傳統的電影敘事模式進行一種狂歡式的解構?!稅?,死亡和機器人》(第三季)的形成背景,多處于想象世界的虛擬環境中,創作者依此展開著豐富的敘事想象。例如在第4 集《迷你僵尸之夜》中,導演利用兼具定格動畫和3D動畫的移軸攝像,拍出了一個微觀的“小人國”。“小人國”中的所有場景都是現實世界中所具有的場景,如法國巴黎鐵塔、美國洛杉磯回聲公園、泰國曼谷唐人街等等。導演巧妙地利用了對現實場景的重組,虛構了一個并不存在的空間與背景。而在時間敘事上,《迷你僵尸之夜》更是重組了時間體驗,全劇以一種快速的時間維度,講述看上去本應是宏大線性敘事的故事,形成了一種極強的反諷效果。編劇曾這樣描述該劇的風格:“所有的畫面都通過移軸效果呈現,仿佛更高級的物種通過望遠鏡觀看人類的鬧劇。所有的畫面都在‘真實世界’中拍攝,但是呈現效果使一切看起來迷你可愛,幾乎像玩具一樣。這也對時間有影響,所有時間的流速也比正常稍快?!雹?/p>
從該編劇的描述擴展開來,我們可以看出《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三季)的兩種敘事特征。一是他者視野,即以人類社會外在的視野來批判性地構建故事。《三個機器人:人類居所》以機器人的視野講述人類的毀滅,《蟲群》則從外星生物有機群體觀看人類的自私,《梅森的老鼠》則從描述機器人和老鼠的戰爭角度構建故事。這些劇集都體現了科幻電影最典型的他者視野,即從外視角、以反諷的態度構建故事的可看性,以此批判人類的愛欲與毀滅,這正是科幻電影批判性的敘事視角核心所在。二是科幻動畫所擅長的虛擬性時空敘事特征。科幻動畫片既具有科幻電影的想象性,又有動畫電影所擅長的戲謔性。觀眾在觀看動畫電影時,常自覺地認同一種具備游戲性的戲謔視角。在《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三季)中,無論是極具跳躍性的外太空宇宙(《蟲群》),還是古老的邪惡力量世界(《壞旅程》),還是末日的荒誕圖景(《三個機器人:人類居所》),抑或是遙遠的奇異深林(《希巴羅》),無不構建了一種極具虛擬性的敘事空間。按照文化習俗、技術水平、精神信仰、科學知識等指標,有人將人類發展階段劃分為五類:原始荒蠻時代、村落時代、城市時代、反烏托邦時代、廢土世界。⑨在科幻影片中,絕大多數導演常以此為文明的發展依據,將其當作故事展開的歷史背景。而在《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三季)中,絕大多數故事背景設定在反烏托邦以及廢土世界的交界處:城市衰敗之時或者是衰敗之后的數年里?;诖朔N獨特的時間裂變和循環,影片可以更好地展現文明沖突和情節矛盾。而其中逆轉的時空,可謂是科幻電影常有的時間性特征。這種特性在《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三季)中亦有著較為明顯的體現:《迷你僵尸之夜》是將靜態時間壓縮成快速的時間觀感;《機器的脈搏》則塑造出多維時空中極為壯觀的“綿延”時間體驗,主要展現女宇航員的意識時間和微觀感受;而在《希巴羅》中,女巫的鮮血使河水倒流,女巫得以起死回生,均是一種時間的逆轉或事件的循環。有研究者在分析諾蘭電影《信條》時曾指出:“斷裂即是時空逆轉題材科幻電影的底層文化邏輯,也是后工業時代時空敘事的重要表征。”⑩可以說,作為科幻動畫網劇,《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三季)更為集中地體現著此種后工業時代藝術的時空敘事魅力。
《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三季)選取了多樣性的視覺表現形式,將賽博朋克、暴力美學、波普藝術、真人CG融為一體,可以說是動畫科技與視覺藝術的狂歡場。其動畫制作團隊匯集了各個國家的頂級視覺特效師和CG動畫師,他們將2D、3D、CG技術運用到了極致。如在第6 集《蟲群》中,中國著名概念美術團隊“天何言工作室”就參與了制作,其精美的畫面以及動人的聲音使整集影片具有了超級電影般的質感,給觀眾帶來強大的視覺體驗和觀影體驗?!稒C器的脈搏》作為2D動畫片,其畫風致敬了法國漫畫巨匠莫比斯,使用簡單的線條搭配瑰麗的色彩,有著明顯的科幻復古風格,詩意、浪漫與孤獨在這種風格化的視覺世界中達到了極致。這集結尾處,女主角瑪莎與木衛一衛星融為一體,留下了美妙而遺憾的唯美畫面。宇宙奇觀鏡像的塑造,是科幻動畫劇吸引年輕受眾最為核心的視覺標簽??梢哉f,奇幻敘事與視覺狂歡的融合,塑造了科幻動畫劇集敘事風格的核心特征。
強烈的視覺沖擊感與高度仿真的虛擬角色形象,使劇情充滿著沉浸感和風格化效果。第三季終章《希巴羅》之所以被視為該季中的最佳作品,可歸功于其精細唯美的視覺畫面。該集的制作團隊在第一季《目擊證人》一集中就已經脫穎而出。制作團隊非常巧妙地利用2D繪畫結合3D動畫,以濃重的色彩配合景深變化帶來遠近虛實的效果,營造出一種極富油畫色彩的唯美影像。歐美科幻電影敘事邏輯中常使用一種克蘇魯風格的敘事模式。所謂克蘇魯神話,是由美國小說家霍華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虛構的一種神化體系,強調文明之前的遠古時代就存在一種古神統治模式,其中“人類不過是宇宙中滄海一粟的存在,當古神蘇醒時,人類面臨滅絕的境地”?。如第8 集《隧道墓穴》就集中表現了這種“克蘇魯神話”的精髓,即恐怖來源于對未知事物的不安。當所有士兵看到怪物的第一眼時,他們腦海中都出現了城市被毀滅的災難畫面。
在敘事節奏和視角上,《愛,死亡和機器人》從第一季起就以極快的敘事節奏引人入勝,其每集時長在5~20 分鐘不等,每集都直入主題,毫不拖泥帶水,且單集之間不存在關聯性。在碎片化的新媒體時代,這種短而精的動畫短劇更能搶占觀眾的注意力,進而取得直接有效的傳播效果。《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三季)承繼這種科幻動畫短篇的傳播效果,如第1集《三個機器人:人類居所》僅用短短11分鐘的時間,就向觀眾交代清楚了導演想傳達的思想和價值觀,使沒有看過第一季和第二季的觀眾可以輕松地掌握該集的敘事模式。不僅如此,在第4集《迷你僵尸之夜》中,導演運用燈具視角和快節奏動作,用詼諧的方式展示了末世的另外一種誕生方式。該集用全新的方式演繹一種喪尸性的啟示錄,采用固定視角和上帝視角,帶給觀眾沙盤推演的游戲代入感。
作為集束型科幻動畫劇集,《愛,死亡和機器人》特別呈現著科幻動畫片在敘事類型上的混雜,以戲諷和混成的方式構建著一種后現代主義式的類型審美觀。意大利著名小說家伊塔洛·卡爾維諾在20 世紀就曾指出,后現代主義應是對過去形象的重組,運用于新的上下文而改變原來的含義,“后期現代派可以被看成這樣一種傾向,它以諷刺的方式對待群眾幻想,或者說它把文學傳統對美的愛好投入到小說中去,目的是使這種美的愛好發生異化?!?從文學審美角度來看,《愛,死亡和機器人》的劇情均是建立在對傳統審美意識的異化和消解上,進而實現一種具有反諷張力的黑色戲劇效果。落實在類型審美上,20 世紀90 年代以來,以《低俗小說》(1994)為代表的超文本電影就充滿著對古典電影敘事類型的戲仿和借用,由此消解了如黑色電影、神經喜劇、公路電影等類型的深度。類型歷史“在這里只是作為一出血腥的不合邏輯的鬧劇重現,而不是一個悲劇或犀利的諷刺劇”?。作為具有敘事狂歡性的科幻網絡劇,《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三季)中充滿著對經典電影類型的反諷和戲仿,以此塑造著直率和鮮明的敘事意識和形式風格。例如,《迷你僵尸之夜》就雜糅了驚悚片、恐怖片和災難片風格而予以戲仿。又如,《梅森的老鼠》中塑造了一種西部片的外景,有著西部片的戲仿效果,而滅鼠的槍戰過程則充滿著暴力電影的視覺節奏。但《梅森的老鼠》既消解了西部片的傳奇性,又消解了暴力電影的嚴肅性,其反諷的結局充滿著對蘊含于兩種傳統類型片中的深度模式的瓦解。主題上的曖昧性與復雜性、反諷的形式自覺,可謂是這種科幻網劇的類型特征。托馬斯·莎茨在論述好萊塢類型電影時曾指出,好萊塢類型電影的演化“在敘事重點上有一個從社會價值到形式美學的逐漸轉移”?過程,由此促使類型敘述逐漸從故事擴展到講述的視覺和敘事的藝術性上。基于對這種類型演變的呈現,以《愛,死亡和機器人》為代表的科幻網絡劇,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好萊塢類型電影在形式和意識形態上的靈活性。
可以說,人類從來都不缺少想象力的豐盈和思想的深刻性,科幻電影正是結合了這兩者的產物。隨著科技逐漸進步,科幻影片的存在也更加具有現實意義。通過分析《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三季)的敘事策略,可為未來科幻動畫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形式,而科幻動畫亦成為反映現實人類社會,特別是西方社會弊端的重要藝術陣地。當然,《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三季)也有許多不可避免的缺陷,如過多的暴力色彩影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劇集的深刻性與反思性。該劇雖然獲得了商業上的成功,但無法擺脫好萊塢科幻電影沉湎于展示非日常的血腥暴力畫面的窠臼。
注釋:
①李石.從抵抗技術到沉浸技術——身體美學在科幻電影中的滲透與變異[J].美育學刊,2022(04):93-100.
②⑤劉新茂.歐美科幻電影敘事虛實輝映下的多元主體互動[J].電影評介,2021(10):105-108.
③[英]戴米安·薩頓,大衛·馬丁-瓊斯.德勒茲眼中的藝術[M].林何,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6:162.
④穆蕾.以科技手段編織夢幻之網——科幻電影敘事創意研究[J].視聽,2022(03):110-112.
⑥趙勇.科幻電影中的夢敘述[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7(03):130-137.
⑦[荷]彼得·菲爾斯特拉騰.電影敘事學[M].王浩,譯.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12.
⑧[英]J.G.巴拉德,等.愛,死亡和機器人(2&3)[M].耿輝,等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22:203.
⑨陸嘉寧.從賽博都市到廢土時代——淺析近年特許權科幻電影中的故事世界與人居景觀[J].當代電影,2018(09):120-124.
⑩司培.裂變與循環:從諾蘭科幻電影看后工業時代的時空敘事[J].天府新論,2022(03):150.
?張湘.宇宙恐懼:電影中克蘇魯神話主題的呈現[J].藝術教育,2021(12):139-142.
?[意大利]依塔洛·卡爾維諾.卡爾維諾文集:寒冬夜行人[M].蕭天佑,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2:396.
?[美]詹姆斯·納雷摩爾.黑色電影:歷史、批評與風格[M].許展雄,譯.北京: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20:271.
?[美]莎茨.好萊塢類型電影[M].馮欣,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