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梅




跨進無錫市天一第二實驗小學的校門,穿過“書海泛舟”主題廣場,在中央大道的盡頭,矗立著一塊醒目的“百書壁”,壁上印刻著上百個各種字體的“書”字——這塊2022年年初剛剛建成的“百書壁”,飽含著天一二實小校長季玲對莘莘學子的殷殷期許。
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顧問朱永新先生曾說:“一所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季玲深信閱讀的力量,擔任校長以來,她始終致力于把天一二實小打造成一所真正的書香校園,希望師生們在閱讀中攜手前行,遇見美好,實現“以書育人,以書啟智,以書怡情,以書養德”的愿景。
營造書香校園環境的閱讀筑基人
天一二實小于2019年9月獨立建制,原是天一實驗小學陽光校區,當初校園內除了樓和樹,沒有任何校園文化建設。季玲始終相信:“讀書可以改變一所學校學生的形象與氣質。學校再貧瘠,書,一定要隨處可見。”自擔任校長后,她大力創設與閱讀主題相契合的體驗式情境空間,開設集閱讀與休閑功能于一體的“淺閱讀”區域。樓梯層間的“名著廊言”,甄選中外名著中的“小小故事”,指引學生明辨是非;樓間長廊的“天一號”閱讀小舟,擺放著學生喜愛的書簡雜志,“舟”的甲板上還展覽著學生課余的“閱讀軌跡”:讀書小報、手繪書簽、扇面題詩;“書海泛舟”廣場上,澆鑄著一本本展開的巨書,上面鐫刻著與“船”有關的詩詞,引領學生們探索古詩詞里的音韻雅致。
在季玲的心目中,學校理應是一個開放的天然大圖書館。在天一二實小,每個班級都擁有“圖書閱覽角”,每個年級都建有“漂流小書屋”,學生每周可以到“三味圖書館”借閱書籍,每月輪流到“致遠閱覽室”集中閱讀——整所學校形成了“角—屋—館—室”四級一體化的閱讀資源場域。季玲親自策劃,設立共享機制,打造“班內小循環”“級部中循環”“學校大循環”的“循環閱讀”流程,“固定的書籍”變為“行走的圖書”,書源不斷,閱讀流程不斷,圖書資源在校園內實現了共享流通。
行走在天一二實小的校園里,一處處新建造的景觀,處處可見學生閱讀的身影:天一“悅讀閣”、和美紫藤架、紅石榴家園……浸潤在全景開放式的閱讀氛圍中,處處有書香、時時聞書香,學生們在博大精深的書香世界里求知、明理、增慧。
溫暖學生心靈深處的閱讀點燈人
豐富課程體系,助力閱讀教學。為了滋養孩童真實閱讀的自然狀態,在季玲的領銜下,天一二實小語文組構建了一套“大閱讀”課程體系:語文教師以“快樂讀書吧”推薦書目為主,開展導讀、推進、交流三種課型的閱讀指導;數學和英語學科結合繪本故事,建構學科閱讀體系……以閱讀為因子,輻射各學科教學,已成為教學常態。一套套“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匯編、“繪本之旅”教學案例集,印證著教師們日常教育教學的智慧。
在省級課題的指導下,學校課題組編寫了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思辨讀本,深入挖掘“1+X”思辨主題化閱讀。學校在延時服務的拓展課程中開設“思辨讀寫”課,帶領學生在讀、聊、思、辯等交流互動中,進行深度閱讀。此外,季玲還和一名骨干教師帶領了一個實驗班參與全國“讀寫教室”共同體研究,打造“跨界聯結式”的個性化閱讀課程,聯結網絡、自然、生活、社會等,建構起全方位的實踐閱讀體系。
系統實施國家課程,因地制宜開發校本思辨閱讀課程,創造式發展個性化閱讀課程……豐富的閱讀課程,在天一二實小學生們的心靈世界播下了一顆顆閱讀的種子,傳遞了一份份閱讀情懷。
開展讀書活動,共享閱讀樂趣。自2019年9月獨立建制以來,天一二實小已舉辦過三屆讀書節。“用閱讀點亮智慧,用文字見證成長”“書香溢滿校園,經典浸潤人生”“閱讀,讓生活更美好”,讀書節形式豐富多彩,年年有創新。其中最令學生們期盼的是“跳蚤小書市”,大家興致勃勃地把書帶到小書市開賣,化身為“好書推介員”,各個攤位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書籍成為同學們之間的聯結紐帶,學生們與書為友,因書交友,以書會友。
濃濃的書香飄進每個孩子的心間,新鮮的書香體驗逐漸轉為孩子們的自覺行動:習作小報“螢窗小語”應運而生,學生們自主編輯、校對,并開辟了“小小書評人”“新書發布會”專欄,讓更多愛讀書的同學自愿投稿,讀物推廣隊伍漸漸壯大;《江南晚報》小記者招募,學校成立百人社團,學生們在各級各類新媒體平臺頻頻發表佳作;各班“小書蟲”們積極參與無錫市惠山區舉辦的“‘惠心’一笑,‘閱’向未來”小網民閱讀挑戰賽活動,兩名同學分別獲得惠山區“十佳書香少年”和“十佳閱讀標兵”稱號。
助力教師專業成長的閱讀領航人
三十年的教師生涯,讓季玲深知閱讀對教師成長和進步的重要性。走進季玲的辦公室,靠墻的書柜中,擺放的都是她這學期要看的“書籍寶典”,有經典文學名著、項目化教學系列叢書、心理健康專著……習慣了忙里偷閑,沉潛讀書,書籍已成為季玲的精神力量之源。為了鼓勵全校師生讀書,她還設立了“校長書房”開放日:在校的教師、學生只要有意愿,都可以提出申請,預約好時間,來到“校長書房”,大家開誠相見,暢所欲言。教師們或交流求學、求職經歷,或分享閱讀感受和經驗;孩子們或談論同學間的趣事,或討論讀書時的收獲和驚喜……一場場“思想風暴”在這里展開,一次次“心靈共鳴”在這里激發,一時間,“校長書房”成了全校師生憧憬的閱讀殿堂,成為校園書香文化的引領地。
伴隨著幾十年如一日的潛心閱讀,季玲筆耕不輟,碩果滿枝。為了讓天一二實小這所大船平穩起航,身為掌舵人的季玲,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全體教職員工心中樹起一面面旗幟:作為無錫市語文學科帶頭人,她積極報名加入無錫市第十一期特級教師后備班,參與省教科院組織的“課題進課堂”線上研究課展示活動,主持并參與編寫了《我的節日我做主》《一個活動就是一個情感世界》等著作,在省市級刊物發表論文百余篇……
“領雁高飛”慢慢帶動起“群雁齊飛”,季玲著力于打造教師隊伍的閱讀文化生態圈。2020年,依托“博雅學園”校本研訓平臺,天一二實小成立了“5G·讀書慧”,推廣分層閱讀、分級閱讀、分類閱讀、分眾閱讀、分時閱讀,推進教師閱讀行動的層級化、陣地化、程序化建設,教師們的閱讀活動走上了精細化道路。在天一二實小,讀書之風在教師之間日漸興起:青年教師夜讀會成立了,“博雅”讀書社開張了,閱讀“打卡”開啟了,讀書沙龍定期開展……手不釋卷成為教師們的專業生活習慣,許多教師寫下閱讀感悟并在各級各類刊物上發表。
在全面推進閱讀活動的基礎上,季玲還主張要重點拓展,非常重視教師閱讀效能的提升。她關注教科研團隊的發展,在學校微信公眾號上專門開辟“科研留聲”欄目,嘗試對專業書籍進行深度閱讀;她鼓勵廣大教師投身于教科研課題工作,與專業書籍對話,把優秀理論內化,努力打造為師者專業的理性自覺,內化為師者自我的人文追求。在專業書籍的引領下,學校的教科研團隊順利完成了省級教研課題“基于自我建構的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研究”,成功立項了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涵育和美學生文化的‘小候鳥’兒童集群式成長研究”。
在季玲的帶領下,閱讀成為教師們專業成長的最強助推力,一個書香滿溢的校園,也成為了教師們豐盈的精神家園。
攜手社區區域共讀的閱讀推廣人
閱讀不只是一種行為,更應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多年以來,季玲積極響應“推廣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的號召,推動攜手家庭、社區共同閱讀的文化行動,讓書香飄入千千萬萬個家庭。
季玲積極倡導建設“書香家庭”,動員家長們把家中的小書屋打造成孩子們的“詩意棲居地”,創建家庭閱讀天地。在她的號召和鼓勵下,家長和孩子們一起踏上“21天燈光下閱讀”之旅,享受親子共讀的時光;策劃實施“和美小書屋”達標計劃,并研究制定達標細則……一戶戶以書香文脈為家風傳承的“學習型家庭”隨之誕生。為了讓更多家庭參與到閱讀行動中,季玲還邀請家長到學校參加各年級讀書匯報展演,交流自己的讀書感悟,分享親子共讀的經驗,“家長進課堂”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年復一年,“學習型父母”越來越多,“書香家庭”及“書香校園”形成家校合力的共識逐漸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家庭形成了濃厚的讀書氛圍。
鼓勵創建“書香家庭”之余,季玲還熱心于社區公益閱讀推廣活動。2021年,她攜手報社、社區,開展“讀經典名著,品百味人生”主題系列送教活動。走進《無錫日報》的“三點半少年新聞課堂”,為錫城小記者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西游記》導讀課,并在線上直播,極大激發了學生們閱讀經典名著的興趣。“聯文脈,揚書香”是季玲推廣閱讀活動時不變的初心,她積極響應無錫市惠山區教育局提出的“惠師生·慧讀書”讀書活動,撰寫《以閱讀的名義與你相約》一文,在惠山區小學教學工作會議上交流,并向西部結對小學——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第一小學推廣。
季玲把自己對閱讀的熱愛傳遞給千家萬戶,在她的周圍逐漸了形成“以讀者帶動讀者”的區域共讀圈。《江南晚報》以《閱讀是看不見的競爭力》對季玲進行了專題報道。2022年,季玲被無錫市惠山區聘為“全民閱讀推廣人”。
歲月如歌,情懷依舊,季玲始終相信:相約閱讀之旅,終將遇見豐盈充實的精神世界,氣象萬千的美好生活。做學生的閱讀點燈人,做教師的閱讀領航人,做區域的閱讀推廣人——在閱讀的漫漫長路上,季玲一直與大家攜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