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全球價值鏈與深度區域貿易協定:歷史演進與發展趨勢

2023-02-27 02:54:12楊宜晨
山東社會科學 2023年10期
關鍵詞:價值鏈深度區域

劉 文 楊宜晨

全球價值鏈的形成與發展為各國深度融入世界經濟提供了重要機遇,成為各國參與全球化的重要渠道。近年來,受貿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數字經濟革命等多重因素影響,全球價值鏈進入本土化、區域化和多元化的變革新階段,區域經濟一體化成為各經濟體參與全球價值鏈的最新模式,這將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國家間競爭格局。全球價值鏈細化和區域貿易協定深度化是國際貿易進入21世紀后呈現出的兩大重要特征(1)David Dollar, et al., Global Value Chain Development Report 2017: Measuring and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GVC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Washington, D. C.: World Bank Group, 2017, p.12.,全球價值鏈和深度區域貿易協定已成為兼具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的研究課題,引起學界、政府部門及企業界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試圖梳理全球價值鏈概念的演進歷程,分析深度區域貿易協定的發展態勢,闡釋全球價值鏈與深度區域貿易協定的相互影響關系,為進一步拓寬相關研究、優化有關決策提供有益參考。

一、全球價值鏈內涵的演變與測度方法的發展

(一)全球價值鏈概念的提出和發展

伴隨著全球價值鏈在世界經濟中的形成與發展,全球價值鏈概念經歷了價值鏈(Value Chain, VC)、全球商品鏈(Global Commodity Chain, GCC)和全球價值鏈(Global Value Chain, GVC)三個演進階段。

1.20世紀80年代的價值鏈理論。“價值鏈”一詞最早由邁克爾·波特在其1985年出版的《競爭優勢》一書中提出。(2)Michael E. Porter,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85, p.33.波特認為,企業的整體經營可以分解為一系列單獨的、具體的活動,主要包括基本性和支持性兩種類型:基本性活動包括生產制造、市場營銷、物流運輸等,支持性活動包括技術開發、計劃、物料供應等。這一系列活動構成了企業價值創造的鏈條,即價值鏈。Kogut(3)Bruce Kogut, “Designing Global Strategies: Comparative and Competitive Value-added Chains,” in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Vol. 26, No.4 (1985), p.15.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價值增值鏈理論,首次探討了價值鏈的“片段化”和跨國公司的生產配置問題,將價值鏈概念的應用范圍由企業拓展至一國(地區)的宏觀領域。其后,Krugman等(4)Paul Krugman, Richard N. Cooper, and T. N. Srinivasan, “Growing World Trad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in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No.1 (1995), pp.327-377.為了將價值鏈運用到全球經濟層面,嘗試將空間經濟學和價值鏈理論進行結合,研究了價值鏈的空間重組問題,為國際分工的新變化提供了理論依據。

2.20世紀90年代的全球商品鏈理論。在價值鏈和空間經濟學等理論融合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價值鏈的全新理論分析框架。其中,Gereffi和Korzeniewicz(5)Gary Gereffi and Miguel Korzeniewicz, Commodity Chains and Global Capitalism,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1994,pp.1-2.提出的全球商品鏈概念最具代表性,全球商品鏈以原材料購買為起點,到最終產品被消費而結束,而最終產品形成過程中的中間投入品則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以不同的過程被生產,并在兩個端點之間移動。在此分析框架下,最終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每一環節都被視作一個節點,這些節點被連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更廣泛的跨組織合作網絡。全球商品鏈的治理模式可分為兩種,分別是生產者驅動型和購買者驅動型。生產者驅動型全球商品鏈是指由一些較大規模的生產型企業在國際間建立的一種垂直分工體系,而購買者驅動型全球商品鏈則是由一些大型零售商等通過非市場的外在調節構建的全球生產和分銷系統。雖然全球商品鏈的理論框架對一些貿易現象做出了解釋,但“商品”一詞的局限性使其受到質疑,Kaplinsky(6)Raphie Kaplinsky, Globalisation, Industrialisation and Sustainable Growth: The Pursuit of the Nth Rent, Brighton: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 1998, p.37.就指出全球商品鏈過于重視鏈中的“商品”,沒有關注與之對應的社會關系以及價值增加的方式,與實際狀況不能充分契合。

3.21世紀的全球價值鏈理論。為避免多概念對統一研究范式造成的不利影響,2000年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的全球價值鏈大會將全球價值鏈確立為分析經濟全球化的共同框架,全球價值鏈研究由此進入快速發展階段。Gereffi和Kaplinsky(7)Gary Gereffi and Raphael Kaplinsky, The Value of Value Chains: Spreading the Gains from Globalization, Brighton: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 2001, pp.3-4.在全球商品鏈的基礎上進一步明晰了全球價值鏈的內涵,指出全球價值鏈就是把一個產品或一項服務劃分為不同的生產投入階段,并最終交付到消費者手中的全球化鏈條。此時,難以界定最終產品的國別屬性,所有企業根據各自比較優勢進行生產分工和利潤分配。2002年,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從組織規模、地理分布和生產性主體三個維度對全球價值鏈概念進行了界定:全球價值鏈是在全球范圍內為實現商品或服務價值而連接生產、銷售、回收處理等過程的全球性跨企業網絡組織,涉及原料的采集和運輸、半成品和成品的生產和分銷、最終消費和回收處理等。所有企業參與者根據各自的比較優勢進行生產增值活動,并根據各自的分工進行價值和利潤分配。至此,最具影響力的全球價值鏈概念被正式確立,全球價值鏈一詞開始不斷出現在各國學者的討論中。

從全球價值鏈概念的演進可以看出,全球價值鏈強調縱向維度的生產分工,主要是垂直化的專業分工,分工越細化、縱向鏈條越長,這實際上涵蓋了全球產業鏈和全球供應鏈的核心內容。同時,全球價值鏈也關注橫向維度的專業化分工,橫向維度的專業化生產會進一步發展成規模經濟。全球價值鏈的縱向鏈條和橫向鏈條越長,全球生產網絡規模越大、結構越復雜。

(二)全球價值鏈、全球生產網絡和區域價值鏈內涵辨析

與全球價值鏈同時期出現的全球生產網絡和區域價值鏈也在闡釋全球化生產過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三個概念的相似性及發展歷程的時間重疊性,許多文獻在具體運用時未加以區分。實踐中,區域價值鏈是全球價值鏈在區域層面的表現形式,二者一脈相承,全球生產網絡亦被納入全球價值鏈的分析框架,成為制定相關政策的重要理論工具。

1.全球價值鏈與全球生產網絡。與全球商品鏈相比,全球價值鏈在研究對象、研究范式和產生的經濟影響上均有所提升,但仍存在某些不足。Bair(8)Jennifer Bair, “Analysing Global Economic Organization: Embedded Networks and Global Chains Compared,” in Economy and Society, Vol. 37, No.3 (2008), pp.339-364.認為基于全球價值鏈的分析沒有充分考慮地理因素和制度背景,不能全面解釋生產組織的空間布局。Henderson等(9)Jeffrey Henderson, et al.,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nd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Vol. 9, No.3 (2002), pp.436-464.則認為全球價值鏈的主要缺點是將生產和銷售等活動描述為線性化或者垂直化的過程,相比之下,應使用“多維的、非線性的全球生產網絡”概念闡述基于生產關系而形成的企業內和企業外的合作鏈條。Dicken等(10)Peter Dicken, et al., “Chains and Networks, Territories and Scales: Towards a Relational Framework for Analysing the Global Economy,” in Global Networks, Vol. 1, No.2 (2001), pp.89-112.則借助價值、權力和嵌入性三個變量,分析了網絡的空間組織機制,全球生產網絡由此進入研究發展的第一個階段,即GPN 1.0。Coe和Yeung(11)Neil M. Coe and Henry Wai-Chung Yeung,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Theoriz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n Interconnected Worl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pp.22-38.在GPN 1.0的基礎上加入了對長時間歷史維度的解釋以及對因果關系的總結,正式提出了GPN 2.0發展框架,更好地解釋了全球生產網絡的動態變化。Taylor(12)Phil Taylor, “The Globalization of Service Work: Analyzing the Transnational Call Centre Value Chain,” in Paul Thompson and Chris Smith (eds.), Working Life: Renewing Labour Process Analysis,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010, pp.244-268.認為全球生產網絡概念框架的優勢在于提供了一種掌握全球—地方關系的辯證法,更加強調價值創造。然而,Herod等(13)Andrew Herod, Susan McGrath-Champ, and Al Rainnie, “Foundations,” in Susan McGrath-Champ, Andrew Herod, and Al Rainnie (eds.), Handbook of Employment and Society: Working Space,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2010, pp.1-16.認為其沒有將勞動力問題考慮在內,而對勞動過程的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愈發復雜的跨國公司關系。

實際上,全球生產網絡與全球價值鏈研究經過近二十年的博弈,已經逐漸從對立走向融合。在Gereffi和Kaplinsky提出的概念基礎上,全球價值鏈的內涵不斷豐富,被視為具有生產、分配和消費等功能的一系列治理安排,已經包含了全球生產網絡的分析內容。Yeung作為全球生產網絡理論的創始人之一,在其最新研究中也不再強調二者的理論分歧,而是將全球生產網絡視為全球價值鏈的一個流派,同時肯定前者在地理視角方面的特殊貢獻。(14)Liena Kano, Eric WK Tsang, and Henry Wai-Chung Yeung, “Global Value Chains: A Review of the Multi-disciplinary Literature,” i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Vol. 51 (2020), pp.577-622.因此,全球生產網絡與全球價值鏈理論二者相輔相成,共同詮釋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動態。

2.全球價值鏈與區域價值鏈。緊跟全球價值鏈區域性結構發展態勢,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涉及“區域價值鏈”概念。Baldwin(15)Richard E. Baldwin, “Globalisation: the Great Unbundling(s),” in Economic Council of Finland Reports, 2006.最早將全球價值鏈和區域價值鏈同時進行研究,認為現代國際貿易更多展現出區域化而非全球化特征。全球價值鏈主要以美國、德國、日本和中國四大樞紐國為核心,周邊國家主動嵌入其所處的區域價值鏈,形成“亞洲—北美—歐洲”三足鼎立的發展格局。但是,Baldwin對區域價值鏈的劃分方法未將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兩個大洋洲國家納入研究范圍,亦未能體現作為全球消費中心的美國同東亞區域生產間的密切關系,對亞太區域價值鏈的相關研究彌補了這一不足。(16)王金強:《TPP背景下國際經貿規則的變革與亞太價值鏈的構建》,《東北亞論壇》2016年第3期。2014年,APEC制定了《亞太經合組織促進全球價值鏈發展合作戰略藍圖》,為亞太地區價值鏈合作提供了初步的制度框架。同年,亞太經合組織貿易部長會議又把“促進亞太地區全球價值鏈合作”列為重點議題,亞太區域價值鏈概念由此正式進入官方視野。隨著2022年印太經濟框架(IPEF)的正式啟動,影響亞太區域價值鏈合作的兩股力量再次引發各界關注,一股是發展中國家,尤其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談判、簽署和實施為代表,體現了中國和東盟等國家加強區域經濟一體化、包容性和共同發展的要求;另一股是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IPEF的推行為代表,體現了對更嚴格經濟合作機制的需求。與后者相比,RCEP具有鮮明的內生性特質,最大程度反映了新興國家的利益訴求,同時其作為區域內經貿規則的“整合器”,降低了區域內貿易成本,強化了亞太區域價值鏈的貿易創造效應。(17)孫麗、圖古勒:《國際經貿規則重構對我國汽車產業的影響及對策——基于USMCA、CPTPP和RCEP的分析》,《亞太經濟》2021年第3期。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在這兩股力量的博弈中不斷深化。

(三)全球價值鏈的測度方法

全球價值鏈測度的相關研究主要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以投入產出模型為代表的國別宏觀層面研究,二是以異質性行業、企業、產品為核心的微觀層面研究。

1.宏觀測度。Hummels等(18)David Hummels, Jun Ishii, and Kei-Mu Yi, “The Nature and Growth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World Trade,” i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 54, No.1 (2001), pp.75-96.首次提出了狹義的垂直專業化概念,即專門用于生產出口產品的進口中間投入品,并建立了一系列表征垂直專業化的指標。此后,大量衡量價值鏈貿易的指標得以定義,但卻沒有形成能夠徹底分解一國總出口的統一方法。Koopman等(19)Robert Koopman, Zhi Wang, and Shang-Jin Wei, “Tracing Value-Added and Double Counting in Gross Exports,” i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104, No.2 (2014), pp.459-494.試圖對此進行彌補,他們按照來源將出口總額徹底分解為九項增值部分。但這種方法只能分解一國總出口,未能細化到部門層面,也未基于產業部門前后向聯系追蹤出口產品的最終吸收地和吸收路徑。Wang等(20)Zhi Wang, Shang-Jin Wei, and Kunfu Zhu, “Quantifying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Sharing at the Bilateral and Sector Levels,” in NBER Working Paper, No.19677, 2013.提出了對多個層面的總貿易流量十六項分解法,建立了一套從官方貿易總值統計到貿易增加值統計的完整核算法則。然而,Los等(21)Bart Los, Marcel P. Timmer, and Gaaitzen J. De Vries, “Tracing Value-Added and Double Counting in Gross Exports: Comment,” i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106, No.7 (2016), pp.1958-1966.指出,雖然上述分解方法在運算上是正確的,但相關術語的推導和解釋過于復雜,有必要進行簡化提煉。

2.微觀測度。全球價值鏈的微觀測度方法大體有兩種:一是案例分析,二是對基于加工貿易統計的出口國內增加值率(Domestic Value Added Ratio, DVAR)進行測算。Upward等(22)Richard Upward, Zheng Wang, and Jinghai Zheng, “Weighing China’s Export Basket: The Domestic Content and Technology Intensity of Chinese Exports,” i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Vol. 41, No.2 (2013), pp.527-543.和張杰等(23)張杰、陳志遠、劉元春:《中國出口國內附加值的測算與變化機制》,《經濟研究》2013年第10期。對我國的出口國內增加值率進行計算,發現入世以來中國企業的DVAR呈上升趨勢。Kee和Tang(24)Hiau Looi Kee and Heiwai Tang, “Domestic Value Added in Exports: Theory and Firm Evidence from China,” i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106, No.6 (2016), pp.1402-1436.、盛斌和陳帥(25)盛斌、陳帥:《全球價值鏈、企業異質性與企業的成本加成》,《產業經濟研究》2017年第4期。則將宏微觀方法結合,對企業層面的DVAR進行測度。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方法均假定出口的國外增加值全部來自進口中間投入,然而國內原材料中也有來自國外產品的份額,使用上述指標反映國家貿易利得的做法或許并不十分準確。因此,呂越等(26)呂越、羅偉、劉斌:《異質性企業與全球價值鏈嵌入:基于效率和融資的視角》,《世界經濟》2015年第8期。將國內中間投入中包含海外附加值的情況考慮在內,對相關指標的計算方法進行改進。

3.全球價值鏈的相關指標。反映全球價值鏈特征的指標主要有參與程度和分工地位兩大類。衡量參與程度最直觀的指標是Koopman等(27)Robert Koopman, et al., “Give Credit Where Credit is Due: Tracing Value Added in Global Production Chains,” in NBER Working Paper, No.16426, 2010.提出的全球價值鏈參與度指數,該指數可被細分為前向參與度和后向參與度。Wang等(28)Zhi Wang, et al., “Measures of Participa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nd Global Business Cycles,” in NBER Working Paper, No.23222, 2017a;Zhi Wang, et al., “Characterizing Global Value Chains: Production Length and Upstreamness,” in NBER Working Paper, No.23261, 2017b.將全球價值鏈前后向參與度表示為一國某部門創造的增加值中屬于全球價值鏈活動的份額,以及參與全球生產分割活動的國內和國外生產要素對一國最終產品增加值的貢獻份額。但是,上述指標忽視了跨國公司境外分支機構的價值鏈活動,而這有可能造成對貿易政策的嚴重誤判。祝坤福等(29)祝坤福等:《全球價值鏈中跨國公司活動測度及其增加值溯源》,《經濟研究》2022年第3期。由此對參與度指數進行拓展,根據前向產業關聯推導出了區分外資和本土企業的參與度指數。全球價值鏈分工地位的測度指標可分為三個維度。首先是分工位置維度,最具代表性的是由Koopman等(30)Robert Koopman, et al., “Give Credit Where Credit is Due: Tracing Value Added in Global Production Chains,” in NBER Working Paper, No.16426, 2010.構建的全球價值鏈地位指數,該指數使用前后向參與度差值判斷一國全球價值鏈位置,但不能完全揭示國家在現實中的經濟地位。Wang等(31)Zhi Wang, et al., “Characterizing Global Value Chains: Production Length and Upstreamness,” in NBER Working Paper, No.23261, 2017b.基于前后向關聯視角測算了行業價值鏈生產長度,并使用前后生產長度之比表示一國所處價值鏈位置。其次是出口國內增加值率維度,其與全球價值鏈的微觀測度方法一致。最后是生產階段數維度,它體現了一國經濟系統的復雜程度,核心是對生產過程數的加權匯總。

二、深度區域貿易協定的發展及測度

(一)區域貿易協定數量迅速增長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WTO成員方的增加,多哈回合談判陷入僵局,多邊貿易體制的成本相應提高,維護以區域貿易協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RTA)為代表的經濟一體化不斷發展和深化(32)在WTO文件中,RTA包括關稅同盟(CU)、經濟一體化協議(EIA)、自由貿易協定(FTA)和局部協定(PSA)。,地區主義的盛行進一步助推了區域一體化趨勢,簽訂雙邊和多邊RTA成為國際經濟合作的主流。全球形成以歐盟(EU)、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美墨加三國協議(USMCA)為代表的四大區域自由貿易體系,各大貿易體系標準不一,對區域外經濟體具有一定排他性,使得域內國家在局部地區配置資源的優勢顯著大于全球配置,掀起了新一輪區域經濟一體化浪潮。

據WTO統計,1990年,向WTO通報的RTA數量為28個,正在生效的RTA為22個。2000年,向WTO通報的RTA提高到98個,正在生效的RTA為82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球經濟增長乏力,以區域貿易協定為代表的貿易投資自由化被視作各國破解經濟困境成本低、風險小的有效處方。全球范圍內RTA通報數量由此進入快速增長期,十年間平均增速達到16.2%。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新冠疫情等影響疊加,對全球價值鏈合作產生沖擊,但也增進了各國抱團取暖的意愿。截至2023年9月11日,全球范圍內向WTO通報的RTA數量為593個,正在生效的RTA為360個,其中FTA有314個。

(二)區域貿易協定深度化發展

區域貿易協定數量增加的同時,其質量也在不斷提升,形成深度區域貿易協定。深度區域貿易協定是指消除那些專屬于國家管轄的,制約跨境貿易、資本流動和服務轉移的法律和管制政策的行動,對全球貿易規則升級起到引領作用。(33)東艷:《全球貿易規則的發展趨勢與中國的機遇》,《國際經濟評論》2014年第1期。Lawrence(34)Robert Z. Lawrence, Regionalism, Multilateralism, and Deep Integration, Washington, D. 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1996,pp.1-9.首次提出了“淺”和“深”貿易協定的概念,認為淺層協定側重于規定直接影響市場準入的關稅壁壘等邊境措施,而深層協定則強調締約國間在國內規制、知識產權保護和服務補貼等邊境后領域的一體化。Hoekman(35)Bernard Hoekman, “Free Trade and Deep Integration: Antidumping and Antitrust in Regional Agreements,” in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1950, 1998.沿用了Lawrence的二分法,但在“淺”和“深”的定義上與其有所區別,他認為消除國外與國內公司間歧視的條款,即國民待遇原則屬于淺層協定,而政府采取各種措施以減少締約國間因監管政策差異造成的市場分割等屬于深層協定。Horn等(36)Henrik Horn, Petros C. Mavroidis, and André Sapir, “Beyond the WTO? An Anatomy of EU and US 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s,” in The World Economy, Vol. 33, No.11 (2010), pp.1565-1588.在Lawrence和Hoekman提出的概念基礎上,進一步對深度區域貿易協定的衡量進行研究。他們分析了美國和歐盟與其他WTO成員方簽署的28個區域貿易協定,將協定中高頻出現的52個條款定義為深度條款,并將其分為“WTO-plus”和“WTO-extra”兩大類。通過對條款內容的劃分,實現了對深度區域貿易協定的量化。其中,“WTO-plus”是對現行WTO框架下已有內容的深化,共包括14項具體條款;“WTO-extra”是指超越當前WTO體系的雙邊或多邊承諾,共包括38項具體條款。2011年,WTO發布的《世界貿易報告》沿用了Horn等的劃分方法,并根據條款內容將區域貿易協定劃分為第一代貿易政策和第二代貿易政策,奠定了區域貿易協定深度條款的分類基礎,也意味著官方組織開始重視貿易協定的深度化趨勢。由此,學界在Horn等分類量化方法的基礎上拓展研究,形成了橫向測度和縱向測度兩類方法。

1.區域貿易協定深度的橫向測度。橫向測度是指對區域貿易協定包含的條款數量直接進行加總或通過各種方法對條款賦予不同權重后加總,可進一步分為水平深度測度和垂直深度測度。(37)水平深度指深度條款覆蓋度,垂直深度指貿易協定中18個政策領域的垂直子條款數量。水平深度方面,Hofmann等(38)Claudia Hofmann, Alberto Osnago, and Michele Ruta, “Horizontal Depth: A New Database on the Content of 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s,” in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7981, 2017.的研究成果最有影響力。他們從條款的覆蓋領域和法律約束力兩個層面詳細評估了279個區域貿易協定,將52個深度條款分為更有經濟意義的“核心條款”和“非核心條款”兩類,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RTA總深度和核心深度測算公式,豐富了RTA水平深度測度的內涵。許亞云等(39)許亞云、岳文、韓劍:《高水平區域貿易協定對價值鏈貿易的影響——基于規則文本深度的研究》,《國際貿易問題》2020年第12期。使用該方法測算中國已簽署貿易協定文本的水平深度,發現無論是從總貿易角度、中間品貿易角度還是增加值貿易角度,區域貿易協定對締約國貿易流量都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張志明等(40)張志明等:《區域貿易協定深化與亞太價值鏈合作模式重塑:基于分工復雜度視角》,《世界經濟研究》2023年第1期。構建了法律約束力層面的RTA深度指數,從分工復雜度視角證實了深度區域貿易協定對亞太區域價值鏈重塑的促進效應。垂直深度方面,Mattoo等(41)Aaditya Mattoo, Nadia Rocha, and Michele Ruta, Handbook of Deep Trade Agreements, Washington, D. C.: World Bank Publications, 2020.研究了1958—2017年向WTO通報的283項貿易協定,使用協定中最常涉及的18個政策領域的1028個細分條款計分對RTA的深度進行衡量,形成目前區域貿易協定深度橫向測度的最新方法。橫向測度方法的優勢是能夠反映區域貿易協定深度條款的覆蓋范圍,但由于其默認每項條款的深度是相同的,因而存在不同RTA中相同條款同質性問題。區域貿易協定深度的縱向測度方法對此做出了彌補。

2.區域貿易協定深度的縱向測度。縱向測度是指將區域貿易協定中的某項條款劃分成不同的維度,按該維度是否出現在協議文本中進行“0”、“1”賦值測算其深度指數。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ESCAP)將RTA條款中的貨物、服務、投資、貿易便利化、原產地規則和其他共6大領域分為58個維度,根據不同RTA對條款的承諾程度衡量貿易協定的深度。文洋和王維薇(42)文洋、王維薇:《亞太地區深度一體化的評價與啟示》,《亞太經濟》2016年第1期。使用該方法對亞太地區貿易協定的深度進行量化,發現我國與亞太地區其他經濟體相比,貿易協定深度一體化程度仍較低,我國需對RTA的談判對象和新領域議題等問題予以高度重視。Dür等(43)Andreas Dür, Leonardo Baccini, and Manfred Elsig, “The Desig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greements: Introducing a New Dataset,” in Th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Vol. 9 (2014). pp.353-375.推進了RTA深度的縱向測度研究,他們基于1945—2009年的733個區域貿易協定,首先選擇了包括知識產權、服務貿易、投資在內的七個條款并將其分為48個維度,根據協議中是否出現該維度進行簡單計分,再使用Rasch模型計算RTA的深度。同時,他們匯集自身研究成果構建了DESTA數據庫,為RTA深度及相關研究提供便利。楊繼軍和艾瑋煒(44)楊繼軍、艾瑋煒:《區域貿易協定服務貿易條款深度對增加值貿易關聯的影響》,《國際貿易問題》2021年第2期。使用該數據庫考察了RTA服務貿易條款深度對增加值貿易關聯的影響,發現服務貿易條款總深度對增加值貿易關聯存在顯著的促進作用,可以通過削減雙邊國家的貿易成本、發揮技術溢出效應等提升價值鏈嵌入水平。

我們使用Dür等構建的DESTA數據庫,對1948—2020年RCEP、EU和USMCA三大區域簽署RTA的平均深度進行量化,結果見圖1。從區域來看,EU簽署RTA的深度最高,近十年平均深度為6.54,表明其貿易協定涉及的條款內容較多、自由化程度較高。RCEP區域由于同時涵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RTA深度相對較低,近十年平均深度為6.08,但與EU和USMCA等區域的差距正在逐年縮小。從時間來看,各區域簽署RTA的平均深度均呈上升趨勢,表明全球范圍內RTA的質量正在不斷提升。

圖1 1948—2020年世界三大區域簽署RTA的平均深度資料來源:根據DESTA數據庫整理,https://www.designoftradeagreements.org/。

Baldwin(45)Richard E. Baldwin, “21st Century Regionalism: Filling the Gap between 21st Century Trade and 20th Century Trade Rules,” in WTO Staff Working Paper, No. ERSD-2011-08, 2011.詳細解釋了各國追求區域經濟深度一體化的原因,他將20世紀90年代由信息和通信技術引發的全球范圍內生產環節的分割稱為第二次“解綁”(第一次“解綁”出現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并指出在這種分工形式下,國際生產分割存在額外成本(如關稅和非關稅壁壘)。而且由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市場環境、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差距較大,這些成本對南北經濟合作來說更高。因此,盡管跨國生產者可以通過要素價格差異和新技術進步獲益,但額外成本的存在使其收益存在不確定性。通過制定深度一體化的制度框架,一國在國外設置生產基地所減少的邊際生產成本可以抵消離岸生產的非生產成本,使得生產分工活動更加穩定。因此,區域貿易協定的深度化發展有效促進了各經濟體之間的經貿合作,推動了全球經濟格局和國際經貿規則的加速演變。

三、全球價值鏈下的深度區域貿易協定

(一)全球價值鏈推動深度區域貿易協定簽署

首先,全球價值鏈通過影響跨國公司的經營規范推動RTA的簽訂。跨國公司基于各自比較優勢形成產品內分工,是構成全球價值鏈的“細胞”,他們將價值鏈活動在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進行拆分,推動了區域貿易協定的形成。Lawrence(46)Robert Z. Lawrence, Regionalism, Multilateralism, and Deep Integration,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1996.最早對全球價值鏈影響區域貿易協定簽訂的具體理論機制進行研究,認為標準化和統一化的協定將使得碎片化生產活動更加安全高效,從而有效促進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開展商業活動。Orefice和Rocha(47)Gianluca Orefice and Nadia Rocha, “Deep Integration and Production Networks: an Empirical Analysis,” in The World Economy, Vol. 37, No.1 (2014), pp.106-136.對全球價值鏈的影響路徑進行了實證檢驗,發現兩國之間的貿易強度每增加一個百分點,簽署深層次貿易協定的可能性就提高約6個百分點,并且與經濟發展水平類似的國家相比,南北國家之間簽署深層次RTA的可能性是其5倍,說明生產的全球化使各國對深層次的區域貿易協定產生了需求。Damuri(48)Yose Rizal Damuri, “21st Century Regionalism and Production Sharing Practice,” in CTEI Working Paper, No.14580, 2012.進一步研究發現,跨國公司海外生產基地的選擇和伙伴關系的建立,增加了其應對海外法律和政治監管差異的風險。同時,現存的部分單邊貿易自由化協議在海關程序和貿易便利化等非關稅壁壘方面的優惠仍然十分有限,為了提高投資效率,兩國往往選擇簽訂深度RTA,通過制定一致性的協議為維持并提升雙方的貿易自由化水平提供保障。

其次,全球價值鏈通過影響一國的經濟發展和福利水平促進深度RTA的簽訂。由于中間品貿易在全球貿易中的占比高達60%左右,這直接導致了以中間投入品為主要交易對象的離岸外包業務的興起。(49)Robert C. Johnson and Guillermo Noguera, “Accounting for Intermediates: Production Sharing and Trade in Value Added,” i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 86, No.2 (2012), pp.224-236.Antràs和Staiger(50)Pol Antràs and Robert W. Staiger, “Offshoring and the Role of Trade Agreements,” i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102, No.7 (2012), pp.3140-3183.從多國博弈的視角對這一現象進行分析,發現在離岸外包情況下,原有的納什均衡將失效,并且由于國家之間政治偏好的不同,以互惠和非歧視原則等為支柱的WTO多邊貿易體系變得不再適用。因此,全球價值鏈的發展對WTO提出了政策性改革挑戰。Blanchard等(51)Emily J. Blanchard, Chad P. Bown, and Robert C. Johnson, “Global Supply Chains and Trade Policy,” in NBER Working Paper, No.21883, 2016.對全球價值鏈如何影響國家貿易政策進行研究,發現最終產品中包含的國外增加值使得國民收入與最終產品貿易額之間產生了差距:來自國內最終產品的收入流向國外,而來自國外最終產品的收入流向國內,這使得政府原有的進口關稅保障措施被轉嫁回本國,從而降低了其經濟福利。全球價值鏈的貿易方式削弱了政府實施進口關稅保障措施的動機,使其更傾向于簽訂深度RTA維持本國福利水平。

(二)全球價值鏈影響深度區域貿易協定的經濟效應

區域貿易協定的經濟效應主要包括貿易創造效應、貿易轉移效應和福利效應。從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效應看,區域貿易協定的簽署能夠顯著增加締約國的貿易量,并且RTA的一體化程度越高,這種促進作用就越明顯。(52)Scott L. Baier and Jeffrey H. Bergstrand, “Do Free Trade Agreements Actually Increase Members’ International Trade?” i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 71, No.1 (2007), pp.72-95.對全球價值鏈框架下區域貿易協定的貿易效應測度顯示,貿易創造效應將使RCEP區域內增加值出口大幅提升,并且締約國增加值貿易將不斷向區域內轉移,區域內GVC貿易、GVC參與度和垂直專業化程度都有所提升。(53)彭水軍、吳臘梅:《RCEP的貿易和福利效應:基于全球價值鏈的考察》,《經濟研究》2022年第8期。從福利效應方面看,深層次RTA的達成可以顯著增加締約國的實際收入,提升國家福利水平。(54)Rahel Aichele, Gabriel Felbermayr, and Inga Heiland, “Going Deep: The Trade and Welfare Effects of TTIP,” in Ifo Working Paper, No. 219, 2016.中間品貿易以及上下游之間的產業關聯對于改善一國貿易福利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TA將通過中間生產與非關稅貿易成本的變動對各經濟體的福利產生積極影響,這種福利影響將隨締約國全球價值鏈參與度的上升而增強,更加緊密的全球價值鏈聯系成為促進RTA締約國福利提升的主要驅動因素。(55)Timo Walter, “Trade and Welfare Effects of a Potential Free Trade Agreement betwee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Vol. 158, No.4 (2022), pp.1199-1230.同時,RTA各締約國融入區域價值鏈是其提高國家福利的重要路徑。(56)楊曦、楊宇舟:《全球價值鏈下的區域貿易協定:效應模擬與機制分析》, 《世界經濟》2022年第5期。但在其積極作用外,更高質量的深度RTA還會對各國異質性消費者產生差異化影響,引致開放成果分配不均,拉大不同收入消費者間的福利差距。(57)張潔、秦川乂、毛海濤:《RCEP、全球價值鏈與異質性消費者貿易利益》,《經濟研究》2022年第3期。并且,區域貿易協定作為國際經濟合作的一項綜合性開放措施,會進一步加深經濟體按照比較優勢從事專業化生產的程度,有可能使其在面臨特定的貿易沖擊時變得更加脆弱。(58)Julian di Giovanni and Andrei A. Levchenko, “Trade Openness and Volatility,” in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Vol. 91, No.3 (2009), pp.558-585.

(三)深度區域貿易協定對價值鏈合作的雙重影響

深度區域貿易協定是保障價值鏈分工和國際生產網絡順利運行的關鍵政策因素。一方面,深度區域貿易協定通過貿易自由化等邊境條款降低國家間的貿易成本促進經貿合作。Baier等(59)Scott L. Baier, Jeffrey H. Bergstrand, and Michael Feng, “Economic Integration Agreements and the Margin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 93, No.2 (2014), pp.339-350.指出,RTA通過降低貿易成本促進了出口集約邊際和擴展邊際的增長,締約國間開始進出口協定簽署前沒有貿易可能性的產品。也就是說,深度區域貿易協定促進了締約國間的價值鏈合作,相對抑制了與其他經濟體的合作,這將推動協定各方的價值鏈合作模式由深度價值鏈向淺度價值鏈模式轉變。(60)張志明等:《區域貿易協定深化與亞太價值鏈合作模式重塑:基于分工復雜度視角》,《世界經濟研究》2023年第1期。進一步的,貿易成本的降低加速了產業轉移和產業集聚,將對國家價值鏈地位產生影響。張建平和董亮(61)張建平、董亮:《〈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與亞太區域經濟合作》,《當代世界》2021年第1期。指出,RCEP對關稅壁壘的削減可促進加工貿易產業由中國向東盟經濟體的轉移,有利于提高中國的亞太區域價值鏈地位。另一方面,深度區域貿易協定通過勞工標準條款、環境保護條款以及知識產權條款等邊境后措施降低了成員國間的協調成本,消除了不確定性風險,推動了更加緊密的價值鏈合作。Zeng等(62)Ka Zeng, Yue Lu, and Ya-wei Li, “Trade Agreements and Global Value Chain (GVC) Participation: Evidence from Chinese Industries,” in Economics &Politics, Vol. 33, No.3 (2021), pp.533-582.指出,RTA中與研發、設計和物流相關的服務條款規定提高了合作質量,降低了對接成本,加速了締約國間價值鏈生產環節的高速運轉。然而,深度區域貿易協定對邊境后議題的規定延伸到了締約國的國內治理及政策法規,需要更大的國家主權讓渡空間(63)徐泉、耿旭洋:《邊境后措施國際監管合作發展趨向與問題闡釋》,《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報》2021年第5期。,這可能會對一國的國內政策造成干預,給國家間的價值鏈合作帶來挑戰。

四、RCEP與全球價值鏈重構

深度區域貿易協定加深了國家間的增加值貿易關聯,將重塑域內價值鏈合作模式,加快全球價值鏈重構進程。RCEP作為“現代、全面、高質量、互惠的大型區域自貿協定”(64)參見中國商務部官網發布的商務部國際司負責人對RCEP協議的解讀,http://fta.mofcom.gov.cn/article/rcep/rcepjd/202011/43619_1.html,訪問日期:2023年2月6日。,是21世紀深度區域貿易協定的典型代表。目前針對RCEP對全球價值鏈重構的影響存在不同看法。比如,有觀點認為RCEP的經濟體量難以支撐區域價值鏈重構,美國對華遏制戰略是最大外部變量。(65)張彥:《RCEP區域價值鏈重構與中國的政策選擇——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基礎》,《亞太經濟》2020年第5期。除去大國博弈沖擊,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回潮,以及針對CPTPP與RCEP的規則標準之爭等也是不可忽視的制約因素。(66)孫憶:《CPTPP、RCEP與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前景》,《東北亞論壇》2022年第4期。與此同時,全球價值鏈框架下的貿易協定眾多,頗具“意大利面碗”效應,實現對合作規則的協調也是一大挑戰。然而,大多數學者認為,RCEP將通過推動經貿規則整合、經貿機制統一及經濟利益融合加深區域價值鏈合作,進而引導全球價值鏈重構。(67)潘曉明:《RCEP與亞太經濟一體化未來》,《國際問題研究》2021年第5期。

首先,RCEP作為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幾乎涵蓋了當代貿易協定的全部核心要素。如投資自由化條款可以減小跨國公司國際投資的阻力,誘發其嵌入全球價值鏈的生產動機,有助于域內中間品貿易的發展;(68)Julien Chaisse and Richard Pomfret, “The RCEP and 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World Trade,” in Law and Development Review, Vol. 12, No.1 (2019), pp.159-190.RCEP還削減了服務貿易領域的限制性、歧視性措施,將有效降低貿易成本,提高企業的出口競爭力,為全球價值鏈合作提供了更加便利、透明和公正的制度保障;知識產權條款保護程度的上升將使高技術行業的離岸外包活動愈加活躍,能夠顯著提升其全球價值鏈分工地位,并且這種作用會隨著行業專利密度的提高而增強;(69)Claudia Canals and Fuat ener, “Offshoring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Reform,” i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Vol. 108 (2014), pp.17-31.電子商務規則打破了域內電子商務貿易壁壘,將通過成本效應加速數字產品有效融入全球價值鏈,促進數字貿易便利化發展。

其次,RCEP將強化區域價值鏈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提高全球價值鏈的分工安全。RCEP不僅可以提高締約國的全球價值鏈參與度,也可以通過制度約束增加國家間價值鏈合作的黏度,保障價值鏈的穩定性,減少價值鏈斷鏈風險。(70)倪月菊:《RCEP對亞太地區生產網絡的影響——一個全球價值鏈視角的分析》,《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3期。RCEP的深度實施,使得締約國在更優惠的區域一體化安排下進行經貿合作,有利于構建新型良性競合關系,引導高標準、高質量的合作規范。

最后,RCEP成功抑制了域內貿易規則進一步碎片化的趨勢,加速了區域一體化進程。RCEP區域內雙邊和多邊區域貿易協定交織,多個協定之間不同的原產地規則和累積規則重疊,衍生出了網絡模式。RCEP簽署之前,各經濟體之間由于缺乏有效的協調安排,使各國參與全球價值鏈的策略不能保持一致,這不僅提高了區域內的貿易成本,也弱化了參與全球價值鏈的貿易創造和福利效應(71)劉均勝:《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價值鏈視角》,《國際經濟合作》2016年第11期。,RCEP將從規則的“寬領域、高標準、包容性”三個方面對多個貿易協定進行協調,彌補上述不足。此外,RCEP將為中國通過主導區域價值鏈提升全球價值鏈地位的發展路徑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有益于推動內外循環有機聯動,加速以中國為核心的亞太區域價值鏈融合發展。

五、結語

當前,全球價值鏈重構的區域性屬性日益增強,加速了深度區域貿易協定的簽署,是締約國實現經濟增長和福利增加的主要驅動因素。同時,區域貿易協定深化進一步強化了國家間的域內價值鏈合作,成為一國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和融入國際市場的重要路徑。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企業依托不斷完善的產業體系和日趨活躍的創新活動,將與跨國企業形成的垂直型價值鏈逐步演變為中外企業互惠互利的扁平化網狀結構。我們利用Koopman等提出的全球價值鏈參與度指數和Wang等提出的全球價值鏈位置指數計算發現,2011—2021年,中國全球價值鏈參與程度保持穩定,其中前向參與度均高于后向參與度,全球價值鏈位置指數呈上升趨勢,表明我國正逐漸向價值鏈上游環節攀升,對全球價值鏈的影響力和控制力也有所增強。(72)限于篇幅,作者未詳細列出計算過程,留存備索。但從國際比較來看,中國目前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部底端位置,美國處于最高端,日本、德國通過“生產+創新”占據了全球價值鏈的高附加值環節,在部分領域,中國對發達國家的依賴程度仍然較大。與此同時,歐美等國推行對華“脫鉤”戰略,試圖在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領域實現“去中國化”,進一步加大了中國突破“低端鎖定”困局的難度。(73)2022年9月15日,拜登簽署行政命令,要求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加強對關鍵供應鏈、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和生物技術等領域涉及外國公司的交易審查。參見楊帆等:《CFIUS:概念、變化與影響》,新浪財經網,2022年9月18日,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tockzmt/2022-09-18/doc-imqqsmrn9562401.shtml,訪問日期:2023年2月6日。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加快建設貿易強國。區域貿易協定的談判和簽署是中國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全球價值鏈治理的重要內容。截至2023年9月,中國已簽署的RTA有21個,共涉及28個國家和地區,考慮法律約束力的RTA平均總深度和核心深度分別為17.9和12.3,平均縱向深度為4.5,仍有較大提升空間。RCEP作為中國目前實施的最高標準貿易協定,將發揮國家間的要素互補優勢,提供生產片段重組空間,提高國內企業競爭力,有利于我國把握全球價值鏈重構機遇,提升在國際經貿規則領域的話語權。因此,中國應積極推動簽訂高水平貿易協定,落實已簽署實施的貿易協定,有效推進更高標準的規則升級。以推進RCEP實施為切入點,探索利用其統一的經貿規則加強價值鏈治理,促進RCEP區域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靈活配置,推動全球價值鏈重構和延伸,增強RCEP域內全球價值鏈合作的長度、廣度和深度,奠定亞太區域在全球價值鏈中與歐盟、北美三足鼎立的地位,在推動全球價值鏈深刻變革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價值鏈深度區域
淺談低碳價值鏈構建——以A公司為例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基于價值鏈會計的財務風險識別與控制
醫療器械包裝發展價值鏈
上海包裝(2019年4期)2019-08-30 03:52:56
深度觀察
深度觀察
深度觀察
試析基于價值鏈理論的成本管理模式
消費導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30
關于四色猜想
分區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永久免费A∨一级在线播放| 91系列在线观看| 日本久久网站|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导航| 91在线高清视频| 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 情侣午夜国产在线一区无码| 午夜视频www|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a级毛片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乱人伦视频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婬乱a一级毛片多女| www亚洲精品| 欧美丝袜高跟鞋一区二区| 黄色三级毛片网站|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在线免费a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亚洲激情区| 无码'专区第一页| 国产欧美日韩91| 日韩成人高清无码| 国产91熟女高潮一区二区| 在线网站18禁|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免费网站| 91麻豆国产视频|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亚洲天堂日本|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观看成人91|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国产区免费| 日韩视频福利| 91九色最新地址|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 国产乱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有专无码视频|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2020| 久久香蕉欧美精品| 亚洲天堂网在线视频| 欧美中出一区二区|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 中文字幕日韩丝袜一区|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50| 狠狠操夜夜爽|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第一页|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在线欧美日韩|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日韩亚洲高清一区二区| 熟妇丰满人妻av无码区|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免费高清毛片|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亚洲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盗摄精品|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毛片网站在线看|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成人在线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对白优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