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佳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學做合一”思想,他認為,事情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敖虒W做合一”思想體現了陶行知對生活和體驗的尊重。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方式,是他們學習知識與技能的重要途徑?;凇敖虒W做合一”思想,教師要思考如何結合游戲讓幼兒參與“做”的過程,使其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學”到各種知識。也就是說,教師要思考如何推進課程游戲化,讓幼兒在游戲中積累經驗、提高能力。
一、把握基本原則,將“教學做合一”融入課程
(一)堅持主體性原則,以幼兒為本
教師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設計幼兒喜愛的游戲活動,引導幼兒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例如,在設計數學活動時,教師要避免直接灌輸數學知識,可以引導幼兒整理玩具、擺放餐具,并讓他們數一數玩具、餐具的數量。這樣,教師通過開展簡單的游戲,將知識融入日常生活中,不會讓幼兒感到枯燥乏味,反而會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
(二)堅持結合性原則,促進全面發展
結合性原則指的是將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結合在一起的原則。教師要將知識講解和實踐活動有機結合,以增強教學效果。例如,在教授與氣候有關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幼兒閱讀相關繪本,讓他們觀察作者是如何展現不同區域氣候差異性的,向幼兒介紹二十四節氣。接著,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實踐活動,讓他們觀察當前季節中植物的變化,說一說自己在不同季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教師還可以讓幼兒基于自己對氣候的認知,自主創作繪本或制作思維導圖。這樣不僅能豐富幼兒的認知,還能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和創造力。
(三)堅持成長性原則,符合發展規律
成長性原則指的是課程的設計要符合幼兒的成長發展規律。“教學做合一”理念強調將學習的主動權歸還幼兒,尊重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參與課程活動設計,讓他們說說自己想學習什么內容,根據他們的學習需求設計教學活動。例如,在“春天在哪里”主題繪畫創作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幼兒先說說自己想畫什么,并教授幼兒基本的繪畫技巧,然后,教師引導幼兒開展小組合作,相互學習,鼓勵他們擔任“小老師”,幫助同伴掌握繪畫技巧。
二、優化教學策略,圍繞“教學做合一”設計課程
(一)實踐中思考,形成認知
在推進課程游戲化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意識到“教學做合一”中的“做”就是實踐,要引導幼兒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觀察、討論和思考,從而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教師要注意引導幼兒在“勞力上勞心”,不僅要鼓勵幼兒參與實踐,還要引導他們積極思考,獲得更深刻的體驗。
以“過獨木橋”游戲為例,該游戲旨在鍛煉幼兒的平衡能力和手腳協調能力。在游戲過程中,筆者發現有一名幼兒膽子比較小,她嘗試上橋后,走到一半就滑了下來。對于這一情況,筆者先引導該幼兒觀察同伴如何過獨木橋,看看他們的姿勢和自己有什么不同。該幼兒發現,其他小朋友都匍匐著,緩緩前進,而自己則直直地站在獨木橋上,難以保持平衡。接著,筆者讓該幼兒嘗試模仿他人的動作,并讓其思考有什么方法更適合自己。該幼兒通過反復實踐發現自己的手臂力量不足,但是下肢力量較強,于是,她選擇坐在獨木橋上,雙手握住橋身,然后用臀部慢慢往前挪。這一方法是該幼兒在自主實踐的過程中思考出來的,她在模仿的基礎上融入了自己的想法,充分展現了自身的創造力。
在開展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敏銳的觀察力,要積極觀察幼兒是否遇到問題,并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同時,教師要鼓勵幼兒積極思考,為幼兒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間,促使其認知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二)生活中強化,豐富體驗
在游戲活動中,教師要將生活作為中心,鼓勵幼兒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思考,激發他們的參與興趣,發揮其主動性。陶行知認為,兒童的生活是最活潑的。教師要認識到這一點,在推進課程游戲化的過程中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創設游戲情境,引導他們回憶生活片段,以豐富他們的學習體驗,提高其認知能力。
例如,在“玩轉橡皮泥”游戲中,筆者發現,有名幼兒在使用橡皮泥制作小玩偶時用彩筆來碾壓橡皮泥,這種加工橡皮泥的方式是其他幼兒沒有嘗試過的。基于此,筆者鼓勵該幼兒說說自己是怎么想到這個辦法的,該幼兒提出,他是在模仿媽媽用搟面杖包餃子的樣子。筆者把握住教育契機,引導幼兒回想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還有哪些工具可以用來加工橡皮泥。有幼兒提出可以用硬紙片代替菜刀來分割橡皮泥。還有幼兒提出可以模仿雕花的操作,用牙簽在橡皮泥上雕出各種花紋。結合生活經驗,幼兒找到了更多加工橡皮泥的方法。在此基礎上,筆者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教學延伸,讓幼兒開展“娃娃餐廳”游戲,用橡皮泥等材料制作各種“菜品”,從而使他們的學習體驗更加豐富。
教師要注重幼兒的實踐和體驗,給幼兒提供親身參與的機會,喚醒他們的生活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選擇幼兒在生活中比較熟悉的材料,讓他們回想自己曾經參與過的場景,引發他們的探討,以激發課堂活力,增強教學效果。
(三)調整中創造,激活動力
陶行知認為,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根據幼兒在游戲中的體驗和探索需求,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調整教學策略,并加以引導,幫助幼兒提高自主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觀察幼兒的情況,并相應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促使幼兒掌握學和做的方法。
例如,在引導幼兒開展“美麗的幼兒園”美術創作活動時,筆者發現有名幼兒畫到一半突然停了下來,在了解情況后得知他想要的顏料被同伴拿走了,因而不知道如何進行下去。針對此問題,筆者認為,需要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策略。具體來說,若幼兒比較膽小,不善于和他人交流,就要把握機會,鼓勵幼兒和他人溝通,向同伴借顏料;若幼兒的創造力不足,就要引導他展開思考,如能否用其他材料替代。基于該幼兒的實際情況,筆者引導他將彩紙剪成不同形狀,貼在紙張上,并鼓勵他自主選擇各種材料進行創作。
由于幼兒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對教學環節的調整要根據幼兒做和學的具體方法,以啟發幼兒的思維,使幼兒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中。同時,教師要適當調整游戲內容和形式,以激活幼兒的內在動力。
(四)融合中發現,自主探究
課程游戲化的設計強調實踐,教師要鼓勵幼兒自主發現、自主探究。陶行知提出了“接知如接枝”的觀點,他認為真知識一定來源于個人的直接經驗中。教師要重視實踐,讓幼兒在游戲中感悟生活、自主發現,使其探究更加深入。將課程和幼兒的一日生活結合在一起,是一種鍛煉幼兒的探究能力的好方法。
例如,在午餐中,筆者并沒有直接給幼兒分發剝好的雞蛋,而是給他們提供帶殼的雞蛋。筆者引導幼兒回想父母是如何剝蛋殼的,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知識經驗展開思考。有的幼兒回憶起爸爸媽媽常常先敲一下雞蛋,讓蛋殼出現破洞,再開始剝。在此基礎上,筆者引導幼兒主動探究,讓幼兒思考除了敲破蛋殼,還有哪些方法也能幫助自己剝蛋殼及更快速地剝蛋殼。有幼兒提出將煮好的蛋放在冷水中浸泡,這樣再剝就會更容易。接著,筆者鼓勵幼兒用手中的雞蛋實踐這種方法,并為幼兒講解了相關原理,從而在不知不覺中讓幼兒掌握相關的物理小知識,從而增強了教學效果。
教師要避免游戲和教學的分離,而要注重融合,以提高幼兒的探究興趣,推動他們進入自主學習狀態,從而使其獲得更多的知識與技能。
三、設計不同形式,豐富“教學做合一”實踐方式
(一)開展角色扮演游戲,呈現人生百態
在設計園本課程時,教師要設計多種不同形式的活動,讓幼兒在掌握知識之后,在實踐中遷移運用。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角色扮演類游戲,讓幼兒通過演繹,獲得更深刻的認識。
例如,在“形形色色的職業”主題活動中,筆者先引導幼兒了解社會上有哪些不同的職業,工作內容分別是什么,并讓幼兒詢問家長,了解家長的具體工作內容。在課堂活動中,筆者給幼兒提供了“做”的機會,投放了各種游戲道具,讓他們演繹不同職業的工作情況。在此過程中,有的幼兒扮演醫生,將橡皮泥捏成片狀物,用來代替小藥丸。同時,引導幼兒之間展開合作,通過演繹還原醫生和病人的對話過程,展現了醫院場景中的人際關系。
在這一活動中,幼兒先了解了一些有關職業的基本知識,然后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吸收、鞏固了這些知識。這種“教學做合一”的課堂豐富了幼兒的學習體驗,能夠達到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開展創造性游戲,展現個性想法
在“教學做合一”的課堂中,教師不僅要讓幼兒在實踐活動中模仿他人,還要鼓勵他們展現自己的個性想法。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融入創造性元素,充分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創造性游戲可以分成美術創作、語言表達、方案設計這三種不同的形式。美術創作游戲指的是教師可以給幼兒介紹一些繪畫、設計工藝品的技巧,鼓勵幼兒圍繞特定的主題,將自己的創意融入作品設計中。如在設計“花瓣畫”時,除了畫出花瓣,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自由發揮,引導幼兒用真實的花瓣進行粘貼,或將紙張剪裁出花瓣的形狀后進行拼貼。語言表達類創造性游戲指的是在帶領幼兒閱讀繪本、聽完故事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故事改編、續寫等。如在幼兒傾聽了《雪孩子》的故事后,教師可以讓幼兒想象,當第二年雪孩子再次遇到小白兔時,它們之間會發生什么故事。方案設計類創造性游戲指的是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參與活動方案的設計。如在戶外活動“穿越障礙”中,幼兒可以自主思考如何合理擺放凳子、輪胎、繩子等物品,將其設計成障礙。
在創造性游戲中,教師要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獨特想法,鼓勵他們溝通、交流,分享彼此的經驗,以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
結語
游戲具有教育性、實踐性、生活性、創造性等特點,對幼兒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推進課程游戲化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游戲的優勢,采用“教學做合一”的方式,引導幼兒參與實踐,鼓勵他們進行自主創造。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北城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