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盈盈 鄭州商學院
我國的國民經濟較為依賴國際市場,這種市場經濟模式被稱為外向型市場,但這種模式存在較大的風險,如果出現外國制裁等情況就容易影響到我國的經濟。因此,我國提出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格局構想。在當今時代,物流是非常重要的,是現代商品進行流通的關鍵,對于整個經濟的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
在國內循環當中,我國的經濟發展增長已然進入了新常態,更加強調供給側、內需,我國在核心技術封鎖的條件之下,在與國際的不斷合作交流之下,自力更生出了一條新道路,也就是雙循環物流供應鏈對策。在現在5G 時代的影響下,新時代的技術與我國的制造業正在深度融合,于我國的產業鏈產生影響,從而形成新的商業經濟模式,在此機遇下,我國面臨的“卡脖子”技術挑戰將會得到發展契機,從而提高我國在芯片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發展。但在這個時代背景下,也使得我國對于自主研發技術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加大了對這些領域的扶持力度以及相關的政策,更為清晰地認識到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性。在經濟發展當中,我國只有掌握核心競爭力,并且對于上下游的資源進行整合延伸,打造出獨立完整的產業鏈,才能使我國在國外惡劣的大環境之下實現國外貿易,增加外匯收入。同時5G 時代帶動了物聯網,擴大了物流鏈,探索出更大的潛力。
雙循環經濟就是要構建“從上游到下游”的完整內需體系,通過擴大開放形成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由于貿易沖擊,國內很多依賴國外訂單的企業面臨倒閉,貨物滯留。只有通過“內循環”擴大內需,才能刺激消費,促進資金流動,實現經濟獨立運行。從投資和發展機會來看,隨著未來企業四大動脈的逐步滲透,中國社會經濟的“雙循環”格局也將改變全球金融市場。在提供超額回報的同時,與全球其他資產的波動性保持較低的相關性,穩定性高,因此,從全球視角看,中國經濟和金融將呈現稀缺配置價值,有望吸引國際資本長期流入。
現如今物流管理當中存在創新力不足的問題,較為依賴以往的技術。同時整個物流管理當中的協同性較低,對于共享物流以及第三方物流等模式認知不夠,缺乏認同,因此對于這一類新資源的利用程度較低,整個物流行業當中缺乏專業人才,同時整個人才培養體系也不完整,在產學研用一體化的進程當中存在較大問題。
我國在物流方面還存在著相關法律法規政策不完善的問題,這就導致整個營商環境較差,不利于市場的公平競爭。我國物流供應鏈當中存在著布局不均衡、物資分散、規劃不合理等問題,尤其是在貨運機場及高鐵物流設施等方面,機場、高鐵物流作為運輸節點,物流網絡化運作體系存在問題,同時農村物流的設施不配套,尤其是在農村冷鏈運輸方面,基礎設施并不完善,管理混亂。從宏觀層面可以看出,我國的供應鏈和運輸沒有充分融合,并且機制相對混亂,管理體系存在問題,導致物流供應鏈創新統籌規劃以及總體性不全等問題,無法形成良好的運輸環境。
木桶里面能裝多少水,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物流行業也是一樣。現如今我國物流行業當中,雖然整個物流體系較為發達,但費用也很高,仍然是粗放型發展。我國的物流產業在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問題,經常會爆出負面新聞,在品牌意識以及誠信體系和管理方面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距離。現如今,我國雖然已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仍然存在著物流供應的全球性問題,國際貨運能力差,需要依賴歐美的關鍵技術以及產品,這就會導致基礎費用提升。
在雙循環供應鏈的基礎上,人才是整個創新發展當中的主體,因此在發展過程中,人力資源非常重要。故而在進行人員招聘時,應當招聘相對應的專業人才,同時培養供應鏈領域當中的實踐人才,從而使人才的價值以及效用得到最大化的發揮。同時還要重視對內部人才的培養,實現縱向人才管理,也要注重對供應鏈的協同,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要積極吸引更多海外高素質人才,從而使得我國供應鏈的實力得以上升,有利于整個供應鏈的創新提升。
縱觀我國國內市場可以發現,供應鏈的基礎建設存在一定問題,設施建設不完全,質量也不穩定,這就阻礙了供應鏈形成立體運輸網絡。尤其是對于西部地區,這一地區地廣人稀,因此運輸系統相對單薄,同時質量也并不高,因此需要對于基礎建設投入長期的人力物力等,才能實現我國國內市場立體運輸網絡,實現通達信。從宏觀層面來講,供應鏈內循環的開展,不僅需要有水路運輸、陸路運輸以及空運,還要了解三種運輸的優勢,掌握區域運輸需要,做好密度部署工作,以建立起綜合運輸網絡,將整個運輸通道進行對接,保障運輸的高效安全。現如今我國正在進行新基建建設,因此如何在我國的新基建建設當中與交通網絡進行對接非常重要。新基建建設能夠使得我國的供應鏈運行更加現代化,并且技術水平更高,同時也使其更加數據化以及智能化,從而更好地對未來的商品需求進行預測,并且能夠提高產品運輸的安全。
粗放型發展雖然在短期內能夠獲得許多收入,但是其依靠的是高消耗與高投入,這并不利于整個行業的發展,需要降本增效、節約資源,以刺激技術創新。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創新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競爭力得到增強,有效地對我國被“卡脖子”的問題進行解決,從而使我國國際話語權得到提高。同時經濟的創新還會為我國的人民提供相應的社會服務,增加社會福祉,因此應當大力地培養及聘用有關人才來進行雙循環科技的創新。故應當通過對于制度的創新以及人才的培養,實現生產關系、物流行業的變革調整,以有效地使我國的經濟得到發展,提高生產力,發揮相關部門的政府監督作用,使我國市場當中的優勢能夠得到充分利用,從而使市場經濟在持續的活力之下進行發展。
從生產方面來看,我國的國內循環與整個產業鏈的安全性以及升級有著非常大的聯系,這關系著我國當前的整個發展階段以及在外部的發展環境變化。首先從產業升級來說,整個產業鏈的安全是最為重要的,因此在進行整個發展進步的過程當中離不開科技的驅動,科技的發展是人才進行創新的基礎,從我國改革開放之后,技術上的進步以及發展有了非常大的成就,但是在現如今的大環境當中,我國的創新體系也存在著較大的短板,對于整個科研活動的管理以及評價等體系是需要進行再次探討的。從流通的環節來說,我國要想建立起一個大市場,那么首先就要實現商品以及其他要素的自然流通,因此在市場上需要對于消費者所擁有的權利進行保護,可以學習外國建設相關的集體訴訟制度。從要素方面來講,我國可以通過對于壟斷的改革,將整個流通過程當中所出現的阻滯進行疏通,整個市場的統一開放使市場得到了擴大,因此也有利于勞動力的正常有序流動。在物流的分配環節當中,需要注重公平以及效率的統一。在我國國民經濟的循環當中,分配這一問題較為突出,甚至影響了供需之間的轉化發展,因此若想于國民經濟循環體系進行打通,則需要從分配環節出發,梳理其機制,將其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并且在初次分配當中應當注重公平和效率,而再次和三次的分配當中需要注重公平正義。
在雙循環新格局供應鏈當中可以看到,循環體系龐大,如果想要有效地實現雙循環,就需要把握我國供應鏈的優勢。我國人口眾多,人口的提高使消費群體逐漸壯大,而經濟的提升使人們的消費能力增加,這也促進了我國消費提升。依據馬斯洛需求理論展開分析可以知曉,我國人民在生理方面的需求較大,這是由于其具有必須性,同時由于經濟的提升,我國人民的認知需求、審美需求、自我實現需求、歸屬與愛需求以及超越需求等消費也在不斷提升。但是,如此龐大的消費能力如果沒有強大的物流供應鏈,那么不僅難以消化大眾的需求,還會出現積壓、訂單遺漏等異常情況,不利于物流供應鏈發展。雙循環物流供應鏈能夠提高物流鏈的準確度、速度等,以突破產業邊界,實現產業鏈循環。
科技的創新創造了新的市場與需求,出現了新的消費,這時就需要新的供給來實現,可以看出其中的創新已然成為一種生產力,可以通過數字資產的創新推動新市場。在整個消費以及供給的循環當中,強大的市場也是關鍵,而在我國新的消費體系之下,許多人越來越依賴線上消費,這也是一種新的供應鏈模式,在線上消費之后需要線下的結合才能實現整個供應鏈循環。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可以對于整個空間結構進行優化,從而使得區域之間的循環以及協同得到推進,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要實現大范圍的全方位循環,也就是說在發展當中,各個區域應當以自己為中心,對于周邊地區進行聯通,實現輻射,促進區域之間的協同以及循環。在發展當中,產業鏈條相對扁平化,許多企業在低端產品的重疊性過高,同質化企業也更多,這就導致產品銷售的價格降低,成本增加,無法使得制造環節的價值得以實現,行業利潤降低,不利于企業發展,并且會影響我國供應鏈對外話語權。而在如今的科技時代,科技創新能夠打破原有的結構,創造新的技術,從而在核心技術領域占有一席之地,打破現如今的低價值,提高話語權,如有些企業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開發出無人分揀機器人,這對于物流分揀行業來說非常重要,分揀如果靠人進行,那么其出差錯的概率相對較高,而機器人出錯的概率較低,同時機器人只需要電能、專業的修理人員就能夠很好地完成任務,而人工需要每月發放工資,可以看出應用機器人能夠降本增效,相對于以往的傳送帶或是人力分揀這種低價值、同質化嚴重的公司,開發出分揀機器人的公司能夠獲得更高的收益。
在整個內循環當中,上游企業擁有盈利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對上游產業的發展進行推動,從而使下游產業獲得更加穩定的收益,我國的產業結構從縱向來看,上下游之間的技術斷層非常明顯,許多產業缺乏核心技術,從而使整個產業結構存在空白,對于產業鏈的延伸進行了限制,因此需要對于空白地區進行攻破,使得產業鏈能夠向上發展,提高自身企業的競爭力。
我國以往因為人口眾多導致人工價格低廉,并且隨著沿海經濟的提升以及西部大開發等策略,導致某些地域的勞動人口增多,呈現勞動密集型,而物流供應鏈也相對密集,這也對于外資產生了極大的吸引,故而在國際當中占據一定優勢。而隨著密集型勞動的褪去,科技的不斷發展以及科技興國等理念的提升使得高科技在不斷發展,自動化逐步深入各行各業,而物流供應鏈當中也開始使用自動化機械,相對于人工而言更加快速準確,同時二維碼和條形碼的使用也使物流鏈更加快速,更好地吸引外來資本。
在雙循環供應鏈的發展當中,本土市場是整個戰略的背后邏輯,同時在內外大循環當中,國內的循環作為主體,聯動國外進行國際循環,國際循環能夠對國內循環的新生態格局進行反哺,也是我國經濟能夠得到穩健發展的一大要求。因此進出口的產業部門與國內的產業部門應當相互聯系,從而使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產品的競爭力得到提高,并且資源配置得到優化,同時實現我國的技術創新以及外匯創收等目標,更好地對雙循環體系進行服務,促進國內國際循環,推動可持續發展。
雙循環是當今社會新的發展模式。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就是要擴大內需,重視國內市場,提高自身創新能力,避免過度依賴境外市場,堅持對外開放。在發展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大市場和資源優勢,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通過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相互促進,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