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寧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戶外游戲是游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幼兒的游戲活動應具有探索性、開放性,為幼兒帶來良好的體驗感。《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也指出,要保證幼兒的戶外活動時間,確保幼兒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一般不少于兩小時。教師要認識到戶外游戲活動的重要性,為幼兒提供充足的自由探索空間,在游戲場地、材料等方面做好準備,在游戲過程中給予幼兒適當的幫助和指導,以優化幼兒的游戲體驗,增強教學效果。基于此,筆者分析了開展幼兒戶外游戲活動的意義,探討了開放性教育視野下幼兒戶外游戲活動的組織及優化措施。
一、開展幼兒戶外游戲活動的意義
(一)有助于促進幼兒能力發展
教師為幼兒提供充足的自由探索空間,開展自由、愉快的戶外游戲,能夠滿足幼兒的不同需求,促進幼兒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幼兒的游戲活動空間越開放,能夠開展的活動就越豐富,幼兒的運動能力、交流能力和表達能力也會在活動中得到發展。
(二)有助于提高幼兒探索興趣
在開放性教育視野下,教師靈活地開展戶外游戲,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能夠充分調動幼兒的主動性,提高幼兒的探索興趣。在豐富多彩的戶外環境中,幼兒能夠接觸多種生物,發現各種自然材料,欣賞各種自然景觀,從而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戶外活動契合幼兒好奇心強、愛探索的天性,有助于促進幼兒深度學習能力的發展。
(三)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
在幼兒戶外游戲過程中,教師通過觀察幼兒的表現,在確保幼兒安全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自由地探索,能夠保護幼兒的天性,更好地實現寓教于樂。在擁有充分自主權的戶外游戲活動中,幼兒會愿意展現自我,更加主動地與教師分享自己的實際感受,這有助于師幼之間形成平等、和諧的關系,增進師生感情。
(四)有助于培養幼兒合作意識
部分戶外游戲活動需要幼兒與同伴合作才能完成。在這一過程中,幼兒會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形成合作意識。同時,幼兒之間會產生交往行為,他們通過分享個人經驗,交流自己的真實感受、交換材料等,能夠實現社會性發展,建立起良好的同伴關系。
二、開放性教育視野下幼兒戶外游戲活動的組織及優化措施
(一)挖掘教育資源,豐富戶外游戲體驗
1.開發自然資源。在開放性教育視野下設計戶外游戲活動時,教師可以充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大自然中蘊藏著豐富的教學資源,如陽光、空氣、水等。教師要引導幼兒觀察大自然、親近大自然,讓他們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真實的戶外游戲情境中,教師需要尋找合適的教育素材,基于不同地點、天氣、物候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使幼兒沉浸在游戲中,增強幼兒的體驗感,幫助幼兒在實踐中收獲知識與經驗。同時,教師要引導幼兒觀察外界事物,通過真實體驗,主動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以促進幼兒的發展。
例如,不同的季節,教師可以開發不同的自然資源,提高戶外游戲活動的趣味性,豐富幼兒的學習體驗,提高幼兒對大自然的認知。春季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觀察螞蟻搬家,引導幼兒了解螞蟻等昆蟲的習性。夏季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水槍大作戰”戶外游戲活動,根據幼兒園的地形在戶外不同區域擺放塑料瓶,讓幼兒用塑料水槍將這些塑料瓶擊倒,以鍛煉幼兒的手臂肌肉力量與手眼協調能力。秋季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撿拾大樹飄落的葉子,讓他們將其制作為標本,以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冬季時,當下雪后,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堆雪人、打雪仗等,使幼兒在戶外得到充足的鍛煉。教師在不同季節開發相應的教育資源,能夠使幼兒充分體會戶外游戲活動的樂趣,對大自然形成更深刻的認識。
2.合理利用活動區域。教師應合理利用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材料等,以充分激發幼兒的積極性和探究欲。在挖掘教育資源時,教師應根據實際教學需要合理運用區域資源,使幼兒的戶外游戲活動形式更加豐富,為幼兒帶來更好的活動體驗。
例如,為了鍛煉幼兒的身體協調性與靈敏性,培養幼兒的空間感知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穿越隧道”戶外游戲活動,合理利用幼兒園的長廊,在其周圍覆蓋遮陽布,形成較為幽暗的通道,并在其中設置相應關卡,讓幼兒來回穿梭,尋找穿越“隧道”的方法。這種充滿趣味性的游戲活動能夠激發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培養幼兒的空間感知能力,使幼兒形成一定的規則意識,得到多方面發展。
3.挖掘社區資源。教師需要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充分挖掘社區資源,拓展幼兒的活動空間,為幼兒提供多樣化的活動內容,深化幼兒的認知。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為社區老人獻愛心,培養幼兒尊老、愛老、敬老的意識。在活動中,幼兒可以為老人表演舞蹈、小品、話劇等。通過童趣十足的表演,幼兒不僅能夠為老人帶來快樂,還能夠產生成就感和幸福感,從而學會尊重老人。
4.利用家長資源。教師可以開展家園合作,引導家長參與幼兒戶外游戲活動,以豐富幼兒的游戲體驗,增強游戲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可以設計“職業體驗”親子戶外游戲活動,邀請不同職業的家長來園分享自己的工作內容,同時,教師要為幼兒提供相應的道具,帶領幼兒體驗不同工作的流程和開展方式。如教師可邀請一位職業為交警的家長講述自己的工作,讓他介紹自己平時的工作內容,使幼兒體會其工作的辛勞。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在戶外創設情境,模擬交警的工作環境,并為幼兒提供游戲材料,讓幼兒扮演“小交警”,完成指揮交通等工作。在開展這一活動時,教師既要注重提高游戲活動的趣味性,激發幼兒的主動性,讓他們樂于參與,又要加強教育引導,讓他們切實感受工作的辛苦,學會體諒、關心自己的父母。
(二)合理運用材料,提高戶外游戲趣味性
幼兒正處于思維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合適的生活化材料,并鼓勵幼兒自制游戲材料,以提高戶外游戲活動的趣味性,鍛煉幼兒多方面的能力。
例如,基于幼兒對跳躍類項目的喜愛,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自制跨欄架,以充分激發幼兒的制作興趣。在以“自制跨欄架”為主題的戶外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生活中常見的空瓶子、廢舊紙箱等,鼓勵幼兒交流討論、展開合作,同時提醒幼兒注意跨欄架的高度,避免在跨欄游戲中摔倒。此外,教師要引導幼兒發揮創意,讓他們積極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組合、固定等。
除了開展特定主題的游戲活動,教師還應貫徹開放性原則,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為其提供豐富的材料,鼓勵幼兒自由選擇,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提高戶外游戲活動的趣味性和自由度。
例如,在帶領幼兒進行戶外寫生時,教師可以改變常規的繪畫指導方式,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如雞蛋殼、葉子、樹枝、小石頭、貝殼等,讓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并充分發揮想象力進行創作。這能夠滿足幼兒的不同需要,使幼兒在足夠材料的支持下進行創意繪畫。
(三)強調以幼兒為本,保障戶外游戲安全
1.尊重幼兒差異。受成長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幼兒之間具有一定的差異。為了增強戶外游戲活動的效果,教師應全面了解幼兒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并依據幼兒的年齡、喜好等為幼兒提供不同的材料,使幼兒感受到游戲的趣味性。在游戲中,教師應為幼兒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間,使幼兒充分發揮個人能力。只有采取這種方式,幼兒的思維能力才能夠得到鍛煉,個性化需求才能得到滿足。
2.確保幼兒安全。幼兒缺乏生活經驗,其自我保護能力相對較弱。在設計戶外游戲活動時,教師應充分考慮活動的安全性,排查各種危險因素,確保幼兒在安全的場所中活動,避免幼兒出現意外情況。
例如,當帶領幼兒前往田野開展戶外游戲活動時,教師要先為幼兒展示動植物的標本,明確劃定探索的范圍,再讓幼兒自主尋找相應的動植物,并實時觀察幼兒的動向。教師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告知幼兒不能前往水池等地點,并講述相關案例,使幼兒認識到水池等地點的危險性,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結語
在設計與組織戶外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貫徹落實開放性原則,讓幼兒釋放天性,讓他們在自由的空間中享受童年樂趣。在開放性教育視野下,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幼兒,深入挖掘各種教育資源,為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材料,構建開放的戶外游戲空間,并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適時指導幼兒的游戲過程,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掌握更多的知識,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紅溪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