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波
(阜新市檢驗檢測認證中心,遼寧阜新 123000)
食品安全是消費者群體普遍關注的一大問題,它所指的是食品無毒無害,同時符合相關營養需求,對人體健康不會產生任何危害。食品安全問題應當貫徹落實到食品生產、加工、儲存、銷售以及食用等在內的各個環節中,具有跨學科性的特點[1]。尤其是對于消費者群體而言,食品安全問題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身心健康,只有實現食品衛生與食品營養監管的并重發展,才能夠更好地應對食品安全發展面臨的一系列困難與挑戰,共同促進食品安全的長效、可持續性發展。以下即針對食品安全發展中食品衛生與食品營養監管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為進一步提高消費者群體對食品產品的滿意度,核心在于穩抓食品安全以及食品衛生兩個方面的問題,以上對于食品行業的安全、可持續性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目前,我國已經從法律法規的角度納入對食品安全問題的考量,大眾對于食品安全、食品衛生乃至食品營養的關注度正不斷提高,這對于食品安全發展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機遇,發展空間巨大[2]。為更好地保障消費者群體的健康、安全,就需要進一步加大對食品衛生、營養以及安全問題的宣傳力度,形成科學化的檢測標準,確保食品安全衛生問題能夠落實到位,且有據可依,并成為食品行業整體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我國食品行業發展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將食品安全作為首要關注對象,對食品衛生以及食品營養價值問題的關注度不夠,提高對食品衛生以及食品營養監管工作的重視度能夠為社會監督管理提供更加多元化、豐富的選擇。相關監督管理部門能夠從完善法律法規、豐富監督管理方式以及加強宣傳工作力度等一系列措施著手,調動廣大消費者的積極性,共同參與到食品安全、衛生監管工作中,使監督管理的措施與手段能夠落實到位,突出食品衛生、食品營養監管工作的實效性特征。
作為大眾消費品中非常重要的構成內容之一,消費者自身合法權益的維護與食品安全、食品衛生乃至食品營養存在非常密切的聯系。食品營養、食品安全并重,其根本目的在于維護消費者群體的合法權益,只有做好食品衛生與營養監管方面的工作,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消費者的健康水平,才能夠有利于食品安全的長效、可持續性發展。
①從食品衛生的角度上來說,現階段的監督管理體系中對法律法規的落實不夠健全與完善。雖然我國已經針對食品安全形成了一套可依據的法律法規體系,但有關食品衛生監督法規與標準的落實還不夠徹底與深入,食品衛生監督管理缺乏一套健全、清晰的法規體系作為基本依據,工作人員在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沒有直觀明確的標準,監督管理工作職能的開展難度較大,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對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工作的開展效果產生影響,導致食品安全問題頻頻發生。②食品衛生監督仍然面臨著責任界定不清晰的問題。不同地區衛生監督管理部門所采取的食品衛生監管方式多具有階段性的特點,但管理實踐中對具體職責、責任的劃分標準不夠明確,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開展局面整體比較混亂無序,這對于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工作水平的發展是相當不利的[3]。③現階段針對食品衛生監管過程中所發現各類問題的懲處力度較大,在罰款等懲處措施的落實過程中缺乏一套良好的標準體系,一味追求處罰力度,導致食品衛生監督管理的執行難度上升,懲處管理措施難以落到實處,這對于食品衛生監督管理水平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④在食品衛生監督管理中,仍然頻頻出現不達標事件。例如,食品生產商在日常定期監督管理中頻頻出現大腸菌群、菌落總數超標的問題,增加了消費者致病菌以及腸道致病菌污染的風險。雖然以上指標并無法客觀反映疾病發生的風險以及嚴重程度,但卻能夠從另一方面反映食品生產加工期間的衛生情況,同樣是急需食品衛生監督管理人員解決的一大 問題。
保障食品營養符合人體健康需求是整個食品行業得以可持續性快速發展的關鍵所在,同時對食品質量也有著重要的保障效果。食品營養需要與相關規定以及標準要求相符合,含量不可過少也不可過于豐富,這是食品營養監管的核心所在。只有確保食品價值標準符合要求,才能夠確保消費者所攝入的營養物質達到合理狀態,才能夠有助于消費者身體健康的維系與保障。從這一角度來說,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必須將有關食品營養的監督管理放在關鍵位置上,促進食品營養監管力度的提升,保障營養價值符合健康需求[4]。但從食品營養的角度來說,從事食品營養監督管理工作的部門對食品定位不夠準確,食品營養是否符合標準要求這一問題在具體開展中仍然困難重重。此外,結合我國現階段食品營養監督管理工作的開展現狀來看,行業規范與標準規定中針對食品添加劑、非添加劑的控制標準尚未落實到具體工作中,相關監管部門工作人員也沒有深入針對食品添加劑的危害進行深入考察與評估。更為關鍵的一點是,目前市面上進行銷售的大多數食品對營養標準以及規范的設定不夠全面,食品材料的安全性沒有一套健全的監督檢查機制可作為依據。
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實期間,政府部門可以積極借鑒與參考國內外先進地區食品安全管理方式,充分考慮自身食品安全管理需求,形成具有先進經驗與個體特色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為了進一步提高監督管理工作力度,可以在政府部門的牽頭帶領下,成立食品標準管理區,設置獨立監督管理工作機構,將該地區食品安全問題以及各類標準規范的制定作為工作職責,強化衛生責任制管理。在該機構下,還可設置特別工作小組,深入食品生產的各個環節,做好監督管理與控制方面的工作[5]。除此以外,考慮食品衛生問題的可追溯需求,應將食品追溯與召回制度落實到食品衛生安全管理過程當中,深入食品生產、食用的各個環節,確保食品衛生安全能夠落實到具體環節、具體責任機構與責任人。一旦有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地方機構可以立即組織調查小組,對食品安全事故波及范圍、健康危害程度進行系統評估,并通過對召回機制的應用,最大限度地保障消費者群體的合法權利與身體健康。
食品安全管理應當進一步突出食品多樣化的特征,以促進食品安全建設發展,降低食品安全風險事件的發生率。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多樣化發展,強化均衡營養,以實現膳食平衡,這對于食品安全管理目標的順利達成也有重要意義[6]。做好食品與營養監督工作能夠很好的預防攝入食物相生相克而出現的風險事件,同時還能避免因食物單一化對青少年兒童肝腎功能、胃腸道消化代謝功能產生的不良影響。同時,從食品安全發展的角度上來說,在面向食品相關營養問題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還應當實現橫縱向的均衡發展,將功能性食品以及發酵食品作為主導方向,在食品生產以及營養配比過程中體現科學性、合理性、營養性以及衛生性的特點,共同促進食品需求的多樣化發展與滿足。
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除了需要重視食品生產源頭環節管理措施的規范化發展以外,還應當將監督管理工作落實到食品銷售、使用的各個環節。食品銷售人員應當配備專門的工作防護裝備,上崗前應當做好洗手消毒工作,尤其是對直接入口的食品而言,生產、銷售各個環節均應當保證做好防護包裝工作,銷售工具也應當具備無菌無毒、清潔整潔的特點。銷售包裝以及散裝食品均應當詳細標注食品的生產信息(包括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商以及商品名等)。同時,從食品展示衛生制度的角度來說,食品展示貨架必須做好充足的消毒清潔處理,展示食品時應當對生食熟食進行嚴格分離,以最大限度預防交叉感染風險事件的發生。可直接入口的食品在進行展示時應當選擇清潔、無菌、無毒容器,確保食品儲存過程中的新鮮與衛生。展示貨架、器具、燈罩以及價格牌等均需要做好與食品之間的防護工作,不得直接接觸。此外,相關人員應持有健康證,確保不會對食品造成污染。
人體每日通過食品所攝入營養能夠保障機體功能正常運行即可,若食品中所含營養物質過于豐富,營養成分過高,不但會導致大量營養物質難以被人體所吸收,同時還會導致資源浪費問題,甚至會因人體大量攝入營養物質而對身體造成一定的損害。從這一角度來說,保障食品均衡性同樣是食品安全監管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在食品衛生檢測以及營養監管期間,需要將食品均衡性作為重點關注工作目標,參考食品類型以及功能,對營養成分含量標準進行合理設計,以從本質上向消費者的飲食安全提供重要且可靠的保障。
對于我國而言,在社會經濟發展期間,食品安全問題始終備受消費者群體的關注與重視。尤其是在近年來食品行業發展空間巨大,機遇與挑戰并存的背景下,食品生產行業正在不斷謀求發展與進步,食品行業的安全管理問題頻頻產生,若不予以針對性處理,會對消費者的身心健康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本文以上分析中以食品安全發展為著眼點,提出食品衛生與營養監管并重的發展思路,認為只有同步狠抓食品衛生與營養監管方面的工作內容,才能夠實現食品安全的長效、可持續發展。此外,在研究過程中提出了包括落實食品安全整體管理與售后工作、促進食品安全建設發展以及規范食品衛生以及展示衛生制度這3個方面的措施,旨在能夠實現食品衛生與食品營養監管的齊頭并進發展,共同促進食品安全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