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趙永恒 高玉茹 王佳斌 馬馳
(1.牡丹江師范學院 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2.牡丹江師范學院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 黑龍江牡丹江 157000)
近年來,大學生體質下降問題引起了政府、學校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2019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查顯示,大學生心肺適能和肌肉適能指標總體上沒有明顯下降,但仍有提升空間。為了改善大學生體質,學校應合理安排體育課,保證學生通過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1]。但由于體質差異、學業任務和學生興趣等因素,部分學生在日常體育鍛煉中未能達到正常標準[2]。而多元組合訓練結合了不同訓練內容,旨在提升訓練氛圍和質量,避免局部肌肉過度疲勞,有效提高有氧和無氧能力[3-5]。本研究探討多元組合訓練對男大學生心肺適能和肌肉適能的影響,旨在發展學生體育興趣和身體素質,促進訓練理論發展,強調多元組合訓練在健康促進中的價值。
本研究選取某大學二年級的20 名健康男生(平均年齡19.5歲)為研究對象,其中10人自愿參與多元組合訓練。依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所有參與者的身體成分、心肺適能和肌肉適能進行測試,并基于測試結果將他們隨機分配到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0人,確保兩組數據無顯著性差異。詳見表1。

表1 實驗前兩組學生基本情況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為實驗法,旨在探討多元組合訓練對男大學生心肺適能和肌肉適能的影響。對照組接受常規田徑課訓練,而實驗組則進行特定的多元組合訓練,兩組訓練時間保持一致。實驗組訓練分為以下3個環節。
(1)心肺供氧能力的提升:包括6 種運動,如高抬腿、開合跳等。初期3周的總時長為15 min,分為3組,心率控制在130~170次/min。后續9周的總時長為10~15 min,心率控制在150~180 次/min,采用遞進式進階模式。(2)速度耐力的提升:進行三角形、正方形等圖形跑練習,總訓練時間為20 min,間歇時間為15~30 s,同樣采用遞進式進階模式。(3)靈敏性和團隊配合能力的提升:進行小排球游龍戲珠練習,練習時間為10~15 min,期間不休息。
實驗組學生在常規體育課中接受多元組合訓練,先用2~3節課學習實驗動作和要求,實驗持續12周,每周2 次訓練。訓練中加入音樂和語言特效,以增加趣味性和提高參與度。
在指標測定方面,本研究嚴格依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進行身體成分和體能測試。身體成分指標包括體重、身高和BMI,肌肉能力指標為立定跳遠和引體向上,心肺適能指標包括1 500 m跑、肺活量、運動后3 min心率和最大心率。所有測試均采用專業設備,如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儀、肺活量測試儀、秒表和華為手環8運動手表,以確保精確度和可靠性。
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 26.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使用配對t檢驗對兩組學生進行差異性檢驗。
12 周多元組合訓練后,實驗組在1 500 m 跑、運動后3 min心率、最大心率和最大肺活量等心肺適能指標上相比對照組顯著提升(P<0.05),證明該訓練能夠有效增強男大學生的心肺適能和耐力。這一結果為體育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建議未來研究擴大樣本量,進一步驗證訓練效果。詳見表2。

表2 多元組合訓練對心肺適能實驗前后的影響
實驗表明,經過12 周多元組合訓練,雖然引體向上和BMI 指標無顯著改善,但實驗組在立定跳遠上的表現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證明該訓練有效提升了下肢力量。這一結果提示,未來研究應優化訓練方案并擴大樣本量,以全面提升肌肉適能。詳見表3。

表3 多元組合訓練對肌肉適能實驗前后的影響
本研究旨在探討多元組合訓練對男大學生心肺適能和肌肉適能的影響。盡管研究條件受限,但所得結果在理論和實踐層面均具有重要意義。研究參考了Zanovec 等人[6]的研究,發現高強度動作練習能顯著提升成年男性的心肺和肌肉適能。
本研究將高強度間歇訓練、強化性間歇訓練和體育游戲相結合,探索了不同強度間歇訓練對男大學生心肺適能和肌肉適能的影響。
在心肺適能方面,實驗組學生接受了為期12 周的多元組合訓練,包括有氧運動、無氧運動和力量訓練。Soylu Y[7]的研究表明,自定步調的HIIT 訓練能顯著改善訓練有素的男青年的有氧適能水平和抗氧化狀態。本研究中,有氧運動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心血管健康水平,增加了心臟的血液輸出量,降低了心率,從而提高了心肺適能。Coates A M[8]在文中提出,高強度間歇訓練是研究心肺健康的一個重點。間歇訓練通過增加氧利用率和改善肌氧氣輸送效率,有效提升了機體利用和輸送氧的能力。有研究表明,定期的中強度運動訓練或高強度間歇訓練能夠提升成年人的心肺適能。
在肌肉適能方面,本研究發現多元組合訓練對提高肌肉適能具有適中效果。AD Fields 和K Sullivan的研究顯示[9],肌肉力量和劇烈身體活動對肌肉耐力的提升作用超過其他低強度活動。本研究中,有氧和無氧訓練的結合,使受試者的最大攝氧量和肌肉力量得到最大化發展。短時間的高強度運動能激活更多運動單位,對運動員的協調性、力量和平衡能力有益。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在立定跳遠成績上較對照組有顯著提升,平均提高11 cm(P<0.05)。引體向上成績雖未達統計學差異,但實驗組略優于對照組。
此外,多元組合訓練中的HIIT 對降低BMI 也有一定作用[10]。兩組學生的BMI 均有所下降,但未達統計學差異,這可能與飲食和訓練頻率有關。這表明多元組合訓練對改善男大學生肌肉適能水平具有一定效果。
多元組合訓練是一種安全且高效的方法,能顯著提高最大肺活量,增強心肺適能和肌肉適能,同時降低最大心率。結合力量訓練、有氧和無氧運動,可全面提升學生體質。研究表明,多元組合訓練對提高男大學生肌肉適能是有效的,適合納入體育課程,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