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威
(江蘇省南京民辦求真中學,江蘇南京 210000)
考試是考核教學成果、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主要方式,其通常由各種各樣的題目組成。而只有學生在考試中正常發揮,教師才可以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從而對教學活動進行調整。但是就目前情況而言,部分初中生在做題的過程中存在審題問題,考出來的成績沒有反映自身的實際水平,導致教師無法真正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教學活動的開展造成影響。因此,教師需要借助習題教學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審題習慣,為其快速正確解題提供保障。鑒于其涉及較多內容,所以本文下面進行了研究,以期為教師帶來一定啟發,實現學生審題習慣的有效培養。
物理知識之間有著密切聯系,且在解答題目時常會進行綜合應用。教師需要給予學生適當引導,使其構建科學完善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物理屬于理科,其基礎概念相對晦澀,不利于學生快速理解、掌握、內化[1]。教師需要構建與學生生活有關的場景,并在場景中設計一些問題使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發現物理知識與生活的聯系、物理知識之間的聯系,進而在梳理知識的過程中形成相應的思維能力,為其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題提供保障。
教材中的物理知識相對零散,而習題教學的有效開展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物理知識的整體印象,并基于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構建學習脈絡,為其在今后的學習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奠定良好基礎,使學生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及掌握。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遇到了一些難題,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及學習經驗進行探究、思考,嘗試憑借自己的能力了解相關知識、掌握相關知識[2]。而在長時間的實踐中發現,習題教學可以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自信心,切實發現物理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從而對物理學習產生熱愛之情。
習題中可能會涉及一些拓展知識,其可使學生的知識面更廣,幫助學生形成相應學習能力,為其物理核心素養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所以在初中物理習題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教學手段,在降低學生學習難度的同時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習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從而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確保學生可以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為其物理運用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因此,習題教學的有效開展可使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現有教學方法進行改進,確保學生可以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形成學以致用的能力。
意識在學生的學習與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果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意識,便會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促進自身的綜合發展[3]。但是在審題習慣的培養過程中,普遍存在學生欠缺審題意識的問題,無法使學生快速從物理題目中找到關鍵信息、領悟其表達的意思,阻礙了學生能力的提升。
受一些因素的影響,部分教師在開展初中物理教學時并不會為學生留出專項訓練的時間,導致學生僅是對相關理論知識進行了學習,并未形成物理思維能力和良好的審題習慣,甚至沒辦法發現審題習慣在物理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很多物理習題中蘊含著一些隱藏條件,只有將其充分挖掘出來,才可使學生找到知識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但在當前的教學活動中,部分學生并沒有形成挖掘這些條件的意識及習慣,僅是對題目中的已知條件進行了運用。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會存在較大難度,且其解題能力未得到有效提高。
物理習題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關鍵詞句,一部分是干擾信息,如果學生能夠快速抓住關鍵詞句,便可借助相關信息進行深入分析,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其快速有效解題提供保障。因此,在對學生的審題習慣進行培養時,教師需要抓住關鍵詞句,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行巧妙引導,確保學生的解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4]。
例如,習題“在湖中劃船時,使船前進的動力是()A.槳劃水的推力B.水直接對船的推力C.人對船的推力D.水對槳的推力”中,教師需明確:很多學生在解答這一題目時會存在審題不清的問題。具體表現為,學生會根據生活經驗對題目進行分析,認為在劃船的過程中需要用槳去劃,只有劃船才可以使船的位置發生變化。因此,學生在選擇答案時會選擇A,但其實這道題的關鍵詞句為使船前進的動力。分析可知:船在這道題目中是受力物體,只有經過推力才能前進,而結合這一場景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槳劃動水的時候,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槳對水產生了力,那么水對槳也是有力的。那么水的力作用于哪里呢?它作用在槳上,且其相當于作用于船上,所以可以使船快速前進。由此可見,在初中習題教學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引導,使其緊抓題干中的關鍵詞句,從而形成良好的審題習慣,為其快速有效地解決問題提供保障。教師需要注意,在實際教學環節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避免出現學生思考不足便公布答案,導致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感不足,對其審題習慣的培養造成直接影響。
為了考查學生的解題能力,出題者在出題的過程中通常會設計一些干擾詞句,如果學生不注意便會落入出題人的陷阱,導致題目的錯誤率較高。因此在初中物理習題教學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引導,使其掌握排除干擾語句的方法,并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例如,在習題“四個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在四個玻璃杯內分別裝入不同高度的水,如果我們用大小相同的力對玻璃杯進行敲砸,四個玻璃杯發出的聲音都是不一樣的,這個取決于聲音的()A.音調B.振幅C.音色D.響度”中,教師就需要明確,出題人設計了一些陷阱,如果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無法將干擾語句找出來,其思維便會受到干擾因素的影響,在解題過程中出現較大錯誤。就這道題目而言,其所考查的內容是學生對樂音的三個特征的理解及掌握。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知道了聲音的特征是音調、音色、響度,其中音調指的是聲音的高低;音色指的是音質,其與音樂的頻率有著密切聯系;響度指的是聲音的大小。倘若學生未對樂音的特征進行深入了解,在解題的過程中就會受到選項的干擾,不知道應該選音調還是振幅。而如果教師通過強調引導,使學生找到振幅這一干擾因素,并對其進行有效排除,便可很容易使學生基于題干意思選出正確答案。由此可見,在初中物理習題教學中教師應給予學生適當引導,使學生掌握排除干擾詞句的方法,并在排除干擾詞句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從而提高初中物理習題教學的效率及質量,為學生接下來靈活運用相關知識進行解題奠定良好基礎。
由上述內容可知,物理習題中蘊含著較多隱藏條件,這些條件是學生解題的關鍵,學生只有快速準確地將其找出,才可進行有效解題。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適當引導,使其快速準確地找到隱含條件,并根據隱含條件、已知條件、問題的聯系,找到解決問題的知識點,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解題[5]。
例如,習題“一個靜止于桌面的蘋果,受到幾個力的作用()A.0 個B.1 個C.2 個D.3 個”中,教師便需明確這個題目中蘊含著一定的隱含條件,而大多數學生在審題的過程中不會注意隱藏條件的挖掘,僅是看到了關鍵詞“靜止”,所以在解題過程中會直接想到在物體不受力的情況下的內容,從而毫不猶豫地選擇A 選項。但這個物體是放置在桌面的,會受到桌面的支持力的作用,也會受到重力的影響,由于這兩個力的大小是相等的,所以可以形成一個平衡狀態,使物體處于靜止狀態,這道題目的正確答案應該是C 兩個力。所在初中物理習題教學中,教師需要適當給予學生引導,使其快速找到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從而進行深入分析,快速找到正確答案,并對學生的審題習慣進行有效培養。由此可見,教師需要在初中物理習題教學中使學生找到隱藏條件,并借助其進行解題,從而在降低解題難度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審題習慣,為其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部分學生之所以在物理習題的解答過程中出現了失誤,是因為其站在主觀角度進行了題目分析。而想要實現有效解題,教師就需要基于實際情況給予學生引導,使其形成列出已知條件的良好習慣,為其快速有效地解題奠定良好基礎。
例如,在教學完“壓力壓強”的相關知識后,教師可以呈現這樣的習題:“一個學生的質量是48 千克,而每只鞋底與地面之間的接觸面積為120 平方厘米,那么他在雙腳著地站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力是多少?壓強呢?”這道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很明顯,但是很多學生在做題的時候容易出現馬虎大意的問題,導致在做題的過程中出現看錯數字、看錯條件等問題,使得題目解答的準確率存在一定問題。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在學生審題的過程中予以適當提醒、引導,使學生在草稿紙上列出已知條件后,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借助這些條件,我們可以將壓力和壓強求出來嗎?”這一問題與學生所學知識有著密切聯系,所以學生會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從而做出如下判斷:可以將壓力和壓強求出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做到了認真審題,且根據條件與問題的聯系進行了推理分析,形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從而為其進行接下來的物理習題解答奠定良好基礎。由此可見,在物理習題教學中,引導學生列出已知條件,并對學生的審題能力進行有效培養,可以為學生今后的題目解答奠定良好基礎,確保習題教學的順利開展。
學生是否能夠快速準確地把握物理題意,是其能否快速有效解題的基礎,也是學生能否形成良好的審題習慣的前提。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給予學生引導,使其能夠形成把握題意的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例如,在教學“浮力和液體的壓強”時,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呈現如下階梯:某學生在薄壁平底試管中放入一些沙子,然后采用適當手段對管口進行了密封,借助其充當密度計測量液體密度。而將其放在水中豎直漂浮時,試管可以露出水面5 厘米,但其放在某個液體中時,露出水面的高度為7 厘米。如果已經知道了試管和沙子的總重量是30 牛,且試管的橫面積是1.5 平方厘米,請問這個液體的密度是多少?在進行題目解答時,只有學生快速理解了題意,才可以進行有效解答,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給予學生適當引導,使其對題目進行深度分析,了解哪些是已知信息,哪些是未知信息,哪些是問題,然后根據它們之間的聯系進行有效解答。由此可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給予學生適當引導,使其準確把握題意,可以對學生的審題習慣進行有效培養,為其接下來的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習題教學中對學生的審題習慣進行有效培養,可以使學生受益終身。具體而言,良好的審題習慣可以使學生形成抓住關鍵信息的能力,可以使其做題準確率得到提升,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解題能力。上述提到了幾種簡單有效的方法,教師可以將其運用于實際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