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潛 |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教育技術研究所所長、高級工程師
韓錫斌 |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同時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教育數字化作為數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實現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和高質量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成為構建學習型社會和學習型大國的必由途徑。在職業教育領域,如何通過數字化提升教育行政部門和職業院校的治理能力,推動職業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展成為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在大數據、智能化等技術的推動下,教育治理必然由傳統的經驗治理向數據治理的模式轉變。教育數據治理是創新教育治理理念和方式的重要舉措,成為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手段。2021年3月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強新時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以數據為驅動力,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教育管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推動教育決策由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轉變、教育管理由單向管理向協同治理轉變、教育服務由被動響應向主動服務轉變,以信息化支撐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教育數據治理是教育數字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國家推進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的重要任務。2022年初教育部啟動“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加快推進教育數字轉型與智能升級,其中職業教育部分的主要內容是升級平臺、充實資源、完善機制。“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中的教育管理平臺以現有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狀態數據采集與管理系統”“中職學生管理系統”“中職學校管理系統”“專業設置管理與公共信息服務系統”為基礎,通過優化系統、聯通數據建設而成。該平臺的建設目標是聯通2500余個教育行政管理部門、1200余所高職院校及8000余所中職院校,覆蓋部、省、市、縣、校五級,實現數據直連、信息直達,支撐職業教育管理精準化、決策科學化、服務便捷化,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提供數據和管理。
數據匯聚與管理是教育數據治理的核心,其中教育大數據中心平臺建設是重要基礎。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的《關于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中明確將“構建新型數據中心”作為“平臺體系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首要內容,以達成“推動各級各類教育平臺融合發展,構建互聯互通、應用齊備、協同服務的‘互聯網+教育’大平臺”的目標。
職業院校教育大數據中心是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的最新要求,也是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教育管理平臺順利實現的先決條件。教育部《職業院校數字校園規范》在“總體要求”部分對管理服務提出了“有利于管理服務效率和治理水平的提高”的要求,并在具體的5項要求中提出了2條包括教育大數據中心的相關要求:“整合各種分散應用系統,建成學校公共大數據庫,打破因不同管理軟件而形成的‘信息孤島’,實現各類基礎大數據的共享和交換”;“支持基于大數據的反饋和決策,實現扁平化管理,促進校務公開,提升院校治理水平”。在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教育管理平臺現有的建設方案中,為實現覆蓋部、省、市、縣、校五級的數據直連、信息直達的目標,也需要每所職業院校建設大數據中心,首先實現校內數據的匯聚,然后再與教育部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對應的數據中臺對接。
目前職業院校的大數據中心建設普遍采用“一校一中心,一校一方案”的模式,即各個學校獨立建設,這種獨立建設模式存在突出的問題:
一是資金及人力資源投入巨大,以中職學校為例,為保障校級大數據中心的正常運行,每所學校每年在大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及運維方面的投入至少需要100萬元,全國8000多所中職學??偟耐度虢咏磕?00億元,如再考慮全國2000多所技工學校則總投入更高,同時還需要設置5萬多名大數據運維的專職人員。
二是大數據中心的建設和運行對中職學校提出了較高的資源配置和人員能力要求,有相當比例的中職學校由于規模較小、辦學經費有限、技術水平不足,不具備獨立建設和運行大數據中心的條件,難以在短期內完成大數據中心建設的要求,進而影響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教育管理平臺的整體進度。
三是學校獨立建設的大數據中心由于運維體系的規范性不足,在安全性、穩定性、伸縮性等方面容易存在問題,難以長期、穩定地提供教育數據治理支持。
四是獨立建設的學校大數據中心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在數據標準、數據來源、數據處理和數據有效性評估等方面存在較大的數據治理缺陷,影響數據質量,制約大數據在教育治理中的作用發揮。
教育部2022年3月對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的調研數據顯示,目前尚有相當比例的職業院校未建設校級的教育大數據中心,高職院校大數據中心“已應用”的院校比例為77.5%;中職學校大數據中心“已應用”的學校比例僅為54.4%;在建設了大數據中心的職業院校中,相當比例的院校因為各種資源限制導致建設水平不高,信息孤島效應明顯,難以發揮教育數據治理應有的作用。
教育部《職業院校數字校園規范》提出,職業院校大數據中心的部署可采用基于云計算的區域數據中心建設模式,該模式由區域教育主管部門借助云計算技術對網絡、計算、存儲、數據審計、數據歸檔、容災備份、數據庫系統、數據集成與共享工具、數據挖掘與分析工具等技術支撐環境方面進行統一規劃、建設與運維管理,院校作為數據管理的主體將數據建設和管理納入自身的規劃和戰略行動,建立數據建設、管理與應用相關的隊伍、制度和工作體系,根據自身的需要開展數據規劃、數據治理等各方面的工作,實現了教育大數據中心技術支撐環境建設與運維的主體和數據管理的主體之間的分離??梢宰畲蟪潭葍灮渲觅Y源,有利于職業教育數據治理相關標準規范的形成,有利于建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大數據環境以及加強學校間的教育數據治理合作與交流。
鑒于不少職業院校,特別是中職學校獨立建設大數據中心面臨的困難,建議由地市級教育主管部門負責建設并運營區域大數據中心,達成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教育管理平臺的建設要求,具體策略建議如下:
出臺相應政策,明確相關責任,激勵積極性。教育部和各省教育主管部門出臺相應政策,明確地市級教育主管部門在中職學校區域大數據中心建設中的相關責任,從制度層面保障區域教育大數據中心的云計算設施、平臺及相關的運維管理體系對中職學校的支撐;出臺激勵措施,激勵地市級教育主管部門推動中職學校應用區域教育大數據中心的積極性。
已有教育大數據中心的地市充分利用已有基礎。已建有區域教育大數據中心的地市,教育主管部門應充分發揮云計算優勢,利用已有的區域教育大數據中心的設施、平臺及相關的運維體系,支持中職學校采用區域大數據中心建設模式,開展學校大數據中心的建設與使用。地市級教育主管部門應針對區域內的中職學校,開展區域教育大數據中心的宣傳、人員培訓工作,確保采用區域大數據中心建設模式建設的校級大數據中心能夠在中職學校廣泛、深入、有效地應用,提升中職學校的大數據治理能力。
尚未有教育大數據中心的地市統籌規劃設計區域化大數據中心。尚未建有區域教育大數據中心的地市,地市教育主管部門應進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維集中式的大數據中心環境,以云計算、云服務模式向區域內小學、初中、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提供環境和服務,不同學校共同使用區域教育大數據中心的環境和服務。
加強區域教育大數據中心建設模式的應用研究與經驗分享。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針對職業教育的區域教育大數據中心建設模式設立相應的研究課題,針對區域教育大數據中心應用過程中涉及的管理模式、應用機制、成本與績效、數據標準、合作與共享等方面開展應用研究,總結成功經驗,形成典型案例,促進區域化教育大數據中心整體應用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