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瓊
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游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促進幼兒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幼兒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與道德品質,提高幼兒的感知能力和認知水平,塑造其健全人格,為其后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而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由此可見,游戲化教學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十分重要。教師要重視游戲的獨特價值,鼓勵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獲取的方式獲得經驗。基于此,筆者探討了幼兒教育中課程游戲化的推進策略,以供參考。
一、課程游戲化概述
在幼兒教育中,游戲化教學是一種常見的教育手段,也是比較先進、合理的教育方法,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征,可以為日常教學活動注入活力,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課程游戲化的主要特征是寓教于樂,它要求教師基于幼兒活潑好動的天性設計豐富多彩的游戲化課程,使幼兒園教學模式變得更加多樣。
二、幼兒教育中推進課程游戲化的意義
(一)有助于活躍課堂氛圍
游戲具有趣味性和新穎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助于日常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在幼兒教育中,教師開展課程游戲化教學能夠營造積極活躍的氛圍,激發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在午休后有的幼兒無法快速集中注意力,此時教師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如引導幼兒跳“兔子舞”,能夠讓幼兒打起精神,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做好準備。
(二)有助于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教師開展大量趣味十足的游戲活動,可以給幼兒帶來豐富的學習體驗,鍛煉幼兒的各項能力。在具體實踐過程中,開展游戲化教學的方式有很多,這些教學方式能夠促進幼兒不同方面的發展。例如,“串珠子”這一益智類游戲可以鍛煉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有助于促進幼兒精細動作的發展,培養幼兒的耐心,從而使幼兒身心得到良好的發展。
(三)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
在課程游戲化實施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了解具體的游戲規則,與幼兒展開互動交流,能夠鍛煉幼兒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幼兒學會分析并提取有用的信息。除此之外,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幼兒擁有一定的自主權,會思考如何在遵守游戲規則的前提下更快地完成游戲任務,獲得最終勝利。這一主動思考與實踐的過程有助于促進幼兒的思維發展,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
三、幼兒教育中課程游戲化的推進策略
(一)設置游戲專區,激發幼兒參與熱情
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設置游戲專區,為幼兒提供安全的活動場所,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充分發揮游戲化教學的價值。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多個不同的游戲專區,如操作區、閱讀區、益智區及表演區等不同的區域,在不同的區域開展相應的游戲活動。為了增強游戲效果,教師需要在游戲區域中為幼兒配備豐富多彩的游戲材料,以激發幼兒的參與積極性,豐富幼兒的游戲體驗,使其全身心投入游戲。
例如,教師可以在益智區域放置色彩、形狀不一的積木塊,讓幼兒自由地搭積木;可以在閱讀區域投放多種類型的繪本,營造安靜的閱讀氛圍,使幼兒專心閱讀;可以在操作區域為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工具,讓幼兒自主探究,鍛煉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可以在表演區域放置各種豐富多彩的表演道具,讓幼兒結合表演內容進行選擇。
(二)積極創設游戲情境,提高參與主動性
課程游戲化旨在借助游戲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在設計游戲化課程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將知識與技能融入游戲,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更好地滿足幼兒學習與成長的需求。教師只運用示范與講解的教學方式難以提高幼兒的參與熱情,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要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游戲情境,充分利用幼兒園的空間、設施和各種活動材料,支持、鼓勵幼兒大膽探索與表達。
例如,教師可以開展“龜兔賽跑”游戲,先為幼兒播放兒歌《龜兔賽跑》,讓幼兒認真感受音樂的節奏,引導他們隨著旋律自由律動,再帶領幼兒學唱這首兒歌,并要求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進行伴奏,讓他們充分感受其中的律動感與節奏感。接著,教師可以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幼兒分析兔子和烏龜的心理活動,自主創編臺詞,并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表演。這種角色扮演游戲有助于增強幼兒的自信心與膽量,使其從中領悟到虛心使人進步的道理。
(三)結合幼兒特征,合理設計游戲形式
在開展游戲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提前設計好游戲流程、選擇好游戲場地、準備好工具及相關材料,以確保游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需要注意的是,對于不同年級的幼兒來說,游戲化教學的開展方式應有所不同,游戲內容的設計和材料的投放也應進行調整,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需求。除此之外,在幼兒參與游戲時,教師要觀察幼兒的言行舉止,提供指導和幫助,并根據幼兒的反饋,及時調整游戲教學的內容與方式。
例如,針對中班幼兒,筆者專門設計了傳球游戲,要求幼兒排成一排坐好,將皮球從前往后傳遞,但不能往后看,以鍛煉幼兒的肢體協調能力。然而在實踐中,筆者發現,經過一段時間后,部分幼兒的傳球速度越來越快,游戲積極性有所下降,對于幼兒而言,這一游戲已不具有挑戰性,吸引力降低。基于此,筆者對游戲活動做出了適當的調整和完善,要求幼兒在傳球之前先向上拍打兩次球,并保持球不掉落。這一環節的融入加大了傳球難度,幫助幼兒在傳球之前進行了熱身運動,鍛煉了幼兒的上肢協調能力。在調整之后,幼兒的參與熱情明顯增強。由此可見,在開展游戲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在幼兒旁邊進行密切的觀察,及時調整游戲的不合理之處,以滿足幼兒的游戲需要,使幼兒保持游戲熱情,讓游戲化教學真正發揮其應有的教育作用。
(四)充分利用結構游戲,拓展幼兒的想象力
結構游戲是指利用豐富多彩的材料進行動手構造的游戲活動,它有助于鍛煉幼兒的創造力與想象力。由于幼兒的年齡較小,其想象力的發展受到個人認知經驗的影響,因此,教師要開展結構游戲,幫助幼兒積累感性經驗,加深幼兒對物體結構特征的了解,讓幼兒對空間方位、數量、圖形等有更深刻的認識。
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幼兒園的各種事物,如滑滑梯、黑板、桌子和椅子等,并讓幼兒畫出這些物體的結構特征。接著,教師可以讓幼兒重點觀察幼兒園的大樓,了解這一建筑物的外部特征和內部構造,形成初步印象。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利用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及三角形等不同形狀的模型動手構造自己眼中的大樓。
(五)組織開展戶外游戲,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戶外游戲活動可以使幼兒放松身心,讓他們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助于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幼兒參與戶外游戲,鍛煉幼兒的各項能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為了確保戶外游戲的正常開展,教師需要篩選安全的游戲場地,合理選擇游戲時間,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并鼓勵幼兒收集戶外的自然材料,使幼兒全身心投入戶外游戲活動。
例如,在給幼兒講解“1”和“許多”的概念時,教師可組織開展戶外活動,選擇經典的“老鷹捉小雞”這一游戲形式。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教師可隨機選擇一名幼兒當“老鷹”,剩余的幼兒當“小雞”,讓幼兒知道此時有一只“老鷹”和許多“小雞”。當其中的一只“小雞”被“老鷹”抓住時,教師可以結合游戲情境,向幼兒指出“有一只小雞被老鷹抓住了”,并著重強調“1”這個數字,讓幼兒強化對數字“1”的記憶。這一趣味性十足的戶外游戲活動不僅能夠使幼兒的參與熱情變得高漲,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到新的知識,還能夠鍛煉幼兒的運動能力,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結語
在幼兒教育中開展游戲化教學能夠滿足幼兒學習與成長的需求,有助于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為幼兒的綜合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需要注意的是,課程游戲化并不是簡單用游戲填滿教學環節,而是要合理設計教學活動的細節,提前準備好教學用具及各種游戲模型,密切觀察幼兒的行為,及時調整和完善游戲內容和形式,這樣才能確保游戲活動取得預期的效果。為了防止課程游戲化流于形式,幼兒園要對教師進行系統培訓,加深教師對課程游戲化的認識。同時,幼兒園要積極組織教師展開教研,鼓勵教師不斷提升自己,在日常游戲活動中進行摸索和反思,以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與教學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文縣碧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