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學科學教師應該著力于優化線上教學的效果,嘗試將線上線下教學有機融合,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本研究從互動機制優化、引入游戲激趣、科學課時調整和提供拓展資源等方面,探討優化小學科學線上教學的策略,并在此基礎上與線下教學進行深度融合,以期實現兩者的優勢互補,為學生的成長而助力。
[關鍵詞] 小學科學;線上教學;融合;優化策略
打破時空限制,基于互聯網的線上教學方式,能夠以更加生動直觀的呈現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能僅將線上教學作為一種應急手段,更應該在常態化教學中予以引入,并在實踐中積極優化,以提高小學科學線上教學的效果。
一、隨機提問,優化互動機制
與其他學科相比,小學科學更加注重通過探究來獲取相關知識及技能,從而幫助學生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傳統的線下教學中,很多教師或多或少會更加關注成績相對較好的學生,而忽視那些存在感較低的學生?;谛畔⒓夹g的線上教學,可以運用技術優勢來達到真正隨機的效果,讓每位學生在小學科學的線上課程中都有被點名的可能,由此給予每位學生平等展現自己的舞臺。具體來說,在導課環節,教師可以在點名系統中采取隨機抽選的方式先隨機提問一名學生,通過仔細聆聽該學生的答案,并對其回答進行評價,由此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而在課堂最后復習環節,教師可以采用搶答的方式,讓每位學生都可以點擊線上課堂系統中的搶答按鈕積極搶答。此環節的目的是喚醒學生當堂課所學的知識網絡,從而讓學生達到更好的復習效果。
因此,合理利用基于技術優勢的線上課堂機制,能夠給予每位學生均等的參與機會,促使全體學生都能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當然,我們也可以將線上課堂的這種提問機制適當改進并運用到線下教學之中,將學生名單錄入班級計算機中,同樣可以實現全員的課堂表現都得到關注。
二、引入游戲,激發參與興趣
在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游戲化教學可以讓學生從枯燥的書本學習轉為有趣的游戲情境體驗,通過吸引眼球的畫面及耐人尋味的故事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科學知識,提高學習興趣。線下教學中,教師會根據每節課的課程內容利用希沃白板、多媒體投影等方式來開展游戲教學。而在線上教學中,既然教師與學生無法面對面互動,那么該如何將兩者有機結合,打破時空的壁壘,透過屏幕激發學習興趣,就成為廣大教師的研究課題。
其實,只要通過選擇恰當的方式,將游戲元素融入線上教學中,就能達到像線下游戲化教學一樣的教學效果。比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形形色色的動物”時,教師可以基于信息技術工具來設置一個小游戲情境。游戲中有給不同種類小動物準備的數個小房子,學生需要做的就是通過操作自己的設備,將同種類的小動物拖動進同一棟房子里。學生每正確完成一次分類,小動物就會給學生回答一聲“謝謝你”。此外,教師也可以設計多個具有漸進難度的關卡,學生在完成一個關卡后,游戲界面就會發出悅耳的“恭喜”提示音,并轉換到下一個場景中。這樣不僅能持續帶給學生成功的喜悅,還能讓他們在無形中掌握動物分類的知識。
三、調整課時,確保實驗效果
小學科學是一門涉及知識面較廣且知識的抽象性和邏輯性較強的學科,需要學生親自動手實踐,以深化科學課堂的學習效果,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小學生年齡較小,對事物充滿著好奇心,但又缺乏一定的注意力和思維能力。在傳統的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理論知識講授、視頻或教師演示、學生動手操作”的模式來進行,這是因為線下教學的特點能夠為實驗教學提供較為明晰的實施路徑。而由于線上教學的時空限制,加上學生家中缺乏專業的實驗器材,往往導致實驗難以順利進行,這就需要教師靈活機動,仔細研究教材,區分出適合在家中進行的實驗,并進行課時上的調整,以確保實驗教學的實施效果。
以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教材為例,第一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和第二單元“冷和熱”,這兩個章節的教學內容需要濕度計的輔助才能順利開展實驗。但是,不少家庭并沒有常備濕度計,這影響了在線上課堂開展實驗活動,所以教師應將該課時往后調整。而第四單元“吃的學問”中,主要講的是日常生活中的飲食搭配,學生在家中其實能夠更加便捷地接觸各種食品,教師將該章節內容調整到線上教學,帶領學生在家中充分進行實驗研究,能讓教學效果變得更好。
總之,教師需要細致地研究教材內容,在知識脈絡不混亂的前提下,可以適當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來調整課時安排,以發揮實驗教學的最大價值,體現更好的教學效益。
四、及時反饋,強化課后學習
課后及時的反饋與評價是診斷學生對于新章節學習情況的重要手段。在傳統線下教學中,教師往往基于自身經驗,大致關注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中的動態,并通過當堂測驗、一對一問答等方式快速了解本節課中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繼而設計課后作業以強化學習效果。而線上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線上教學平臺,及時發布復習任務點、隨堂練習等,通過學生詳盡的反饋數據進一步跟蹤學生的學習動向,并及時加以溝通和糾正。同時,也可以采用“拓展包”的方式,給予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自主選擇、拓展補足的機會,讓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要都能得到滿足。具體來說,“拓展包”一般分為三個層級:基礎級、進階級、拓展級,并根據具體需要再進一步細化。其中,基礎級是為知識掌握程度較差的學生準備的,內容是教師制作或整理的基礎知識要點;進階級則是為基礎已經完全掌握并需要一定挑戰性的學生準備的,內容是具有一定難度的挑戰題目、書本上沒有的一些更加具體細化的知識內容等;而拓展級則是為全體學生準備的,主要包括搜集一些科學趣聞、科學新聞,旨在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并實現一定程度上的跨學科學習。
以“探索宇宙”這部分內容為例,基礎級主要內容是對宇宙的誕生、宇宙的歷史、探月等相關基礎知識的講解微課視頻;進階級的主要內容則是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黑洞、光等知識的拓展講解;拓展級的主要內容是近期我國航天界的一些新聞、時間悖論等一些有趣或新奇的知識。線下教學中,我們利用已經搭建完畢的空中課堂班級渠道,將這些“拓展包”傳輸到家長的設備中,以用于學生課后的拓展學習。這樣分層次的補充內容,給學生提供了充足的可選項,讓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都可以滿足學習需求,有效保障了線上教學及家校共育的效果。
總之,小學科學教師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更加高效的線上教學方式,積極融合線上線下教學,讓二者的優勢形成互補,全方位優化小學科學教學的效果,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更強勁的助力。
[參考文獻]
[1]袁輝,李艷,劉菊.疫情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學策略探索[J].安徽教育科研,2022(13).
[2]牛三波.人工智能:小學科學課實踐新資源[J].基礎教育論壇,2022(09).
顧佳惠? ?江蘇省昆山市花橋鑫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