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紅
(甘肅省甘谷縣六峰鎮總門九年制學校,甘肅甘谷 741200)
《中學德育大綱》中明確提及,學校和教師要為學生的自主管理提供機會和條件,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而自主管理不僅是《中學德育大綱》中的要求,也是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只有具備自主意識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節奏,成為國家和社會所需的人才。為抓住初中這一黃金機會、促進學生的自我成長與發展,學校和教師要細致分析當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著眼于扭轉教師和學生的管理觀念,優化自主管理模式,為學生的自主管理提供機會和條件,讓他們成為班級的主人公,成為自我管理的主體。
經過一段時間的細致觀察和記錄,而后發現自主管理模式雖然有其自身的優勢,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受到各方因素的影響,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降低了班級管理的實效。一方面,師生雙方對于自主管理的關注度和投入度均不足,部分教師和學生未能從內心深處真正認可自主管理,他們常常以“自主管理”為名頭,實際上采用的仍然是傳統的管理模式,依靠嚴厲的規章和制度約束學生的行為,這就是所謂的“他律”,而且在這種環境下,“他律”難以過渡到“合理化自律”。另一方面,自主管理還停留在理論階段,在實施過程中,一些教師很難針對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和實際的管理能力,制訂嚴密的對策和科學的計劃,同時,學生的配合度也不足,他們對于班級管理這項工作表現出興趣缺缺的狀態。從以上問題中不難看出,自主管理模式尚未達到完善和成熟的階段,它仍需學校、教師和學生等多個主體的共同努力,這樣方可提升管理的實效性[1]。
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思想和理念是行為的主導,一個人的思想和理念是否能夠跟隨時代發展的步伐,將會對其行為產生重要影響。從前文的分析中可知,師生雙方都缺乏自主管理的意識,他們未能真正意識到自主管理的重要性,針對意識不先進的實際情況,學校和教師要秉承著理念先行的原則,以師資隊伍建設和文化環境建設為載體,扭轉教師和學生的觀念。
1.建設教師隊伍。對于初中階段的班級管理來說,班主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們不僅要掌握前沿的教育理念,還要指導學生實施管理計劃、培養學生的管理意識。但是,從班級管理實踐的結果來看,一部分教師顯然未能充當起學生的引路人,也未能發揮積極正向的影響。對此,學校應認識到問題所在、具備高瞻遠矚的眼光,找出教師隊伍內部存在的問題,以扭轉觀念為主要目的,建設和優化教師隊伍,通過專門的班主任培訓、學習活動,讓他們能夠與優秀學校的優秀班主任進行在線或者線下對話,了解自主管理模式的有效實施案例,明確班級管理中班主任的定位以及應采用的方法、技巧等,在參與培訓、學習和交流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也要通過與優秀班主任的交談和辯論等,學習與學生相處和溝通的方式,積累豐富的管理經驗和科學理論知識。除了從外部引進先進理念和案例之外,學校也要積極組織校內經驗總結會、分享會等,給予教師汲取知識和養分的廣闊平臺,讓他們能夠在實施自主管理模式的過程中,及時轉變錯誤的觀念,不斷優化管理模式中的形式和內容,這樣即可增強自主管理的實際效果。
2.建設文化環境。在自主管理模式的實施過程中,學生的思想意識形態也是影響實施效果的關鍵因素,一般情況下,學生自身具備自我管理和監督的意識,也能有意識地修正自己的行為。所以,基于理念先行的原則,教師要以培養學生自主管理意識為目的,建設文化環境,發揮環境的育人作用,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產生自主管理的欲望,并能主動地參與共商共議的班級活動,將自己視為班級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古詩詞、諺語、真人真事等素材,借助班級內的黑板報、校園廣播、文化角等,傳遞先進的自我管理和自育觀念,讓他們在宣傳標語和具體的事例中,認清自主管理在人的成長和發展歷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榜樣力量的驅動下,改變“得過且過”的錯誤思維,轉而投入到集體生活中。當學生的思想狀態發生轉變時,他們的行為也會發生轉變,這對于提高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參與度、自主管理模式的運用效率皆具有重要作用[2]。
古語有言:“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足以見得實踐的重要性,當師生具備自主管理的意識后,教師即可將自主管理模式投入使用,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自主管理的訣竅、樹立起主人翁意識,不斷提升自控力和管理能力。
1.制訂管理規章。無規矩不成方圓,無制度不成體系,自主管理并不意味著放任,與之相反,自主管理恰恰需要正確的引導,才能將管理的實效最大化。因此,在自主管理模式的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共同制訂管理規章,以問卷調查、投票等方式,了解學生的真實意見,明確他們對班級管理的真實看法,從側面感受學生對自主管理是否感興趣以及他們的優勢、薄弱點等,在充分了解民意后,教師初步擬定管理規章,包含學習、班級紀律、集體活動等多個方面,與管理規章相對應的,也應同步設計管理模式中的獎懲標準,人為地增加管理規章的內驅力,使得學生在合理、合規的范圍內展開自主管理活動,確保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展開。同時,時代是不斷發展和變化的,一成不變只能降低班級管理的實效。所以,針對班級內的自主管理規章,師生雙方也要跟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化趨勢,及時調整和改變各項規章中的用詞、內容等,增強管理規章的實用性,以此適應初中階段的教學管理要求。
2.設立輪值制度。在心理學上,適當的激勵和外部驅動可以加強學生的成就感和體驗感,也就是說,在自主管理模式中,教師要適當地添加外部驅動力,而輪值制度是一項正確的選擇。教師可以設立輪值制度,根據不同的管理項目和要求,設立單人輪值、小組輪值等制度,將班級內的日常事務分配到個人的手中,讓他們清楚地了解自身的職責,加強它們的責任感和集體意識。待責任細化到個人和具體部門后,教師還可以為輪值制度配備考核體系,針對個人和小組在班級管理中的貢獻、合作情況、處理事件的能力等,對其展開過程性和結果性評價,確保人人有事做、事事落實到個人,讓他們在考核體系的監督和驅動下,時刻保持警醒的狀態,從而積極投入到班級日常事務的管理工作中[3]。而且,輪值制度務必徹底實施,且要在班級內大范圍實施,讓學生既有機會擔當衛生健康委員、學習監督委員,還有機會成為宣傳委員、文娛委員等,促使他們可以在輪值的過程中發現自身的優勢、彌補自身的不足,從而做好自省、自查,在自主管理中發光發熱,加強學生的管理體驗、培養其綜合素質和管理能力。
3.構建特色小組。初中階段的班級管理工作不單單涵蓋了班級內的日常事務和紀律檢查,還包含體育賽事、文藝匯演等集體活動以及學習管理,為保證自主管理模式能夠與班級內的日常事務、各項集體活動以及學習管理相對接,教師可以構建特色化的管理小組,選拔各個項目中的突出人才,作為特色小組中的成員。如學習管理小組可將學習積極性強、學習方法高效、學習效果明顯的學生納為小組中的成員,這樣既能強化自主管理中的榜樣力量,還能帶動其他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在構建特色小組時,既要考慮學生的客觀條件和管理水平,也要尊重他們的主觀想法和意愿,設置流動性的小組制度,學生可依據自身的真實狀態,經批準、審核和考查后,及時更換管理小組,使得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都可以得到激活,轉而主動為管理工作建言獻策。除了流動制度之外,也可以汲取小組內各個成員的意見,于組內建立評級或者獎懲制度,使組內始終保持良性競爭和互幫互助的狀態。在此背景下,班級自主管理的實效性便能大幅提升。
4.創設班級日志。學生參與感弱、體驗感不強等問題,始終存在于班級管理中,這是自主管理模式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如上問題,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工作的意識將會逐漸淡化。基于此種情況,教師要以加強學生體驗感和參與感為目標,創設班級集體日志,指引學生將管理工作中的見聞、取得的成果、管理的思路,以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借助生動形象和貼切的語言形式,描繪自主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以趣味化的卡通畫、簡筆畫等為輔助工具,增強班級日志的質量,帶給學生耳目一新之感,當他們在記錄的時候,其參與感和體驗感就能大大增強。而后,針對師生共同創設的班級日志,可以舉辦周總結和月總結活動,帶領學生共同閱讀、分析班級日志中的內容,了解一個周期內全班學生的真實表現,回顧班級取得的集體榮譽和學生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利用這種新穎的方式,初中生會逐漸感受到自主管理的趣味性,他們的集體意識和榮譽感會得到明顯增強,自主管理模式的價值也能得以體現。
5.注重情感引導。情感交流是班級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和舉措,但是縱觀傳統的班級管理實況,無論是師生還是生生間,都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和有效互動,這樣顯然不利于自主管理模式的運行和實施。從這一真實情況出發,教師要注重情感引導,利用心理輔導策略和傾聽藝術,與班級內的學生展開互動和交流,在一對一談話、小組座談會以及專項會議中,了解學生內心深處最真切的想法,明確他們的心結和對班級管理的意見,并將所有學生的意見和建議綜合起來,合理地調整自主管理的對策。而且,針對初中生的身心成長狀態,為了幫助他們順利度過敏感期,教師要將情感引導作為自主管理模式中的常規環節,以自身的真實經歷和名人的故事為載體,引導學生將關注點放在自身的成長和進步上,堅定他們的理想信念,讓他們認識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在教師和煦如春風般的引導下,學生也會逐漸敞開心扉,主動地加入自主管理的陣營之中。
6.開展主題班會。在自主管理模式的實踐過程中,班會的作用和價值不容小覷。教師可以指引學生開展主題班會,從班會主題的選定、內容的策劃、環節的制定等多個方面,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成為班會的設計者、參與者、實施者,從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行動力,增強主題班會的效果。在學生設計和實施主題班會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做好觀察和引導工作,了解他們的工作進度,在恰當的時機提出可行性的建議,規避“主題不積極、不健康”“個別學生參與性不強”等情況的發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班會活動中,而且,基于自主管理的需求,班級活動也可以盡量以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如“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有國才有家”“堅定理想,勇往直前”等,加強主題班會的育人價值,讓學生在參與班會策劃、實施等過程中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標[4]。
一個人若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他們就難以走得長、走得遠,在自主管理模式中也是如此,有效的反思和反饋是提升管理實效、增強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前提。故而,教師要利用班級信箱、集體會議等方式,定期組織管理反饋活動,鼓勵學生踴躍發言,讓他們針對日常事務、學習管理、集體活動等各個項目中存在的不足、缺陷等暢所欲言,并提出可行性的意見和謀略,從而在反饋的過程中加強學生的自我反思意識。再者,反饋活動不單單針對學生,也要面向教師和學校,教師要及時將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搜集起來,與其他班主任或者政教處的管理者商議班級管理的對策,賦予學生更多的主動權,讓他們成為班級和學校的主人,以此體現出學校的育人地位。
綜上所述,在初中階段的班級管理中,學校和教師要從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文化環境、制訂管理規章、設立輪值制度、構建特色小組、創設班級日志等方面,推動班級自主管理模式的建立、實施和反饋,讓學生在自主化和開放化的平臺中,學習自主管理的技巧和方法,樹立起主人公意識。在自主管理模式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充當起引路人和觀察者的身份,針對學生在班級管理活動中的真實表現,適當地調控自主管理模式中的措施和對策,以此提升其內在驅動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