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青 (福建:漳平市教師進修學校)
在小學階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信息技術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可以使學生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提升,確保教師更為充分地利用各項教學資源,使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得到更大發展,有效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提升教學效果。
首先,信息技術可以使學生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提升。綜合實踐活動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自主性、開放性和實踐性,而小學生的好奇心較強,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興趣設置活動主題,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運用信息技術,合理應用各種圖像和音頻,使教學具有更強的趣味性。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對社會、學校與家庭有更為充分的認知,幫助學生轉變學習觀念,創造性思維得到更大發展。
其次,信息技術還可以使教師對各種教學資源更為充分地利用。信息技術可以使學校與社會緊密結合,教師在為學生設定學習主題之后,需要對網絡平臺進行合理應用,結合活動主題為學生提供錄像、文字、圖片等各種素材。同時,還可以科學應用其他院校的優質資源,使學生活動領域得到有效拓展,合理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對活動主題具有更為深刻的認知,有效增強學生問題分析的能力。教師通過科學地應用信息技術,可以對教材中的不足進行有效彌補,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得到提升,強化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和探究能力。
與此同時,教師通過信息技術,可以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教師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要高度重視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選擇數碼相機、電腦等信息技術設備,確保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充分發揮自身自學能力和主體作用,使學生興趣愛好得到更大發展,使學生的發展具有更強的個性化。
最后,應用信息技術,可以實現教師教學能力的全面提升。小學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需要深入研究學生發展規律,使活動主題與學生心理特點有效結合,還需要不斷提升自身課堂掌控能力、技術應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化素養。總之,信息技術可以提升教師自身專業技能。
興趣是學生學習動力的主要來源,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小學教師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需要培養學生的興趣,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課堂內容,使課堂內容具有更大的吸引力,確保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具有更強的能動性,主動探索相關知識,使教學效果得到全面提升。例如,教師在講解《故事里的端午節》時,在具體教學工作之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活動,分組收集和查詢與端午節相關的資料,并歸納整理,然后在課堂上展示小組活動成果,由教師和其他學生進行科學評價。應用該方式進行教學,可以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確保學生在小集體內有效地交流和討論,共同參與活動項目,進而使學生迅速內化所學知識,確保學生充分理解端午節文化,學習思路得到有效拓展。與此同時,應用該方式進行教學,可以使教學形式得到合理豐富,確保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有效地交流討論,使學生發揮更大的能動性,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使課堂教學具有更大的活力,實現教學質效的進一步提升。
具體情境可以為學生帶來更為直接的情感刺激,強化學生的態度體驗,使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產生更大的興趣。在以往開展教學工作時,教師普遍是通過語言描述向學生展示具體情境,并在課堂內組織相關活動。而現在,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設置教學情境,在課堂上展示相關景物和事物,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有效激發。例如,教師在開展與籃球相關的實踐活動時,首先向學生講述與籃球相關的理論知識,例如,籃球比賽規則、籃球場大小和籃球發展歷程;其次,可以組織學生看一場籃球比賽;最后,要對學生進行認真做事習慣和合作精神的科學培養。教師在為學生設置活動任務時,可應用信息技術合理設置教學情境。例如,向學生展示國內外的經典鏡頭,還可以向學生展示相關籃球明星和重大籃球事件。總之,教師在開展綜合活動時,需要在課堂導入環節合理設置教學情境,利用各種籃球場景對學生的籃球興趣進行有效激發,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各項任務,提升任務的完成效率。
小學生普遍缺乏抽象邏輯思維,小學教師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需要應用信息技術,以確保教學難點得到有效突破。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飼養小動物》一課教學時,需要引導學生對自己以往的飼養經歷進行回顧,組織學生共同討論飼養經驗。在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時,教師可以圖片或視頻等形式向學生展示各種小動物,要求學生自由選擇和自由組隊。隨后,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分析,飼養動物需要完成哪些準備工作。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飼養倉鼠,在飼養之前,分析倉鼠的生長習性和倉鼠生長中常見的病癥。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網絡平臺搜集相關資料,掌握倉鼠的飼養方法。小學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手段查詢網絡資料,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利用網絡平臺與其他同學和教師實時交流,對學生學習途徑進行有效拓展。
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需要科學開展綜合實踐教學活動,對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進行科學培養。小學教師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要轉變傳統的教學形式,改變以往單一的活動形式,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確保學生得到更大發展。當實踐活動難度較大時,教師需要利用多媒體技術對相關內容反復播放,使學生對活動步驟有精確了解,確保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服裝秀的活動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服裝設計流程。在視頻播放結束之后,教師還可組織學生對服裝設計流程進行綜合探究,以充分了解學生對服裝設計的認知。隨后,教師要結合學生認知,適當調整視頻播放節奏,使學生對服裝設計步驟有更為深入的了解。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自由分組,要求學生在組內進行加工設計,完成服裝設計工作。通過該方式進行互動合作,可以使學生團隊意識得到有效提升,同時,還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小學教師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活動素材的擷取,使活動形式具有較大的靈活性。教師在組織學生參與具體活動時,需要對實踐活動內容進行合理豐富。教師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向學生提供文字、錄像、圖片等各項資料,有效拓展學生思維空間和活動領域,對學生進行有效啟發,對學生學習素材進行合理豐富,強化學生學習體驗,確保學生更為充分地了解活動主題,使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大大提升。例如,在《垃圾流浪記》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以垃圾污染為主題開展相關活動,在確定活動主題之后,組織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利用網絡平臺查詢各種污染的危害。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制作相關宣傳畫。網絡平臺中的信息資源包羅萬象,包含生活、教育、科技、文化、社會、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互聯網平臺可以利用文字、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多種方式呈現信息,使學生在學習中同時調動多重感官。與此同時,利用數字資源設置虛擬環境,可以使學生進行主題探究。學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進行相關資料的搜集。互聯網技術可以使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得到有效拓展,同時還可以使教師課堂教學內容具有更強的生動性和豐富性,使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小學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評價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以往開展實踐活動時,教師過于重視學生實踐結果,而忽視了學生的活動過程,導致師生之間缺乏充分的情感交流。所以,教師在進行實踐評價時,要加強對學生實踐過程的重視,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到成功的樂趣。例如,在開展“家庭生活小幫手”的活動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平臺,向學生展示家庭成員在大掃除中的忙碌狀態,確保學生充分地了解家庭生活。隨后,教師要對家庭任務進行合理設置,如,倒垃圾、擇菜、打掃衛生等。家庭實踐活動具有長期性,教師在完成實踐活動的設置之后,需要與學生家長密切聯系,請學生家長和學校密切配合。家長可以為學生實踐活動拍攝視頻,并上傳到班級群內。教師需要綜合觀察學生勞動過程,并進行科學評價,確保評價的全面和公平。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引導學生共同參與評價,強化學生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通過該方式開展實踐活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勞動意識大大提升。
小學教師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需要科學應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熱情,合理創設教學情境,使綜合實踐活動的綜合性、實踐性得到更為充分的體現,確保教學難點得到有效突破,提升學生各項能力。同時,教師還要科學擷取各種活動素材,并對活動評價進行合理優化,確保綜合實踐活動與信息技術更為有效地融合,提升學習效果,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