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亮 馬 樾
1.國際關系學院體育美育教研部,北京 100091;
2.國際關系學院外語學院,北京 100091
《九重天》作為中華傳統武術的瑰寶,系統闡釋了趙氏擒拿在技術、技理和技法上的意涵和理念。其中《總訣》共有238個篆字,占十個口訣總字數的13.5%,是《九重天》的第一篇口訣。作為秘籍的開篇和統領,《九重天·總決》勢必會為我們展現出擒拿和《九重天》的基本思想和邏輯框架。《九重天·總決》為后世對趙氏擒拿的修習和對前人總結的理解提供了重要借鑒,其理論價值和實用價值開卷可期。
《總訣》的原文是篆體書寫,“無序”排列的,(見圖1)。其破譯方法遵循的是原不著文字的“心訣”中“隔二跳一逢四看”的原則。我們需從右上側第一個“擒”字讀起,隔二字讀“拿”字,再隔一字讀“技”字,以此類推;通讀兩遍后,由最右排第三字“練”讀起,由于前兩遍已讀文字需跳過,所以隔四字讀“得”字,通讀三遍后即可完全破譯,得出《總訣》破譯文。
圖1 《總訣》原文
圖2 《總訣》原文破譯
圖3 《總訣》破譯文
圖4 《總訣》框架
《總訣》共20句,從四個層面對擒拿的技理和技法進行了精妙闡述。其中,1至6句為擒拿技理的總述,具體闡述擒拿技術特點并指出《九重天》的另外九個口訣;7至13句為擒拿功法、技法的根本原則,其內容豐富是本訣的重中之重;14至17句為研習擒拿的步驟和要點,規劃出各個步驟的同時也點明其修煉的要點;17至20句則為擒拿門規及戒律。
圖5 《總訣》破譯文1至6句
《總訣》的1至3句對擒拿的基本含義進行了講解。第1句點明擒拿重視傳承,重視師父親傳,且由于擒拿珍貴,所以保密性很強,導致真正深諳此道者寥若晨星。“擒拿”由兩類基本技術組成,即“擒技”和“拿技”。第3句“分筋錯骨扣鎖忙”為“擒技”,其要點是用技術使對方筋(韌帶)與肌肉、肌肉與骨等相分離,使其骨、關節錯位。擒的技術基礎是先扣鎖住對方的游離端才能進行分筋錯骨。“掐穴拿脈自主張”,為“拿技”,其要點是掐其穴位,拿其經脈,也就是用較小的勁力有效控制對方的薄弱環節。為什么是自主張?筋骨皮肉都是有形的、可體感的,但穴位與經脈,既看不見也不容易感知到,需要自身深入了解和感知,所以要自己內心有主張。第2句“只擒不拿妄費力,只拿不擒反招打”,則表達了“擒”和“拿”的辯證關系,指出兩者內外兼顧、相輔相成、互為陰陽、缺一不可。“只擒不拿”是只針對對方的肌肉、骨關節大面積用力,但對方勢必全力反抗,雙方就容易形成比拼力量的態勢,擒的成功率大大降低,所以稱為“枉費力”。應該先用拿法打擊或掐控對方的穴位、經脈等薄弱環節,用較小的力量控制住對方弱點,也就是用巧力擊打“蛇的七寸”后再用擒技分筋錯骨。“只拿不擒”是只針對對方的穴位、經脈進行掐拿,對方會非常疼痛,勢必會全力反擊。如果沒有針對其關節或肌肉進行有效的控制(亦即“擒”技),必然會召來對方的瘋狂反擊,因此,不能只拿住蛇的七寸后,不理會蛇身的纏繞反擊。
擒拿作為中國武術技法之一,源于技擊。其運用杠桿原理與經絡學說,通過利用人體關節、穴位和要害部位的弱點,采用反關節動作和集中力量攻擊對方的薄弱之處,使其產生生理上無法抗拒的疼痛反應,達到“拿一處而擒之”的效果。從總訣的詩文中,我們即能看出“分筋斷骨扣鎖忙”利用了人體關節,“掐穴拿脈自主張”則通過穴位進行攻擊,亦即擒拿技術對樸素杠桿原理及經絡學說的應用,也把擒拿的要義講得明明白白。
《總訣》的4至6句對《九重天》所有口訣和擒拿技理的基本內容進行概述。“擒拿技法分陰陽”,一方面可指《陰陽訣》的乾坤八字法,另一方面重點是指擒拿技術、理法都有攻守之分、虛實之別。“五行三才內中藏”,一方面是指以行功為主的《三才訣》及專于擒拿勁力的《五行訣》,同時技術和理論要與中國傳統哲學中的三才、五行之說相合。“七星八法九宮定”,可指專于擒拿機理的《七星訣》和專于技術的《八卦訣》,以及專于通論擒拿要義和各個口訣之間關系的《九宮訣》。“兩儀三才見柔剛”,明指《兩儀訣》和《三才訣》,暗指《六合訣》。“混元一氣培根本”,可指專于內功修養的《無極訣》,也道明培養混元氣是健身養生的基礎,同時也是內功修養的根本。“四正四偶接八方”,可指專于技法原則的《四象訣》,也指專門的擒拿正偶的技理,其理較少文字很難表達清楚另有專門文章論述,此處不作贅言。“七星八法九宮定”中,“七星”,可指《七星訣》,也可以指北斗七星中的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北斗七星出現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斗柄所指的方向可以推斷出季節等。“八法”可指八卦訣中的八形、八手。“九宮”可指九層功夫。其由一至九,依次為正形、通氣、旺神、足力、明理、活勁、熟技、懂法、通醫。“正形、通氣、旺神、足力”是研習擒拿技法對身體的基本要求。意欲習練擒拿技術,首先必須培養尊“易”守“道”的內功修養,才能有健康、強壯、敏捷、有力的身體。“明理、活勁、熟技、懂法”是研習擒拿技法的四個基本要求。欲達“明理”,需修習者從《七星訣》中認識人體的結構及運動規律,熟識拿打的要害部位,掌握主要運動關節鎖拿的機理。欲達“活勁”,需研習《五行訣》和《六合訣》,以使初學者的僵直拙力轉化為剛柔相濟的混元勁,如此則能達到“整、透、圓、活、巧”至高的用勁境界,使“內外合一”“勁技合一”成為技術與勁力的平衡狀態,從而活用勁力以通萬技。“熟技”,即要求修習者掌握擒拿基礎的二十四技及“八型”“八手”等高階技術。“懂法”可指擒拿技術的原則和方法。修習者在熟練掌握擒拿技術的基礎上,通過研習《陰陽訣》《三才訣》《四象訣》掌握運用技術的原則和方法之后,才能在實戰中應激疾變。“通醫”同“武道”相通。其一,醫人醫己,修習者需要在研習的過程中治療各種傷病;其二,醫身醫心,修習者需在技法的基礎上修煉心法,由擒拿入道而醫治自己和他人的心病。“兩儀”是中國古典哲學的核心概念。由此而生“四象”,演“八卦”,合“五行”,通“九宮”,蘊含著“周而復始”的古樸的宇宙觀。“三才、六合”語出《易傳》。“《易》之為書也,廣大希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低到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此句的三才見柔剛正與上一句相吻合,所以此三才是指“六合訣”,三才是指“三才訣”。
“內講三家分氣道,外有七星變化強。”其中,“三家”在廣義上指“精氣神”,另可指人體上中下的三丹田。“氣道”可指氣體運行的軌道。道家養生理論認為“氣”可以走任脈、督脈,二脈相通,合“周天運行”之意。另外一種理解是,氣為形而下的物象,道為形而上的恍惚。修“氣”實為修形而下的身體,是“命”功,還要借助身體以證“道”之神,完善人格的“性”功,也就是武學和道家強調的“性命雙修”。“外有七星”明確是指頭、肩、肘、手、胯、膝、腳等七個具體的身體部位,各個部位都能可攻善守,各自都有眾多的變化。上半句講內修的重點,下半句見外練的核心,此句暗示擒拿修習的另一個原則——“內外兼修”。
圖6 《總訣》破譯文7至13句
“屈直橫豎斜正面,翻轉盤旋腰主張”人身的整體及其諸部位在擒拿的技法中,各有“屈直”“橫豎”“斜正”的變化,曲直是矢狀面中的變化,橫是水平面,豎是冠狀面,沒有個面又可分為正面和斜面,綜合起來就是一個人體完整的橢圓球體,(見圖7)。擒拿技法絕不是擒拿手腕時只關注對方的手腕或手臂,而是在控制手腕的同時,兼而控制其整個身體。這也就是擒拿技法中必須養成的整體觀。如何能在各個面皆能應對自如,則應該通過“翻、轉、盤、旋”的圓形動作來完成。如何快速且高質量地做出“翻、轉、盤、旋”等動作,其關鍵在腰,在核心區,唯有“以腰為主宰”才是王道,也就是“刻刻留意在腰隙”的另外一種表達。
圖7 人體三面圖
《總訣》的9至11句關注步法、身法、手法和用法。“步法走轉分八字,身法意氣仔細祥”。“分八字”,對應九宮八卦中的“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分別與八個方位相合,(見圖8)。而“身法意氣”的要領則在以意領氣,以意運身。擒拿中的一靜一動,一吸一呼都內含著對手的意圖,而在實戰中若要克敵制勝,則需在無意中存真意,才能牢牢掌握搏擊的主動權。“手法要合轉變化,用法要合循環使”。“手法”不可僵化失調,不可各行其是而應富于變化;而在變化之間亦需因勢利導、順勢而變、應時而化。“用法”是指手法、步法、身法等應統一調度,踢打摔拿應循環使用,不能一種拳法打遍天下。“二人對手腕中求,動手制敵步法分。”擒拿絕大多數技術都是從手臂對手臂開始,也就是所謂的接手。接手是擒拿技術的基礎,沒有接觸就沒有擒拿控制。接觸后的扣、刁、拿等技術都是手指控制的技術,腕控制手的位置、勁力和方向,所以腕是手的核心,如同腰之于軀干。所以說“二人對手腕中求”。而步法的變換則影響身形,從而同身體的位置、重心后后續的技術都有密切關聯,能不能把技術使用出來,在很大部分是決定于步法到不到位,夠不夠速度,距離合不合適等等,所以步法或距離感是搏擊勝負的關鍵。《總訣》的12、13句關注用法。“上下前后左右使”,即技術使用的方向。與第8句“屈直橫豎斜正面”有異曲同工之妙,是一體兩面,修習者活動的范圍是三維的,于周身皆可用技,多指自己的三圍運用,所以有“翻轉盤旋腰主張”一句。而此句則針對對方身體的三維使用技術,那么我可以使用的部位則引出下一句——“肩肘膝跨頭手足”,即“七星”。“出手疾分乾坤手”,指出《兩儀訣》中“乾坤手”的重要性。“周流圓轉鬼神愁”是修煉的高度、目標和境界,與后文“練得圓活隨意變,方得擒拿是真傳”相呼應,又同《四象訣》中“周流圓活,乃得天地之機,終道一”相合。
圖 8 九宮八卦方位圖
《總訣》的14至17句從修身養性、基本功、技術核心和修煉目標等四個方面對研習擒拿的總體程序進行了闡述。“入我門來心需靜,修身養性筋骨堅。”《道德經》于十六章言,“至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靜”既是專心專意專注的狀態,又是歸根復命的理數。修身養性首先需要修習者鍛煉、保有“靜”的心境,至是“至虛極,守靜篤”,得“萬物并作”以理解擒拿的技理和精神。
圖9 《總訣》破譯文14至17句
“頭頸軀體上下肢,松堅活沉穩靈巧。”講述擒拿基本功的修習。擒拿中,身體的各部位都需要修煉,修習的要領與目標一是“松”:松而不散;二是“堅”:無堅不摧;三“活”:活如車輪;四“沉”:沉穿萬物;五“穩”:穩若磐石;六“靈”:靈敏急變;七“巧”:巧生萬物。其中各個核心要領之間亦有關聯,如:松才能活,活才能靈,靈才能巧等等。“再明技法二十四,八法勤習莫遲疑。”“二十四技”是擒拿入門的基本元素,如同H2O中的H和O,二十四個元素可以組合成千千萬萬的實用技術。“八法”是指“八形”“八手”是實戰應用技術,非常重要,不能等閑視之。
圖10 《總訣》破譯文18至20句
“練得圓活隨意變,方得擒拿是真傳。”其中“圓活”是擒拿技法的核心要訣,有了圓活才能隨意變化,實戰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這也是擒拿技術的目標。《易》中講,“九四曰‘或曰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斜也。進退無恒,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正是謂此,以求得常道而因勢萬化為諸象,“圓活”而“隨意變”。
在修身養性這一大課題中其修煉的重點是修“靜”,也是以敬天修德為原則。因之,引出下文的告誡之語,更希望修習者養尊師重道、武德高尚之人格,使眼神澄明清徹、舉止合道有度、態度謙和有禮。之后直至神明氣和,方得內功上乘之修為。
《總訣》的18至20句主講傳習擒拿的門規和戒律。
“擒拿技法通鬼神,傷人先學治人技。”擒拿法理高深,可殺人成鬼,亦可修煉成“神”,即是現代心理學所說的“成為真正的自己”。擒拿的目標不是傷人而是治人。“不得妄使傷天理,更戒豎子與莽漢。”傷天害理之事由妄作而生,所謂“沖動是魔鬼”。“豎子”可指道德品質不善的人,“莽漢”則指感情沖動、爭強好勝之人。修習者要有戒持,減少自己的妄念和貪心,也不能把擒拿技藝傳給豎子與莽漢。引出下一句“寧失技藝不傳人,后世切記莫違訓。”技本無善惡,而人有善惡之別。寧可技藝失傳,也切不可將其傳給失格之人,也反映出古代武者的一片仁愛之心。
《九重天·總訣》環環入扣,鋪展出擒拿總體框架、技法原則、擒拿技理、研習程序及門規戒律等,為我們深入理解其精神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歷史材料。其理論價值和實用價值都不容小覷。對于擒拿而言,易、道之精神在其中,武術之精神亦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