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鄭州市骨科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下肢干骺端骨折是較為常見的骨折類型,多發于10 歲以下兒童。兒童正處于骨骼快速生長發育階段,骨折后若未及時治療會影響骨骼正常發育。功能鍛煉是加速骨折愈合的重要方法之一,若鍛煉不當會嚴重影響患兒預后[1-2]。兒童年紀較小,骨折帶來的疼痛會使患兒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哭鬧,影響治療配合度。研究[3]發現,有效的護理方式能夠提高骨折患兒對治療及功能鍛煉的配合度,效果明顯。賞識教育是針對兒童心理、生理特征的一種干預方法。本研究探討賞識教育配合功能鍛煉干預對兒童下肢干骺端骨折功能恢復的影響。報告如下。
選擇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121 例兒童下肢干骺端骨折患兒,按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61 例中男31 例,女30 例,年齡(5.35±1.62) 歲。對照組60 例中男31 例,女29 例,年齡(4.91±1.06) 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根據《臨床診療指南·骨科分冊》[4]中下肢干骺端骨折診斷標準,均確診為下肢干骺端骨折;患兒年齡均為12 歲以下;患兒智力均正常,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給予相關配合。排除標準:有嚴重生理缺陷或殘疾者;同時具有多處骨折者;不能配合治療者;不能堅持完成治療,中途退出者。
對照組實施4周的常規治療和術后功能性鍛煉:指導常規治療用藥;囑咐患兒家屬治療康復期間的注意事項;日常監測患兒的各項生命體征。為患兒制訂功能性訓練計劃并監督完成訓練任務:前期(第1周)進行下肢的按摩及屈伸;中期(第2周至第3周)進行勾腳繃腳、轉動腳踝等訓練;后期(第4周)進行蹬自行車、踢腿等訓練。每周3次,每次20 min。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配合賞識教育。第一,選擇合適的語言:根據不同患兒的性格特點給予不同的語言表達,例如給予患兒“你好棒”“特別好”等肯定的話語;給予患兒“想不想挑戰一下”“別的小朋友可以,你要不要試一下”等挑戰的話語;給予患兒“你真聰明”“你很優秀”等夸獎的話語。第二,適當的物質獎勵:在功能訓練的過程中,準備一些小紅花、小模型等類似的小獎品激勵患兒更好地進行康復訓練。第三,內心肯定:在與患兒聊天的過程中表明自己對患兒肯定的態度,讓患兒從內心不抗拒治療,接受并積極配合訓練。兩組均干預4周。
對比兩組干預前后的疼痛情況和腫脹程度;對比干預后患兒的訓練依從率及下肢功能恢復情況。
1.4.1 疼痛情況
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AS)[5]調查患兒干預前后的疼痛情況,總分值為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明顯。
1.4.2 腫脹值
分別于干預前、干預后的同一時間測量患兒健側及患側踝關節周徑,取兩次平均值。腫脹值=(患側-健側)踝關節周徑。
1.4.3 訓練依從率
囑咐家屬記錄患兒每日的功能訓練情況。干預4周后,護理人員收集患兒訓練情況,根據患兒主動訓練意識和訓練完成狀況將功能鍛煉情況分為完全依從、一般依從、不依從,并計算依從率[6]。每天主動鍛煉或經提醒后即可進行功能鍛煉,并完成鍛煉任務者為完全依從;多次提醒后,監督進行并完成功能性鍛煉任務者為一般依從;多次提醒后未完成功能鍛煉任務或不進行鍛煉者為不依從。依從率=(完全依從+一般依從)例數/總例數×100%。
1.4.4 下肢功能評分
分別于干預前、干預4周后采用Lysholm評分量表[7]評價患兒下肢功能恢復情況,量表包括8 項條目,總分100 分,評分越高說明下肢功能恢復越理想。
干預前,兩組患兒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VAS評分均降低(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疼痛情況比較 單位:分
干預后兩組患兒腫脹值均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腫脹值比較 單位:cm
觀察組患兒鍛煉依從率為91.80%,高于對照組的71.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245,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鍛煉依從率比較 單位:例(%)
干預后,兩組功能恢復評分均增加,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疼痛情況評分比較 單位:分
隨著骨科診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臨床上對于骨折的康復治療已愈加完善。兒童處于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若未進行及時且合理的功能鍛煉將延長骨骼恢復時間,影響正常生理活動,因此,兒童骨折的康復鍛煉有重要意義[8]。為使患兒主動配合功能鍛煉,本研究在功能鍛煉的基礎上引入賞識教育。賞識教育是一種針對兒童心理的干預模式,根據兒童喜歡受到表揚、關注的心理,在治療過程中給予適當的鼓勵、表揚、獎勵,能夠很好地緩解患兒的抵抗情緒,使其更好地配合功能鍛煉。本研究結果表明賞識教育能夠有效緩解患兒術后疼痛,改善術后腫脹程度。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的鍛煉依從率和功能恢復程度也顯著提升,表明在配合適當的賞識教育后,患兒抵觸情緒減弱,更愿意配合訓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功能恢復效果。葉建芳等[9]研究表明,功能性鍛煉在骨折恢復期具有重要作用,是骨折康復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功能鍛煉方式,正確而及時的功能鍛煉有利于加快患處的血液循環,緩解腫脹,防止肌肉萎縮[10]。兒童由于心理未發育成熟,意識不到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對其采用傳統的指導方式,鍛煉依從性較差,治療效果較差[11]。為提高患兒在康復過程中的配合度,改善治療與康復的效果,本研究采用賞識教育配合功能鍛煉,結果顯示配合賞識教育的患兒,更愿意主動配合治療,能夠主動進行功能鍛煉,且恢復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賞識教育配合功能鍛煉干預有助于減緩患兒術后疼痛、腫脹情況,提高患兒功能鍛煉的依從性,加快兒童下肢干骺端骨折的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